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為啥是秦國統一六國而是不是齊國

時間 2022-01-07 06:45:08

1樓:

溫水煮青蛙這個故事大家肯定都聽過,說的是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做過乙個著名的「青蛙實驗」。科學家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不是沸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當科研人員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緩慢加熱(每分鐘上公升0.

2攝氏度),結果就不一樣了。青蛙反倒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在水中悠然自得。當青蛙發現無法忍受高溫時,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不斷不覺被煮死在熱水中。

而我們人也是一樣,乙個安逸的環境中,人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所迷惑,最終導致消沉、放縱和墮落,由於這個過程是一點一點的變化,讓人在不易察覺中完成了整個蛻變,待醒悟過來卻為時已晚。這也是齊國從春秋一霸『大哥』的地位變成戰國後期的『小弟』,最終被一開始分封在西陲小國給滅了的原因,強時,沒有居安思危,不知創新,生活在自我的理想世界裡;弱時,沒有抓取時機,不知變通,遵循舊有的模式前進。這也是齊國雖然在春秋第乙個稱霸的,但是也終究成不了問鼎中原的最後贏家。

溫水煮青蛙

一,齊國身處山東半島,三面環海,而無後顧之憂,西抱中原,地理位置優越,生活滋潤,慢慢地被這個舒適的溫水給燙死了。

我們知道齊國的第一位諸侯王是姜子牙,作為周朝的開國功臣,分封的土地本身來說就是比較好的,,靠近海洋,發展工商業,利用當地魚鹽之利,人口大增,齊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當時還是處在很高的水準的。從這個方面看,齊國的起點比秦國就高太多了。秦的祖先一開始只是鎮守西錘的一員大將,後來還因為捲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亂而遭到西周統治者的懲罰,被迫西遷,嬴姓部族因此淪為奴隸。

還是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秦人此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在戍邊對抗西戎。憑藉周平王東遷後,因派兵護主有功,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從這開始秦國才算是乙個諸侯國,這比齊國整整晚了乙個東周王朝的時間呀。

齊國地圖

春秋戰國亂世中,能夠倖存下來並撼動風雲的諸侯,大都興起於華夏文明的邊緣地帶,出身南蠻的楚國曾問鼎中原,與楚爭雄的晉國和狄人為鄰,秦國原本是作為西戎的屏障。這些都是在不停地身邊潛在危險在做鬥爭,時刻保持有面對應急危險的手段,才能在那鍋冷水燒開之前有餘力跳出去。

七國地圖

二:齊國缺乏長遠的戰略目光,在戰國期間盛行的合縱聯盟中,只看中眼前的蠅頭小利,而去破壞集體的利益,殊不知正是自己滅亡的前奏。就跟那只在溫水裡游泳的青蛙一樣,只享受此刻舒適的環境給他帶來的爽快。

齊國南有悍楚,西有三晉,北有燕國,每乙個都是大塊頭。齊國位於列國抗秦後方,對於其他國家如同芒刺在背,而非休戚與共的可靠同盟,最多只是在關鍵時刻將其作為重要的制衡力量拉入己方,齊國每打破乙個方向的平衡,都必然引發其鄰國的憂患意識。而齊國既缺乏尚武精神,又沒有足夠的實力主導局勢,只能伺機而動,結果就是四面出擊,四面樹敵,而且收效甚微。

中原諸侯

起初,齊國背棄與楚國的合縱合約,連橫秦國一起侵占楚國,曾攻取楚國淮北之地,但不久又喪失了。而後趁著燕國內亂,侵占了燕國大片土地,攻占了都城,因為大肆掠奪、不得民心而在兩年後被迫撤軍。就連被自己包圍的魯國,也是被楚國所吞。

這一步步都可以看出齊國的戰略目光著實不行,都攻打下燕國都城了,沒有想著好好經營,安撫民心,而只想著收刮財物。特別在趙國後期經過胡服騎射改革後,也沒有立馬去打擊趙國的變強,只是一會跟著五國合縱攻打秦國,一會連橫秦國攻打五國之一的諸侯。

齊長城其實在強秦崛起之際,因為齊國三面有強鄰包圍,如果與秦連橫,則相當於三面樹敵,中原諸國在被秦國逼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很大可能會從齊國找補。所以與中原諸侯國合縱是生存下去最好的手段,可惜齊國放著好好的合縱不走,非得侵擾他們的大後方,成為了那只被煮熟的青蛙。

