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主流經濟觀念

時間 2021-09-12 08:18:35

1樓:harder人

春秋戰國經濟管理思想的演變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演變,經濟管理思想也發生了變化。

西周時期是農、工、商並重。關於這點,《史記?貨殖列傳》引周書曰:

"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改革重視工商,鄭國也重視工商業與商人訂有盟約,衛文公" 訓農,通商,惠工" ,晉文公" 輕關易道,通商寬農,……利器明德" ,①隋武子說楚國" 商農工賈,不敗其業" ②。

在此情況下,春秋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一般都是農工商並重的。及至戰國隨著個體農民廣泛出現而成為整個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又由於兼併戰爭的激烈進行,所以各國都不能不重視耕戰,在這種情況下政治家、思想家轉向重農抑商、重本抑末,商鞅、韓非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戰國時期,還出現了以《管子?

輕重篇》作者為代表的經濟思想,作者站在封建國家的立場,主張國家經營工商業以增加國家經濟收入,同時減免賦稅,安民保民,富國強兵。除此而外,經濟管理思想其他方面也有明顯的變化。 (一)管仲、孔丘、范蠡的經濟管理思想 1。

管仲的重工商與四民分業論管仲,公元前685年至前645年在齊國當政,相齊,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的第一個霸主。

管仲出身沒落貴族,青少年時曾與其友鮑叔牙經商。齊國有重視發展工商業的傳統,《史記?齊太公世家》載西周分封姜太公後," 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

這就是說齊國從西周初年立國時,就重視發展工商業。而在管仲相齊後," 設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齊人皆說(悅)" ①。所謂" 設輕重魚鹽之利" 就是重視工商業的發展增加國家收入,至於管仲曾為此採取過一些什麼措施因記載疏漏已無法確知。

由於重視工商業的發展,增加了國家的經濟收入,廣開就業門路,所以能" 以贍貧窮" ,再加上在吏治上任用賢能,所以使" 齊人皆說(悅)".管仲的經濟思想最著名的就是四民分業分居論,關於這點,《國語?齊語》載:

桓公曰:" 成民之事若何?" 管子對曰:

" 四民者,勿使雜處,雜處則其言嚨(雜亂),其事易(變)。" 公曰:"處士、農、工、商何?

" 管子對曰:" 昔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閒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

②管仲的四民分業分居論,除有其政治、軍事的目的外,在經濟管理上企圖達到以下目的:其一,使職業世襲化:四民分業分居可以使人的職業世襲化,讓士、農、工、商都固定在原來的職業和地位上,以便讓其" 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 ,如此,則" 士之子恆為士" ," 農之子恆為農" ," 工之子恆為工" ," 商之子恆為商".

這樣使職業和地位都世襲化,就保證了勞動技能和勞動力的再生產,替統治者提供世代被掠奪的勞動力資源,同時也使現實的生產關係不斷的再生產。其二,同一行業的人" 群萃(聚集)而州處" ,聚集在一起,彼此易於交流生產經驗,提高技術水平,即所謂" 相語以事,相示以巧" ," 相陳以功".這有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

其三,同一行業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互通訊息,彼此間" 相語以利,相示以賴,相陳以知賈(價)" ,可以促進商品的流通。從以上幾方面看,管仲的四民分業分居論,有其重視工商業,利於生產技術、技能、知識的傳授,促進社會生產發展的一面。同時,它也受西周以來的傳統影響,把人的職業分工世襲化,使一切都成為靜止、不變的,把生產力水平和人們之間的社會關係都僵化了,有利於統治階級統治的保守方面。

管仲的四民分業分居論中,關於分居世襲的內容有明顯的保守性,但關於四民分工、分業的內容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客觀存在和人們關於分工、分業的觀念,所以這一劃分對後世有重大影響。管仲把一國民眾分為士、農、工、商四大集團的分類,為以後中國封建社會一直沿用,正說明這一分業、分工論反映了當時和以後社會發展的客觀存在。 管仲在土地問題上,主張" 井田均疇" ,即把井田大體平均地分給直接生產者使用。

在賦稅問題上主張" 相地而衰徵" ,即按生產者所耕種的土地的好壞分等差徵收實物稅。在稅率上主張輕稅,《管子?大匡篇》載:

