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是怎麼滅亡的,三國是什麼時候滅亡的?

時間 2022-01-14 19:45:12

1樓:寧德翦緞

基本比拼的是人口。地形上,東吳向**擴張都不容易!中國歷史上,由南向北統一的朝代幾乎沒有!

幾乎所有的朝代都是北方過來的!(經濟中心還沒有南移,那是五代及宋以後才大規模發展的)在沒有科舉的時候!冷兵器時候!

那時候中國可沒有13億人口,讀書人比金子要貴重,心理學上不認為這是乙個可以有大作為的人!

政治文化上,很多人都能背誦下來!

地域上!

無論是主觀上還是客觀上!

所有的史料都記載孫權是個早慧的人,晚年卻很平庸!仁者見仁啊,好君主絕對會有好的王朝,也就是說那時候東吳的文盲率非常高!人才凋敝!

在古代人治社會!(參見《唐史-太宗》)立儲的問題困擾每一代君主,不知道個中原委!

我們不是當事人,北方人彪悍善戰,李世民就曾頭疼過!

我們分析一下東吳的局勢,東吳都會滅亡的,而讀書人大都在北方,中原一帶自古就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那時候東吳不過是蠻荒之地!資源就不要說了,君主是要擔任相當大的責任的,何談高階輔政大臣!再說了我個人認為早期的孫策周瑜等也就是東吳一群瘸子裡將軍!

呵呵~~~~~~~~~~或許寫寫文章還不錯,所以都是推測!只是可信度的多少而已,靠的是肉搏,這不是偏南的東吳可比的,皇帝總要費盡心思來一番清君側,這個我就不舉例了其實歷史上大凡開國建勳後

2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再加上黃巾起義的沉重打擊,東漢政權名存實亡。各方諸侯也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勢力不斷強大,形成割據紛爭的局面。當時諸侯當中,以曹操和袁紹勢力最大。

曹操採用袁紹謀士許攸的建議,打敗了袁紹,統一了北方,又「挾天子令諸侯」,為後來魏國的強大奠定了基礎。但魏之滅亡也是源於曹操的: ① 曹操不能以民為貴。

孟子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而曹操不僅認為君貴民輕,而且認為「己貴民輕」,這從他的「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出來。② 曹操忌賢妒能,重武輕文。

他十分愛慕像關羽、趙雲這樣的武將,但卻殺許攸、斬楊修,使魏國無出謀劃策之人,以致在蜀軍進犯時,不得不起用像司馬懿、司馬昭這樣的野心家。司馬氏父子在滅蜀的過程中勢力不斷壯大,最終滅掉了魏國。

在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中,北方諸侯之一的劉備倉皇逃竄。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臥龍先生——諸葛亮相助,此人用博望之火、白河之水擋住了曹軍,又遊說東吳聯兵抗曹,使曹操大軍敗於赤壁。從此以後,曹操退回北方,劉備直取西川,孫權雄踞東吳。

諸葛亮不僅為蜀政權做出了傑出貢獻,而且也促進了三國鼎立之勢的形成。

蜀之盛成於諸葛亮,毀於諸葛亮。昭烈帝劉備死後,蜀後主劉禪無能。按照劉備的遺囑,諸葛亮是完全可以自立為帝的,然而他不僅沒有這樣做,還未能及時而有效地規勸劉禪。

街亭之戰又因用人不當而丟失了重要糧道——街亭。最後又將自己平生打仗的經驗傳於姜維,姜維雖有匡扶漢室之志,領兵作戰之能,但終因蜀主劉禪無能,不能重用他而被魏軍所滅。

孫策踞於江東,孫策死後,孫權即位。赤壁一戰,又使曹操滅亡東吳的美夢化為泡影,因此,孫權對東吳政權的穩固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孫權同時也是東吳滅亡的源頭:

① 赤壁大戰後,孫權不顧眼下抗曹大計,強奪荊州,殺死關羽,致使劉備惱羞成怒,興兵伐吳,吳蜀聯盟破裂,造成兩國元氣大傷,給魏國乙個可乘之機;② 吳國與魏國聯盟伐蜀,伐蜀未成,反倒使東吳處於到底是聯魏伐蜀,還是聯蜀伐魏的進退兩難的境地。

綜上所述,我們就不難看出魏、蜀、吳三國滅亡的原因了,它們都有乙個共同點: 為國家的興盛而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同時也是國家衰落的源頭。為此我們可以說:

「魏、蜀、吳三國的興亡是曹操、諸葛亮、孫權所決定的!

3樓:委芮堂巧蘭

司馬昭逼曹芳禪位,魏滅。後興兵伐蜀,姜維不敵,且阿斗無能,開城投降,蜀滅。吳國國主暴櫱,司馬昭再伐吳,吳國不敵,三國盡滅,司馬昭改國號為晉。

4樓:tiger_李

公元263年蜀被魏滅,公元265年司馬氏取代魏國改國號為晉,公元281晉國滅亡吳國,三國時代結束。

5樓:六野枝安民

打到最後司馬昭當了皇帝。成立了晉朝。三國就完了。

6樓:

一句話:吳被晉滅,曹被司馬父子滅,劉禪無能被曹打敗。

7樓:超級觸媒

蜀國被魏國滅掉,司馬氏取代曹示,吳國最後被晉滅亡

8樓:闢兒鈄衍

蜀吳被魏滅了,魏被司馬家篡位了

9樓:刑儒澹臺英銳

先被司馬家統一了

就不存在三國了.

10樓:流氓都學好了

讓歷史給淹死的...

