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人會在哪些場合敬獻哈達,藏族人獻哈達時說什麼

時間 2021-06-14 13:05:58

1樓:匿名使用者

在藏族地區,獻哈達是一種既普遍又崇高的禮節。無論婚喪嫁娶、民俗節慶、拜會尊長、迎送賓客、朝覲佛像、音訊往來、求情辦事以及新房竣工、認錯請罪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獻哈達是對對方表示純潔、誠心、忠誠和尊敬的意思。

當然在不同情況下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如佳節之日,人們互獻哈達,表示祝賀節日愉快、生活幸福、身體健康;男女求婚時,先由中間人獻哈達,如接受哈達則表示可以議婚,退回則為拒絕之意;婚禮上呈獻哈達,意為恭賀新喜,祝願新婚夫婦恩愛如山,白頭偕老;迎送賓客時奉獻哈達,表示對遠方來客的熱烈迎送和崇高的敬意;葬禮上獻哈達,表示對死者的沉痛哀悼和對死者家屬的安慰;佛法會上,向喇嘛和活佛敬獻哈達,表示對喇嘛活佛的無限敬仰和信教的一片虔誠之心;到神佛前祈禱時獻哈達,以示信佛者的虔誠和希望菩薩保佑,萬事如意;在書信來往中,附上一條哈達,表示寫信者感情的真誠和意願的莊重;將錢物包在哈達裡贈給演員,表示觀眾真誠的心意;拜會尊長敬獻哈達,表示對尊長的敬重,祝願幸福、長壽、吉祥如意;向對手獻哈達表示想化干戈為玉帛,重歸於好。

獻哈達是一種文明與禮貌的表現,因此十分講究。獻哈達者應將哈達對疊再對摺成四幅雙楞,把雙楞一邊整齊地對著被獻者,躬身俯首,雙手奉獻,表示恭敬。被獻者也必須彎腰俯首,雙手承接,表示回敬 。

切忌用一隻手相送或一隻手受禮。獻哈達的方式也有許多區別:下級向上級,晚輩向長輩,或向活佛獻哈達,應躬身低頭,雙手舉哈達呈上或放在座位前的桌子上面或腳下,對方並不回贈哈達。

這時的哈達,表示敬意和感謝;同輩平級獻哈達,表示友好,應該獻在對方手上,對方回贈哈達;上級對下級,長輩給晚輩贈哈達,表示親切關懷和慈祥的愛意,可直接將哈達掛在對方頸上;如果是喜慶典禮,主人往往將所獻哈達回贈給獻者,並繞在他的脖子上;他人為自己獻哈達時,應將身體微微前傾,恭敬地雙手接過,然後繞過頭頂掛在自己頸上,以示謝意。

藏族地區,借債、**或請求幫助,也同樣敬哈達,不應允則將哈達當面退回,有時請求者堅持呈上,往復多次,再不接受,說明請求者的願望絕無實現的可能。不少地方,還有給建築物、器皿、橋樑、牛皮筏等獻哈達的習慣。新的建築落成、新的器皿做好,都要舉行某種儀式,並給其繫上哈達,表示祝賀。

舉行春耕儀式時,牛角上系哈達,祝福新的一年獲得好收成。在結婚典禮上,新娘進門時,送親者要給男方的大門、樓梯、房柱、廚房、羊毛墊、佛龕等敬獻哈達,以示吉利和平安。

獻哈達是藏族人民優良的傳統習慣,世世代代人們都把獻哈達看成是至高無上的禮儀。“哈達有價情無價”,它雖無**貴重,但卻比**更加受到人們的崇敬。因為它象徵著一片金子般的心,代表著最真誠的感情,寄託著最美好的祝願,標誌著最崇高的敬意。

2樓:匿名使用者

獻“哈達”的動作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要用雙手捧哈達,高舉與肩平,然後再平伸向前,彎腰給對方,這時,哈達正與頭頂平,這表示對對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對方以恭敬的姿態用雙手平接。對尊者、長輩獻哈達時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將哈達捧到座前或足下;對平輩或下屬,則可以系在他們的頸上。

獻哈達在**十分普遍,甚至人們互相通訊時,也在信封內附上一條小哈達,以示祝福和問候。特別有趣的是,藏民出門時也隨身帶上幾條哈達,以備在途中遇到久別的親戚、朋友時使用。“哈達”在不同情況下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佳節之日,人們互獻哈達,表示祝賀行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禮上呈獻哈達,意味著祝願新婚夫婦恩愛如山、白頭偕老;迎賓時奉獻哈達,表示一片虔誠、祈禱菩薩保佑;葬禮上獻哈達,是表示對死者哀悼和對死者家屬的安慰。

