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泰清山人
秦惠文王更早,秦惠文王出生比漢高祖早100年,秦惠文王死後55年漢高祖才出生。
秦惠文王(西元前356—西元前311年),一稱秦惠王,嬴姓,趙氏,名駟,秦孝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西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鞅。西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改元為更元元年,成為秦國第一王。 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西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裡 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
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
2樓:學史部落格
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是秦朝,漢高祖是漢朝,秦朝在前面,漢朝在後面。
3樓:大朗
惠文王比漢高祖早幾百年請採納
4樓:
漢高祖是漢朝,秦惠文王是東周,當然是秦王早
5樓:丫丫媽爸
當然是秦早啊,秦朝在漢朝前面呢
秦惠文王和漢文帝什麼關係
6樓:匿名使用者
一、他就是秦惠文王(西元前356—西元前311年),一稱秦惠王,嬴姓,趙氏,名駟,秦孝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西元前337—前311年在位。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鞅。西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改元為更元元年 ,成為秦國第一王。
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二、贏駟則在西元前325年自稱為王,改元為更元元年。如此一來,他便成了大秦帝國第乙個王。
三、他是秦始皇的老太爺。孝文王是始皇的爺爺,而孝文王喊惠文王爺爺。
古代的皇帝的名字 比如 為什麼叫秦惠文王 還有秦武王 秦莊襄王齊桓公 齊桓公 趙武靈王 還有什麼漢武帝
7樓:獨孤飄翎
中國古代,皇帝的稱呼往往和年號、諡號和廟號聯絡在一起,比如漢高祖就是廟號,隋煬帝就是諡號,乾隆皇帝就是年號。一般最早的皇帝諡號用得多,後來廟號多,明清則往往年號更深入人心。
諡號,就是用一兩個字對乙個人的一生做乙個概括的評價。象文、武、明、睿、 康、景、莊、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漢惠帝、晉惠帝都是沒什麼能力的,質帝、衝帝、少帝(後人稱呼,不是正式的諡號)、廢帝(後人稱呼,不是正式的諡號)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厲、靈、煬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詞,但還有點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後人稱呼,不是正式的諡號)、獻帝、順帝,那就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嘲笑了。 諡號是周朝開始有的,但周文王、周武王不是諡號,是自稱,昭王穆王開始才是諡號。
一般廟號叫高祖或太祖都是開國皇帝,如漢太祖劉邦(劉邦廟號是太祖,習慣稱高祖)、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元太祖鐵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爾哈赤,叫世祖的往往是完成統一的,如世祖忽必烈、清世祖福臨,劉秀也是靠自己重新建立乙個王朝的,所以也是世祖,另外玄燁(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帝)被叫做聖祖,朱棣被叫成祖,。
年號也不是一開始都有的,漢朝初期就沒有,歷史上第乙個年號始自西元前140年,這一年是漢武帝建元元年。這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第乙個年號。皇帝一般都喜歡換年號,好事壞事都要換,有的幾年換一次,偶有的一年要換幾次,一般樸素務實的皇帝年號換得少,愛標新立異的年號換得多,比如唐太宗一直用貞觀,玄宗也不大換,而武則天就特別喜歡改年號,一般年號是兩個字的,她還用過四個字的。
更元元年算是秦惠王的年號嗎?
8樓:匿名使用者
秦惠王十三年(西元前325年),嬴駟仿山東六國做法,亦自稱為王,改元為更元元年。
更元不是年號,只是秦惠王稱王的標誌,更元以前稱「秦惠王xx年」,更元後則稱「秦惠文王xx年」或「秦惠文王更元xx年」。
我們常說的漢武帝時期才開始有年號,實際上是說明武帝將年號正式化,法制化,使年號成為一種固定制度。事實上,在漢武帝以前,年號的雛形早已出現,只是沒有帝王把它正規化。
9樓:書生老去
更元應該是是屬於幾代君王更改年號,第一年就叫做更元元年,並不是屬於某乙個君王專屬的!望採納
漢高祖劉邦的年號是什麼?
