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十三陵是明成祖遷都之後才有的。明代起初定都南京,朱元璋的陵墓也在南京,就是明孝陵。自永樂皇帝也就是朱棣便遷都到北京,此後明朝歷代皇帝都葬在十三陵了。
至於為什麼朱棣的陵墓那麼巨集偉,我想應該是朱棣在位時明代比較強盛,所以他的陵寢也就修建的巨集偉了!
2樓:孤單de熊貓
有朱元璋的墓啊~就是明孝陵~現今在南京市~那時候首都還在南京~朱棣奪位後遷移至現今的北京~
朱棣的陵墓巨集偉我認為是因為永樂盛世吧~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朱棣把君主集權制推向了頂峰。手中的權力也空前的大了起來。他較之以前的皇帝更有實力做這些。其次,為了顯示他的權力至高無上,他建了巨集偉的陵墓。
我個人認為是這樣,希望可以幫助你。
4樓:雨凝雪逝
因為朱元璋在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於南京稱帝,都城在南京,陵墓明孝陵在南京市東郊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茅山西側
朱棣把都城遷到北京,明十三陵在北京自然不會有朱元璋的陵墓。北平是朱棣興王之地,他在此經營30多年,統治比較穩定;另外北平處於北方農業區與牧區接壤處,交通便利,形勢險要,是漢蒙各族**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與軍事要地,定都於此不僅可抗擊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進一步控制東北地區,有利於維護全國統一。因此,朱棣即位後,即開始準備遷都。
永樂元年,詔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
5樓:
明成祖朱棣,在洪武年間,為燕王,奉命鎮守北平(今北京),可以說,戰火連連的北平,與安樂太平的南京,朱棣是會毫無顧慮的選擇北平的。而當建文帝登基後,朱棣憤憤不平,決心起義,於是便有了著名的靖難之役。此後,朱棣開始他的永樂盛世。
在永樂年間,朱棣決定遷居北平,所以他父親朱元璋的墓,仍在舊都南京——明孝陵。而此後300餘年中明朝並未遷都,所以全部葬於明十三陵。處於永樂盛世的朱棣,當然會把自己的陵墓弄的規模巨集偉,以顯示這偉大的朝代。
為什麼明十三陵中沒有朱元璋的陵墓?為何朱棣的陵墓規模那麼巨集偉?
6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共有16位正式即位皇帝,但北京的明十三陵只有13位皇帝,未有入陵的因由各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早年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鍾山的“孝陵”;繼位的朱元璋長孫建文帝朱允炆,在其叔父燕王朱棣(即後來的明成祖)發起“靖難之役”攻破南京之後下落不明,因此沒有帝陵;第七帝代宗朱祁鈺,在其兄明英宗於土木堡之變被瓦剌所俘之後登上帝位。後來英宗復辟,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搗毀其在天壽山修建的壽陵[1],以親王身分將他葬於北京西郊金山的景泰陵。
明十三陵神道
十三陵的主陵是朱棣於2023年至2023年最早興建的明長陵,他當時經“車駕臨視”,欽定山名為“天壽山”,2023年他於北征韃靼途中駕崩,後安葬於此,但明長陵工程直至2023年始全部竣工。期後近200年的興建,形成長達7公里多的完整建築群。
13座陵墓中,明成祖朱棣的明長陵、嘉靖帝朱厚熜的明永陵和萬曆帝朱翊鈞的明定陵,均是生前所建,規模亦最大,其餘陵墓則是死後才動工,大約會用半年修建。崇禎帝因為是亡國之君,並沒有正式建陵,現時的陵墓是以其妃田氏的墓穴改建。
7樓:享受等待
朱元璋的墓在南京,當年南京是明朝首都所以他的墓在那裡,後來他讓他孫子繼位前把朱棣封到北京去了。朱元璋死後朱棣在北京謀反並在成功後定都北京,那裡是他的老巢所以墓自然壯觀拉。哈哈!
8樓:郝新成
明朝最初建都應天(即今日的南京),直到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大權才改遷至北京,所以朱元璋死時就地葬在了南京。至於為什麼朱棣的陵墓那麼巨集偉,原因在於黃帝陵寢的大小規格是與其生前的功績相對應的,明成祖朱棣是明王朝最為成功的皇帝,康熙曾稱他的功勳“遠邁漢唐”。
為什麼明十三陵裡面沒有朱元璋的墓,而最巨集偉的卻是朱棣的墓?
