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王爺帶的帽子和皇帝的一樣只是上面的珠子不一樣,有什麼講究

時間 2021-10-15 00:20:57

1樓:花雨滿天飛揚

清朝對於產自東北江河中的珍珠特稱為【東珠】,宋、金之時則稱為北珠。因為東北是清朝的「龍興之地」,特別重視東珠,在當時的官定服飾中,男性方面只有皇帝、皇太子、太子、親王、世子、郡王、貝勒、貝子、固倫額駙、和碩額駙、鎮國公、輔國公、民公、侯、伯、子、文、武一品、郡主額駙子、鎮國將軍等可以嵌飾東珠,至於文、武二品及輔國將軍、縣主額駙男以下皆不準飾用。女性則是凡男性中準用東珠者,其妻子也可以用東珠為飾;除了民公、侯、伯、子、一品**、鎮國將軍等的女兒外,其餘父親準用東珠者,其女亦可以東珠為飾。

至於準用東珠者的等秩,則以所嵌飾東珠的數目為分別,例如皇帝的朝冠頂用【東珠十五顆】,皇太子所用者【十四顆】。

崇德元年,定親王冠頂三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八】。前舍林,嵌東珠四。後金花,嵌東珠三。

帶用金鑲玉版四片,嵌東珠四。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十】,舍林、金花各增嵌東珠一。帶四片,每片嵌東珠四。

服用五爪四團龍補、五爪龍緞、滿翠四補等緞。

親王福晉吉服褂,繡五爪金龍四團,前後正龍,兩肩行龍。餘皆與皇子福晉同。側福晉冠頂等各飾【東珠九】。

服與嫡福晉同。並按崇德元年,定親王嫡妃冠頂嵌【東珠八】,側妃嵌【東珠七】。順治九年,定嫡妃冠頂增嵌東珠二。

服用翟鳥四團龍補、五爪龍緞、妝緞、滿翠四補等緞。側妃冠頂增嵌東珠二。服與嫡妃同。

親王世子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九】,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字首舍林,飾東珠五。字尾金花,飾東珠四。

吉服冠、端罩、補服、朝服、蟒袍、朝珠皆與親王同。朝帶,色用金黃,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東珠三。左右佩絛如帶色。

吉服帶與親王同。順治九年,定親王世子冠頂三層,共嵌【東珠九】。帶用金鑲玉版四片,每片嵌東珠三。

服與親王同。

世子福晉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九】,上銜紅寶石。朱緯。上週綴金孔雀五,飾東珠各六。

後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各三,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金黃絛二,末亦綴珊瑚。

青綴為帶。順治九年,定世子嫡妃冠服如親王側妃。其側妃冠頂嵌【東珠八】。

服與嫡妃同。

2樓:理解就是共生

珠子是用來分等級的,上網找服飾的內容可能會出來

清朝文武百官穿的官服和胸前帶的珠子都有哪些講究?詳細點說

3樓:匿名使用者

在清朝時期 ,由於北京是國都 ,皇宮和各部衙門都設在北京 。當時的北京城可以說是全國政治權利的中心 ,居京的**個個是頂翎補褂威風八面。而他們所穿的官服卻有很大區別 ,上至皇帝老子,下至未入流小官兒的官服全為石青色“補服”。

其長度比內襯袍子短半尺,袖子也略短,正好使內襯馬蹄袖翻在外面,並且一律對襟無領,是專門罩在朝袍或吉服外面穿用的。之所以叫“補服”,皆因它在這種袍服上綴有補子。補子分圓補和方補兩種,它的等級區別也正在於此 。

皇帝、太子(註解:儲君的意思)、親王 、郡王 、貝勒 、貝子用得是圓補 ,從公爵往下乃至各級文武大臣用得則是方補。皇帝、太子、親王、郡王為四團補子 ,分別置於兩肩頭和前後胸 。

貝勒 、貝子為兩團補子,置於前後胸前 。

皇帝和太子補服上的補子不是綴上的,而是直接繡上的 ,並且有很大區別 。其區別在於皇帝的補服叫“袞服”,太子的補服叫“龍褂”,而親王以下才叫“補服”。這是定製,絕對不能錯!