藏族人獻哈達時說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扎西德勒”

其實也沒什麼固定的解釋,就是一句祝福語

一般用在為別人獻哈達的時候

你注意看那些為別人獻哈達的人在為別人獻哈達的時候嘴裡都要說一句“扎西德勒”的。

獻哈達是什麼族的習俗禮儀

4樓:nm牛虻

獻哈達是蒙古人民和藏族人民的一種禮節。

在**,婚喪節慶、迎來送往、拜會尊長、覲見佛像、送別遠行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獻哈達是對對方表示純潔、誠心、忠誠、尊敬的意思。哈達是蒙古人民藏族人民作為禮儀用的絲織品,是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

哈達類似於古代漢族的禮帛。

蒙古族人和藏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賀用的長條絲巾或紗巾,多為白色,藍色,也有黃色等。此外還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雲,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神,黃色象徵大地。

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和近親時做彩箭用的,只在特定的情況下才用的。

擴充套件資料

一、哈達的由來

有一種說法是漢朝張騫出使兩域路過**,向當地的部落首領獻帛,古代漢族以帛為贄,象徵純潔無瑕的友誼。這樣一來,藏族部落就以為這是一種表示友好、祝福的禮節,而且是從中原興盛之大邦傳來的大禮節,所以就直沿用至今。

還有—種說法是古代**法王八思巴會見元世祖忽必烈後帶回**的,當時帛上有萬里長城圖案和吉祥如意字樣。後來人們又對哈達的由來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釋,說它是仙女身上的飄帶,並以它的潔白象徵聖潔和至高無上。

二、獻哈達的方式

獻哈達動作因人而異,一般要用雙手捧哈達,高舉與肩平,然後再平伸向前,彎腰給對方,這時,哈達正與頭頂平,這表示對對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對方以恭敬的姿態用雙手平接。

對尊者、長輩獻哈達時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將哈達捧到座前或足下;對平輩或下屬,則可以系在他們的頸上。在**,人們互相通訊時,也有在信封內附上一條小哈達,以示祝福問候。藏民出門時也隨身帶上幾條哈達,以備途中遇到久別的親戚朋友時使用。

哈達在不同情況下代表著不同的意義。佳節之日,人們互獻哈達,表示祝賀行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禮上呈獻哈達,意味著祝願新婚夫婦恩愛如山、白頭偕老;迎賓時奉獻哈達,表示一片虔誠、祈禱菩薩保佑;葬禮上獻哈達,是表示對死者哀悼和對死者家屬的安慰。

5樓:匿名使用者

藏族和蒙古族獻哈達是對方表示純潔、誠心、忠誠、尊敬的意思。

6樓:弒神

哈達是一種禮儀用品。拜佛、祭祀、婚喪、拜年以及對長輩和貴賓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達。哈達以絲綢為料,一般為白色、淺藍色和黃色。

長度通常為五尺左右,寬度不等。有的繡有“雲林”、“八寶”等民間花紋圖案。對長輩獻哈達時,獻者略彎腰向前傾,雙手捧過頭,哈達對折起來,折縫向著長者;對平輩,雙手平舉送給對方;對小輩,一般將哈達搭在脖子上。

“沒有羽毛,有多大的翅膀也不能飛翔;沒有禮貌,再好看的容貌也被人恥笑。”這句諺語,是蒙古族人民崇尚禮儀的真實寫照。熱情好客的牧民,外出辦事時,路上不論是同熟人還是陌生人相逢,總是親切問候“他,賽音、百努!

”(您好!)外人到家做客時,主人聞聲即走出來熱情迎接。致問候後,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禮,請客人進家。

客人落座後,相繼以香菸或鼻菸壺、奶茶、“手扒肉”款待。會喝酒的客人,主人總是頻頻勸酒,並伴有歌舞肋興。

獻“哈達”和敬酒,是蒙古族禮儀中一種隆重的禮儀方式。遇到重要慶典活動或歡迎貴賓、饋贈禮品等場合,為表示敬意和祝賀,要給在場的身份地位較高的賓客獻“哈達”和敬酒。“哈達”是藏語譯音。

其面料,一般是綢緞的,顏色多為白色,也有黃色、淺藍色的,長度在一尺五寸到八尺之間。

7樓:最棒奶奶狗狗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娶親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豔麗的蒙古長袍,腰扎綵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伴郎、祝頌人,也穿上節日盛裝。

一同騎上馬,攜帶彩車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娶親者至女家,先繞蒙古包一週,並向女家敬獻一隻“碰門羊”和其他的禮物。然後,新郎和伴郎手捧哈達、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長親逐一敬酒,行跪拜禮。

禮畢,娶親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擺設羊五叉宴席,並舉行求名問庚的傳統儀式。次日清晨,娶親者起程時,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車。

新郎要騎馬繞新娘乘坐的彩車三圈。然後,娶親者和送親者一同起程離去。

為什麼獻哈達是藏族的崇高禮節?

