從大禹三過家而不入可以看出大禹是個怎樣的人

時間 2021-08-01 11:46:12

1樓:匿名使用者

1、他是一個仁者,並且顧全大局。舜曾經處罰了他的父親,但是他並沒有因為這個就嫉恨舜,所以在舜讓其治水時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他暗暗下定決心:

“我的父親因為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2、一心為民。由三過家門而不入就可以看出來。

3、他是一個有理想有信心,並且會為了理想而努力奮鬥的人

概述為了治水,大禹曾三過家門而不敢入。第一次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還有嬰兒降臨的哇哇哭聲。助手勸他進去看看,他怕耽誤治水,並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他妻子的懷中向他招著手,這正是工程緊張的時候,他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走過去了。

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裡拉。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又匆忙離開,沒進家門。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

現實寓意

通過這個典故,倡導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精神---責任心與獻身精神,在當今激烈的競爭中,我們要學習古人的獻身精神與主人翁的責任心態。

擴充套件資料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人們經常用來讚美那些對事業、工作能“舍小家、顧大家”,兢兢業業奮鬥在工作崗位的勞動者們!可是大禹在當時為何“三過家門而不入”,其中竟有他的難言之隱!

這裡得從大禹的父親姒鯀[gǔn]說起,姒鯀是大洪水時代善治水的專家!曾經治理洪水長達九年,德高望重,受人擁戴,被推舉為崇部落的首領!這個部落根據地在今天的河南禹縣,是當時唯一懂得水利工程的部落,他不但善於治水,而且發明了後來的城郭,讓人們得以安居!

後來因與堯之子丹朱、舜爭部落聯盟共主之位,被以“治水不力”之罪被堯流放至羽山(江蘇省東海縣),後被誅殺!

姒鯀被流放時並沒有牽連家人,一則因為大禹當時已經成為與父親齊名的水利專家,舜希望利用他可以繼續治水!二則是大禹所在的部落勢力在聯盟中還是很強大的,舜帝有所顧慮,並沒有把事情做絕!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大禹得以保全家人,並繼承了父親未完成的事業,繼續治理洪水!

大禹自知所處的地位,還不足以與舜抗爭,在部落沒有足夠強大起來之前,不敢流露出一點他的憤怒,他用低姿態來化解舜對他的猜忌,小心謹慎行事!《史記》中記載他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不敢入”!

大家可以看到,原文記載並不是“不想入”,而是“不敢入”,他不能再重蹈父親的覆轍,背上“治水不力”的罪名,只能全力以赴的完成治水!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治理洪水是首要的頭等大事,比領軍打仗都重要,這樣更容易積累政治資本,所以必須把時間都花在積蓄、培植自己的力量上!

十三年後,洪水大治,大禹聲望達到高峰,而在這麼多年的督工奔走中,大禹已經聯絡了足夠的力量,來推翻舜,最終舜不得不讓位給大禹!今天暫不討論”禪讓制“,只要記住一點,人任何時候都是靠實力說話的!

最後,無論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原因和結局如何,”大禹治水“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體現,當我們面對艱難險阻,甚至是大自然的力量時,就得擁有超出一般人的毅力和品質,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將上古人物神化的原因所在,是讓他們那優秀的精神品質流傳下來激勵後人!

2樓:手機使用者

1.他是一個有思想,並且懂得變通的人。這個我們可以從大禹治水看出來,他對於水患的治理不是堵截,而是疏導。

2.他是一個仁者,並且顧全大局。舜曾經處罰了他的父親,但是他並沒有因為這個就嫉恨舜,所以在舜讓其治水時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

他暗暗下定決心:“我的父親因為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3.一心為民。由三過家門而不入就可以看出來。

4.他是一個有理想有信心,並且會為了理想而努力奮鬥的人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3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大禹和塗山氏在新婚後第四天,接舜帝使命,出發治水,一去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一傳說,至今,鄉間還流傳著這樣的歌: 一過家門聽罵聲,二過家門聽笑聲,三過家門捎口訊,治平洪水轉家中。這四句普普通通的家常話,體現了大禹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難能可貴,世所罕見。

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不少地方還有毒蛇猛獸,傷害人和牲口,叫人們過不了日子。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

他徵求四方部落首領的意見:派誰去治理洪水呢?首領們都推薦鯀(音gǔn)。

堯對鯀不大信任。首領們說:“現在沒有比鯀更強的人才啦,你試一下吧!

”堯才勉強同意。

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沒有把洪水**。因為他只懂得水來土掩,造堤築壩,結果洪水沖塌了堤壩,水災反而鬧得更凶了。舜接替堯當部落聯盟首領以後,親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

他發現鯀辦事不力,就把鯀殺了,又讓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箬帽,拿著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禹新婚不久,為了治水,到處奔波,多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他妻子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狠下心沒進去探望。

當時,黃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龍門山(在今山西河津縣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擠得十分狹窄。奔騰東下的河水受到龍門山的阻擋,常常溢位河道,鬧起水災來。

禹到了那裡,觀察好地形,帶領人們開鑿龍門,把這座大山鑿開了一個大口子。這樣,河水就暢通無阻了。後代的人都稱頌禹治水的功績,尊稱他是大禹。

舜年老以後,也像堯一樣,物色繼承人。因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選禹。到舜一死,禹就繼任了部落聯盟首領。

這時候,已到了氏族公社後期。生產力發展了,一個人生產的東西,除了維持自己的生活,還有了剩餘。氏族、部落的首領們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剩餘產品作為自己的私人財產,變成氏族的貴族。