皇帝的“袞服”同太子及王公大臣一樣同為石青色(註解:即黑色泛紅),補子上繡金色正面五爪蟠龍,左右兩肩在龍頭之上繡有左紅日右明月 ,取肩擔日月之意 。前後兩胸及兩肩在蟠龍周圍繡彩色萬壽篆文 ,並間以五色祥雲 ,意思是萬壽無疆 ,永世吉祥。

太子的“龍褂”同皇帝的“袞服”一樣,在前後胸及兩肩上繡有四團金色正面五爪蟠龍 ,並間以五色祥雲 。在龍頭上方繡有 一頭部朝下張開雙翅的紅色蝙蝠 ,以取天降洪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而上面就沒有日、月和萬壽篆文了;因為太子是不能與皇帝平起平坐的,只有皇帝一人才能肩擔日月執掌江山社稷 ,和萬壽無疆太平永年 。

太子雖是儲君,但不是正式的皇帝 ,所以就不能有這些裝飾 ,這也就是嚴格的等級制度。

親王 、郡王的補服是不能像皇帝和太子那樣,在“袞服”和“龍褂”上直接繡補子的 ,必須是同文武大臣一樣 ,把繡得的補子綴在上面 。親王的補子雖然同樣是前後胸及兩肩頭共有四團補子 ,但上面每團補子只繡金色正面五爪蟠龍一條,外有一圈金線裝飾 ,其它一概沒有 。

郡王的補服也是在前後胸和兩肩頭上綴有四團補子,但每團補子上繡的是一條金色側面五爪行龍 ,外有一圈金線裝飾 ,其它更是一概沒有。

鎮國公 、輔國公,以及固倫額附 、和碩額附(注:皇帝的女婿)和各級公侯伯爵 ,全是在石青色補服的前後胸上綴兩塊方補 。圖案是四爪正蟒 ,而子爵同武官一品相同 ,補子上繡麒麟 。

男爵同武官二品相同,補子上繡雄獅 。

文武百官從一品至九品,乃至不入流的小官兒 ,統統是在石青色補服的前後胸上綴兩塊方補 ,其圖案則分為“文飛禽武走獸”加以區分。比如:文官一品補子上繡仙鶴 、武官一品補子上繡麒麟 、

文官二品補子上繡錦雞 、武官二品補子上繡雄獅 、文官三品補子上繡孔雀 、武官三品補子上繡斑豹 、文官四品補子上繡雲雁 、武官四品補子上繡猛虎、文官五品補子上繡白鷳 、武官五品補子上繡黑熊 、文官六品補子上繡鷺鷥 、武官六品補子上繡飛彪 、文官七品補子上繡鸂鶒 、武官

七、八品補子上繡犀牛 、文官八品補子上繡鵪鶉、武官九品補子上繡海馬 、文官九品補子上繡練雀 、不入流補子上繡黃鸝 。

特別值得提出例外得是 ,有幾種文官的補子上繡走獸 ;那就是文官正一品都御史、正三品副都御史 、正三品按察院史 、正五品監察御史 ,他們的補子上全繡獬豸 。

在清朝還有一個定製,那就是上至皇帝下至從五品的** ,在穿補服時一律佩戴“朝珠”。珠數為一百零八顆,這其中有四顆大正珠 ;朝珠打結處系碧璽或珊瑚 、水晶等製成的佩飾垂於後背 。而朝珠的材質也是隨著等級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特別是王公貝勒、一二品大員 ,他們所佩朝珠的材質主要有:

翡翠、珊瑚、瑪瑙、琥珀、蜜蠟等等 …… 而其他的**則只能用練玉、檀香木或桃核的了。

另外,朝珠的前胸部分還有幾串小念珠。一般男的是左三右二,女的是左二右三(註解:這裡所說的女人,指的是那些受過皇帝誥封的公主格格或者夫人福晉。),從五品以下的**則不能佩戴朝珠。

補服佩朝珠這為官服,但是穿官服時裡面必須要佩禮服,特別是在朝廷有重大慶典之時。而所謂禮服就是旗式夾袍 ;上繡五彩雲龍呈蟒翻身龍探爪之勢 ,下繡海水江涯 。並在五彩雲龍之間 ,海水之上遍繡“輪、螺、傘、蓋、花、罐、魚、長”暗八寶,極為華麗 ,這又被稱之為“蟒袍” 、 “花袍”。