" 二歲而稅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歲飢不稅。" 這裡除了饑荒年不收稅外,兩年徵稅一次,上年徵十分之三的稅,平均每年徵百分之十五;中年徵十分之二,平均每年徵百分之十;下年徵十分之一,平均每年徵百分之五。如果平均計算,則每年徵收十分之一的稅。

《管子?幼官圖篇》載齊桓公三會諸侯時規定:" 田租百取三,市賦百取二,關賦百取一。

"這時規定的田賦的徵收量為百分之五,只是暫時的。從農業稅的徵收看,《管子?治國篇》說" 府庫之徵,粟什一" ,說明一般情況下徵收什分之一的田賦。

至於關稅、市稅,管仲也主張從輕徵收。

管仲的經濟思想是很光輝的,其重視工商業的思想、四民分業的思想、井田大體平均分給直接生產者使用的" 井田均疇" 的思想、輕稅的思想都是適應當時社會發展的有積極意義的思想。春秋時期的改革家管仲在經濟管理思想方面是有代表性的,無人能超越他。

2。孔丘的利民、富民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至前479年)。孔子出身於沒落貴族,少年貧且賤,是我國歷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中國歷史上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系統的思想理論體系。

不過經濟管理思想並非孔子之所長,只是由於經濟問題是孔子所無法迴避的問題,所以他不可能不談到這個問題。由於他的地位和影響,他談到有關經濟問題的觀點、主張,對後世有重大影響。因此,不能不對他的這些觀點、主張加以介紹。

(1)利民、富民與農工商並重 孔子雖然" 罕言利" ①,又說" 君了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②,似乎孔子是不主張講利的,實際不是這樣,孔子是主張利民的。孔子曾說"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③。這句話譯成現在的話就是:

按照百姓的利益而使他們得到利益。孔子這裡所說的" 利" 當然是不專指物質利益,然而卻包含著物質利益,孔子主張減輕賦稅不就是對百姓有物質利益嗎? 孔子還主張富民,他和**對話時說: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

" 庶矣哉!" 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 ?

曰:" 富之".曰:

" 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教之" ④。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孔子到衛國,冉有給他趕車。孔子說:

衛國人口眾多啊!冉有說:人已多了,再給他們辦什麼事呢?

孔子說:讓人民富裕。 冉有說:

富裕了,再辦什麼事呢?孔子說:教育。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主張讓人民" 富" 起來的。孔子主張讓人民" 富" 起來,從他和**冉有、子路的對話中也可看出。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⑤。 讀這一段話需要注意的是,孔子本人是個比較保守的思想家,對當時存在的等級制度持維護態度,所以不可能主張在不同等級之間" 均貧富".那末,孔子所說的" 不患貧而患不均" 、" 均無貧" 的思想究竟應如何理解呢?

筆者認為:其一,孔子反對有的卿大夫" 貪冒無厭" ,過份向民眾徵取賦稅,反對季氏樂舞越制;主張減輕對人民的盤剝,使人民生活的好一些。其二,主張在被剝削階級內部各個成員之間財富分配彼此接近,不要過於兩極分化,讓勞動者有飯吃,日子過得不錯,這樣民眾不起來反抗,統治階級的統治就會穩定。

所以,孔子所說的均貧富,既包含著限制統治階級的過分盤剝和奢侈浪費,又包含著在被統治階級內部財富的分配要平均。 上述言論說明孔子是主張利民、富民和" 均無貧" 的。 那麼怎麼才能利民、富民呢?

在孔子看來這首先就要足食。《論語?堯曰》載:

" 所重民,食、喪、祭。" 《論語?顏淵》載:

" 子貢問政。 子曰:’ 足食、足兵、足信之矣。

’ 子貢曰:’ 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 曰:

’ 去兵’." 孔子在這兩處都把" 足食" 置於重要地位,所以要利民、富民必須首先" 足食" ,如果不能作到" 足食" ,連飯也吃不飽,怎麼能算作利民、富民呢?而要" 足食" 就應當發展農業生產。

《論語?子路》載:" 樊遲請學稼,子曰:

’ 吾不如老農。’ 請學為圃,曰:’ 吾不如老圃’",似乎孔子對農業生產不予重視,實際並非如此。

因為孔子那樣回答只是認為參加農業生產是小人應作的事情,而你樊遲這樣未來的統治者是不應過問的。從孔子的其他言論看,他對農業是很重視的。《論語?

泰伯》雲:" 子曰:’ 禹,吾無間然矣!