10樓:小紅手
漢朝初年並無年號,年號的行使始於漢武帝。同時也是中國年號的起始
11樓:
漢高祖劉邦。諡號:高皇帝。廟號:漢高祖。年號:無。
12樓:我心高飛
西漢初年還沒有年號,直至漢武帝劉徹首創。
13樓:陽光的朱仙
那時候還沒有年號,到漢武帝才有。
14樓:
太祖時還不流行年號呢~~~所以沒有年號的
宣太后和呂后誰的年代早
15樓:狂人橫刀向天笑
1、宣太后和呂后相比,宣太后年代更早。
2、宣太后(?―前265年),羋(mǐ)姓,又稱羋八子、秦宣太后。戰國時期秦國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
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執政期間,攻滅義渠國,一舉滅亡了秦國的西部大患。死後葬於芷陽驪山。
3、呂雉(前241年-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後、呂太后等等。單父(今山東單縣)人。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後,第乙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後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16樓:匿名使用者
宣太后年代更早。
宣太后(?―前265年),羋(mǐ)姓,又稱羋八子、秦宣太后。戰國時期秦國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
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執政期間,攻滅義渠國,一舉滅亡了秦國的西部大患。死後葬於芷陽驪山。
呂雉(前241年-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後、呂太后等等。單父(今山東單縣)人。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
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後,第乙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後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
17樓:匿名使用者
宣太后早,約100年
宣太后(?―前265年)
呂雉(前241年-前180年8月18日)
18樓:zayn淺琛
宣太后,中國歷史第一位王太后,太后之稱鼻祖,呂后中國歷史第一位有記載的皇太后
秦國歷史帝王表
19樓:小美女_侯
君王名 在位年數 在位年份
1.秦嬴 約40 約西元前900年—西元前858年
2.秦侯 10 西元前857年—西元前848年
3.秦公伯 3 西元前847年—西元前845年
4.秦仲 23 西元前844年—西元前822年
5.秦莊公 44 西元前821年—西元前778年
6.秦襄公 12 西元前777年—西元前766年
7.秦文公 50 西元前765年—西元前716年
8.秦憲公 12 西元前715年—西元前704年
9.秦出子 6 西元前703年—西元前698年
10.秦武公 20 西元前697年—西元前678年
11.秦德公 2 西元前677年—西元前676年
12.秦宣公 12 西元前675年—西元前664年
13.秦成公 4 西元前663年—西元前660年
14.秦穆公 39 西元前659年—西元前621年
15.秦康公 12 西元前620年—西元前609年
16.秦共公 4 西元前608年—西元前605年
17.秦桓公 28 西元前604年—西元前577年
18.秦景公 40 西元前576年—西元前537年
19.秦哀公 36 西元前536年—西元前501年
20.秦惠公 9 西元前500年—西元前492年
21.秦悼公 15 西元前491年—西元前477年
22.秦厲共公 34 西元前476年—西元前443年
23.秦躁公 14 西元前442年—西元前429年
24.秦懷公 4 西元前428年—西元前425年
25.秦靈公 10 西元前424年—西元前415年
26.秦簡公 15 西元前414年—西元前400年
27.秦惠公 13 西元前399年—西元前387年
28.秦出公 2 西元前386年—西元前385年
29.秦獻公 23 西元前384年—西元前362年
30.秦孝公 24 西元前361年—西元前338年
31.秦惠文王 27 西元前337年—西元前311年
32.秦武王 4 西元前310年—西元前307年
33.秦昭襄王 56 西元前306年—西元前251年
34.秦孝文王 1 西元前250年
35.秦莊襄王 3 西元前249年—西元前247年
36.秦始皇 26 西元前246年—西元前221年
劉邦出川時糧草充足,諸葛亮北伐卻為何總缺糧?