9樓:匿名使用者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稱十三陵。
朱元璋葬於南京明孝陵。
朱棣葬於明長陵,建築最早、面積最大、規模最巨集偉、工藝用料最考究、原建築保護最完整。是明朝皇帝在北京的第一個陵墓,明朝後面的皇帝都朱棣的子孫後代,所以巨集偉程度不會超過明長陵的。
10樓:韓氏大家族
朱元璋駕崩時明朝首都還是在南京,所以朱元璋就葬在了南京。
明朝的第二個皇帝——建文帝(朱元璋長子朱標的兒子)做了4年,就被自己的叔叔朱棣篡位了。
朱棣登基18年後就遷都北京了。所以明朝以後的皇帝都葬在北京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朱棣遷都北京,之前朱元璋已經薨,葬在南京明孝陵。
朱棣之後的皇帝陵墓便都在北京了。朱棣是安葬於長陵。
12樓:匿名使用者
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所以他的陵寢在南京。
13樓:墮落非信仰
明太祖當時在南京建都,所以他的陵寢在南京
後來朱棣遷都北京,從此明朝皇帝的陵墓就都在北京了
明十三陵中為何沒有朱元璋的陵墓
14樓:百度使用者
十三陵位於北京,是從北遷的永樂皇帝開始之後的明代十三個皇帝的墳墓。而之前的兩個皇帝,朱元璋和馬皇后合葬於當時的都城南京,為現在的明孝陵,第二個皇帝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孫子,在明成祖攻佔南京的靖難之役中失蹤。
明孝陵坐落於江蘇省南京市鐘山南麓玩珠峰下,為明朝(公元2023年至2023年)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作為中國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壯觀巨集偉,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500多年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程序分佈於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寢,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的。
史料記載,明洪武十四年(公元2023年)朱元璋下令建陵。第二年8月,馬皇后去世,9月葬入此陵墓,定名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於諡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說是馬皇后諡“孝慈”,故名。
明孝陵永樂3年(2023年)建成,歷時25年。明皇室先後呼叫軍工10萬,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明孝陵規模巨集大,建築雄偉,形制參照唐宋兩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
建成時圍牆內享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陵內植鬆十萬株,養鹿千頭。因屢遭兵火,明孝陵除陵寢地宮外,現僅存神道、下馬牌坊、大金門、四方城等。
墓區的建築大體分為兩組:第一組神道部分,從下馬坊起,到孝陵正門;第二組是主體部分,從正門到寶城、明樓、崇丘為止。現存建築有神烈山碑、禁約碑、下馬坊、大金門、四方城及神功聖德碑、孝陵殿、大石橋等。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2023年),做了31年皇帝的朱元璋去世,禮葬孝陵。朱元璋及皇后合葬的地宮俗稱“寶城”,是一個直徑約400米的圓形大土丘,它的四周有條石砌成的石壁,其南邊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7個大字。寶城厚實堅固,依山勢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磚壘築,厚約1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歷經600餘年的風雨之後,近年來寶城牆體出現了區域性坍塌,牆面剝落,個別地方因為地基沉降逆向撕裂而形成巨大裂縫。南京市文物部門先後投資300多萬元,採用東南大學古建築專家的保護方案,按照修舊如舊的要求,對牆體進行了維修,如“縫合”裂縫,整平“牆面”,對變形的牆體進行修補和防水防滲漏“手術”。為方便遊客一睹“龍脈”真容,還修建了一條青石板遊覽步道,讓遊客能登上寶頂看到明孝陵全貌。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會副會長、東南大學建築學教授劉敘傑說:“明孝陵代表著明初皇家建築的藝術成就,是中國陵墓建築和陵墓文化的縮影。”明孝陵從起點下馬坊至地宮所在地的寶頂,縱深達2600多米,沿途分佈著30多處不同風格、用途各異的建築物和石雕藝術品,整體佈局巨集大有序,單體建築厚重雄偉,細部裝飾工藝精湛,凝聚了當時政治家、藝術家和建築師們的才智。
15樓:流血一週的動物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截止2023年,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
