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陸遜是東吳繼周瑜、魯肅、呂蒙之後的又乙個聲望頗高、功績卓著的將領。他智勇兼備,武能安邦,文能治國,並且品質高尚。孫權把他比做成湯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陸遜的軍事才能主要表現在他足智多謀、善於用兵。在討伐山越**時,他巧設疑兵,多建部隊番號,乘夜進入山谷,到處鳴起軍號鼓角之聲,造成千軍萬馬的聲勢,從心理上瓦解了叛軍。然後一鼓作氣勇猛進擊,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幾萬人的山越**。
巧奪荊州一戰,他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以卑下的言辭寫信吹捧關羽。使關羽完全喪失警惕,全力對付曹操。這樣,呂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輕取荊州。
夷陵之戰時,陸遜則又根據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採取了誘敵深入、疲敵師志的戰略方針。劉備十萬之眾來勢凶猛。陸遜則主動放棄大片土地和戰略要地,把
五、六百里的山區讓給蜀軍。待蜀軍銳氣頓減之時,陸遜巧用火攻大獲全勝。從指揮藝術上說,作為一軍之帥,陸遜的確是善於審時度勢,做到了知己知彼,能準確捕捉戰機,出奇制勝。
陸遜雖置身行伍,卻還有一套治國安民的謀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時,政績明顯,深受百姓擁戴。他從當地土地貧瘠且連年乾旱的實際出發,一方面開倉賑濟貧民,一方面「勸課農桑,鼓勵生產」,「百姓蒙賴」,稱他為「神君」。
他還曾上書孫權,對國家的嚴法苛刑提出批評,指出:「峻法嚴刑,非常王之隆業,有罰無恕,非懷遠之弘規。」(《三國志.吳書.陸遜傳》)他建議孫權要像西漢劉邦那樣輕刑便民,用黃老之法治理國家,要盡量少動干戈,務以養本保民為要,只有與民休息輕徭薄賦才能富國強兵,統一天下。
這些主張說明陸遜並非「一介武夫」,而是乙個文武兼備的政治家、軍事家。
2樓:匿名使用者
陸遜傳和諸葛亮傳一樣,都是分開單獨列傳的。周瑜魯肅呂蒙全是與別的東吳人物並列成傳。要知道整本三國志除了三國幾個君主,比如曹操曹丕曹叡,劉備劉禪,孫權。
就諸葛亮和陸遜享有這種單獨列傳的殊榮。光從這點就能看出三國志對陸遜的評價有多高。
3樓:唉唉啊
吳國第4任都督..破蜀軍70w...智略超群..年少有為..但是勇嘛....
4樓:笨笨大叮噹
年輕,帥,謙遜,文質彬彬。
有才華,有衝勁的年輕人。
名字好聽。。
請高手幫忙翻譯一下陳壽對陸遜和姜維的評價~~謝謝~~
5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簡直就是瞎翻譯,讓我來。
陸遜:「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遜之謀略,又嘆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
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抗貞亮籌幹,鹹有父風,奕世載美,具體而微,可謂克構者哉!」(劉備於天下稱雄,為世人所忌憚,而陸遜年紀輕輕,未曾立有什麼功名,卻能打敗並戰勝劉備的軍隊,使劉備的志向無法實現。
我既對陸遜的謀略感到驚奇,也感嘆孫權識才的本領,這才是東吳能成大事的原因。而陸遜為人忠厚老實到了極點,在為國事的擔憂中身亡,堪稱一代社稷之臣。陸遜的兒子陸抗,品格高尚且富有才智,很有他父親陸遜的風範,得到世人的讚美,已經頗具當年陸遜的名聲了,可以說陸抗是能夠完成先輩事業的人。
)姜維:「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老子有云:
「治大國者猶烹小鮮。」況於區區蕞爾,而可屢擾乎哉?」(姜維略有文治武功,立志要博取功名,然而他不經考慮隨意調遣軍隊,判斷事物也有許多不周全的地方,最終導至失敗被殺的下場。
老子說:『治理大國就像煮一鍋海鮮』更何況區區的一眾雜草般的人物,又怎麼能多次侵擾而掀起波瀾呢?)
6樓:愛恨情仇怨恨
大概是:
劉備在天下稱雄,孫權忌憚,陸遜年輕力壯,還沒有什麼威名,打敗了劉備。世人奇於陸遜的謀略,又感嘆孫權的識才之能,所以才能成大事。而陸遜忠心之至,擔憂國家而為國殉身,是社稷之臣也。
姜維徒有文韜武略,立志於功名,但是玩忽職守,窮兵黷武,判斷不周,終於導致身亡。老子雲:「治大國者猶烹小鮮。」何況區區此人,怎可屢次興兵?
陸遜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陸遜是怎麼死的?
1 據 三國志 記載,陸遜是被孫權反覆的責備氣死的。2 人物簡介。陸遜 183年 245年3月19日 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 今江蘇蘇州 人。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 政治家,歷任吳國大都督 上大將軍 丞相。世代為江東大族。章武二年 222年 陸遜在夷陵擊敗劉備所率蜀漢軍,一戰成名。夷陵之戰也成為戰...
陸遜到底葬在哪裡 陸遜去世後葬在哪裡?
陸遜死後葬於富春江南岸的環山鄉的陸墓村的陸遜墓地。陸墓村因陸遜墓而得名。程普死後葬於程墳村。程墳村因程普墳而得名。用二人姓氏和墓來作村名是自然的結果,並不是人為地命名該地應叫什麼名。是先有墓,後有村。可以肯定,在埋葬程晉,陸遜二人時,這二處地方是沒有人居住的。如果某地有人定居下來,該地的名稱也就產生...
陸遜火燒連營不現實,陸遜如何火燒連營?
蜀漢章武元年 221年 劉備為報吳奪荊州 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吳將陸遜為避其鋒,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蜀軍遠征,補給困難,又不能速戰速決,加上入夏以後天氣炎熱,以致銳氣漸失,士氣低落。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紮寨以避暑熱。陸遜看準時機,命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達蜀軍營壘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