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可愛的小雨山
因為龐統的整個死亡的過程都是他自己設計的,並且他為此花了很多的心思。他不希望讓劉備覺得自己的死要怪罪於諸葛亮,也不希望讓諸葛亮覺得他是因為屈死在諸葛亮的手中,他坦誠相待自己是主動讓賢。龐統的行為著實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他對劉備的忠心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龐統和諸葛亮都是劉備身邊的忠臣,他們兩個足智多謀,可以說是劉備的左膀右臂。可是一山怎麼可以容納二虎呢,他們兩個之中終究有一個要退出。因為一個君王不可能能夠兼顧兩個賢臣的意見,他們兩個都有自己獨到的思考和見解。
劉備夾在他們兩個之中非常的為難,一個是忠心耿耿的龐統,一個是他三顧茅廬而來的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對劉備來說,他不想失去他們兩個中的任何一個。
赤壁大戰之後,龐統來投靠劉備,但是他為了不讓劉備為難,甘願從底層做起。他沒有一開始就拿出孔明的推薦信,他通過自己的行動向劉備證明了他是有實力能夠擔任的。並且他對劉備忠心不二,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龐統的實力比諸葛亮還要高。
龐統和諸葛亮,一個是龍一個是鳳。他們兩個給劉備的意見大不相同,讓劉備覺得非常的為難。而龐統也看出劉備的狐疑不定,而且劉備給龐彤講述了他在夢中的情景,這讓果敢不信邪的龐統十分不滿。
後來他讓劉備能夠更好的做出選擇,於是自己策劃了一場自殺,他主動讓賢給了諸葛亮。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劉備擁有了這兩個賢臣,但是他的後代卻沒有擁有天下的能力。
2樓:風影
世界上沒有人會想著自殺讓賢的,這只是後人的一種美化說法。龐統的死是因為過於著急想要立功,中伏而亡,在這一方面諸葛亮明顯比龐統要高一個級別。不存在精心策劃之說。
3樓:匿名使用者
精心策劃的自殺,這是不可能的,沒有任何意義的事。
這就是文人墨客閒的沒事想出來的噱頭,龐統又不是傻子,他這麼做為了什麼,為了諸葛亮也好還是為了司馬懿也好,都是杜撰出來的,不可信。
4樓:七月流火
這種說法只能當成是一家之言。很多歷史事件,在後人的各種演義中,被附加了各種各樣的推測,每種猜想都會被找到各種理由來佐證,這也算是後世的學者的工作內容吧。
5樓:才易綠
因為相對於劉備來說,他更加看重的是諸葛亮,而不是龐統。龐統內心失望,決定讓賢。不過說他是精心策劃的自殺還是不太可信的,畢竟他是很有才華的一個人。
6樓:一二三四加油
像龐統這樣的戰士不精心策劃自殺恐怕也不會死,可能是他覺得諸葛亮更有能力,而諸葛亮後來也不負眾望,成為了一代名將
7樓:藹偎暖牆
起碼的尊嚴還是要給的,而且當時還有南宋,雖然宋徽宗最後
8樓:小龍蝦
無聊的人亂說而已,一個意氣奮發的人,會無聊的去自殺嗎?一個聰明如龐士元的人是不可能自殺的。
9樓:
因為他知道劉備以德服人 給他個藉口取西川。
10樓:凱凱以凱以凱凱
這個說法根本就不成立,只是一小部分人杜撰的而已。
11樓:亞洲紅色
正史中沒有這樣的記載
12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和龐統同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頂尖謀士,並稱為一“龍”一“鳳”。大隱士司馬徽曾誇讚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那麼他倆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別呢?劉備一度龍鳳兼得,為何還是沒能安天下呢?