十三陵是從北遷的永樂皇帝開始之後的明代十三個皇帝的墳墓。而之前的兩個皇帝,朱元璋和馬皇后合葬於當時的都城南京,為現在的明孝陵,第二個皇帝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孫子,在明成祖攻佔南京的靖難之役中失蹤。
明孝陵坐落於江蘇省南京市鐘山南麓玩珠峰下,為明朝(公元2023年至2023年)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作為中國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壯觀巨集偉,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500多年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程序分佈於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寢,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的。
史料記載,明洪武十四年(公元2023年)朱元璋下令建陵。第二年8月,馬皇后去世,9月葬入此陵墓,定名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於諡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說是馬皇后諡“孝慈”,故名。
明孝陵永樂3年(2023年)建成,歷時25年。明皇室先後呼叫軍工10萬,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明孝陵規模巨集大,建築雄偉,形制參照唐宋兩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
建成時圍牆內享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陵內植鬆十萬株,養鹿千頭。因屢遭兵火,明孝陵除陵寢地宮外,現僅存神道、下馬牌坊、大金門、四方城等。
墓區的建築大體分為兩組:第一組神道部分,從下馬坊起,到孝陵正門;第二組是主體部分,從正門到寶城、明樓、崇丘為止。現存建築有神烈山碑、禁約碑、下馬坊、大金門、四方城及神功聖德碑、孝陵殿、大石橋等。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2023年),做了31年皇帝的朱元璋去世,禮葬孝陵。朱元璋及皇后合葬的地宮俗稱“寶城”,是一個直徑約400米的圓形大土丘,它的四周有條石砌成的石壁,其南邊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7個大字。寶城厚實堅固,依山勢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磚壘築,厚約1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歷經600餘年的風雨之後,近年來寶城牆體出現了區域性坍塌,牆面剝落,個別地方因為地基沉降逆向撕裂而形成巨大裂縫。南京市文物部門先後投資300多萬元,採用東南大學古建築專家的保護方案,按照修舊如舊的要求,對牆體進行了維修,如“縫合”裂縫,整平“牆面”,對變形的牆體進行修補和防水防滲漏“手術”。為方便遊客一睹“龍脈”真容,還修建了一條青石板遊覽步道,讓遊客能登上寶頂看到明孝陵全貌。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會副會長、東南大學建築學教授劉敘傑說:“明孝陵代表著明初皇家建築的藝術成就,是中國陵墓建築和陵墓文化的縮影。”明孝陵從起點下馬坊至地宮所在地的寶頂,縱深達2600多米,沿途分佈著30多處不同風格、用途各異的建築物和石雕藝術品,整體佈局巨集大有序,單體建築厚重雄偉,細部裝飾工藝精湛,凝聚了當時政治家、藝術家和建築師們的才智。
明十三陵中為何有一太監陵墓,哪個太監能夠獲得這麼大的榮譽
有文化的小蝸牛 這主要是對太監王承恩一直跟隨從崇禎皇帝的尊重,所以在死後也把他安葬在了崇禎皇帝的身邊。 傻貓的蜜獾 好像是崇禎比較看重和喜歡的一個太監,加上功勞比較大. 淵博小濤 功勞比較大,深受皇帝的喜愛,所以才給看一個陵墓 30秒不 王承恩畢竟在當時他是皇帝的心腹,估計弄在那裡也是想讓他陪著自己...
明十三陵中的思陵可以進去嗎,十三陵裡面可以進去嗎
小妞妞愛葛哥 思陵約建於1642年,本是思宗寵妃田貴妃之妃園寢。明朝滅亡後,李自成命人將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貴妃之墓,為攏絡人心並改名思陵,使思陵成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與妃嬪合葬之陵,而相較於明朝諸陵,思陵的規模也較小。思陵附近亦有明思宗貼身太監王承恩陪葬墓,清順治帝 康熙帝亦曾為王承恩立碑...
明十三陵有什麼詭異的事情,明朝十三陵究竟有何詭異
chenqiuyu你好 上世紀五十年月中期,為體味開通十三陵的機密,也為了滿足獵奇心,時任北京副市長的吳晗和郭沫若提出了一個方案,這個方案就是發掘十三陵,可專家破耗了一年才翻開了定陵後便不敢繼續發掘,緣故緣由很複雜,但其中一個啟事便是在發掘過程中產生了太多詭異的事,並且是陸續絡續不竭地產生。明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