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阿沾愛教育
1、趙薇喊齊秦演出(喊趙薇齊秦演出)。(趙、魏、韓、齊、秦、燕、楚)。
2、「近聞(晉文)齊桓採松香(宋襄),鋸斷秦木(秦穆)留楚樁(楚莊)」。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時期五個諸侯之長。霸,政之名,諧音「伯」,音轉為霸,又稱州伯、方伯,即諸侯之長,其職名為會諸侯、朝天子,實為尊天子以令諸侯。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南韓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南韓。
1、關於「春秋五霸」史上出現過多種說法,中學歷史教科書主要介紹兩種最具代表性的《史記索隱》或《荀子》的版本。
史記索隱》的說法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荀子·王霸》的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中學歷史教科書兼顧兩種說法。
2、西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乘勢各個擊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統一天下,七國爭雄的局面結束。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春秋五霸。
百科-戰國七雄。
2樓:小小綠芽聊教育
春秋五霸的順口溜:「出勤去送金」 。
其中,出」的諧音為「楚」,對應「楚莊王」
勤」的諧音為「秦」,對應「秦穆公」「去」的諧音為「齊」,對應「齊桓王」
送」的諧音為「宋」,對應「宋襄公」
金」的諧音為「晉」,對應「晉文公」。
戰國七雄記憶順口溜口訣:趙薇喊齊秦演出(喊趙薇齊秦演出)。(趙、魏、韓、齊、秦、燕、楚)。
相關歷史背景。
齊桓公、晉文公是春秋時期最為標準的兩位霸主,實至名歸,史稱「齊桓晉文。所以各史籍皆全票通過,沒有爭議。
秦、楚兩國雖不被中原國家敬重,可秦穆公和楚莊王不論才幹、功績都十分顯著,無法埋沒,尤以當今視角來看,這兩位有相當高的認可率,所以在各史籍當中秦穆公得票超大半,楚莊王也得到了寬泛認可。
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不失為一時之雄,但問題是,勾踐滅吳已然不能算是春秋爭霸,而是戰國兼併,再加上「五霸」的提法,早在這二人出現之前就已經有了。
戰國七雄順口溜是什麼?
3樓:曉婷小樓愛生活
戰國七雄地理位置順口溜: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七國中處於東方的是齊國,處於南方的是楚國,西方的是秦國,北方的是燕國,中間的從北到南的是韓趙魏)。
戰國七雄地理位置:
1、秦國:今陝西大部、甘肅東部、內蒙古一小部分,後來勢力擴充套件到四川、貴州、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最後滅掉了其他六國,統一中國。國都:咸陽(今陝西西安咸陽一帶)。
2、齊國:今山東大部、河北東南部、江蘇北部、河南一小部分。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
3、楚國:今湖北、湖南大部、安徽、江西、江蘇、浙江、河南南部、貴州一小部分。國都:郢(今湖北江陵,後遷至壽春,在今安徽壽縣)。
4、燕國: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內蒙古一小部分。國都:薊(今北京)。
5、趙國:今山西大部、河北中西部、河南一部、內蒙古部分地區。國都:原來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後來遷到邯鄲(今河北邯鄲)。
6、魏國:今河南大部、山西東南部。國都:開始是安邑(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後來遷到大梁(今河南開封)。
7、南韓:今河南中部、山西西南部。國都:原先在陽翟(今河南許昌禹州),滅鄭國後遷到新鄭(今河南鄭州)。
戰國七雄六國滅亡順序順口溜
諧音記憶:韓趙魏,楚咽(燕)氣(齊)。
方位記憶:根據東方六國的地理位置進行記憶,先滅中間的三國韓趙魏(順序是南北中間),在滅剩餘三國楚燕齊(順序仍然是南北中間)。
4樓:小元寶
齊秦喊(韓)趙微(魏)出演(楚燕)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順口溜
5樓:生活常識愛分享
春秋五霸順口溜是出勤去送金(楚、秦、齊、宋、晉),戰國七雄順口溜是趙魏喊齊秦演出(趙、魏、韓、齊、秦、燕、楚)。
春秋五霸歌還可以說齊桓晉文霸業隆,宋襄戰敗夢成空;秦穆開地霸西戎,楚莊欲問九鼎重。
春秋五霸的順口溜:「出勤去送金」 。
出」的諧音為「楚」,對應「楚莊王」
勤」的諧音為「秦」,對應「秦穆公」
去」的諧音為「齊」,對應「齊桓王」
送」的諧音為「宋」,對應「宋襄公」
金」的諧音為「晉」,對應「晉文公」。
春秋五霸是歷史上對春秋時期諸國中能力最強,實力最壯,對歷史的發展貢獻最大的五位國君的稱呼。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
戰國七雄指的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魏國、趙國、南韓,這七個政權是當時中原地區最強盛的存在。
戰國七雄的滅亡順序
1、西元前230年,秦派內史騰率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攻破南韓首都鄭(今河南新鄭),南韓滅亡。