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於溝洫。禹,吾無間然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禹,我找不出他的毛病。他自己吃的不好,對鬼神的祭品卻很豐盛;平時穿著破舊衣服,祭祀時穿的衣冠卻極美麗;居住宮室很簡陋,卻把力量完全用在修建溝渠水利上。禹,我對他挑不出毛病。

孔子佩服大禹的三件事情中,其中的一件就是禹盡力修築溝渠水利。

這說明孔子對發展農業生產是很重視的。

為了富民,孔子及其**還主張正常地進行手工業生產。孔子的學生子夏說:"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 ①意思是說:各種工匠在作坊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過學習來獲得真理。這二者都是正常的,自然而然的事情。

這說明孔子及其**是主張手工業生產應當正常進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對商業並不反對。孔子的學生子貢(端木賜) 是大商人,孔子對他卻持肯定的評價,他說:

" 回也其庶(差不多)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其意思是說:

顏回的學問、道德差不多吧,可是常常貧困。端木賜不聽天由命,去經商,猜測**卻常常猜中。這說明孔子並不反對經商。

孔子有時也把自己比為商品,如子貢說:" 有一塊美玉在此,是把它藏在匣子裡呢?還是找一個識貨的商人賣掉呢?

" 孔子回答說:" 賣掉!賣掉!

我正在等待識貨的人呢?" ②這正說明孔子對經商持贊成的態度。 孔子主張正常地發展農、工、商業是富民的基礎。

然而,有這一點民並不一定能富起來,所以他還主張輕賦、去奢、從儉等等,這些以下將進行論述。 (2)輕賦、從儉、去奢孔子反對統治者過分盤剝人民,主張輕賦、從儉、去奢。 魯國大夫季氏過分聚斂,激起孔子強烈反對。

《論語?先進》載:"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

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魯大夫季氏比周公還富,孔子的學生冉求還替他搜刮,增加他的財富。

孔子對他的學生說:冉求不是我的學生,你們可以鳴鼓而攻擊他。 《左傳》哀公十一年載:

" 季孫欲以田賦,使冉有(冉求)訪諸仲尼。仲尼曰:丘不識也。

……仲尼……私於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如是則以丘亦足矣。

若不度於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且子季孫若欲行而法,則周公之典在……" 周代徵收軍賦是以丘為單位徵收的,一丘(十六井)的土地出戎馬一匹,牛三頭。隨著土地私有的發展,人們佔有、使用的土地越來越不平均,季氏針對這種情況想改為按田徵收軍賦,藉機大大加重對人民的盤剝。

孔子則以用田賦不是周代徵收軍賦的常法、不合周公之典為理由,指斥季氏" 貪冒無厭" ,加重盤剝。這個問題說明孔子主張輕賦,反對對人民加重盤剝。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錢幣,春秋戰國時期的錢幣有哪些

陶心齋主 您的問題,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錢幣 蟻鼻錢 刀幣 布幣 寰錢 方孔錢,一共有這五種方式的錢幣! 夜狺人文館 戰國七雄秦 楚 齊 燕 趙 魏 韓的錢幣由為布幣 刀幣 環錢和蟻鼻錢 鬼臉錢 四種組成。是戰國時期的四大貨幣體系。布幣,鏟形,由農耕經濟的農具 錢 鎛 演變發展而來,這也是把貨幣稱之為...

春秋戰國時期哪些著名的戰役,春秋戰國時期有哪些著名的戰爭?

毗沙王 需葛之戰 鄭莊公戰周天子,從此周天子威信掃地.意義重大 召陵之戰 齊楚之間的戰爭,規模很小.但是意義重大.有效地抑制了楚國的北方擴張的步伐.維護了周天子的威信 泓水之戰 宋楚之間的戰爭,從此仁義在戰爭中很快的消失,兵不厭詐開始盛行.也是意義非凡.崤關之戰 之間的戰爭,東進受阻後,秦穆公從此開...

春秋戰國時期哪些關於士的故事,春秋戰國時期的「士」是指哪些人?

春秋戰國時期養士成風 一 以四大公子為首 皆門客過千 1.平原君門客四千 a.毛遂 毛遂自薦 公等碌碌,因人成事 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勝於百萬之師 由毛遂而來的成語就有n個 b.公孫龍 白馬非馬 平原君好士,食客常數千人。有公孫龍者,善為堅白同異之辯 2.孟嘗君門客三千 a馮諼買義與狡兔三窟,馮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