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量小的原因

時間 2021-08-17 03:06:08

1樓:

【黃河】:

中國第二大河。上游有3源:西源瑪曲,又稱約古宗列渠,源於巴顏喀拉山脈中部的雅拉達澤山東麓的約古宗列盆地西南緣;中源卡日曲,又稱喀喇渠,發源於巴顏喀拉山脈中部的各姿各雅山北麓;南源多曲,源於巴顏喀拉山脈北麓的日吉山附近。

在這3條源流中,瑪曲為黃河正源說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若依據「河源唯遠」的原則,在3條源流中以卡日曲最長(190.1千公尺),它比瑪曲(171.

5千公尺)長18.6千公尺,因此也有主張以卡日曲作為黃河正源。中國水利部及黃河水利委員會仍以瑪曲為黃河正源。

從青海省的瑪曲為源頭,東流經四川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陝西省、山西省、河南省等,在山東省墾利縣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公尺,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公尺。

黃河因含泥沙多,水渾而色黃得名。幹流可分三段:從河源至內蒙古托克托縣的河口鎮為上游;河口鎮至河南省桃花峪為中游;桃花峪以下為下游。

上游穿行在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上。流域面積38.6萬平方千公尺,河長3472千公尺。

河源段的「約古宗列」(藏語為炒青稞的鍋子之意),是乙個東西長約40千公尺,南北寬約60千公尺的橢圓形盆地,在盆地西南緣,有數股泉水在地表匯集成涓涓細流,並串連了盆地中星羅棋布的湖泊,逐漸匯集成一條寬約2~3公尺的小河,這就是約古宗列渠。約古宗列渠流經星宿海湖沼區和穿扎陵湖、鄂陵湖兩個高原淡水湖泊後,折向東南,流行在阿尼瑪卿山和西傾山之間,受岷山山脈阻擋,河道呈大「s」形轉折,形成著名的黃河第一曲。從瑪多到青銅峽,穿行在峽谷和盆地相間的串珠狀地形中,其中從龍羊峽到青銅峽近918千公尺的河段中,峽谷最為集中,較大的峽谷有龍羊峽、松巴峽、積石峽、劉家峽、李家峽、鹽鍋峽、八盤峽、桑園峽、紅山峽、蒙特內哥羅峽、青銅峽等。

有白河、黑河、洮河和湟水匯入。流域植被條件比較好,因此這一段水多沙少,是黃河水量的主要源地。青銅峽以下,黃河向東北沿鄂爾多斯高原西緣流動,進入銀川平原和河套平原。

這裡氣候乾旱,幾乎無支流注入,蒸發旺盛、引黃灌溉消耗水量多,河流水量沿途減少。

中游從河口鎮至河南桃花峪。流域面積34.4萬平方千公尺,河長1206千公尺。

流經黃土高原。水系發育,溝谷縱橫。主要支流有渭河、窟野河、無定河、延水、汾河、伊洛河和沁河等。

在河口鎮受呂梁山所阻,轉向南行,穿行於晉陝峽谷之中,河流切割強烈,河谷兩岸陡峻,高出水面數十公尺到百多公尺,水流湍急,著名的壺口瀑布和龍門就在這段。龍門到潼關,進入汾渭谷地,河谷開闊,潼關以下,東折進入三門峽,東流至孟津進入華北平原。中游流經的黃土高原,不僅是黃河中下游泥沙主要源地,而且也是下游洪水的主要**。

下游從桃花峪到河口。流域面積2萬多平方千公尺,河長786千公尺。東流進入華北平原。

河道展寬,水流變緩,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逐年淤高,一般高出岸邊地面3~5公尺,有的地方高達10公尺,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下游兩岸除東平湖的陳山口到濟南的玉符河口,南岸依傍山麓外,其餘南北河岸,全靠長1340千公尺的人工大堤為屏障,約束黃河免於改道。南北大堤也成了南北河流的分水嶺,堤北為海河水系,堤南為淮河水系。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條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37.6千克/立方公尺,年輸沙量平均16億噸,其中4億噸泥沙淤積在下游河床內,其餘隨水入海,在黃河口形成三角洲,其頂點在寧海,北起徒駭河口,南至支脈溝口。面積5450平方千公尺。

自2023年黃河回歸現行河道至2023年底,共計填海造陸1220平方千公尺,平均每年造陸31.3平方千公尺,河口一帶海岸線平均向海內推進390公尺。

黃河流域大部分屬於乾旱半乾旱的大陸性氣候區。多年平均降水量476公釐,降水年內分配不均,大約60%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徑流的補給主要靠降水,因此年內分配不均勻,年際變化大,幹流最大年徑流量與最小年徑流量的比值為2~3倍。天然河川徑流量658億立方公尺,實測年徑流量431億立方公尺。

