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帳號已登出
這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 礽(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後來繼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
2樓:紅帽子女巫
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老十三和老十四。
為什麼叫九子奪嫡而不是奪帝
3樓:匿名使用者
清代的皇位繼承與漢人王朝不同,嫡子不一定就是太子,而是根據能力的大小和皇帝的喜愛與否決定純睜的,康熙皇帝封的太子還是二皇子,並且大皇子當時還活搭燃著。其實終清一代以嫡長子身份封為太子的只有道光皇帝一人而已。再想想,知褲虛誰敢奪康熙皇帝的帝位啊,那不是純粹找死嗎?
4樓:匿名使用者
嫡就是長子的意思,皇家的嫡子就是太子,太子遲早當皇帝幹嘛要奪帝。
5樓:匿名使用者
嫡,意思是正妻的兒子,是王位的繼承者,奪嫡叫的好聽。
6樓:匿名使用者
嫡長子就是皇后所生,並不是大兒子!只要是皇后所生就是嫡長子,無論他多大,也就是太子!
歷史上的九子奪嫡的史實
7樓:筱鴨電影
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廢太子,引起眾位阿哥對太子位置的覬覦。當時有十二位成年阿哥,真正要爭奪皇位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禎,老。
九、老十助老八爭位,是老八同黨。
他們自己並無野心;老十三助老四,他自己也無意爭位;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深知皇位輪不到自己,也無此奢望,便安穩地當著親王。
後來,老大因野心太過暴露,遭康熙帝終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兩次廢黜,第二次廢黜後將其終生圈禁並昭告天下,說不再立他,也不許任何人再舉薦他為太子。
老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車之鑑,不敢再攪這趟渾水,主動退出。實際的競爭者只剩老。
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後,老四勝出,即雍正皇帝。
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九位阿哥,形成了五大朋黨,他們之間了奪嫡之爭。
九子奪嫡以雍正取勝告終。
8樓:網友
所謂「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事件。這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後來繼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
事件經過】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廢太子,引起眾位阿哥對太子位置的覬覦。當時在世的十二位成年阿哥都有謀求儲位的願望(包括已被廢黜的胤礽)。只不過有些人野心小,有的只覺自己沒戲,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真正要爭奪皇位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禎,老。
九、老十是老八同黨,助老八爭位,他們自己並無野心;老十三助老四,他自己也無意爭位。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深知皇位輪不到自己,也無此奢望,便只安穩地當著親王。
後來,老大因野心太過暴露,遭康熙帝終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兩次廢黜,第二次廢黜後將其終生圈禁並昭告天下,說不再立他,也不許任何人再舉薦他為太子;老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車之鑑,不敢再攪這趟渾水,主動退出。實際的競爭者只剩老。
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後,老四勝出,即雍正皇帝。
9樓:vvv13579楠瓜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了奪得帝位,進行明爭暗鬥的故事。
10樓:網友
歷史上九子奪嫡是清朝史記。
有一首印度神曲,裡面有一句「啊嘞酷帝哦呀」有人知道是那一首嗎?我只記得這一句
11樓:匿名使用者
女友家人,新郎不是我 歌名。
歷史上殺父奪皇位有哪幾個皇帝?
12樓:匿名使用者
十六國:漢(前趙)劉聰 劉淵死,太子劉和即位,劉聰殺兄奪位。
南北朝:南朝宋世祖孝武皇帝(文帝第三子) 文帝欲廢太子劉劭,劭起兵殺文帝,嗣立。劉駿遂發兵討劉劭,殺之,自立為帝。
北朝北魏:太宗明元皇帝 拓跋嗣 道武帝長子 409年十月,道武帝為其子拓跋紹所殺,嗣殺紹,乃即位。
隋:煬帝 楊廣 604年七月殺其父即位。
唐:太宗 李世民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在宮城玄武門發動兵變,殺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及其諸子,遂被立為太子,同年八月即皇帝位。
五代十國:後梁郢王 朱友珪 乾化二年(912)年六月,朱溫擬立次子友文為太子,友珪即殺父自立,次年二月,為其弟朱友貞所殺。
後梁末帝 朱友貞 太祖時封均王,朱友圭殺父自立,友貞以討逆之名殺兄自立。
閩:太宗 王延鈞 926年十二月,王延鈞攻殺其兄嗣王 王延翰 改元龍啟,國號閔,935年被其長子王繼鵬所殺。
康宗 王繼鵬 殺父自立,939年七月為閔人所殺。
南漢中宗 劉晟 殺其兄而自立。
13樓:匿名使用者
隋煬帝殺父親隋文帝奪皇位(可靠性有待商榷)雍正毒死康熙奪皇位(野史)
14樓:所愛隔山海
楊廣弒父不能肯定不算。
15樓:匿名使用者