20樓:藝吧頂貼組牪儾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攻下成都,完成了魏蜀吳三國最後一塊拼圖。雖然劉備漂泊半生,但好歹趕上了尾班車,佔據了益州和荊州的一半,基本完成了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制定的策略。可惜好景不長,劉備在打下益州的門戶漢中不久,坐鎮荊州的關羽因為沒有處理好與東吳的關係,結果導致荊州丟失。
雖然隆中對計畫被破壞了,但好在巴蜀還在劉備手裡,這塊沒有經歷東漢末年戰亂的沃土,堪稱是個大糧倉。
早在秦惠文王時,張儀和司馬錯曾因秦軍進攻的戰略方向發生爭執,張儀主張攻打南韓,佔據一塊東出的基地,而司馬錯卻力主先滅巴蜀,最後秦惠文王採納了司馬錯的建議。巴蜀對於秦軍東出看似直接幫助不大,但卻解決了秦國將來統一天下的乙個大軟肋―缺糧。
冷兵器時代,乙個諸侯國國力的強盛與否在於人口多寡,而人口又和土地糧食有關。當時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國力提公升,但面對老牌強國楚、魏依然吃力,這也就是後來秦國派李冰父子經營巴蜀,又在關中修鄭國渠的原因。
這個時候的劉備和他的老祖宗劉邦處境非常相似,甚至還要比劉邦的處境要強出不少。劉邦被項羽封在巴蜀地區,兵力也被削減為3萬,由於道路艱險,一路上還跑了不少人。而劉備就不同了,他取益州時,益州沒有經歷大的動盪,與400年前的劉邦時代相比,無論人口還是經濟都有了更大的發展。
但劉邦靠著巴蜀和漢中這塊基地,最終創立了大漢王朝,而劉備的蜀漢卻被死死的壓制在益州一地,後來諸葛亮數次北伐都是希望複製劉邦當年的成功,最終卻都因糧盡而退。
為什麼劉邦出川的時候不缺糧,而到了諸葛亮這個時代,反而不斷因為缺糧導致北伐半途而廢呢?
當然,劉備當年伐吳失敗損失了元氣,這算是乙個原因,但卻不是根本。畢竟劉備死後諸葛亮休養生息5年,又攻下了南中,兵力重新恢復到10萬,遠比當年劉邦出川的時候強多了。
不過在接下來的五次北伐當中,諸葛亮都因糧草不濟難以持久,最終敗退。時間最長的一次也堅持不過一年,與楚漢相爭4年的持久戰相比,差遠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蜀漢的大將魏延顯然看的很透徹,早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就提議出奇兵,由他率領1萬人從子午谷奇襲長安。理由是:
蜀漢弱小而曹魏強盛,以弱攻強想要勝利,就要避開消耗戰,用奇謀和急攻。
劉邦當年出川時就用的是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突然襲擊了監視他的雍、塞、翟三國,佔據了關中。此後劉邦在和項羽的爭霸中屢戰屢敗,但關中卻能源源不斷送來糧餉和兵源。
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曹魏一方原本毫無防備,但諸葛亮卻選擇了更為穩妥的步步為營「十全必剋」戰法,結果陷入了與曹魏的消耗戰。由於始終無法立足關中,蜀漢的糧草只能從成都翻越千山萬嶺運往前線。曹魏顯然也知道蜀漢的軟肋,所以採取堅壁清野的辦法,迫使蜀漢將十分之九的糧草消耗在了運輸途中。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風險極高,一旦失敗蜀漢將大損元氣,諸葛亮不用這個計策並沒什麼不對,但在蜀弱魏強的前提下,想要統一天下,豪賭不失為解決自己軟肋的有效方法。畢竟劉邦就是個賭徒,而且他賭贏了。
評價一下秦國六世,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哪個在秦統一六國的最大真正推動者,排個名
第一,秦孝公 秦孝公是奠定基礎的人,經過變法,成功的將秦國從滅國的邊緣拉回來,保住了秦國,並且在其手上強大起來,二十餘年,從差點被魏兼併到揚眉吐氣的稱雄與六國,從 悲秦 到被稱為 強秦 一生嘔心瀝血的為強國而奮鬥,屬於被累死的那種,其貢獻應該是最大的 第二,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將趙國從強國的位子上拉下...
秦惠文王的父親,秦國贏季的父親是誰
秦惠文王,是秦始皇的高祖父,也就是秦始皇的爺爺的爺爺。秦惠文王 西元前356 西元前311年 一稱秦惠王,嬴姓,趙氏,名駟,秦孝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西元前337 前311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後,秦國國君依次為 秦武王,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秦孝文王,秦始皇祖父,秦昭襄...
贏駟是秦始皇的什麼人,秦惠文王與秦始皇的關係
贏駟是秦惠文王,是秦始皇嬴政的高祖父 爺爺的爺爺 贏駟,即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又稱秦惠王或秦惠文君,嬴姓,趙氏,名駟 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雖為嬴姓,卻不叫嬴駟 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重用張儀連橫破合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點。對張儀,嬴駟求之,試之,任之,信之。在秦與到列國間複雜的邦交鬥爭中,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