與之相匹配的是補服外面要戴繡有云龍圖案的“雲肩”,而那些有軍功的還要在外面穿上皇帝賞賜下來的“黃馬褂”。

與之相配的 ,則是頭上戴的“頂戴花翎”官帽 ,這官帽是根據季節的不同分為兩種,一為“暖帽”、一為“涼帽”。

暖帽又叫秋帽,它是用黑絨或黑尼子製成的硬胎翻邊圓形帽子 。 到了冬天,則有用貂皮製成的圓形外翻邊硬胎帽子。還有一種叫“涼帽”,又叫“葦蓮”;它是用藤皮編成的圓錐形帽子 ,形狀與斗笠非常相似,它是用紗做裡子 ,外面糊羅 ,再用錦練做邊 ,是夏天戴的官帽 。

兩種官帽的帽頂上附有用猩猩血染成的絹絲帽纓,在帽頂正中鑽有一銅鎏金的底託 ,這稱之為“頂” 。頂上鑲有代表不同品級 ,用各種材料製成的頂珠 ,這稱之為“戴”。再有就是花翎 ,花翎分三種 ;一為三眼花翎、二為雙眼花翎 、三為單眼花翎 ,花翎一般都是根據功勞 ,由皇帝賞賜下來的 ,否則是不許佩帶的 。

而的眼數不同 ,則是根據功勳的卓著程度而加以區分 ,最大的就是三眼花翎。 佩戴三眼花翎的 ,一般都是功勳卓著的親王和郡王 ;佩戴雙眼花翎的 ,一般都是有功的貝勒 、貝子 ,以及四品以上有功的文武百官 。而單眼花翎,則是王公親貴 ,和四品以上文武百官平常所佩戴的。

這所謂的花翎 ,其實就是孔雀尾部的翎毛 ,其佩戴方法是將花翎配上馬尾兒 ,直接插入頂珠下面的翎管裡 。

一般花翎只限於王公貝勒和四品以上的各級文武**佩戴,四品往下至六品**則佩戴藍翎 ,六品**以下至從七品無翎 ,只戴馬尾兒 。

再有就是不同品級材質不同的頂珠了。

清朝有著極其嚴格的等極關念 ,太子 、親王 、郡王 、貝勒 、貝子、親王長子、郡王世子 、公、侯、伯、子爵及正一品文武大員所戴的頂珠為紅寶石,即我們常說的“亮紅頂兒”;從一品、正二品,從二品所戴的頂珠為珊瑚 ,即“鎳紅頂”。正三品、從三品所戴的頂珠為藍寶石,即“亮藍頂兒”;正四品 、從四品所戴的頂珠為青金石 ,即“鎳藍頂兒”;正五品所戴為水晶 ,即“亮白頂兒”;從五品、正六品所戴為白玉 ,即“白瓷頂兒”;從六品、正七品 、從七品所戴為銅溜金 ,即“金頂兒”。正八品以下至不入流帽頂只用紅纓其它一概沒有。

所有**與其服飾相配的 ,腳下一律是厚底或簿底朝方靴 。

除此以外清代**一年到頭的服裝是根據季節的不同,所穿的服裝質地也不同。主要是五種:皮、棉 、夾 、單 、紗 。

皮有大毛和小毛之分,大毛為金銀淺羊 、灰狐 、白狐 、玄狐一類 ;小毛為珍珠毛 、銀鼠 、灰鼠一類 。一般貂皮袍褂 ,非一二品大員以上者是不能使用的 。棉即是棉袍服 ,夾即是夾袍服,紗是紗補服(註解:

夏天專用,平常不許),但褂子必須是綢子的 。

我們再聊聊有關朝珠的說法。我國古代王公貴族佩玉,清代帝、後、**則以朝珠為禮服中特有的飾物。按《大清會典》規定:

“凡朝珠,王公以下,文職五品、武職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侍衛、公主、福晉以下,五品官命婦以上均得用。”但禮儀完畢即不準佩戴.,庶民百姓不得掛朝珠,違犯要坐牢。

朝珠通常由身子、佛頭、背雲、紀念、大墜、墜角六部分組成,是從佛教的“念珠”衍化而來。清朝規定朝珠每串為108顆珠,珠的色澤大小必須勻淨。這與佛門敲響108下佛鐘,象徵佛家“醒百八煩惱”有同樣的意義。

朝珠與佛珠不同的是增加了許多裝飾附件。朝珠每隔27顆珠子夾入一顆“佛頭”加以間隔,使其在色澤上與朝珠形成強烈、鮮麗的對比。“佛頭”共有4顆,色澤和大小一致,直徑比朝珠大1倍左右,將108顆朝珠四分,也稱之為“分珠”,據說是寓意四季。

