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提高儒家地位的措施有什麼?(排斥法家思想對不對)

時間 2025-04-27 01:45:04

1樓:匿名使用者

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漢武帝說:「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極,陳治亂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復之。」

政治方面:用文學儒者數百人參與國家大政。擴大了**的隊伍,提高了**的文化素質,鞏固了封建統治基礎,成為漢陵彎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給後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寶貴的借鑑和啟迪。

教育方面:興辦太學,使天下文士都學儒家經典尺禪悶。這是封建國家利用政權的力量興辦教育、提倡儒學,其必然對整個社會的教育事業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漢武帝的這兩點措施,為儒家思想上公升到獨尊的地位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從此儒家思想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延續了兩千襲畝年之久。 從當時情況來看,儒家思想經過自身的改造更加適應封建統治的需要。

2樓:匿名使用者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漢武帝為提高儒家學說地位,採取了什麼措施?他為什麼這樣做

3樓:俊俏小抽

措施: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重用儒生。2.在長安設立太學,以儒家典籍作為教科書,並表彰六經,儒學的地位由此開始提公升。

4樓:

設立太學,儒家經典為教科書,全國讀儒家學說。任用儒生為官。。。

用思想上的統一為政治上的統一服務,加強**集權。。。

5樓:網友

措施:1、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在長安設立太學,以儒家典籍作為教科書,使儒學獲得獨尊的地位。

原因:加強皇權和鞏固統治,而經過董仲舒改造後的儒學適應了這一需要。

漢武帝提出罷 百家,獨尊儒術建議的是誰

6樓:千年書蟲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於元光元年(前134年)提出,在漢武帝時開始推行。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提出來的,意思是廢除其他思想,只尊重儒家的學說。以後,凡是做官的人都要懂得儒家的學說,用儒家的思想來解釋法律。獨尊儒術之後,中國古代的封建正統思想就開始確立了,但真正的全面確立是到了隋唐時期。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西漢武帝實行的封建思想統治政策,也是儒學在中國文化中居於統治地位的標誌。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意義是什麼?

7樓:脩蔡依林

簡單的說: 統一思想。

具體點的說:「①從政治統治的角度看:這一思想為漢武帝提供了實行政治大一統的思想**,在解決漢朝分封諸侯引起的弊端問題上起了積極作用,它能夠統一思想,有利於皇權的加強和國家的統一;②從思想文化發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它確立了儒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這種只發展一家學說,限制其他各家學說的做法對春秋、戰國以來的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和文化發展是不利的。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當時的影響:起到了統一思想的作用;對後世的影響:西漢漢武帝后,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8樓:青年lee先生

就是在政策上醫治諸家——包括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而使儒家這一學說獨行於世,這個理論與漢代大儒家董仲舒有很大的關係。

9樓:網友

廢除法、道、墨等其他一切學說(如春秋戰國時期的所謂「諸子百家」),只尊崇儒家一家的學說,從此儒家學說成為官家學說。

10樓:悅愛炫

政治的統一,主張學習孔子的思想,儒家學派。

11樓:渭清晨

可以鞏固統治,統一思想。

12樓:小松松

在思想領域實現了大一統。

向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的是誰?

13樓:匿名使用者

董仲舒,是西漢一位與時俱進的思想家,西漢時期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出生年代(前179一前104)中國漢代思想家,政治家。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

漢武帝元光元年(前 134),董仲舒在著名的《 舉賢良對策》中,提出他的哲學體系的基本要點,並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漢武帝所採納。其後,任江都易王劉非的國相10年;元朔四年(前 125),任膠西王劉端的國相,4 年後辭職回家。此後,居家著書,朝廷每有大議,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問之,仍受武帝尊重。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為依據,將周代以來的宗教天道觀和陰陽、五行學說結合起來,吸收法家、道家、陰陽家思想,建立了乙個新的思想體系,成為漢代的官方統治哲學,對當時社會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學、政治、社會、歷史問題,給予了較為系統的回答。

14樓:匿名使用者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於元光元年(前134年)提出。

為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採取什麼措施?

