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自古是乙個農業大國,歷史上曾有過輝煌的農耕文明。在中國的古代是沒有今天所謂的「三農」問題的,但是作為乙個農業國家,古代關於國家治理的一些思想與政策,即農業思想對於解決當今的「三農」問題也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
一、善待農民土地問題是治國安邦第一要務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直接關係農民生存利益的核心所在,也是社會矛盾和階級鬥爭的焦點。所以,歷代統治者把解決農民土地問題作為執政的第一要務。
原始社會後期的夏代,實施土地氏族所有制,家族分種,家族向氏族公社交納公費。
奴隸社會的殷代,實施國有化土地制,社會結構從氏族公社演變為農村公社,以國家名義把土地分配給各公社,公社分配給各家族使用,由家庭向國家繳納稅賦,適應了財產私有制的社會形式。
封建社會的西周王朝,由於冊封諸侯和分級賜爵制度,土地也隨權力、爵位被私人占有,形成大批的貴族地主,農民向貴族地主交納勞動地租,並承擔徭役和貢納。
總體趨勢是:由公有制逐步變為私有制,由統一經營逐步變為分散經營;既適合於生產力發展的規律,也迎合了人們對私有理念的追求。
封建社會,每個朝代都對土地占有制度和土地占有形式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磨合。秦朝的「名田製」、唐朝的「均田制」、北宋的「方田法」、南宋的「經界法」、明朝的「兩田製」、清朝的「更名田」等,都是統治階級從自身的利益出發,適當結合惠民的需求而做出的規定。
二、調節生產關係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歷史上的各代統治者,為了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時常通過上層建築的力量來調整生產關係。他們認識到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性後,就把幫助農民安居樂業作為一項重大任務,提出許多撫農扶農的政策法規。
歷史上的惠民政策與措施可以概括為以下十點:降低稅賦;減輕徭役;分田予民;興修水利;獎勵耕桑;贈送農資;發放低貸;賑濟災害;傳授科技;抑商興農。
三、興修水利是抓住農業命脈之所在
中國版圖遼闊,自然條件也極其複雜,致命地威脅著農業和農民生活的就是水患,於是在中國歷史上各朝君主都把治水當成鞏固政權、發展農業、穩定民心的重要朝政之一。眾所周知的夏禹治水,秦始皇組織開鑿汴河,李冰父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是中國古代社會早期的重大水利工程。盛唐時期制定了水利灌溉法規——《水部式》,並興修水利工程200多處。
這些既是古代統治者治國方面的需要,同時也直接造福於千萬人民。
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的形成有哪些原因
2樓:鄭年
【答案】a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西漢和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共同原因和歷史比較法。西漢時,漢高祖和後繼者漢文帝、漢景帝都提倡節儉,減輕人民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
漢武帝重用人才,重用董仲舒、主父偃、衛青霍去病等人。漢武帝還在長安舉辦太學,推行儒學教育。唐朝時,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任用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為相,虛心納諫;教育上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都完善視科舉,選拔人才。故選a。考點:
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統一國家的建立·大一統的漢朝;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貞觀之治」;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開元盛世」
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統治措施中有何相似之處?對唐朝前期的發展產生了怎
3樓:匿名使用者
