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娛樂達人圓圓子
漢代。周亞夫(西元前199年-前143年),字亞夫,沛郡沛縣(今江蘇豐縣)人,西漢時期名將,官至丞相,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歷仕漢文帝、漢景帝兩朝,以善於治軍領兵,直言持證著稱。
西元前154年(漢景帝三年)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等七國發動叛亂,打出「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景帝於是公升周亞夫為太尉,領兵平叛,[1]三個月平定了叛軍,拯救了漢室江山。
後被冤下獄,閉食自盡。
2樓:深更讀史
周亞夫是西漢時期的人。漢景帝。
時期的宰相,但結局不太好。
3樓:帳號已登出
周亞夫, 西漢時期名將、丞相,太尉周勃的次子。
漢文帝時,任河內守,封條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任將軍。
及漢景帝即位,為車騎將軍。景帝前元三年(前154),以太尉身份率軍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五年後,遷丞相。
後元元年(前143),其子被人告發盜買官器。因受牽連,召詣廷尉,絕食五日,嘔血而死。
4樓:從歷史角度看世界
周亞夫西漢時期名將、丞相,太尉周勃的次子。
5樓:我是龍的傳人
周亞夫是西漢著名將軍。
周亞夫早年繼承其父爵位為絳侯。在匈奴進犯時,周亞夫在細柳營駐軍抵抗匈奴,後掌管京師防衛。在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了叛軍。
後因觸怒漢景帝,被以謀反定罪。西元前143年,因絕食而死於獄中。
6樓:家庭宅男一中年
周亞夫是西漢時期的人。
周亞夫是西漢時期的著名將領,漢景帝時的太尉,後來被封為丞相。
7樓:在生活中成長
周亞夫是西漢時期人物,在西漢初期是一位著名的將領,立下了很多戰功。
8樓:網友
西漢。周亞夫(前199-前143),西漢時期的著名將軍,漢族,沛縣(今江蘇沛縣)人。
9樓:璇璣
周亞夫:西漢時期軍事家、丞相。
10樓:功曼雁
漢朝,經歷漢景帝,漢文帝 ,被漢景帝問罪。
11樓:清靜的暖冬
西漢。周亞夫是西漢時著名的將領,漢景帝時成為太尉。
歷史上的周亞夫是誰?對當時有哪些貢獻?
12樓:巨集盛巨集盛
周亞夫就是西漢時期的一名將軍,也是一名軍事家,參與了很多的戰爭。對當時的貢獻就是,在七國之亂中平定了叛軍,給西漢王朝做出了非常多的貢獻,也創立了很多的軍事思想,留下了很多的軍事知識。
13樓:今天是夏至
他是一位西周時期的宰相。他同時也是一位武將,在漢文帝的時候,就平定匈奴,治軍嚴謹。在景帝的時候,平定吳楚七國之亂。
14樓:結婚發的
是西漢的將軍,也是著名的軍事家。他治軍非常的嚴格,而且平定了七國之亂,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讓國家得到了發展。
15樓:愛仕達各色
是漢朝的乙個非常著名的人物,是乙個非常有實力的人,在史書上有著記載,平定了叛亂,維護了漢朝的統一,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周亞夫的人物形象
16樓:娛樂達人小
周亞夫的人物形象:有膽有識,愛恨分明。
文景之治」是由漢朝初年的漢文帝、漢景帝共同努力創造的一片繁華的景象,此時漢朝的以休養生息,經濟也在逐漸恢復。說到漢文帝、漢景帝就不得不說乙個人物,他就是周亞夫。
影視劇中的周亞夫,有膽有識,愛恨分明,但是其實電視劇集中的周亞夫與歷史上的記載並不是完全相同,影視劇中往往會為了突出主角,而對其他人加之渲染。
出身將門周亞夫:
周亞夫是西漢開國著名將軍周勃之子,周亞夫在父親死後繼承了父親的爵位,由於是武將之後,周亞夫也繼承了父親在戰場上的謀略。
在西元前158年,匈奴大規模入侵,漢文帝派三路大軍去迎戰,其中周亞夫就帶領一支隊伍。此時漢文帝十分重視這次戰爭,衫螞他親或物埋自率領部下到三個軍隊中去慰問士兵們。再去其他兩隻軍隊的時候,途中沒有事先通報,但是將士們都紛紛迎接並主動放行,沒有警惕心。
而當漢文帝到周亞夫的陣營時,卻受到了阻攔,將士們紛紛保持警惕,表螞數示在軍中,即使是天子來了,也不能放行,而且軍隊戒備森嚴,士兵堅守陣地。
趙雲是哪裡的人物 趙雲是哪個朝代的人物?
趙雲是哪個朝代的人物?趙雲,漢末三國常山郡真定人,漢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初從公孫瓚,後追隨劉備,是劉備手下的五虎上將之一,之後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 長坂坡之戰 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 漢水之戰 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
吳承恩是哪個朝代的人物
吳承恩是明代的 家。吳承恩出生於大約1500年,大概是處於明朝時期,是我國四大名著 西遊記 的作者,漢族人,是現在的江蘇淮安人。吳承恩墓位於淮安城東南的馬甸鄉二堡村,在大運河東堤東的南幹渠東邊,但是在1974年12月,吳承恩及其父吳銳之墓同時被盜。擴充套件資料證明吳承恩為明代的證據有 在現存明刊百回...
周亞夫是個什麼人,周亞夫是個什麼人
在文帝后元六年,周亞夫當了三年的條侯,匈奴大舉入侵邊境,就是胡人來搶漢人的地盤了,於是皇帝任命了並派出了三位將軍去守地盤。分別是劉禮將軍,守霸上 厲將軍,守棘門 周亞夫將軍守細柳。一天,孝文帝想呀,這三個傢伙出力不出力呀,我得出看看,結果呢,那兩個將軍一看皇帝親自來了,那就趕快迎接呀,這孝文帝呀,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