謀士才志存在時間、空間和陰陽差
《三國演義》中有四位關係非同一般的謀士:程昱、徐庶、諸葛亮、龐統。他們不但與水鏡先生司馬徽都有過交往,還依次以才識相差“十倍”自謙。
其實,他們屬於同門校友型別的集團。只是合作較為鬆散、**,僅限於推動哲學從新法家到新儒家,再到儒法混的精神層面。
他們所謂的“十倍”差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時間差,高人往往眼界遠,能沉得住氣,出道更晚,他們四人的出場順序也正是昱、庶、亮、統;二是空間差,高人往往控制能力強,管理範圍大,所以有十里之才、百里之才、千里之才等說法,他們的初始戰功也確乎如此,程昱取東阿縣,徐庶取樊城,諸葛亮取荊州,龐統取西川。
但我們很快就會發現,程昱、諸葛亮的終生成就要遠大於徐庶、龐統。這又是何故呢?原來他們還存在第三方面的差異——陰陽差。
前面“十倍”說的都是表面的畢業考試成績,我們可以稱之為智謀或陽謀。但在實戰中還會有人違背忠孝、信義,用到權謀或者說陰謀。四人中,統、庶僅善陽謀,亮、昱則兼善陰謀,其中亮又較昱為高。
在陽尊陰卑的封建社會,陰謀是從老師和書本上學不到的,只能靠自我參悟、自主研發。可一旦擁有就能出奇制勝,改變自己的命運。程昱、諸葛亮就是因為謀略全面才從排行榜中脫穎而出的。
龐統起初是完全忠於劉備的,他先去東吳寄寓就是為了與諸葛亮、徐庶形成三方策應,決勝赤壁,曲線救劉。所以赤壁大戰一結束,龐統就直接來投劉備了。為了不讓劉備為難,他情願從最底層做起,並不急於出示魯肅和孔明的推薦信。
果然,他在耒陽以真才實學征服了劉備,孔明也不得不承認龐統高自己十倍。
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龐統若真想進入誰的班子,是總能想出辦法的。如果連進門的本事都沒有,還敢號稱“鳳雛”嗎?想當初連曹操的水寨都能任意出入呢,他在東吳“面試”時衝撞孫權,只不過是要在不得罪人的情況下開溜。
諸葛亮先請龐統,後又想廢龐統
諸葛亮能幫劉備拿下荊州,面對“民強地險”的西川卻無計可施,既不知如何勸說假裝仁義的劉備篡奪劉璋,也不敢為西川再打一場赤壁大戰。於是他就借弔孝周瑜之機去東吳請比自己高一籌的龐統。此後,兩人就一個守荊州,一個攻西川,同時成為了劉備的左膀右臂。
龐統的確是比孔明有才,他意識到劉備在取荊州時必須裝仁義,因為還要圖將來劉璋的好感,但到劉璋這裡就可以徹底撕破臉“逼宮”了。理論上,他只用“逆取順守”四個字就將劉備輕鬆說服;武功上,他只用黃忠、魏延兩位孔明不要的“末將”就實現了西川突圍。
然而就在西川勢在必得、大功告成的時候,事情出現了轉折,孔明向龐統發出了一封死亡恐嚇信。利用龐統對劉備的至忠,劉備對龐統的至愛,先動搖劉備之心,再滅掉龐統。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有個廣漢人彭漾向劉備密告說,敵方有人要決涪江之水淹魏延、黃忠的前寨。還說:“罡星在西方,太白臨於此地,當有不吉之事,切宜慎之。
”這一情報不但救了劉備數萬人的性命,還斬了敵方主謀泠苞,化凶為吉。
那麼是誰製造了這命懸一線的險情呢?是劉備。川將泠苞先前本已被魏延活捉,但劉備偏要將他釋放。
魏延說:“此人不可放回。若脫身一去,不復來矣。
”玄德說:“吾以仁義待人,人不負我。”在你死我活的前沿陣地,在優勢尚未確立的攻堅時刻,竟能這樣不結合實際情況而濫施仁義,真是可笑至極。
可見劉備已經從“儒仁”頹墮成“愚仁”了,這次若不是彭漾幫忙,龐統必定會功虧一簣。
剛剛化險為夷,諸葛亮卻派馬良送信說:“亮夜算太乙數,今年歲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觀乾象,太白臨於雒城之分;主將帥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謹慎。
”同一種星象,諸葛亮提出了第二種解釋。而龐統對諸葛亮的“善意”嗤之以鼻,又進一步提出第三種解釋:“統亦算太乙數,已知罡星在西,應主公合得西川,別不**事。
統亦佔天文,見太白臨於雒城,先斬將泠苞,已應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進兵。”真正是一象三說。
龐統看透劉備,決意以死讓賢
龍鳳的意見分歧讓劉備狐疑不定,一方面他十分珍愛龐統這位能力超強的謀臣,另一方面又十分信服料事如神的諸葛亮。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劉備決定退守荊州。第二天他還以自己的夢勸龐統說:
“吾夜夢一神人,手執鐵棒擊吾右臂,覺來猶自臂疼。此行莫非不佳?”向來果敢不信邪的龐統**受得了這種患得患失、軟弱無能的言行,他回答說:
“壯士臨陣,不死帶傷,理之自然也。何故以夢寐之事疑心乎?”又說:
“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心疑則致夢,何凶之有?
統肝腦塗地,方稱本心。主公再勿多言,來早準行。”說得多好啊,一勇二忠三唯物,四不跟貪功小人一般見識。
不過就在龐統作這番慷慨陳詞之時,他的忠心急轉直下——不想再為劉備賣力——劉備現已愚仁愚義又愚信,全無可取之處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三國演義》中屢屢出現的占星術,在羅貫中看來都是惑人的方術或者攻心術。彭是先分析了涪江的地理之後,怕劉備不信,才結合星象說話的;而龐統則是將星象當成了提升必勝信念的心理暗示。如果占星真能卜知未來,諸葛亮和龐統為什麼就沒能**到涪江的險情?
他倆還不及彭了?
