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太史公自序有哪些名句,太史公自序中出現的成語

時間 2022-09-12 20:20:11

1樓:匿名使用者

人自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史記中太史公自序有哪些名句

太史公自序對於理解史記一書的精神於大意能提供哪些啟示?

2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 太史公自序》中有一段話:「昔西伯拘羑裡,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對這段話學術界通常有兩種理解,一是因果關係,即西伯被拘於羑裡,才演《周易》;屈原被放逐之後,才作《離騷》」;等等。

二是轉折關係,即西伯被拘於羑裡,還有《周易》傳世;屈原被放逐,還有《離騷》傳世;等等。

筆者贊同第一種理解,即司馬遷的這段話是因果關係。

我們先從司馬遷的生死觀來看。司馬遷慘遭宮刑,不僅在身體上受到極大的摧殘,而且在心理上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受宮刑後,所有的人都恥笑他隱忍苟活,所有的人都唾棄他,他也覺得自已愧對父母、先人。

這種情況下,他必須為自己找乙個活下去的理由,乙個精神的支點。而這種精神支點就是發憤著書,完成《史記》。「所以隱忍苟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

」死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只有死亡能夠獲得巨大價值,人們才會殺身成仁。因此,司馬遷突破了儒家的生死觀,提出了著名的憤書理論: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 這段話比上面一段引用的話更為明晰地表達了一種因果關係:正是由於乙個人遭到厄運、處境艱難、困苦不堪,才被激發起一種在通常情況下或許難以產生的巨大動力,創造出種種可以傲視眾人的業績。

即以司馬遷自己為例,憤書的最後目標是償辱,他在《報任安書》說:「僕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那麼,反過來說,這話也是成立的:

如果不是遭受這樣的曠世奇辱,也許他就不會寫或寫不出像《史記》這樣的不朽之作了。

學術界之所以會對上述那段話產生不同看法,是因為,如果將其理解為因果關係,就會與司馬遷在書中所寫的歷史事實產生矛盾。「比如:呂不韋的書完成於秦王政八年,有《序意》篇為證,而他被遷於蜀是在十年(其實他未到蜀即自殺),可見著書在前,遷蜀在後。

《韓非傳》中明言,《說難》《孤憤》諸篇作於在南韓時,秦王見到了這些文章,說『得與此人遊死不恨矣』,可見著書在前,被囚在後。」 ①

對於這種自相矛盾,贊同因果關係的學者認為是司馬遷的少許「偶爾失誤」。 ②筆者的看法是,第一,這種「自相矛盾」並不影響這段話表明的是因果關係;第二,這種「自相矛盾」也並非是偶然失誤,在某種意義上說,有其必然性。下面試從兩個方面加以解說:

從戰國到西漢的辭賦化傾向文風對司馬遷的影響來看。由於誇張和近乎虛構的筆墨,《戰國策》失去信史的作用,然而卻增加了歷史散文的文學色彩。《戰國策》以及與之有承繼關係的西漢鋪張渲染的文風即辭賦化傾向對司馬遷有很大影響。

《史記》曾引用《戰國策》九十餘事,並且學習它的寫作技巧和語言風格。《史記 太史公自序》作為《史記》的最後一篇,它的語言風格也必然會受到《戰國策》鋪張揚厲的語言風格影響。上述那段話可以看作是用這種語言風格寫成的;有著辭賦化傾向的特點:

它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表達了作者內心強烈的感情。為了句式的整齊,為了形成強烈的氣勢,也就是為了達到預期的文學效果,即使有的話語與史實有出入,司馬遷也並不認為是什麼大的問題。

從文體上來看。《史記.太史公自序》是一篇自傳體散文,司馬遷在文中敘述了自己的生平、經歷,表達了自己的志向。文中的那段話是在說理,說明發憤為文的道理。

他用古人發憤著書的精神激勵自己完成事業,實現人生價值。他提出憤書的觀點,然後列舉古代賢聖發憤著書的例子論證這一觀點。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讓事例充足,形成一種規律感,即使有的地方與事實不一定完全吻合,他也拿來使用,由此造成一種自相矛盾的情況。

注釋:①趙光賢《<史記.太史公自序>一段話被誤解》(《文史知識》2023年第10期第90頁、第80頁)

②王英志《誰誤解了<史記.太史公自序>一段話?》(《文史知識》2023年第3期第125-127頁)

太史公自序**現的成語

3樓:貓兒

把文章傳上來 幫你找

太史公自序最後一段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裡,演周易;孔子戹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

史記中太史公自序原文加翻譯

5樓:匿名使用者

太史公自序,原文及翻譯,請進下面位址。

據《史記·太史公自序》記載,司馬遷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業,大量閱讀朝廷金匱石室之書,還到各處實地探訪,

6樓:我哈哈

b試題分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司馬遷一方面閱讀朝廷金匱石室之書,獲得史料,一方面還到各處實地探訪,蒐集遺聞,以補充史料之不足,使史料和考察結果相互印證,具有史料考證意識,b項正確;ac材料中並為反映出來,排除;司馬遷是私人著史,不是秉承朝廷旨意,d項排除。

論語中的名句,論語中的經典名句有哪些?

1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釋義 這句話出自 論語 雍也篇 志存高遠,樂在其中,即便身居陋巷,衣食簡樸,又有何妨?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格局決定了人生的高度。2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釋義 這句話出自 論語 子罕篇 艱苦的環境,困難的時刻,最能考驗一個人的品性...

史記中有那些人物,史記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急需!!!!

帝王如秦始皇 項羽 劉邦 漢武帝 有家喻戶曉的朝臣如管仲 晏嬰 蕭何 張良 有百戰百勝的名將如白起 韓信 衛青 霍去病 有改革家如吳起 商鞅 趙武靈王 其他節烈型的有屈原 王蠋 口辯型的有張儀 蘇秦 酈食其 俠義型的有魯仲連 荊軻 朱家 郭解 滑稽型的有淳于髡 優旃等等.只要填書上將相和中的那些就行...

詩詞中以動襯靜的名句有哪些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豎乙個綠耳,聽白雨跳珠。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蕭蕭馬鳴,悠悠旆旌。驚蟬移別柳,鬥雀墮閒庭。寂寂孤鶯啼杏園,寥寥一犬吠桃源。月出溪路靜,鶴鳴雲樹深。魚戲新荷動,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