1、 在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三朝治國措施的共同點是重視人才、任用賢能。
1)唐太宗以善於用人和重視納諫而著稱,重用了一批能幹廉潔、敢於直言的大臣,提高了行政效能。還重視教育,大力培養人才。
2)武則天統治時期,多方招攬人才,發現和提拔了許多有才能的人。
3)唐玄宗本著任用賢能的原則,起用了一批有德有才的人。
2、 影響:
唐朝統治穩定,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出現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景象。
3、歷史啟示:
(1)必須正確認識人民力量的偉大,使之有效地為社會做出貢獻。
(2)清明的政治、安定的社會環境是社會經濟發展、出現盛世的重要保證和必要前提。
(3)統治者的個人作為也十分重要。
4樓:匿名使用者
一代名君唐太宗
貞觀政績流芳千古
一、總結經驗教訓,選官任賢,大度納諫。
二、節儉自律,厲行法制,發展國家經濟
三、和睦相處,融洽的民族關係
四、對外交流,傳播世界的盛唐氣象
「貞觀之治」是唐太宗之所以成為我國古代傑出政治家的業績。唐太宗的主要政績,教材從政治、經濟、文化三方面進行了闡述。這些措施構成了「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與隋末**形成鮮明對比。
其內容有:政治方面:任用賢良,虛懷納諫。
沿用並加強三省六部制,確立新的宰相制度,要求三省**各盡其責,真正起到互相檢查的作用。還要說明唐太宗大力精簡**和地方各級行政機構和**,提高了行政效率,節省了財政開支,有利於減輕勞動人民的負擔。大興學校,發展科舉,擴大了唐朝統治的基礎。
經濟方面:輕徭薄賦發展生產。以上措施,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廣大農民定居下來,以辛勤勞動迅速改變農村的凋殘景象,使經濟迅速恢**展。
於是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初步繁榮,民族關係融洽,社會昇平的治世局面形成了,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
「女皇帝武則天」,講清楚兩個問題:首先從唐的皇后到周的皇帝,武則天是從幫助高宗處理政事而逐漸掌權的。其次武則天的統治。
一是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獎勵農桑。二是破格用人,重用有才能的**,擴大其政權的社會基礎,這對封建國家的鞏固和強盛起了一定作用。
「開元盛世」。這也是本課的重點知識,可以總結歸納出唐玄宗統治前期主要政績,這些政績構成了「開元盛世」的主要內容。對其政績,教材主要從任用賢相,整頓吏治,重視農業生產。
上述政策,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於是政治比較安定,經濟繁榮發展,文化昌盛,國力富強的盛世局面形成了,史稱「開元盛世」。
{ 建立 → 盛世 { 興起—貞觀之治←唐太宗的政績
隋→唐 繼承—武則天統治←武則天的政績
統一 頂峰—開元盛世←唐玄宗的政績
(1) 貞觀之治(627-649)
唐太宗,在位期間,社會比較穩定,政治比較清明,社會經濟出現了繁榮景象,國力逐漸強盛,稱為「貞觀之治」。 (2) 沿用北魏以來的均田制,使農民得到一定的土地,又實行租庸調制,尤其是、「庸」,可以納
唐朝前期對儒,道,釋三教奉行什麼政策
5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道教與儒學,並稱「三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魏晉南北朝時期,釋、道、儒三教為了維護各自的地位,既相互爭鬥,又相互滲透。到了唐朝,在統
一、開放的背景下,統治者不斷調整政策對宗教加以扶植,使這種局面得到較大改觀。
唐朝開國之初,李淵為了抬高門第,神化統治,認李耳為先祖,將道教地位排在佛教之前,令王公以下皆習《老子》,使道教得以大力發展。武則天想當女皇,實行武周革命,僧人懷義、法明則造《大雲經》宣傳武則天是彌勒佛下凡,為其大造**。武則天上台後大肆佞佛,廣建寺院,普度僧尼,下令天下寺院收藏《大雲經》,將佛教地位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玄宗在位,欲振興李唐王朝,革除武周後期的不良影響,復將道教放到佛教之前。儘管前後的統治者出於各自的政治需要,使得佛、道的地位有所變化,但從總體上看,三者在唐朝前期都受到積極的扶植,獲得了充分發展。
