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牛技術資料,肉牛肚子大

時間 2025-02-11 02:30:14

1樓:匿名使用者

牛在育肥牛上分為3個階段,即育肥前期(適應期)、育肥中期和育肥後期。

1、育肥前期(預飼期)約為15天左右,也是架子牛轉入強化育肥的適應期。新購入的架子牛,在飼料搭配上以優質粗飼料為主,適當增加食鹽,並給予充足的飲水。從進場的3~4天起可餵給精料,日糧蛋白質含量為12%,每天喂公斤,使其儘快適應舍飼育肥環境和飼養管理條件。

2、育肥中期為50~60天。這個時期育肥牛已完全適應各方面的條件,採食量增加,生長速度快,應增加各種飼料的餵給量,日糧蛋白質含量為11%,精料日喂量3~4公斤,粗飼料自由採食,以滿足牛高速生長的需要。

3、育肥後期為30~45天。這個時期脂肪沉積加強,應調整日糧的能量和蛋白質比例,增加日糧中的能量飼料,減少日糧中的蛋白質飼料。日糧蛋白質含量為10%,精料日喂量應在5公斤以上。

育肥結束時體重要達到450~550公斤才出欄。

育肥牛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喂飼2~3次,每次飼餵小時。飼餵時按照每頭育肥牛應供給的營養所確定的飼料量來飼餵,不可任意增減。一般的飼餵次序為先粗後精,即先喂乾草(玉公尺秸稈),再喂酒糟、精料、飲水。

冬季每天在喂飼後各飲水1次,中午再飲1次。夏秋季除按冬季的飲水次數外,增加1次夜間飲水。

2樓:葵姐是我

適當增加食鹽,並給予充足的飲水,即先喂乾草(玉公尺秸稈),以滿足牛高速生長的需要、飲水。冬季每天在喂飼後各飲水1次,中午再飲1次。5~2公斤。

育肥結束時體重要達到450~550公斤才出欄。育肥牛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喂飼2~3次,每次飼餵小時。

飼餵時按照每頭育肥牛應供給的營養所確定的飼料量來飼餵 牛在育肥牛上分為3個階段,即育肥前期(適應期)、育肥後期為30~45天,使其儘快適應舍飼育肥環境和飼養管理條件。

不可任意增減。一般的飼餵次序為先粗後精、育肥前期(預飼期)約為15天左右,也是架子牛轉入強化育肥的適應期。新購入的架子牛,在飼料搭配上以優質粗飼料為主。

夏秋季除按冬季的飲水次數外。3,增加日糧中的能量飼料,減少日糧中的蛋白質飼料。日糧蛋白質含量為10%,精料日喂量應在5公斤以上。

養殖肉牛的技術

3樓:水墨

養殖肉牛的技術有以下五點:養殖環境、品種選育、放牧管理、飼餵管理、日常管理。

一、養殖環境

肉牛養殖需要將牛舍建立在地勢較高、乾燥、土壤***、飼草資源豐富且交通良好的地方。養殖環境對肉牛的生長是非常重要的,好的環境能夠提高肉牛的生長能力,降低飼料成本。

二、品種選育

品種的優良同樣也與肉牛的養殖效益有著直接的聯絡,養殖戶在引種的時候要保證外觀體型類似,有著良好的遺傳能力。種牛首先要保證有良好的繁殖能力,能夠正常生育。且生長健壯、無疾病困擾,這樣才能夠使後代幼牛有著較強的生長能力。

並且要加強種牛的防疫工作,防止傳染病危害,傳染病對肉牛的生長危害是非常大的,輕則降低養殖效益,重則會導致肉牛死亡。

三、放牧管理

肉牛育肥前期若有放牧條件可進行放牧2~3個月,不僅可節省一部分飼料成本,還可增強肉牛體質與骨架生長,當然中後期則需要儘可能採取圈養。太冷太熱均不適合肉牛放牧,一般春秋季節放牧最為適宜。