11樓:隆虹

吳、蜀被魏所滅,魏又被晉所滅

12樓:匿名使用者

遊戲卡沒錢了,自動滅的。

13樓:強恆鳳卿

公元263年司馬昭命鍾會、鄧艾及諸葛緒率軍伐蜀,蜀漢主將姜維阻敵於劍閣。最後鄧艾經陰平直襲涪城,進逼成都。最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史稱魏滅蜀之戰。

及後鍾會、姜維意圖叛變,但被司馬昭立即平定。

不久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最後於265年篡位,曹魏滅亡。司馬炎建立晉朝,是為晉武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公元279年王浚、杜預上書司馬炎伐吳,賈充、荀勖等則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對。最後司馬炎決定於該年12月進攻吳國,史稱晉滅吳之戰。司馬炎以賈充為大都督,上游王浚軍、中游杜預等軍、下游王渾等軍共六路並進。

最後於280年逼近建業,孫皓投降,孫吳滅亡,西晉成功統一天下。

據《三國志》《晉史》

三國是什麼時候滅亡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乙個非常重要的時期,自古以來人們多有評價,但都因時代的、歷史的侷限性而未能把三國時期錯綜複雜的歷史關係闡述明白。下面我就以現代人的眼光來闡明我自己的觀點。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再加上黃巾起義的沉重打擊,東漢政權名存實亡。各方諸侯也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勢力不斷強大,形成割據紛爭的局面。當時諸侯當中,以曹操和袁紹勢力最大。

曹操採用袁紹謀士許攸的建議,打敗了袁紹,統一了北方,又「挾天子令諸侯」,為後來魏國的強大奠定了基礎。但魏之滅亡也是源於曹操的: ① 曹操不能以民為貴。

孟子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而曹操不僅認為君貴民輕,而且認為「己貴民輕」,這從他的「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出來。② 曹操忌賢妒能,重武輕文。

他十分愛慕像關羽、趙雲這樣的武將,但卻殺許攸、斬楊修,使魏國無出謀劃策之人,以致在蜀軍進犯時,不得不起用像司馬懿、司馬昭這樣的野心家。司馬氏父子在滅蜀的過程中勢力不斷壯大,最終滅掉了魏國。

在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中,北方諸侯之一的劉備倉皇逃竄。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臥龍先生——諸葛亮相助,此人用博望之火、白河之水擋住了曹軍,又遊說東吳聯兵抗曹,使曹操大軍敗於赤壁。從此以後,曹操退回北方,劉備直取西川,孫權雄踞東吳。

諸葛亮不僅為蜀政權做出了傑出貢獻,而且也促進了三國鼎立之勢的形成。

蜀之盛成於諸葛亮,毀於諸葛亮。昭烈帝劉備死後,蜀後主劉禪無能。按照劉備的遺囑,諸葛亮是完全可以自立為帝的,然而他不僅沒有這樣做,還未能及時而有效地規勸劉禪。

街亭之戰又因用人不當而丟失了重要糧道——街亭。最後又將自己平生打仗的經驗傳於姜維,姜維雖有匡扶漢室之志,領兵作戰之能,但終因蜀主劉禪無能,不能重用他而被魏軍所滅。

孫策踞於江東,孫策死後,孫權即位。赤壁一戰,又使曹操滅亡東吳的美夢化為泡影,因此,孫權對東吳政權的穩固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孫權同時也是東吳滅亡的源頭:

① 赤壁大戰後,孫權不顧眼下抗曹大計,強奪荊州,殺死關羽,致使劉備惱羞成怒,興兵伐吳,吳蜀聯盟破裂,造成兩國元氣大傷,給魏國乙個可乘之機;② 吳國與魏國聯盟伐蜀,伐蜀未成,反倒使東吳處於到底是聯魏伐蜀,還是聯蜀伐魏的進退兩難的境地。

綜上所述,我們就不難看出魏、蜀、吳三國滅亡的原因了,它們都有乙個共同點: 為國家的興盛而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同時也是國家衰落的源頭。為此我們可以說:

「魏、蜀、吳三國的興亡是曹操、諸葛亮、孫權所決定的!」

15樓:亦夢之城

1、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2、簡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接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恢復國內生產。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鼎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氏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3、國際領袖

曹丕、劉備、孫權。

16樓:匿名使用者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的滅蜀

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馬昭病死,子司馬炎嗣相國、晉王位,繼掌魏國朝政

280年,西晉軍隊攻破東吳,吳國滅亡。

17樓:匿名使用者

鄧艾,鍾會滅蜀,司馬炎篡魏,王睿,羊裕滅吳

三國是哪三國,三國是哪三國?

中國三國 魏 蜀 吳 朝鮮三國 高句麗 百濟 新羅望採納 三國指的是哪三國?指的是魏 蜀 吳三國。擴充套件資料 三國 220年 280年 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 蜀漢 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 魏 史稱曹魏,...

三國是真實歷史嗎?三國是真實存在的嗎?

三國是乙個真實的歷史。而三國演義其實就是一部根據陳壽三國志改變的歷史 其中有真實的部分,但 畢竟是 其中還是有很大的作者主觀,和很多的臆斷編造的東西。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明顯帶有親劉的意圖,而極力貶低曹操,但是曹操的客觀的歷史作用是很大的,這顯然不是乙個正史所表現的。不是。我認為應該是7假3真 而不是7...

三國是東漢末年 那是公元幾年啊,三國和東漢末年區別

三國 公元220年 公元280年 東漢末年,地方豪強勢力迅速增強,涼州士族豪強董卓以誅宦官為名,進入洛陽,立漢獻帝。另一士族豪強袁紹起兵討董卓,各地豪強紛紛起兵割據自立,相互爭奪,一時間全國又陷入內戰混亂之中。後袁紹據有冀 青 幽 並四州,成為北方最大軍閥。曹操初據有兗州,復收編了青州黃巾軍三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