唐王朝對釋、道、儒三教並尊的做法不僅形成了以儒家政治倫理觀為基準、佛道學說兼收幷蓄的盛唐獨具的統治思想體系,大大鞏固了帝國基業,而且也促進了三者間的相互吸收,不斷完善。佛教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走向成熟,進而成為中國式宗教的。
6樓:匿名使用者
三教並行政策
儒教最主要的是乙個字:「倫」,也就是倫常。封建社會由於人們所處社會地位和階級的不同,每個人都應各安其位。
儒家認為天下一盤棋,上天把你擺放在**,賦予你什麼權力、職責、義務,那麼你就遵守履行屬於你的責權義,你就要樂天知命,這其實就是最早的「螺絲釘理論」。
道家的核心是「命」,既是生命的「命」,也是修煉的「命」―――是意義完整的作為乙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乙個機器,有這樣的「命」或人生,你這個人才算是活得有價值,你要修乙個好的人生,快樂的人生,健康的人生,那才過得有價值。老子的《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言,但是他是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哲學家。《道德經》的每一句話都是「蜂王漿」。
老子可能三五個字就夠我們用一輩子。現在大家引用最多的「大智若愚」,其實還不是老子最核心的觀點,其最核心的是「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佛家講的是「見性」。「性」是什麼?是「心性」,也就是修養。
佛家有七個字:「見性、救世、通萬有。」見到你的心性,叫「內觀內照」,就是你自己要想到有一盞探照燈,來照亮你,你自己首先要能看明白你是乙個什麼樣的人,這是它的一種很客觀的修煉方法。
佛家的修行基本上都有三步,叫做「戒、定、慧」。戒是有所不為,不能說謊話、不能殺生、不能做壞事之類。定是不為萬物所擾,哪怕泰山塌下來,我也不為所動。
慧呢?由戒和定入手,慢慢會產生智慧型,就是所謂的「定慧雙修」,不定就不能產生智慧型,有了智慧型以後又可以更好入定。佛學是非常高深的古典哲學,而佛教是一種非常嚴格的宗教形態,這樣,「佛」就包含了佛家、佛學、佛教三個東西,家、學、教三者都有了,形態是最完備的。
佛教佛學的主要東西是什麼?可以用乾隆的話來概括,乾隆給北京的五塔寺寫的一篇記裡頭是這樣說的:「塔,標義;經,標口;佛,標身。
」意思是說,佛廟裡的塔代表的是佛教崇高向上的意義;佛像代表的是佛的形象,告訴你佛是乙個什麼樣的人,而佛經代表的是佛祖的嘴巴,告訴你他講過一些什麼的話―――前兩者是外在形式,它的精髓在於「經標義」,佛經(包括乙個偉大的中國宗教家惠能的《壇經》)就和儒家的《四書五經》或道家的《道德經》和《莊子》一樣,是偉大的思想寶庫。
7樓:匿名使用者
先道教,尊李爾!武則天,為奪權,以感業寺為託,尊釋教。儒家,最好的是 宋(道)和明,其中以明為最。
8樓:屮艸芔茻equal草草卉莽
儒家執政,一直是為主流;不滅道教,效法無為而治、順民而治;崇尚佛法,建大雁塔為譯經之地。
清朝前期維護國家統一的主要措施,清朝前期維護國家統一的主要措施
康熙年間 收復臺灣,平定三番,評定準格爾,改土歸流,攤丁入畝,在雍正,乾隆年間,設立了雲貴總督加強了對西南邊疆的控制,在這期間平定了新疆的和木家族的叛亂。清朝前期為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採取的主要措施有那些? 天地無崖 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措施 1將全國分為省,將軍轄區進行有效管理 2順治冊封 康熙冊封班...
為什麼清朝軍隊後期對外屢戰屢敗,清朝前期勇猛無比的八旗軍,為何到了後期卻屢戰屢敗,不堪一戰?
清朝後期的歷史是我最不願面對的一段歷史,既然樓主提問,我們也可以討論一下,縱觀清朝歷史,國力最為強盛時期是在康熙乾隆時,從嘉慶開始,清朝就開始走下坡路,這也怪康熙他老人家的拒絕外交,自給自足政策,當然,這不難看出,在清朝後期鍋裡已經是非常虛弱的時期,歸根結底也只能說是國立與統治者的問題,第二次鴉片戰...
清朝前期採取了怎樣的對外政策?這一政策的實行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對此你有何感想
政策 閉關鎖國 影響 整個國家名族自我封閉,思想日益僵化,失去了開闊的胸襟和眼界,再也沒有創新能力,國家積弱難返,終於落到任人宰割。感想 要發展,必須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接受新的 先進的思想,保守永遠沒有出路。 健康法敵人 政策 閉關鎖國 海禁 影響 1.不僅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