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候萱卻璧
所謂的西洋指的是現在汶萊以西的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一帶。其中又以馬六甲海峽為界而分為大西洋和小西洋。今南海西部謂之小西洋,印度洋即大西洋。
2樓:冀痴靈
當時的“西洋”指加裡曼丹島至非洲之間的海洋,主要是印度洋,包括一小部分太平洋。肯定不是今天的大西洋,也不是歐洲。鄭和於2023年(永樂三年)第一次率船隊(“寶船”63艘)遠航西洋,兩年而返。
以後又屢次航海,總計28年,七次遠航,經30餘國,最遠達非洲紅海和麥加。
3樓:手機使用者
南亞和西亞 印度洋在我國古代被稱為“西洋”。我們平常所說的明代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指的就是印度洋。在古希臘時期,著名地理學家、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公元前484~425年)曾稱之為“厄利垂亞海”,意為“紅海”。
初時指的可能就是現在的紅海,以後穿過曼德海峽發現還有更大的海域,遂用這個名稱泛指整個印度洋。到古羅巴時期,印度洋被羅馬人稱為“魯都姆海”,但這個名字只不過是希臘語“厄利垂亞”的意譯,也是“紅海”的意思。同一時期,印度洋還被人稱為“南海”、“東海”等等。
直到15世紀末,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達·伽馬為了尋找通往印度的航線,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進入這個大洋後,才開始使用印度洋這個名稱。這個名稱逐漸為人們所接受,成為通用的名稱。
鄭和下西洋到達了**
4樓:是嘛
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然而,關於鄭和船隊的航海目的、航行範圍等史實以及對七次航行的評價,仍存在爭議。
擴充套件資料
事件影響:在外交及軍事方面,鄭和下西洋頗有建樹。在總體保持和平的同時,鄭和船隊使用武力,打擊了斯里蘭卡錫蘭山國亞烈苦奈兒的統治,消滅篡奪王位的蘇門答臘君主蘇幹剌,懲治海盜陳祖義,並在東南亞扶植由施氏華僑統治的舊港宣慰司。
有學者認為,鄭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東南亞全面建立起華夷政治體系;而這種政治秩序由於是基於傳統的“王者無外”、“懷遠以德”的觀念,故總體上是非侵略性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
影響:1、政治。在下西洋的過程中,鄭和船隊展示了明帝國的政治和軍事優勢,加之經濟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導的朝貢體系的規模大為擴充套件。
2、經濟。鄭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來的禁海政策,開拓了海外**。鄭和下西洋包括朝貢**、官方**和民間**等形式。
朝貢**以奢侈品(例如香料)為大宗,甚至有學者認為尋找海外香料、滿足國內需求,是促成鄭和下西洋的一個根本原因。
6樓:紫色學習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2、以下有關鄭和下西洋的表達.錯誤的一項是
a.發生在明成祖時期 b.當時的西洋是指今天的大西洋
c.先後7次航海,到達了30多個國家 d.創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紀錄
3、漢武帝時期,如果想要進入全國最高學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須去的地方是
a.開封 b.洛陽 c.咸陽 d.長安
答案:1、d.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2、b.當時的西洋是指今天的大西洋
試題分析:b項表述錯誤.明朝時期的西洋是指今天汶萊以西的南洋和印度洋沿岸一帶,並非指今天的大西洋.
