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戰爭中,功 伐 侵 襲各有什麼不同?

時間 2025-02-21 20:45:12

1樓:匿名使用者

攻:因為一些人或事,集結大軍去打仗。伐:

受到君主或首領的命令,集結大軍去打仗。侵:依靠自己的強大沒有任何理由的,集結大軍去打仗。

襲:在戰爭中,派遣小規模部隊偷偷地去打仗。

2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出於主觀色彩的詞語,都是描寫寫戰爭的,至於用法,打個例子,站在中國立場,我們打美國叫攻,伐,襲。被美國打那就叫侵。

3樓:網友

伐 征伐,有正當理由,正式的戰爭。

侵 特指沒有鐘鼓的進攻,一般指不宣而戰。

古代發動戰爭的原因是什麼呢?

4樓:歷史風吧

古代發動戰爭的原因主要是為了爭奪土地、糧食、人口等資源,保證自己能夠發展與壯大。

5樓:半截裙兒

古代發動戰爭的原因,這個是有很多種的,比如說當地的氣候發生變化,糧食不足以**百姓的話,就會發生戰爭。

6樓:幸福快樂的小小崔

主要是掠奪資源,包括糧食,土地和人口等,比如北方遊牧民族就是往往因為糧食而發動戰爭。

7樓:我abc呃

古代人發動戰爭的原因是:大規模地搶奪他國的領土和人口。

8樓:雪絨花兒飄飄

無非就是領地問題,肥沃的土地關係到生存發展,都會為有肥沃的土地而發生衝突。

9樓:閒庭信步定乾坤

不管是古代或者是近代,發動戰爭的原因無怪乎是涉及到利益和掠奪資源 。這幾乎是自古到今千古不辦的道理 。現在發動戰爭的原因也在於此 。

10樓:劉心安兒

人們為了爭奪土地或者是河流山川之類的,有很多都是為了搶婚或者是種族復仇,然後也是存在著一定的利益的。

11樓:機智又沉穩的福祉

滿足統治者的野心或者單純看你不順眼想揍你。

在古代諸多戰爭的形式中,攻城戰是最為慘烈的一種,為什麼這麼說呢?

12樓:要天天喝

因為攻城戰所需要投入的兵力非常大,城內人有護城河,佔據高處,易守難攻,所以要攻城,就必須用大量人當炮灰頂在前面,為後面的隊伍開路,殺上城牆。

古文中用於表示戰爭的詞:伐,侵和襲有什麼區別

13樓:116貝貝愛

古文中用於表示戰爭的詞:伐、侵、襲的區別:指代不同、性質不同。

一、指代不同。

1、伐:攻打,為佔領敵方陣地或據點而進攻。

2、侵:侵入,用武力強行進入(境內)。

3、襲:趁人不備,突然攻擊。

二、性質不同。

1、伐:會意。從人,從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頭。本義:**。

2、侵:會意。小篆字形從人,手(又)拿掃帚,一步一步地掃地。本義:漸進。

3、襲:形聲。從衣,從兩「龍」( tà)省聲。本義: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邊。

伐漢字筆畫:

1、砍伐[kǎn fá]

用鋸、斧等把樹木的枝幹弄下來或把樹木弄倒。

2、伐木[fá mù]

採伐林木。3、步伐[bù fá]

指隊伍操練時腳步的大小快慢。

4、伐善[fá shàn]

誇耀自己的長處。

5、筆伐[bǐ fá]

用文字聲討。

14樓:網友

1《春秋》《左傳》中的「侵」表「攻打」,不是「侵略」的意思,因為「春秋無義戰」。

2「伐」表示「攻打」,側重於有乙個堂而皇之的攻打理由,例如《鄭伯克段於鄢》中「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因為共叔段「不義不暱」,所以鄭莊公有攻打的理由。

3「襲」表示「偷襲」,有乘人不備之義。

古代戰爭方式中「伐」是指什麼?

15樓:中地數媒

伐」,用於諸侯國。

之間,不僅限於上對下、有道對無道的進攻。其特點是出兵的一察辯方須事先找個理由,即「師出有名」。因此是中性詞,後因「征伐」、「討伐」連用,而漸具褒義。

如《左傳?隱公元年》:「命子封率車二百乘以代京。

古人使用這組詞是很講究的。《左傳?莊公二十九年》中說:

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實際上,「伐」指正敗橡缺式戰爭,有鐘鼓,表明行動公開,而且進攻的一方還有所謂的理由或藉口,而「如旦侵」就不需任何理由,只是「不宣而戰」。「襲」比「侵」更富有秘密性質,只是偷偷地進攻。

除上述方式之外,還有「圍」,即眾兵包圍;「邀」,即攔擊;「逆戰,即迎擊。

古代戰爭中使用「伐」這個詞表明瞭什麼?

16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伐」,用於諸侯國之間,不僅限於上對下、有道對無道的進攻。其特點是出兵的一方須事先找個理由,即「師出有名」。因此是中性詞,後因「征伐」、「討伐」連用,而漸具褒義。

如《左傳•隱公元年》:「命子封率車二百乘以伐京。」

在古代漢語中, 徵,伐,侵,襲 是否具有同義關係

小周高等教育 答疑 徵 伐 侵 襲是一組近義詞 徵帶有褒義,最初用於天子攻諸侯,攻無道者.侵和襲帶有貶義.伐是中性的,後來由於常同徵連用,也帶有褒義了 征伐以討其不然 徵和伐是公開的 大張旗鼓的軍事行動 侵和襲是不宣而戰的祕密軍事行動,襲比侵更富於隱藏性和突然性,是偷襲. 可愛的zzz聖 一 徵 z...

在古代戰爭中,糧草的作用是什麼,古代的糧草是什麼?

糧草指的是軍隊的後勤補給,糧草其實不僅僅是糧食和草料,實際上還包括衣食等諸多方面的用品 說的簡單一點 糧就是軍隊吃的糧食 草 就是戰馬吃的草料 要組織一個戰鬥力強大的軍隊,後勤保障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古代用兵 一直強調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糧是軍糧,人吃。草,牲口草料,包括豆餅類飼料,是軍馬吃的。在古...

宋朝在多次戰爭中為什麼屢遭失利

一 重文輕武 由於宋太祖本人是武將造反登基,所以告誡後世子孫防範武將。宋朝始終以來文臣壓制武將,不停地調換軍隊主帥,導致將不知兵 兵不知將。為了防止部下奪權,北宋設定了許多 分權,往往一個職位養著多個 北宋的名將狄青戰功顯赫,卻被排擠出朝廷,連歐陽修 文彥博這樣的名士也進讒言,可見北宋對武將防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