有了剩餘的產品,部落和部落之間發生戰爭,捉住了俘虜,不再把他們殺掉,而把他們變成奴隸,為貴族勞動。這樣,就漸漸形成奴隸和奴隸主兩個階級,氏族公社開始瓦解。

由於禹在治水中的功績,提高了部落聯盟首領的威信和權力。傳說禹年老的時候,曾經到東方視察,並且在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一帶)召集許多部落的首領。去朝見禹的人手裡都拿著玉帛,儀式十分隆重。

有一個叫做防風氏的部落首領,到會最晚。禹認為怠慢了他的命令,把防風氏斬了。這說明,那時候的禹已經從部落聯盟首領變成名符其實的國王了。

禹原來有個助手叫做皋陶(音gāoyáo),曾經幫助禹治理政事。皋陶死後,皋陶的兒子伯益也做過禹的助手。按照禪讓的制度,本來是應該讓伯益做禹的繼承人的。

但是,禹死以後,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貴族卻擁戴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禹的位子。

這樣一來,氏族公社時期的部落聯盟的選舉制度正式被廢除,變為王位世襲的制度。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出現了。

4樓:柳涵韻在濡

傳說大禹和塗山氏在新婚後第四天,就接到了舜帝的命令,帶人出去治理洪水。大禹這一去就是十三年,中間曾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新婚後,便告別新婚妻子塗山嬌,帶著一批忠誠的助手,登上治水的路程。妻子送他出門,大禹對妻子說:“我這次出門,要去很多地方,不知什麼時候回家,難以照料你。

日後你生了孩子,就取名叫‘啟’。啟,就是啟行的意思,以此紀念我們這次的離別吧!”大禹和助手們跋山涉水、頂風冒雨,經歷了無數艱險,足跡遍及九州大地,為的是察看地勢,查明河道。

大禹外出治水後,第一次路過家門是在出門後的第十個月,他帶人修渠路過家門,這時,妻子塗山嬌剛剛生下兒子夏啟沒幾天。這天,大禹路過家門,正巧聽到自己的孩子“呱呱”的啼哭聲,妻子塗山嬌邊哄孩子邊罵大禹是個不顧家的死鬼。同行的人都放慢了腳步。

有人說:“禹王,您回家住幾天吧!”大禹沒有停住腳步,邊走邊說:

“現在災情嚴重,治水要緊!”還有人說:“你還沒有見過自己的親生孩子,回家看一眼吧。

”大禹也很想進門去看看妻子和剛出生的孩兒!可一想,工程的事多,還有許多事要他去辦,因而搖了搖頭,鄭重地說:“我現在重任在肩,可不能因家事而誤了國事呀!

”說完,他就大踏步地向前走去。

第二次路過家門時,他看見抱在妻子懷裡的兒子已經會叫說話了,妻子正在教兒子喊爸爸,小夏啟也很乖巧地邊笑邊喊爸爸。大禹看到這一幕,不禁熱淚盈眶,但治水工程正是緊張的時候,他擦了擦臉上的淚花轉身就要離開。這時,妻子抱著兒子看見了大禹,趕忙出來迎接,看到大禹一副疲憊的模樣,妻子塗山嬌疼惜地說:

“快回家歇歇吧!看你累的,我給你換身衣服。”大禹接過兒子親了親,說:

“不成哪,許多人被洪水圍在高地,我要去救人哪!”說著,把兒子送到妻子懷裡,安慰了她幾句,就轉身走了,還是沒有回家。

第三次過家門,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當奶奶告訴他爸爸就在家門口時,小夏啟使勁把他往家裡拉。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叫他告訴媽,因為治水治水工作非常繁忙,他一時還回不了家。不過他們鑿山開渠,疏通壅塞,把洪水基本上引進了大江大河,只等開挖渠道把洪水歸入大海了。

大禹並告訴夏啟說:“我很快就會回來和你們團聚的。”說完就又匆忙離開了,還是沒進家門。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現在還被傳為美談,仍為人們廣為傳頌。嵩山一帶鄉間還流傳著這樣的歌謠:一過家門聽罵聲,二過家門聽笑聲,三過家門捎口訊,治平洪水轉家中。

大禹一生為民謀福,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這種顧念百姓、公而忘私的精神,值得後人敬仰。這四句普普通通的家常話,可以說體現了大禹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大禹的精神難能可貴,世所罕見。

5樓:張

為了治水,大禹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第一次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還有嬰兒的哇哇的哭聲。助手勸他進去看看,他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他妻子的懷中向他招著手,這正是輔範滇既鄄煥殿唯東瀝工程緊張的時候,他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走過去了。

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裡拉。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又匆忙離開,沒進家門。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

大禹的生平,大禹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4000年前,黃河流域發生洪災,大禹治水有功,在百姓中威信極高,當時的華夏族首領舜將帝位禪讓給了大禹。關於大禹治水的故事流傳百世。傳說堯在位的時候,洪災氾濫,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堯召開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四方部落首領們都推薦鯀去治理洪水。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但他採用堵的方法...

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何典故,從大禹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中,表現出他的什麼優秀品質?

薇糖心島初晴 三過家門而不入亦稱三過其門而不入,這是大禹治水中發生的故事。為了治水,大禹曾三過家門而不敢入。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第一次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還有嬰兒的哇哇的哭聲。助手勸他進去看看,他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 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

大禹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家中的妻兒在幹什麼他們可能會說些什麼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是捨小家為大家的精神,有很強的責任心。雖然他在妻子分娩,兒子打招呼,兒子十歲的時候都沒有入家門,但是根據 史記 夏本紀 中記載,大禹的父親就是治水無功被誅,他吸取前車之鑑,未治理好水患而不回家,從一方面來說,豈不是也是一種小愛,為了家庭能夠美滿而做的努力。禹被任命為司空,任治水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