胡亥 隋煬帝、清朝福臨,我只知道這幾個個。
九子奪嫡嫡是什麼意思
16樓:逗比逗無悔
九子奪嫡嫡是儲君的意思。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
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䄉、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17樓:網友
在古代,「嫡」是指正妻所生的孩子。非正妻所生的叫「庶」。而「庶」的地位是不如「嫡」。
嫡」能繼承父輩的家業,而「庶」只能自己去拼搏。而「嫡」中,又一正妻所生的第一的兒子,即「嫡長子」地位最高。所以,一般情況下,父輩的家業由「嫡長子」繼承。
若「嫡長子」出現了意外,一般指死亡,則有「嫡」中的次子繼承。若「嫡」中無子或「嫡」只有一子。那麼,「嫡長子」死亡,而正妻又沒有在妾中領養乙個兒子,則家業由「庶長子」繼承。
若「庶長子」意外,則有次子繼承。若既無「嫡子」又無「庶子」則在宗族中領養一子撫養繼承家業。古時,很少由女兒來繼承家業的。
清朝時,皇帝的繼承開始真正的出現變化,皇子們在皇帝的眼皮底下各顯神通來爭奪太子之位。最後由皇帝來決定哪個皇子表現得最出色就有誰來做太子。當然,這時的太子之位也不安穩,仍有被廢的可能,所以他仍然得兢兢業業的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現,直到皇帝去世為止。
此時「嫡」就指「太子位」或說是「皇帝位」了。「九子奪嫡」發生在清朝康熙年間,最後由「四阿哥」雍正奪得「皇帝位」。
18樓:網友
嫡,即嫡傳,正統的意思。
在九子奪嫡中,嫡的意思是指正統皇儲的位置。
19樓:菲利浦羅貝路易
基本字義。1、 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庶。
2、 正妻所生的:~子。~出(正妻所生,區別於「庶出」)。
3、 親的,血統最近的,封建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正支:~親。~嗣。
4、 系統最近的,正統的:~系。~派。
傳。[2]詳細字義。〈名〉 1、 (形聲。從女,從啇( dí),啇亦聲。
啇」義為「看準的」、「瞄準的」。「女」和「啇」聯合起來表示「被選中的女人」。本義: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中的正妻) 2、 同本義 [legal wife] 齊公族多寵,嫡庶並行。——列子·力命》 3、 又如:嫡庶不分(妻妾親疏不分);嫡出(正妻所生);嫡室(正妻);嫡禮相待(像正妻一般對待) 4、 正妻生的長子稱嫡子,省稱「嫡」 [the wife's eldest son] 君家名父子,為晦翁嫡傳。
戴復古《石屏集》 5、 又如:嫡孫(嫡長孫);嫡庶(嫡子與庶子;正妻與妾);嫡婦(嫡長子之妻) 〈形〉 1、 親的;血統最近的 [of lineal descent]。如:
嫡親姊妹;嫡堂兄弟;嫡嫡親親(最親最近的);嫡父(生身之父) 2、 正統,正宗 [orthodox]。如:嫡傳;嫡統(正統);嫡派;嫡系[2]
20樓:尐ai孑
嫡,指正妻。九子奪嫡不是說九個兒子爭奪正妻,這裡的嫡指的是嫡長子,指九個兒子爭奪嫡長子的地位。古代爵位是嫡長子繼承製,嫡長子能繼承夫妻的爵位(包括帝位)。
一般來說,皇帝的嫡長子就是皇后的大兒子,但是古代很奇怪的就是,皇帝的嫡長子不一定是帝位第一順位的繼承人,第一順位繼承人是太子,所以皇帝的嫡長子一般指太子。
但是歷史上不少皇帝廢太子的事。包括九子奪嫡裡面的大阿哥胤禔。原來是太子,被康熙廢了,又立,又廢。
可以說,皇帝不止是一種身份地位,更是一種職業,類似於乙個公司的董事長,太子就是副董事長,皇帝死後,大兒子可以繼承他的財產,但是他的董事長得由副董事長接任。大兒子能不能做太子看能力。
21樓:布格藍
= =是宮廷劇看少了麼。
九子奪嫡
22樓:蘿莉的天敵
康熙的九個兒子爭皇位,分別是:大碧缺阿哥胤禔、二雀州阿哥胤礽(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後來繼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三阿哥悔歲辯胤祥、十四阿哥胤禎。
推薦你去看一下步步驚心。
2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是事件最終是四阿哥當了皇帝,但有很多人認為是雍正奪權篡位,將康熙的遺詔做了修改,傳位十四阿哥改成了傳位於四阿哥。不過這都是已經是歷史,不過也是四阿哥和八阿並李鋒哥兩派相爭罷了,如實在想深入瞭解擾培,絕晌不如去圖書館檢視相關的史實,也許可以有新的想法和獨特的見解。
24樓:李小武故事會
歷棚友史上的九子鏈做槐奪胡梁嫡。
25樓:網友
推薦看 步步驚心 或 宮。
26樓:惜緣之人
康熙的9個兒子 搶皇位。
27樓:網友
其實就是康熙的兒子爭奪皇位吧,哪朝哪代都有的。
康熙王朝裡為什麼只寫兩位皇子,明明是九子奪嫡
因為九子奪嫡是分為四王和八王兩個主要陣營的 因為康熙王朝的主體部分是肯定康熙對國家統一做出的貢獻,所以重點放在了三藩,台灣,準格爾部落三大板塊上 對比本朝的邊境問題來看,還是蠻有意思的 康熙對中國的領土完整的貢獻才是這劇重點歌頌的。九子奪嫡就不著重表現了,電視劇集裡表現為明索二人的明爭暗鬥。想看九子...
」九子奪嫡「為什麼不會出現在明朝,只出現在清朝?
因為明朝皇帝的訓導嚴格,並且控制了嫡子的數量,因此嫡子們並不互相殘殺。那是因為在清朝之前,也一直都是採用的嫡長子繼承制,所以沒有出現這種情況,但是順治,康熙都不是嫡長子繼位的,所以才會發生這種事情。因為在清朝之前的朝代中,比如漢朝,唐朝,宋朝,明朝等朝代,往往採用嫡長子繼承制的方案,以此確定太子的人...
從九子奪嫡前十年到最後個人結局應該看哪本史書?
可以說歷史上的奪嫡之爭是屢見不鮮,哪怕是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度,只以嫡長子為皇位繼承人。但縱觀歷朝歷代,除了嚴格實施嫡長子繼承製度的明朝以外,一般情況下不是說你是嫡長子就一定可以成為下一代皇帝,這中間你不只是要面對父親的考驗,更要面對不服你的兄弟在背後暗箭傷人,所以嫡長子能成功繼位的其實很少,更多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