朝珠頂部的那顆佛頭上,連綴一塔形“佛頭塔”,其穿孔的方式作倒置的“t”字形,即把朝珠的兩頭各從對穿的孔的的一頭穿進,然後都從中間上部的孔中收出,合二為一。佛頭塔的頂端用闊絲帶系綴有一塊寶石大墜子,大墜上端還垂有一塊寶石,稱“背雲”。在佛頭塔的兩側附有3串小珠,每串10粒,珠串的末端有各用銀絲琺琅裹著的寶石小墜角,統稱為“紀念”,傳說是象徵一個月的上中下三旬,共30天。

三串紀念,其一邊為兩串,另一邊為一串,戴法男女有別,兩串在左者為男珠,兩串在右者為女珠。

清代朝珠的絛用絲線編織,顏色等級分明。皇帝、皇太后、皇后為明黃色絛,皇子金黃色,武四品、文五品及縣、郡官為石青色。朝珠多以東珠、珊瑚、象牙、密蠟、琥珀、翡翠、水晶、青金石、玉、綠松石、寶石、碧璽、伽楠香、桃核、芙蓉石等世間珍物琢制。

按照典制,東珠朝珠,只許皇帝、皇太后、皇后佩掛。所謂東珠,實際為產於黑龍江諸支流域的野生東江珠,其珠圓潤,極為稀罕,為至尊至貴的象徵。皇后著朝服時,通常佩掛三盤朝珠,即一盤東珠,兩盤珊瑚,佩掛時一盤東珠掛在正中,兩盤珊瑚從左右肩過掛一備用,交叉於胸前。

朝珠的大小質量也表示了官位的高低。**覲見皇帝時必須伏地跪拜,只要朝珠碰地,即可代替額頭觸地。朝珠的直徑越大,珠串就越長,佩掛者俯首叩頭的幅度就可減少。

朝珠與官服中的頂戴花翎、補子、朝靴等相配合使用。

清朝補子品級與名稱如下:

補子 一品 二品 三品 四品 五品 六品 七品 八品 九品

文官 仙鶴 錦雉孔雀 雲雁 白鷴 鷺鷥 鸂鶒 鵪鶉 練雀

武官 麒麟 獅子 豹 虎 熊 彪 犀 犀 海馬

附:清朝的官帽一至六品的頂子是玻璃的,七**品是黃銅的。當時只規定了顏色,沒規定材料,材料是**們自己弄上去的。

品級 顏色 參考物

一品 亮紅 紅寶石

二品 涅紅 紅珊瑚

三品 亮藍 藍寶石

四品 涅藍 青金石

五品 亮白 水晶

六品 涅白 硨磲

七品 亮黃 素金珠

八品 鏤空黃(陰文) 雕花金珠

九品 鏤空黃(陽文) 雕花金珠

清朝所謂的鐵帽子王和普通的王爺有什麼區別

清王朝建立後,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這個制度的組成部分之一。當時確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為和碩親王 多羅郡王 多羅貝勒 固山貝子 奉恩鎮國公 奉恩輔國公 不入八分鎮國公 不入八分輔國公 鎮國將軍 輔國將軍 奉國將軍和奉恩將軍。清朝襲爵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降等承襲,這是一般的情況。...

格格跟公主是一樣的嗎,清朝格格和公主的區別是什麼?

低吟花非花 不一樣,在清代公主是專指皇帝的女兒,格格是泛指,封號也分很多級!關於清代,清代的格格,不是公主。凡是尊貴人家的小姐,都稱格格。ps 宗室女好像也叫六品格格,當然皇帝的女兒不是皇后所生的,也有特封為固 主的,清末恭親王的長女也特封公主。各級公主 格格都有破級特封的。康熙五十年後,各級格格,...

帶wifi的晶片和模組有什麼不一樣

舉個例子,要做一個智慧插座的方案應用,用帶wifi的晶片,廠家需要有自己的研發團隊,在基於帶wifi的晶片基礎上進行功能開發,而用wifi模組,廠家只需要選擇一款物聯網串列埠通訊wifi模組,比如skylab的wu106 wg219就可以直接應用了,功能開發這一部已經由自有研發團隊的skylab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