7樓:海口號
鄭和七下西洋共計到過37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
1占城(今越南歸仁以南)、
2爪哇、
3舊港、
4蘇門答臘、
5阿魯、
6那孤兒(以上均為今印度尼西亞)、
7真臘(今柬埔寨)、
8暹羅(今泰國)、
9滿刺加、
10彭亨、
11急蘭丹(以上均為今馬來西亞)、
12浡泥(今汶萊)、
13古裡、
14柯枝、
15小葛蘭(大葛蘭)、
16沙裡灣尼、
17加異勒、
18南渤裡(又稱南巫裡)(以上均為今印度)、19榜葛喇(今孟加拉)、
20蘇祿(今菲律賓)、
21溜山(今馬爾地夫)、
22錫蘭山、
23別羅裡(今斯里蘭卡)、
24忽魯漠斯(今伊朗)、
25祖法兒(今阿曼)、
26刺撒(今北葉門)、
27阿丹(以上均為今葉門)、
28天方(今沙特麥加)、
29木骨都束、
30竹步、
31卡喇哇(以上均為今索馬利亞)、
32麻林(今肯亞)、
33比刺、
34孫刺(均為莫三比克一帶)。
此外,史書上還記載鄭和及其副手的船隊曾到過瑣裡(又稱西洋瑣裡)、黎代、甘巴里。有文獻上說鄭和到過33個地方,也有說39個地方。究竟哪個數字更準確,目前沒有統一說法。
上述地區如按現在的國家劃分,則分別屬於: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汶萊、印度、孟加拉、伊朗、葉門、北葉門、阿曼、沙烏地阿拉伯、索馬利亞、莫三比克和肯亞等17個國家。
8樓:吃不了兜著走
從2023年到2023年,劉家港出發,穿越馬六甲海峽,橫渡印度洋,鄭和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9樓:匿名使用者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 彭亨、真臘、古裡、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
10樓:幸運的平平常常
鄭和下西洋到達了今天東南亞沿海一帶,如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葉門等。最遠到達過非洲東海岸一些國家。
鄭和下西洋,西洋指的是什麼地方
11樓:郭猛
明朝時期的西復洋是指今汶萊制以西的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地區。“鄭和下西洋”、““西洋鏡”中的西洋就是此義。
廣義西洋還包括歐洲等地。永樂三年,開始了鄭和下西洋年代,西洋一詞發生巨大變化,“西洋”一詞所包含的地域擴充套件到包括忽魯姆斯在內的“西洋諸國”,多次見於皇帝敕書:“遣中官鄭和等齎敕汪喻西洋諸國”,“太監鄭和使西洋諸國還”,“敕太監楊慶等往西洋忽魯姆斯等國公幹”,“今命太監鄭和等往西洋忽魯姆斯等國公幹”。
西洋成為明朝熱門的名詞,從明朝刊行的一系列書籍 :費信《大西洋記》、鞏珍《西洋番國志》、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張燮《東西洋考》,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等可見一班。鄭和研究專家向達指出“明代以交趾、柬埔寨、暹羅以西,今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小巽他群島、以至於印度、波斯、阿拉伯為西洋”在鄭和下西洋年代,西洋的概念已發展到囊括西域的地步。
陸容在《菽園雜記》中已經把 哈列、撒馬兒罕、土魯番、哈密等西域諸國稱為“旱西洋”,可見西洋 一詞已經發展到包含海外各國的意義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西洋西洋,泛指西方國家,主要指歐美國家。而在古代是古中國人以中國為中心的一個地版理概念。最早權出現在五代,不同時代含義不盡相同。
明朝時期的西洋是指汶萊以西的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地區,晚清用西洋一詞指歐美國家。
鄭和下西洋,這裡的西洋,具體都指的是哪些地方,位於何處
這個所謂的西洋,其實是指印度洋沿岸和東南亞地區,並不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大西洋,最遠也不過是到達了非洲南端。鄭和為了大航海事業也算是鞠躬盡瘁了,他是雲南人。也是因為這個大航海,成為了中國明朝的航海家和外交家,應該是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上第一個航海家了吧。畢竟西方第一個航海家航行的時間比他足足晚了近百年呢...
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什麼友好往來,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鄭和下西洋促進了當時大明王朝和東海和紅海沿岸印度洋非洲和東南亞國家的友好 往來,並宣傳了大明王朝願與各個國家互通有無,世代友好的邦交政策,表明了明王朝積極的對外交流政策,從另一方面表達了明王朝的富庶強大願與世界國家互相交流的心願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1 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2 廣泛的傳播了中華文明 3...
鄭和下西洋的真正意義,鄭和下西洋的意義(簡述)
對於明來說,它沒有什麼經濟意義,甚至是勞民傷財的,只是宣揚了大明國威,對於世界,它讓一部分國家了解了中國 擴大影響 友好鄰邦外交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簡述 弘揚國威,結交外國,促進國家友好發展 現在的歷史書上是這樣講的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歷史意義 作用 是什麼?鄭和的艦隊是朱元璋用幾十年時間攢的滅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