15樓:明演姝林

措施1.重用儒生 2.設定太學 3.表彰六經。

16樓:消失密佈

1.起用很多儒學家參與國家大政,儒家學說成為**選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標準。

2.儒家經典成為國家規定的教科書。西元前136年,漢武帝正式規定五經,教育為儒家所壟斷。

3.西元前124年,漢武帝興辦太學,打破以往由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成規,提高了儒學地位。

4.下令在全國各郡縣設立學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統。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要目的,究竟是什麼?

17樓:娛圈小助手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要目的,究竟是什麼?

思想大一統,別黑白而定一尊。秦始皇掃清六合,天下一統,建立了統一的**集權國家。國家的大一統,必然需要思想的大一統。

只有思想大一統,才能為國家大一統服務,形成大一統的觀念。秦始皇時法家是正統,所以他「焚書坑儒」,其本質上也是思想大一統,只不過手段比較粗暴。至漢武帝時,國家大一統進一步鞏固,此時,思想界的紛亂情況不利於國家的大一統,必須確立乙個正統,結束思想界的紛爭,為國家大一統服務。

董仲舒適時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符合國家的利益訴求,故而為漢武帝。思想大一統是國家大一統的必然要求。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是漢武帝推行的政策。當時他擊敗了竇太后為外戚勢力且南征北戰打退了匈奴等外部勢力的侵略,需要乙個能夠安定國家、統一全國的信仰理念,孔孟的儒家思想便成了他的首選。因為強調孝道、忠君等思想,漢武帝認為是非常適合安邦治國的。

從此,儒家思想便成為中華傳統文明的主流達2000多年;

在漢朝以前的秦朝,是以堅持法家思想的治國理念。秦始皇羸政更是法家的擁躉,主張嚴刑苛典治世。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是漢武帝推行的政策。當時他擊敗了竇太后為外戚勢力且南征北戰打退了匈奴等外部勢力的侵略,需要乙個能夠安定國家、統一全國的信仰理念,孔孟的儒家思想便成了他的首選。因為強調孝道、忠君等思想,漢武帝認為是非常適合安邦治國的。

從此,儒家思想便成為中華傳統文明的主流達2000多年。」

18樓:職場打工人小喵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鞏固漢朝漢武帝的統治地位,當時的漢朝剛剛統一,政權還不太穩定,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來穩固政權。

19樓:招興浩星

在百家爭鳴時期產生了眾多的人文思想,唯有統一文化,形成統一的思想,才可促進國家的發展。

漢武帝加強集權統治的措施有

1,進行削藩,執行 推恩令 削弱所有藩國的力量,從此漢朝的分封制度名存實亡,諸侯不再對地方政治有實際支配權 2,朝廷重新統一鑄錢,鑄造五銖錢.這樣一來就等於廢除了各個藩國自己鑄造的錢幣,進一步在經濟上鞏固了 集權 3,鹽鐵官營,重用桑弘羊等人進行經濟改革,控制鹽鐵業.這使 能對當時的稀缺戰略性資源進...

為什麼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待儒家的態度相反

因為秦始皇信法家,所以滅其他家,漢武帝信儒家,所以只留儒家下來 灬丨月亮丨灬 正面秦始皇在位之時,吞併六國,併發兵南征北討,史載 百越之地,盡皆俯首 北擴千里 秦王掃六合 按戰國地圖看,領土幾乎比戰國七雄控制範圍擴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 設定郡縣 對征服後的土地注重統治和制度建設,不似其它同時代的征服...

漢武帝採納了哪位學者的什麼建議,使儒家學說從此為儒家的思想

漢武帝採取了董仲舒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的建議,使儒家學說從此為儒家的思想 儒家和諧思想對於今天的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第一,和諧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 1 有利於促進市場經濟 的健康發展。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講信修睦 以義制利 這些思想仍然有著積極的意義。2 為制度創新提供了重要啟示。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