一般而言,《三國演義》中的謀士是很少起誓提到“死”或相關字眼的,一旦提到就可能有赴死的動機。比如,郭嘉北伐時就對曹操說:“某感丞相大恩,雖死不能報萬一。
”這裡的龐統與郭嘉一樣,也是內心意欲反主而表面故作忠義;而且他們都是在個人生死和國家前途之間選擇了後者。儘管郭嘉不知道劉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但至少可以確定他的新儒家要領先於曹操的新法家。龐統亦然,儘管他也不太清楚諸葛亮今後的具體舉措,但至少可以肯定他的“儒法混”要高於劉備的新儒家,未來發展的空間更大。
由於龐統秉承忠義之德,從未作過篡奪天下的打算,所以他想讓位於孔明。按說此時的龐統可以選擇引退,以保全性命,但他沒有這樣做。為了不影響諸葛亮而將自己的死因略略推給劉備。
為什麼他的馬“久乘,不曾如此”卻突然前失蹄呢?他是看到劉備迷信這些,所以也玩了個自己將自己掀下來的戲法,以促使劉備為關心他而與他換馬。騎上劉備的白馬之後不但死得快,還可以將過失歸於劉備。
這樣劉備也就不會遷怒於孔明瞭。另外,他選擇死在“落鳳坡”則又是反過來安慰宿命的劉備:我是命裡該死,你也不必過分自責。
最後,龐統為什麼要反覆揭露諸葛亮的來信是出自妒忌呢?為什麼在樹木叢雜的小路上行軍,卻將魏延遠遠地安排在前隊呢?自己手無縛雞之力,守在更危險的後隊有什麼作用?
貼著魏延走不行嗎?原來,龐統是要用這一顯著的行陣破綻向同行諸葛亮表明:我是心甘情願讓功、讓位與你,並非屈死在你的手中,更不是不識你的險惡用心。
由此可見,孔明的確不是龐統之死的直接責任人,事實上,像龐統這種能夠指揮千軍萬馬的超級謀士,如果不是想自殺,一般人是放不倒他的,哪怕比他高的謀士也很難。他即便不能取勝,也能自保性命,更何況對手是個無名川將(張任)。
可誰能想到,亂箭穿胸、肝腦塗地的窩囊死相竟然是一代鳳雛精心策劃的自殺方式,世間還有比這更能彰顯大智若愚、捨生取義的行為語言嗎?毫無疑問,龐統是當時唯一有才華打通蜀道的人,但他卻在黎明到來之前毅然將接力棒傳給了才識低一等、志向高一籌的孔明。
孔明以同樣的姿態修復自己,成全司馬天下
英雄所見略同,孔明又何嘗不能重新認識同窗好友龐統的寬闊胸懷,只見他剛剛擦乾眼淚就開足馬力進川,同時也邁出了反劉的實質性步伐:調走張飛和趙雲,只留關羽一人守荊州,藉以從關羽開始打斷劉備的兄弟連。諸葛亮最終不但沒有辜負龐統的期望,先後“滅掉”了劉璋、劉備,還在西川實施了較劉漢“仁”政先進的“儒法混”新政。
而更重要的是,諸葛亮後來在碰到同樣進退兩難的困境時,也仿效龐統選擇理智讓賢:明忠蜀漢,暗降司馬懿,果斷地交出了校友團隊中的最後一棒。
諸多謀士,從郭嘉到程昱,從徐庶到諸葛亮,再到龐統,特長和價值觀或許各有差別,但都是清一色的好男兒——不退縮、不逞強,只求生命無怨無悔、縱情燃燒。
長期以來,人們都在疑惑,劉備得了一龍一鳳怎麼仍舊沒能安天下?原來他只摸到了鳳毛龍角,從來就沒有真正得到過他們。誠所謂:龍鳳常有,而安天下的主公不常有!
龐統是誰的軍師,龐統明明只是乙個軍師,為何還要衝鋒陷陣,最終中流矢而亡?
龐統是跟隨劉備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被亂箭射死了。龐統 179年 214年 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 治今湖北襄陽 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
龐統說荊州是累贅,諸葛亮說荊州是蜀國一統天下的關鍵,誰對
其實無論是龐統,還是諸葛亮他們對荊州的戰略定位都是對的,只是由於他們在荊州處於不同的時期,根據時局的發展各自做出了判斷。如果非要說對錯,我更傾向於諸葛亮的看法 荊州是未來一統天下的關鍵。整個三國時期,其實就是荊州的爭奪史,特別是在三國後期,荊州的歸屬直接決定了三方勢力的強弱。荊州最先在劉表治下非常的...
三國龐統是誰,三國龐統最後跟誰了
龐統 179 214年8月29日 字士元,荊州襄陽 今湖北襄樊 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官拜軍師中郎將。才智與諸葛亮齊名,道號 鳳雛 在進圍雒縣時,統率眾攻城,不幸被流矢擊中去世,時年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龐統死後,葬於落鳳龐統墓坡。現於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城西的鹿頭山白馬關處有國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