8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哈達是藏族和部分蒙古族表示敬意和誠心的禮品。婚喪節慶、拜會尊長、覲見佛像、迎來送往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

哈達用生絲或棉紗織成,棉紗織品最普通,稱“素希”;中級的絲織品,稱“阿希”;對政治、宗教界高階人士使用的高階絲織品,稱“浪翠”。哈達長短不一,長的1~2丈,短的3~5尺。它的寬度約5~6寸。

哈達一般是白色,藏族認為白色象徵純潔、吉利。也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表示藍天,白色表示白雲,綠色為江河,紅色是空間**神,黃色象徵大地。

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的,這是最隆重的贊物,只在特定的時候和場合使用。

獻、受哈達有規矩。兩人社會地位相等,就得互相贈送。若是地位低的向地位高的獻哈達,地位高的可坐著不動接受,並且無須回贈。

普通藏民拜謁喇嘛活佛時,也獻哈達,多用白色,表示尊敬。但不能直接遞到對方手裡,只能放在活佛面前的桌子上。

哈達是在元朝時從蒙古族傳入**的。當時的哈達,兩邊是萬里長城圖案,上面還有“吉祥如意”字樣。

藏族除了獻哈達還有哪些禮節

9樓:不知道的事

藏族的禮儀

獻哈達:獻哈達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婚喪節慶、拜見尊長、覲見佛像、

音訊往來、送別遠行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獻哈達是對人表示純潔、誠心、忠誠

的意思。自古以來,藏族人民認為白色象徵著純潔、吉利,所以哈達一般是白色的

。當然也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獻給菩薩和近親作彩箭用,是

最隆重的禮物。佛教教**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五彩哈達只在特定的時

候用。磕頭:磕頭也是藏族常見的禮節,一般是覲見佛像、佛塔和活佛時磕頭,也有對長

者磕頭。磕頭可分為磕長頭、磕短頭和磕頭三種,在大昭寺、布達拉宮及其他有宗

教活動的寺廟中,常常可以見到磕長頭的人群。我曾經去過幾次大昭寺,不論大昭

寺是否開放,在它的門外都可以看到磕長頭的人群,目睹這種場面,你不得不為那

種虔誠所震撼:人們面向大昭寺,有節律地低頭、雙手合

十、下跪、五心投地(手

心,腳心、心臟),周而復始地重複著同一動作,他們之中,不乏有衣裳襤椂者,

他們往往是從千里之外的地方,一步一磕頭的就這樣磕過來的,磕到大昭寺才算到

達目的地。試問普天之下,**還有像藏族對佛教這樣的虔誠?甚至是在佛教的發

源地印度。我個人認為:**長期的落後、封閉狀態,造就了藏人對宗教地如此虔

誠,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愚昧,不論共產黨對他們有多麼的好,都無法取

代宗教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曾經有一位藏族幹部對我說過:共產黨對**長期的援

助,改善了他們的生活,可以說共產黨確實是他們今生的依靠,但來世仍就掌握在

**手中,不相信**,就不能得到轉世。試想一下,這是多麼的可悲!

鞠躬:過去遇見長官、頭人和受尊敬的人,要脫帽,彎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低

放近地。對於一般人或平輩,鞠躬只表示禮貌,帽子放在胸前,頭略低。

敬酒茶:**幾乎男女老少都能喝青裸酒,敬獻客人時,客人必先喝三口再將一滿

杯喝乾,(也就是三口一杯,而前三口只須淺酌一下即可,客人每喝一口,主人都

為你續滿,到第四下才一干而淨。**現在幾乎全喝啤酒了,一次同藏族同志過林

卡,藏族同志給我們敬酒,說好是三口一杯,杯子也就是我們內地喝啤酒的那種杯

子,我們的一位同志在喝酒時,第一口幾乎將杯子喝乾,藏族同志馬上給他續滿,

如是者四下,第四杯又必須一口喝乾,我們的這位同志馬上下課)。三口一杯是約

定俗成的規矩,不然主人就會不高興,或認為客人不懂禮貌,或認為客人看不起他

。喝茶則是日常的禮節,客人進屋坐定,主婦或子女必來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

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過去喝,這樣,才算是懂得禮貌。

請採納答案,支援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