三:沒有制定適合國情的國策,一味的假意合縱伐秦而不出兵,同時在秦國與聯軍在前方酣戰時,在聯軍大後方趁機擴張侵占,以便坐收漁翁之利。應該審時度勢,具體的形勢作出具體的國策,不應該盲目的走老路,在覺察到趨勢的小改變,就必須「停下來」,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和學習,不然就像那只小青蛙,安于享受,至死都不知溫度的細小改變。

五國伐齊

在戰國後期,當時戰國七雄中以秦國實力最強,嚴重威脅山東六國的生存,曾出現過乙個方針:合縱連橫。一共有四次合縱攻秦戰爭,第一次為公孫衍倡導、楚懷王主盟的楚魏韓趙燕五國攻秦之戰(前318年),第二次為孟嘗君倡導、齊湣王主盟的齊魏韓三國攻秦之戰(前296年),第三次為信陵君倡導的魏趙楚韓燕五國攻秦之戰(前247年),第四次是趙國將軍龐煖倡導的趙楚燕魏四國攻秦之戰(前241年)。

這四次合縱的目標都是秦國,可惜在前287年,齊趙韓魏楚五國商量著合縱一起攻打秦國,因為齊國在最東方,在中原四國都出兵西方秦國後,他們的大後方就交給了齊國,問題就出在這,大後方的齊國齊湣王趁著他們跟秦國交戰,直接出兵滅了宋國,引起列國的不滿,激發了諸侯之間的不信任的隱患,也導致在三年後,他的宿敵燕國聯合趙、楚、韓、魏五國伐齊。齊國敗得很慘,全國一共74城,被攻克了72城,雖然最後田單用反間計、火牛陣終於打出了士氣,齊國復國,但這一仗之後,齊國國力大衰。

在後期長平之戰中,趙國向齊國借糧食,卻因為齊王建「愛粟」而作罷,在秦國滅亡燕國時,齊國君主也沒有立即在西北方布防,以致秦國順道很輕鬆地滅亡了齊國。

長平之戰

齊國前期合縱聯盟時,一味的侵擾中原諸侯國的大後方,後期對五國一味的避戰不支援,這也是齊國沒有制定適合自己不同時期的國策導致的,不同階段實行不同的國策,順勢而變,抓住細小變化,也不會被輕鬆滅亡。

2樓:小蔡愛美食

雖然齊國很強盛,但進入戰國時期之後,齊國逐漸沒落,再加上秦國具有良好的生產制度以及眾多的人才,所以最終統一六國的是秦國。

3樓:懶得平山海

戰國時欽秦國統一六國主要是秦國率先發起改革,秦國上下一條心,兵力強大,還有秦始皇的戰略謀策和用人方針也有很大的作用。

4樓:技術小輝

因為秦王治國有方,使得秦國的實力得以突飛猛進,所以是秦國統一六國而不是齊國。

為什麼是秦國而不是齊國最終統一六國?

5樓:淘氣的大象寶寶

在周朝周天子權利旁落的時候,各個諸侯國是相互討伐,相互征戰侵占領土,不斷被吞併被瓦解,經歷了兩百多年的春秋戰國的混亂時期,這個時期,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要數秦國和齊國。秦國人驍勇好戰,一連吞併不少弱小的諸侯國,齊國國土遼闊,物資豐饒,國力強盛,但是最後,齊國還是沒有能夠統一六國,稱霸中原,我覺得原因有這些:

第乙個是秦國沒有參加諸侯國的混戰,保持了國家的實力,而齊國卻是是最早稱霸的諸侯國,長期的諸侯國之間的爭霸,也使得齊國與其他諸侯國的矛盾增多,同時長年累月陷入打仗的情況對齊國的國力是消耗非常的大。

秦國也有過爭霸的時候,但是被被晉國遏制。秦穆公後來改變策略收復平定了西戎各部落,同時秦國因為地理位置原因,和六國有高山阻隔,即使有馬車也交通困難,致基本上只要秦國不去侵略別國,別國一般都不會主動去打他。

