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與他們的國家,朝代,表現出來的性情。。。都有關係吧。
1,唐朝是乙個繼承漢朝開創精神的朝代,處於中華文明的上公升期,整體的社會氛圍大氣,繁華和進取;明朝處於封建制度的末期,還能繼續繁榮,但從朱元璋開始,對人民的思想管制就比較高壓,政治上崇尚保守化的儒學:程朱理學,還要發展到陸王心學,經濟上帶著小農經濟很大的封閉性和保守性,朱棣喜歡做大事,但是並不意味著他能把明朝的政治基調轉為開放,他派出鄭和船隊,只以四處宣揚中華為目的,甚至連起碼的通商往來和追求地理大發現的工作都不願做,所以這些活動在明朝歷史上曇花一現,
2,李世民殺害他的兄弟後,並不給人刻意粉飾其行為的強烈感覺,人們只是說他的兄弟與之爭權要害他,所以該殺。。。但是後世皇帝做了壞事,往往唯恐自己沾上汙名,結果欲蓋彌彰。朱棣害了朱允炆,說自己是清君側,故意挑明了自己和小皇帝並無恩怨,來表白自己不是專門來害小皇帝,以去弒君之惡名,又殘酷殺害方孝孺一干人,只因為迂腐的書生一定要說他的壞話。。。
後世的清朝雍正為洗清自己的壞名聲,採取了另類非常處置,一方面頒布大義覺迷錄,滿天下宣講為自己辯解,一方面嚴厲刻薄的對待自己的兄弟,大興***。。。結果也反而弄得假事更加當真事傳。
所以,朱棣也好,雍正也好,都為愛惜羽毛,不是正常的宣傳他人的過錯給了自己殺人的理由,而是竭力為自己的忠孝等品德辯解,甚至於作出種種出格舉動【比如雍正設立廣場講課的制度,讓農民每天幹完活還要在廣場集中起來,聽教師講解封建道德的種種,折騰不】,強迫廣大民眾遵守更嚴格的道德標準,而自身還要為此殺人害人甚多,如此種種反而越抹越黑。
3,中國治史上的厚古薄今。你會發現,年代越久遠的好皇帝,越被人稱道。文武不如堯舜,堯舜不如黃帝。。。這種傳統自古有之。
。。。。。。。
2樓:匿名使用者
鍵在與形式,首先是托雷的兒子蒙哥,他是四個中最特殊的,他擊敗了另乙個派系的繼承人而當上了大汗,在史書上屬於內亂。第二,朱棣是通過戰爭手段剝奪了正統皇帝的權利,這一點為正統的史學家無法接受的。但是由於其皇室的身份,勉強介於叛亂和奪位之間。
第三是李芳遠和李世民,兩者由於都是在父皇的前提下進行對兄弟的鬥爭,屬於奪嫡,對於奪嫡,史記一向比較寬容
3樓:阿里河先下咯
李世民,朱棣都是千古一帝,他們的文治武功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是李世民的名聲好,因為它在史書中狠狠粉了自己一吧,朱棣嘛,滿清為了壓住人們反清思想,搞了***,朱棣名聲肯定不如李世民,但是朱棣的本事絕對大於李世民,遠邁漢唐,。。李芳遠嘛,還算不錯,他和朱李不是乙個檔次,沒有可比性。。
4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朝鮮那個沒什麼可說的,朱棣和李世民都是皇帝,李芳遠不過是乙個國王,並且朱棣還冊封過他。
李世民在位的時候,開了皇帝修改起居注和史書的先河,李建成集團被大規模的抹黑,李世民在史書中把自己狠狠的粉了一把。
朱棣相對就大度得多,沒有對史書進行大規模修改,朱棣得罪的讀書人是很多的,這樣的皇帝又不注重修改史書,歷史上留下的名聲可想而知,並且滿清建奴入關後,又對明朝皇帝進行過一次集團抹黑,所以朱棣的名聲遠遠不如李世民光鮮。
5樓:江山紅
李二拿什麼跟朱四比,是和親還**還是結盟呢,他又給後人留下過什麼?不知道。朱四留下的寶貴財富那是數不數,太多太多了,李二比朱四差到沒邊了。
6樓:荊棘鳥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作為不同性情不同,怎麼會有相同的評價?
唐朝李世民有幾個兒子?