四、飼餵管理

1、肉牛的主要飼料是牧草,但是牧草在每個季節的生長情況都有所差異。養殖戶要根據季節變化來調整飼料的飼餵量及頻率。例如在夏季等牧草生長旺期的時候每天飼餵3次左右,配合適量的複合飼料。

然後在飼餵飼料後,及時喂水。

2、在冬春季的話,每天減少一次投餵,提高複合飼料的飼餵量。在飼餵後,最好是讓肉牛適當運動,讓肉牛提高血液迴圈速度,促進飼料消耗,防止積食水影響肉牛的生長。

五、日常管理

1、養殖戶要注意飼餵量,水槽食槽中不宜有殘留物質,然後要定期對牛棚及牛體進行消毒驅蟲工作。大約每週一次,水槽食槽也要注意消毒,消毒劑可潑灑生石灰。

2、要控制好牛舍的溫度,夏季要注意防止肉牛受到太陽直射,避免中暑,提高廕庇度,增強通透性。

3、最後要在飼料中適當新增一些有利於消化的藥物,增強肉牛的抗病能力,提高養殖效益。

養殖肉牛的技術

4樓:沐沐聊三農

養殖肉牛的技術:養殖環境、牛場選址、牛舍建設、品種選育、犢牛的管理。

1、養殖環境

肉牛飼養需要把牛舍是建立在地形比較高、乾燥、土地***、飼料資源比較豐富且交通出行較好的地區。飼養自然環境對肉牛的生長是很重要的,舒適的環境能夠提公升肉牛的生長能力,減少飼料成本費。

假如自然環境不適感的話,不但會危害肉牛的生長,飼料的運仿族用轉換率會降低。因此我們在建造牛舍的時候一定要確保自然環境適合肉牛的生長,主要包括溫度溼度、陽光照射及空氣指數等,會為肉牛給予乙個良好的生長自然環境。

2、牛場選址

挑選肉牛養殖場地不得在飲用水區、自然景觀自然保護區、住宅區、教育科學研究附近基本建設牲畜的養殖場。最適合的養殖場前提條件是高地形並且不溼冷,小山坡比較輕緩的區域,那麼在附近種植牧草方便,還要有充足的水資源,含凱宴有供電系統的區域。

3、牛舍建設

一般都是開放式和半開放式再基本建設牛舍。牛舍房簷一般是雙排式跨距12公尺寬,單排式跨距7公尺寬。要科學的擺放牛舍內肉牛床,一般一平方公尺的母牛舍可分配十頭牛,每平公尺的肥育牛舍分配五頭,每平方公尺的運動場地較多放置20一頭牛。

4、品種選育

品種優質同時也與肉牛的養殖效益擁有直接地聯絡,養殖場在育種的時候一定要確保外型身型類似,有著很好的基因遺傳能力。種牛首先確保有較好的繁育能力,可以正常的生孕。且生長健碩、無疾病困惑,這樣才可以使子孫後代幼牛擁有很強的生長能力。

要高度重視種牛的疫情防控工作,防止傳染病傷害,傳染性疾病對肉牛的生長傷害是很大的,輕者減少養殖效益,嚴重也會導致肉牛身亡。

5、犢牛的管理

牛犢是肉牛飼養造成經濟收益的重盯大銀要方式,最先要做好衛生消毒工作中,補餵牛犢的牛奶和飼草料應新鮮的、清理,嚴禁飼餵腐爛變質的乳、草、料。

飼餵用品消毒殺菌,保持乾淨、整潔,按時消毒殺菌牛欄奶粉、牛舍和周邊環境,每日刷拭牛體。犢牛舍始終保持冬冷夏熱,太陽光照射充裕,自然通風優良,新鮮空氣,冬天避免邪風、過堂風。

養殖肉牛的技術

5樓:沐沐聊三農

養殖肉牛的技術:牛場選址、牛舍建設、品種選擇、科學飼養、育肥方法。

1、牛場選址

選擇肉牛養殖場地禁止在飲水區、自然風景保護區、居民區、教育科研周邊建設家畜的養殖場。最適宜的養殖場條件是高地勢且不潮溼,山坡較為平緩的地方,這樣在周邊種植牧草比較方便,還需要有足夠的水源,帶有供電的地方。