第二個原因是秦國的經濟發展比齊國好。齊國在之前能夠迅速崛起也是得益於前期發展起來的經濟,但是齊國的經濟是與別的國家進行**出口佔優勢,自己本國的農業發展並不理想,齊國掌握著鹽鐵**的優勢,這個對六國有一定制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優勢逐漸下降,因為秦國開始開發鹽鐵,使得其他國家也有與它進行商業往來 ,不只是依靠齊國了。

而此時的秦國修了鄭國渠,灌溉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秦國的農業,物產逐漸豐富。

第三個原因是秦國的用人政策。秦國重視實用性人才並且向天下求賢。而齊國卻普遍好面子講派頭。從秦國商鞅變法開始,秦國的經濟是一路向上發展,而齊國是有逐漸下滑的頹勢。

這些都是給後面秦國能夠稱霸六國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6樓:雨昀溪

秦國的商鞅變法更加全面、徹底,使秦國國力大增,成為戰國中後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以後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7樓:加十二刀疤爪子

秦國變革的時候,齊王還笑話秦國,說秦國是在過家家,所以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來齊王已經被多年的第一所自大起來了,因此最終會被滅掉。

8樓:小阿純旅行記

當時的秦國開始很多新的政策,百姓的受到更好的生活方式,很多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而且齊國的野心比不上秦國。

9樓:花枝丸丸丸兒

因為相比於齊國,秦國因為位置的原因,民風淳樸、彪悍,驍勇善戰,而且秦國接連幾代人的國君都是比較有能力的,作出了很多利於國家發展的決定。

10樓:

因為清朝實行了商鞅變法,所以瑰麗在一步步增強,才為後面的稱霸奠定了基礎,為秦朝的勝出打下了基礎。

11樓:菲菲公主

因為齊國是在長期爭霸中消耗太大,而秦國較少參與爭霸,儲存了實力,秦國的經濟也比齊國發展好,經濟是乙個國家發展最基本的要素。

12樓:ok血色秋夕

因為在當時秦國實行了很多的新政,而且有其他很多國家的人也到秦國來學習,慢慢的秦國就有了侵略的想法,而齊國並沒有這樣的野心

13樓:沉吟子卿

秦國任用了商鞅,支援商鞅變法,商鞅變法秦國的國力上公升,國家的經濟發展,軍事能力也提高,秦國對待周邊的國家採取遠交近攻的戰略,在真身的基礎和軍事戰略上面都高於其他國家,所以最後能夠統一六國。

14樓:123哈哈哈哈

因為齊國的國君,一代不如一代,野心也不再那麼大了,秦國的合縱連橫戰略更是讓他們潰不成軍,從而使得秦國統一了六國。

15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是秦國,不是秦國統一六國,其實有很大的乙個原因,秦國呢它的變革特別厲害,而且它那個時候打贏了就可以有這個獎勵特別隆重,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士兵願意賣命。

為什麼秦統一了六國,而不是齊統一了六國

16樓:秋天的束草

齊國本來很強盛,但是在齊愍王在位晚年遭到以燕國為首的六國聯軍侵略,差點亡國。後來雖然齊國復國,但是齊國已經沒有一統的實力了。

17樓:海外展覽貿促會

齊國是戰國早期最強大國家,最後是秦國強大起來滅了六國,

18樓:來自三衢石林光明正大的辰砂

好比你媽為什麼是你媽不是別人是你的媽

19樓:百事小童

那你為什麼要覺得是齊統一6國呢?

秦國和齊國為何最終齊國沒落,而秦國統一六國?

20樓:

齊國和秦國曾經是東西方的兩個超級大國,為什麼秦國最終能夠統一六國,而齊國最後連抵抗的力量都沒有,只能眼睜睜地瞪著秦國把其它五國收拾掉後,再來收拾他呢?我覺得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一是齊國在長期爭霸中消耗太大,而秦國較少參與爭霸,儲存了實力。在春秋時期,齊國是最早稱霸的國家,但是齊桓公之後,齊國迅速就陷入內亂,同時與其他國家的矛盾越來越大,越來越多,齊國長年累月陷入打仗之中。這樣做,對國力的消耗太大。