7樓:千山鳥飛絕
唐朝李世民有14個兒子,分別是:
1、太子李承乾
母長孫皇后,貞觀十七年謀反按律應賜死,因太宗不捨,最後只廢為了庶人,後卒於黔州。唐太宗即位,立為太子,時年八歲,聰明可愛。但是年長後,由於有腿疾,稍微不良於行,對父親陽奉陰違、對師長勸勉不耐,甚至曾派遣殺手刺殺自己的老師。
同母弟弟李泰素有奪長之念,兄弟交惡。
2、楚王李寬
母不詳,出繼給叔父楚哀王李智雲,早薨,無後。李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二子,生母不詳,史書記載為後宮生寬。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淵將李寬過繼給了唐太宗的五弟李智雲為嗣。
李寬早薨,貞觀初追封為楚王。
3、吳王李恪
妃楊氏,母隋煬帝女楊妃。李恪(619-653年),唐朝宗室,祖籍隴西狄道,唐太宗李世民與隋煬帝之女楊妃的兒子,排行第三。公升元三年(939年),南唐烈祖李昪追諡李恪為孝靜皇帝,廟號定宗。
4、魏王李泰
母長孫皇后,爭奪皇位被貶後,又重新進封為濮王。永徽三年逝於鄖鄉縣。李泰(620年-652年),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第四子,生母文德皇后長孫氏。
史載寵冠諸王,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按慣例皇子成年後都應去封地,不得長駐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愛,特許「不之官」。
5、齊王李佑
妃韋氏,母陰妃,貞觀十七年發動叛亂。事敗,賜死於內省,貶為庶人。643年(貞觀十七年)舉兵謀反於齊州,四月六日被唐太宗廢為庶人,賜死於長安太極宮內省。
同年以國公之禮葬於長安,今墓誌已出土。
6、蜀王李愔
母隋煬帝女楊妃。後被廢為庶人,死於流配地巴州。初封梁王,授襄州刺史。
廣制封建時,改封蜀王,轉益州都督。貞觀十三年(639年),賜實封八百戶,授岐州刺史。李愔時常無故毆打**,打獵不知收斂,多次非法,在太宗朝與高宗朝數度被貶官作為懲罰。
永徽四年(653年),因吳王李恪同母弟之故而被連坐,廢為庶人,流放巴州;不久之後又被改封涪陵王。乾封二年(667年),死於流放地。
7、蔣王李惲
母王氏,妃元氏。誣告謀反,惶懼自殺。李惲生年不詳,根據異母弟第八子李貞生於貞觀元年(627),異母兄第四子李泰生於武德三年(620)推測,李惲應該生於621——626年之間。
8、越王李貞
母燕德妃。後來與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霍王李元軌反武則天失敗,服毒自盡。官至太子太傅,被先後封為漢王、原王、越王。
武則天當政時,李貞因起兵失敗而飲毒自盡。開元五年(716年),唐玄宗將李貞、李沖重新改葬,追諡號為敬。
9、唐高宗李治
母長孫皇后。唐朝第三位皇帝,字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與唐太宗嫡長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為同母兄弟。
10、紀王李慎
母韋貴妃,妃陸氏。垂拱四年(689年),越王李貞起兵推翻武則天政權,李慎受牽連下獄,後被流放領表,又說巴州,途中逝世。享年61歲。
11、江殤王李囂
母燕德妃,貞觀六年薨。生年不詳,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一子,燕德妃所生。631年,李囂進封江王,632年去世,諡號殤。李囂無後嗣,死後封國江國被廢除。
12、代王李簡
母不詳,貞觀五年薨,無後,國除。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二子,生母不詳,史書記載後宮生簡。李簡封代王後同年薨,無子女。
13、趙王李福
母楊貴妃,貴妃之位是否為追封待考,妃宇文氏。貞觀十三年(639年)進封趙王,累加秦州都督、右衛大將軍、梁州都督等職。咸亨元年(670年)去世,贈司空、幷州都督,陪葬昭陵。
14、曹王李明
母巢刺王妃,妃元氏。永淳年間,因為和廢太子李賢通謀,降封零陵王,貶至黔州。都督謝佑逼李明自殺。
玄武門之變後,巢刺王妃居於宮內撫養李元吉庶女歸仁縣主。歸仁縣主生母去世,太宗親寫詔令安慰縣主。
8樓:為誰為誰為
唐朝李世民有14個兒子。
1、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字高明,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唐太宗李世民長子,
唐太宗即位,立為太子,時年八歲,聰明可愛。但是年長後,由於有腿疾,稍微不良於行,對父親陽奉陰違、對師長勸勉不耐,甚至曾派遣殺手刺殺自己的老師。同母弟弟李泰素有奪長之念,兄弟交惡。