2、牛舍建設

通常都是開放式或半開放式再建設牛舍。牛舍屋簷通常是雙列式跨度12公尺寬,單列式跨度7公尺寬。要合理的放置牛舍內肉牛床,一般每平方公尺的母牛舍可安排十頭牛,每平方公尺的育肥牛舍安排五頭,每平櫻扒公尺的運動場最多安放20頭牛。

3、品種選擇

我國肉牛適應力強,牛肉的味道也很好,不過肉牛生長速度慢,產肉率低。而國外肉牛體型大,生長速度快,產肉率高,不過對飼養條件要求較高,國外肉牛適合細飼料。

為了能夠提公升肉牛的育肥效果,應選擇國內外雜交出來的肉牛品種,這種肉牛遺傳了國外肉牛的大體型,而且生長速度也快,產肉率也高。我國北方肉牛品種一般都是西門塔爾、利木贊等肉牛與當地肉牛雜交出來的較為優質的育肥品種。

4、科學飼養

肉牛的養殖不同於耕牛,需要粗細料搭配來餵養,平時粗飼料主要是青草、秸稈、紅薯藤等,每日還要新增精料飼養來增加肉牛所需營養,能夠縮小飼養時間,提高經濟收益。

一般肉牛精料裡含有豆餅、稻穀粉、豆粕、糠麩、維手鍵生素、玉公尺粉、還有一些礦物質按照肉牛營養的需求科學配比而成。

正在生長的肉牛犢,體重在200千克左右時,餵養精料中比例是菜粕5%、豆粕16%、肉牛預混料4%、棉粕7%、麥麩18%、玉公尺50%均勻攪拌後餵養肉牛。

當肉牛犢超過250千克重時,除了肉牛預混料的比例不變,豆粕、棉粕、麥麩都要增長%菜粕和玉公尺42%混合畢頌巧攪拌後來餵食肉牛犢。

5、育肥方法

持續育肥法,是肉牛犢斷奶後育肥12到18個月。此方法一般用在生產高檔牛肉上,肉牛生產週期不會太長,餵養飼料量上也能節約出來,使肉牛的經濟效益更顯著的提高。

通常會在牛舍或是放牧時使用持續育肥法。在牛舍中飼養育肥,牛舍的環境要保持良好,確保肉牛犢育肥的生活質量;放牧育肥需要加強精料的餵養。

架子牛育肥法,育肥的架子牛大約在一歲,此時是肉牛的生長高峰期,所以使用此方法育肥最適合。架子牛在選購時,牛的外形以及特徵都要仔細觀察,最好選擇大骨架、沒有生病、發育良好的牛,在牛的性別上選擇先公牛後閹牛。

肉牛養殖技術

6樓:白露飲塵霜

養殖環境:牛舍適合在地勢較高、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位置建造。 選擇品種:

挑選生長健壯、沒有疾病的肉牛品種。 飼料餵養:夏季每天餵養3次,餵養後要及時喂水。

日常管理:定期檢查牛棚,對肉牛進行消毒驅蟲。

1、養殖環境

肉牛養殖,要在地勢較高、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位置建立牛舍,好的養殖環境能夠促進牛的生長發育,減少飼料成本,如果養殖環境差,會影響其生長,降低飼料的利用轉化率。

2、選擇品種

品種的好壞和肉牛的養殖效益有著直接的聯絡,在選育品種時,要挑選生長健壯、沒有疾病的品種,能夠使幼牛具有良好的生長能力,並且要做好肉牛的防疫工作,以免感染病害。

3、飼料餵養

肉牛以牧草為食,而牧草在不同的季節生長情況是不同的,要根據季節的變化來調整餵養的數量和頻率,一般夏季每天餵養3次左右,餵養結束後,要及時喂水,冬春季節可以減少1次投餵。

4、日常管理

養殖肉牛時,要定期的檢查牛棚,並對其進行消毒驅蟲工作,通常每週1次,同時要控制好牛舍的溫度,夏季光照強烈時,要避免肉牛受到陽光的直射,以免出現中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