秦國在春秋時期也參與過爭霸。不過,秦國向東發展的勢頭,很快被晉國遏制。所以秦穆公後來改變策略,向西發展,收復平定了西戎各部落。

後來,秦國參與逐鹿中原的時候也不多。基本上只要秦國不去侵略別國,別國一般都不會主動去打他。

為什麼齊國參與的戰爭多,秦國參與的戰爭少呢?主要是齊國的地勢相對比較平坦。在春秋及戰國早期,主要以車戰為主的戰爭中,齊國打起仗來更方便,也更容易起摩擦。

而秦國東邊地勢比較崎嶇,和六國有高山阻隔,馬車很不方便執行,所以秦國和六國也就很少打了。

本來楚國的狀況與秦國的狀況也有一些類似的。然而楚國卻是從春秋早期就開始問鼎中原,一直在試圖往中原發展。因此楚國打的仗非常多,當然消耗也非常大。

二是秦國的經濟發展比齊國好。齊國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起來,成為超級大國,最早就是因為經濟快速發展起來了。不過,齊國的經濟,其實不算農業經濟。

它的農業當然也不錯,但是和晉國等其它一些國家比較並不佔優勢。它佔優勢的是**。乙個是鹽鐵**。

齊國在海邊,鹽鐵儲存量豐富,他們掌握著鹽鐵**的優勢,這個對六國有一定制約。不過,後來秦國楚國開邊後,加大了礦產的開採,這樣對齊國的依賴性便不強了。二個是齊桓公的時候,管仲曾經利用**戰,打敗過其它國家。

但是,這種**戰,只能管仲這樣的奇才才能夠用。其他人是幹不來的。所以後來齊國經濟的優勢便不復存在了。

而秦國,原本是偏遠之地,但是對秦川的開發,做得相當好。有一副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解釋。

」這裡面所說的「百二秦川」,雖然是個虛數,但也是表示「多」的意思。後來秦國又修了鄭國渠,灌溉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農業。再後來,秦國滅掉巴蜀,巴蜀豐富的物產,更是進一步支援了秦國。

三是秦國和齊國的人才觀不一樣。秦國重用的,都是實用性人才。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

每個人提出的,都是富國強兵策略。而齊國卻普遍好面子講派頭。別的不說,只要看看孟嘗君那三千門客,都是一些什麼樣的人,大家就明白齊國的人才狀況了。

四是秦國從商鞅變法開始,就始終如一地堅持變法的治國方略,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齊國卻沒有什麼明確的治國方略。魏國、楚國、趙國等都有過變法,可是齊國卻沒有。固步自封,自然就會落後。

五是秦國後期的遠交近攻的策略,徹底麻痺了齊國。齊國根本沒有看到危險就在面前,反而整天紙醉金迷,醉心於宮廷爭鬥。從沒想過利用最後喘息的機會,發展經濟和軍事。

最後等到秦國打到家門口來的時候,齊國已經遲了。

齊國最終死了,它就像乙隻溫水煮的青蛙,不知不覺就再也動不了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不是秦國強,而是六國不作不死

如何評價秦始皇統一六國 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很正確的做法,只有統一了才會少了戰爭,人民才會過得安穩。秦為什麼能滅六國而實現統一 秦能滅六國而實現統一的原因是 1 統一成為大勢所趨。2 人們苦於戰爭,渴望和平。3 秦國變法比較徹底,實力最強。4 秦採取正確的軍事方針,長平之戰後,六國皆無力御秦。秦滅六國之...

秦國統一六國的的過程中最後被滅的是誰

阿沾 最後一個被滅的是齊國。先後滅掉韓 趙 魏 楚 燕 齊六國。1 滅韓 秦王政十七年 公元前230年 韓國降將內史騰率秦軍滅韓國,俘韓王安,韓亡。所得韓地置潁川郡。2 滅趙 秦王政十九年 公元前228年 秦國大將軍王翦攻入趙國國都邯鄲,趙王遷被迫降秦,趙破,置邯鄲郡 鉅鹿郡 太原郡。趙公子嘉率宗族...

春秋戰國時期秦王是誰,秦國第一任王是誰

我國古代歷史上的春秋時期是指從西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到 西元前476年 此世紀中期越王勾踐滅吳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乙個霸主,且此時孔子在世 戰國時期指西元前475年到西元前221年秦滅六國這一時期。因此,若問春秋戰國時期的秦王,則是指從西元前770年到西元前221年間的秦王世系。因為從秦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