幹支流水力資源蘊藏量4054.8萬千瓦,可能開發量約2800萬千瓦,佔中國可能開發水電裝機的6.1%,主要集中在上中游。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對黃河進行治理與開發,在幹支流上興建了3000多座水庫,下游加固大堤和興建滯洪區。1949~2023年,下游沒有發生決堤,扭轉了黃河歷史上三年兩決口的局面,開始了由害河向利河的轉變。下游從桃花峪到河口。

流域面積2萬多平方千公尺,河長786千公尺。東流進入華北平原。河道展寬,水流變緩,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逐年淤高,一般高出岸邊地面3~5公尺,有的地方高達10公尺,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

下游兩岸除東平湖的陳山口到濟南的玉符河口,南岸依傍山麓外,其餘南北河岸,全靠長1340千公尺的人工大堤為屏障,約束黃河免於改道。南北大堤也成了南北河流的分水嶺,堤北為海河水系,堤南為淮河水系。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條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37.6千克/立方公尺,年輸沙量平均16億噸,其中4億噸泥沙淤積在下游河床內,其餘隨水入海,在黃河口形成三角洲,其頂點在寧海,北起徒駭河口,南至支脈溝口。面積5450平方千公尺。

自2023年黃河回歸現行河道至2023年底,共計填海造陸1220平方千公尺,平均每年造陸31.3平方千公尺,河口一帶海岸線平均向海內推進390公尺。

黃河流域大部分屬於乾旱半乾旱的大陸性氣候區。多年平均降水量476公釐,降水年內分配不均,大約60%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徑流的補給主要靠降水,因此年內分配不均勻,年際變化大,幹流最大年徑流量與最小年徑流量的比值為2~3倍。天然河川徑流量658億立方公尺,實測年徑流量431億立方公尺。

幹支流水力資源蘊藏量4054.8萬千瓦,可能開發量約2800萬千瓦,佔中國可能開發水電裝機的6.1%,主要集中在上中游。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對黃河進行治理與開發,在幹支流上興建了3000多座水庫,下游加固大堤和興建滯洪區。1949~2023年,下游沒有發生決堤,扭轉了黃河歷史上三年兩決口的局面,開始了由害河向利河的轉變。

2樓:逗b宰相俾斯麥

主要是兩個原因,乙個是流域降水量少,還有就是沿途用水量大

3樓:

我補充一下,人為也是乙個很重要的原因。沿岸的工、農、生活用水量大,水費低廉,人們節水意識不高。要注意從人為、和自然下手

4樓:浪漫繽紛雨

黃河流域屬於半濕潤半乾旱氣候,大氣降水少

支流少,補給少

5樓:匿名使用者

1、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少

2、降水季節分配不均

3、支流少,匯水量少

4、上游水庫截水;中游灌溉用水;下游地上河,無支流匯入5、工農業用水量大

6樓:好情歌

1 相對長江來說當然較小

2 黃河流域大部分屬於乾旱半乾旱的大陸性氣候區,補給少。

3 工農業大量取水

4 水庫建設層層攔截上游來水

7樓:老閻羅

1黃河流域大部分屬於乾旱半乾旱的大陸性氣候區。多年平均降水量476公釐,降水年內分配不均,大約60%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徑流的補給主要靠降水.

2流域面積偏小,徑流**少.

8樓:雪點兒

中國第二大河,不小了。

黃河流域周圍的名勝古蹟,黃河流域的名勝古蹟有哪些?

黃河三門峽景區景點一覽 三門峽市 亞武山 函谷關 三門峽 黃河古棧道 雁翎關 張公島 秦趙會盟台址 仰韶村文化遺址 會興古渡 女郎山風景區 甘山森林公園 古陝州城遺址 虢國車馬坑博物館 虢國貴族墓地 溫塘摩崖造像 九龍洞風景區 中流砥柱 韶山風景區 三門峽博物館 視察大營紀念館 黃帝鑄鼎塬 三門峽鄰...

河流的流量和水位有何不同,河流的徑流量和流量如何區別?

概念不同 流量是指河水單位時間內流過多少水 水位是指河流水體的自由水面離固定基面的高程。河流的徑流量和流量如何區別?流域地表面的降水,如雨 雪等,沿流域的不同路徑向河流 湖泊和海洋匯集的水流叫徑流。在某一時段內通過河流某一過水斷面的水量稱為該斷面的徑流量。徑流是水迴圈的主要環節,徑流量是陸地上最重要...

河流流量對地貌的影響,河流上游流量減少對下游自然地理環境造成什麼影響

細水館 河流憑流水的機械衝擊力 化學溶解力以及攜帶的碎屑物質對河谷的組成岩石和地形的破壞和建造作用的總稱。河流的地質作用過程包括侵蝕作用 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三者前後銜接,互相聯絡。河流地質作用以機械作用為主,伴有化學作用。河流在大陸上分布極廣,是塑造大陸形態和建造大陸沉積物的重要營力。河水運動 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