2、唐楚王李寬(619年一?),贏姓李氏,名寬,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二子,唐高宗李治二哥。武德三年(620年)被過繼給唐高祖李淵第五子李智雲承繼香火。早薨,貞觀初年追封為楚王。
3、李恪(619-653年),唐朝宗室,祖籍隴西狄道,唐太宗李世民與隋煬帝之女楊妃的兒子,排行第三 。
武德三年(620年)六月,封長沙郡王;武德八年(625年),改封漢中郡王。貞觀元年(627年),晉封漢王。貞觀二年(628年),改封蜀王,同時被授予益州大都督。
貞觀十一年(637年),封為吳王,改授安州都督。
4、李泰(620年-652年),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第四子,生母文德皇后長孫氏。 [1] 史載寵冠諸王,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 按慣例皇子成年後都應去封地,不得長駐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愛,特許「不之官」。
5、李祐(?—643年),隴西成紀人。唐太宗第五子 ,母陰妃。
625年(武德八年),封為宜陽郡王,次年晉封為楚王。628年(貞觀二年),改封燕王,被任命為豳州都督。貞觀十年,改封齊王,與諸皇子同時世襲封建被任命為齊州都督。
643年(貞觀十七年)舉兵謀反於齊州,四月六日被唐太宗廢為庶人,賜死於長安太極宮內省。同年以國公之禮葬於長安,今墓誌已出土。
6、李愔(?—667年),唐太宗第六子,母隋煬帝女楊妃。初封梁王,授襄州刺史。廣制封建時,改封蜀王,轉益州都督。貞觀十三年(639年),賜實封八百戶,授岐州刺史。
李愔時常無故毆打**,打獵不知收斂,多次非法,在太宗朝與高宗朝數度被貶官作為懲罰。
7、李惲(?― 67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七子 ,唐高宗李治異母兄,母王氏 。唐朝宗室、藩王。
李惲生年不詳,根據異母弟第八子李貞生於貞觀元年(627),異母兄第四子李泰生於武德三年(620)推測,李惲應該生於621---626年之間。
貞觀五年(631年),與其他兄弟同時受封為郯王,貞觀八年(634年),任洺州刺史。貞觀十年(636年),改封蔣王,任安州都督,賜實封八百戶。649年,唐高宗繼位加實封滿千戶。
永徽三年(652年),徙任梁州都督。
8、李貞(627年-688年10月12日),唐太宗第八子,母燕德妃。官至太子太傅,被先後封為漢王、原王、越王。武則天當政時,李貞因起兵失敗而飲毒自盡。
開元五年(716年),唐玄宗將李貞、李沖重新改葬,追諡號為敬。
9、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即唐高宗(649至683年在位),祖籍隴西成紀,628年出生於長安。唐朝第三位皇帝,字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與唐太宗嫡長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為同母兄弟。
10、李慎(628年-689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子,生母韋貴妃。貞觀五年(631年)進封申王,貞觀十年(636年)改封紀王,食邑八百戶。此後多次封秦州都督、襄州刺史,唐高宗即位後食邑加至一千戶。
垂拱四年(689年),越王李貞起兵推翻武則天政權,李慎受牽連下獄,後被流放領表,又說巴州,途中逝世。享年61歲。
11、李囂(?-632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一子,生母燕德妃。631年進封江王,翌年去世,諡號殤。
12、李簡(?—631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二子,生母不詳。李簡進封代王後逝世,無子女。
13、李福(634年—670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子。貞觀十三年(639年)進封趙王,累加秦州都督、右衛大將軍、梁州都督等職。咸亨元年(670年)去世,贈司空、幷州都督,陪葬昭陵。
14、李明(?—682年),唐朝宗室,唐太宗第十四子,母親楊氏原是齊王李元吉之妃。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受封曹王,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賜實封八百戶。
高宗即位之後加滿千戶,先後被任命為授梁州都督,後歷任虢州、蔡州、蘇州三州刺史。
永崇元年(680年),因為和廢太子李賢通謀,降封零陵郡王,流放至黔州。永淳元年(682年),在武后的授意下,被都督謝佑逼迫自殺。景雲元年(710年),將李明靈柩運回京師,陪葬昭陵,諡號」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