2、西元前229年,秦軍乘趙國遭受旱災之際,兵分兩路,南北合擊趙都邯鄲。前228年,破趙軍,攻佔邯鄲,俘趙王,趙國滅亡。
3、西元前225年,秦軍突襲並圍困住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魏軍依託大梁的城防工事死守,秦軍強攻毫無奏效,於是引黃河水灌入城內。三個月後,大梁城被水浸壞,魏王投降,魏國滅亡。
4、西元前225年,秦軍攻佔楚都郢(今湖北荊州),俘虜楚王,楚國滅亡。西元前223年,擊破項燕,全面佔領楚地。
5、秦於西元前226年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國,秦軍在易水大敗燕軍和前來支援的代軍,攻陷薊,燕王與太子丹率殘部逃往遼東。西元前222年,秦將王賁率軍殲了逃到遼東的燕軍,俘虜燕王,燕國滅亡。
6、西元前221年,秦王以齊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王賁率領秦軍伐齊,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原來的燕國南部南下直奔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北)。齊軍面對秦軍突然從北面來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齊王不戰而降,齊國滅亡。
之前聽老師說他們以前背歷史朝代時有個口訣,其中有一句好像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
6樓:牙牙的弟弟
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春秋為五霸;戰國為七雄,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7樓:小雨亂飄搖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8樓:網友
1,天命2崇德3順治4康熙5雍正6乾隆7嘉慶8道光9咸豐10同治11光緒12宣統。
9樓:shine哈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楚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應該是這個吧。
10樓:風到這裡就停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秦統兩漢,三國魏蜀吳,兩晉前後立,南北朝並存,隋唐五代傳,唐宋元明清!這是粗略的記法! 春秋五霸:
秦穆公,晉文公,齊恆公,宋襄公,楚莊公,戰國七雄:秦楚燕韓趙魏齊。
清朝前邊有兩個沒有稱帝,皇太極和多爾袞,皇帝是從順治福臨算起剛好十位皇帝,順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緒宣統完。
11樓:來自百丈巖傾城傾國的鶴望蘭
我知道有個記戰國七雄的順口溜。
韓趙魏楚燕齊秦。
喊趙薇出演齊秦。
去掉最後的秦也是秦滅六國的順序。
12樓:網友
唐堯虞舜夏商周。
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
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
宋元明清帝王休。
這個好記一些。
春秋五霸順口溜有哪些?
13樓:鯊魚星小遊戲
春秋五霸順口溜有「出勤去送金」 。出」的諧音為「楚」,對應「楚莊王」。
勤」的諧音為「秦」,對應「秦穆公」「去」的諧音為「判銀碧齊」,對應「齊桓王」。
送」的諧音為「宋」,對應「宋襄公」。
金」的諧音為「晉」,對應「晉文公」。
相關歷史背景齊桓公、晉文公是春秋時期最搏慧為標準的兩位霸主,實至名歸,史稱「齊桓晉文。所以各史籍皆全票通過,沒有爭議。
秦、楚兩國雖不被中原國家敬重,可秦穆公和楚莊王不論才幹、功績都掘舉十分顯著,無法埋沒,尤以當今視角來看,這兩位有相當高的認可率,所以在各史籍當中秦穆公得票超大半,楚莊王也得到了寬泛認可。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12個國是哪些?
春秋五霸是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戰國七雄是齊國 楚國 燕國 南韓 趙國 魏國 秦國。從西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東周時期又稱 春秋戰國 分為 春秋 及 戰國 兩部分。周朝是中國第三個也是最後乙個世襲奴隸制王朝,其後秦漢開始成為具有從 到地方的統一 的大一統...
戰國七雄是,戰國七雄是哪些?
戰國七雄 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 戰國七雄是指戰國時期的七個最強的諸侯國,也代表了除了周文化之外不同文化體系 楚文化 齊文化 秦文化 三晉文化 燕文化 經過春秋時期 前770年 前476年 的無數次兼併戰爭,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 前475年 前221年 實力最強的七個諸侯國分別...
戰國七雄最後結果如何,戰國七雄最後結果如何
戰國七雄 齊 楚 燕 韓 趙 魏 秦 春秋時期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七個實力最強的諸侯國,是齊 楚 燕 韓 趙 魏 秦,這七個國家被稱作 戰國七雄 戰國初期,韓 趙 魏三家結成聯盟,打敗了齊 秦 楚等大國,成為較強盛的國家。後來這個聯盟破裂,齊國 秦國興盛。戰國中期,魏 隊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