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教育細細說
這句話的意思是:眼力足以看清鳥獸秋天新生細毛的末梢,卻看不到整車的柴草。那麼,大王您相信嗎?
出處: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選段:有復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譯文:有人報告大王說:「我的力氣足以舉起三千斤,卻不能夠舉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鳥獸秋天新生細毛的末梢,卻看不到整車的柴草。」那麼,大王您相信嗎?
文字解讀
本文記敘孟子說服齊宣王推行仁政的一次談話。這是一場關於霸道與王道的論辯。一開始,孟子故意聲稱自己不知齊桓公、晉文公稱霸之事,巧妙地將話題引向王道。
他首先指出統一天下的關鍵在於保民,並以齊宣王「以羊易牛」這件事說明齊宣王有「不忍之心」,即具備「保民而王」的條件;而推恩於民並非齊宣王「不能」,而是「不為」。接著闡明圖霸必有大禍,而施行王道則天下歸附。見對方產生興趣後,他才提出推行仁政的具體措施,即「治產」與「教民」。
孟子主張仁民愛物,提倡「制民之產」,反映了他的民本思想,有其進步意義;但他要求統治者將不忍之心推及於民,顯然不切實際。在論說中,孟子善於審時度勢,因勢利導,或旁敲側擊,或層層進逼;或危言直陳,或婉言勸諫,張弛有度,跌宕生姿。語言犀利流暢,多用排比句,行文氣勢充沛;加以大量運用生動的比喻和具體例項,說理深入淺出。
2樓:小露娜來跳舞了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車柴草。大王您相信嗎?比喻只看到小處,看不到大處。
3樓:愛不愛我隨你便
眼光敏銳足以看到秋天鳥獸生長的細毛的末端,卻看不見一車子的柴草,大王會相信這句話嗎?
4樓:
視力足以看清秋天野獸毫毛的尖端,卻看不見一車子的柴禾,大王會相信這話嗎?
關於孟子的故事
5樓:匿名使用者
五十步笑百步
戰國時代,諸侯王國都採取合縱連橫之計,遠交近攻。
戰爭連年不斷,可苦了各國的老百姓。孟子看了,決定周遊列國,去勸說那些好戰的君主。孟子來到梁國,去見了好戰的梁惠王。
梁惠王對孟子說:「我費心盡力治國,又愛護百姓,卻不見百姓增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孟子回答說:「讓我拿打仗作個比喻吧!雙方軍隊在戰場上相遇,免不了要進行一場廝殺。
廝殺結果,打敗的一方免不了會棄盔丟甲,飛奔逃命。假如乙個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貪生怕死』。」
孟子講完故事,問梁惠王:「這對不對?」梁惠王立即說:「當然不對!」孟子說:「你雖然愛百姓,可你喜歡打仗,百姓就要遭殃。這與五十步同樣道理。」
成語比喻那些以小敗嘲笑大敗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來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質相同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