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新個稅:(20000-5000-1000)*20%-1410=1390元
舊個稅:(20000-3500-1000)*25%-1005=2870
2樓:風險預警網
首先是免徵額的變化。2023年個人所得稅的免徵額從3500元提公升到了5000元,這也就意味著月工資在5000元以下的人都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了。
然後是應納稅所得額的變化。2023年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仍然劃分為7級,其中前四級的應納稅所得額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為前三檔的級距有所提高,而稅率沒有發生改變。具體情況如下圖所示。
由於應納稅所得額的改變,速算扣除數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往年的速算扣除數都是按月計算的,從2023年開始,速算扣除數就要按年計算了,當然我們也可以換算成每月的數額進行計算。速算扣除數是為了方便計算個稅而衍生出來的乙個名詞,速算扣除數的計算公式如下圖所示。
個稅改革後我們都能少繳納一大筆稅。假如你在扣除各項基本費用後的工資是一萬元,你原來需要繳納的個稅費用是(10000-3500)*20%-555=745元,而稅改後你需要繳納的費用是(10000-5000)*10%-210=290元,省下了455元。
(計算方法:(工資-免徵額)*分級稅率-速算扣除數)
此外,2023年新加了一些專項扣除專案,主要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租金支出、住房貸款利息支出、贍養老人支出等六個專案,這些費用都會在稅前扣除。
2023年新個稅累計扣除的問題
3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2月申報1月稅期12月的工資,3月申報2月稅期1月的工資,有個員工1月入職,那麼1月工資表只應該扣5000的免稅額,然後我把個稅系統的稅期選到2月,模擬填寫個稅,發現該員工的個稅累計扣除了10000的免徵額,我嘗試把該員工改為2月入職,他就恢復了扣5000,但是修改入職時間和真實情況不符,我很擔心這樣是錯誤的,該如何解決? 可以修改資料的
4樓:通惠管理顧問
您好 ,於2023年起實施的新個稅法,首次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綜合按年計徵個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工資薪金所得將採用累計預扣法來預繳個稅,其餘三類收入按次或按月預扣預繳。這與此前個稅代扣代繳的方式存在明顯差異,不僅需要勞動性收入**多樣的納稅人辦理年度匯算清繳,而且納稅人每個月到手的工薪所得收入也將發生變化。
工薪所得預繳稅額遞增
工資薪金所得所適用的累計預扣法,需要根據各月累計收入減去對應的各種扣除,對照預扣率表,計算出累計應納稅額後,再減去當年已繳稅額,來確定當期應繳稅額。
由於每年年初累計收入較低,適用較低的預扣率,預繳稅額較低,稅後收入會高於個稅法修訂前,但隨著累計收入的增加,適用的預扣率逐漸提高,到年末月份,預繳稅額會高於年初。也就是說,一年之內,同樣的工薪所得收入,每月的預繳稅額會逐漸增加,到手收入會逐漸減少。
舉例來說,張某每月工薪所得3.4萬元,需繳納「五險一金」5000元,每月可以扣除5000元免徵額和4000元的專項附加扣除,按月稅率方式下,其每月應繳稅額為固定的2590元,但在累計預扣預繳法下,1月預繳預扣稅額為600元,隨後逐漸遞增,到12月預繳預扣稅額達到4000元。
這兩種方法下,張某年應繳稅額相同,但與按月稅率繳稅相比,累計預扣預繳方式相當於將一部分稅額推遲了一段時間,對納稅人來說是件好事。
不過,工薪族以前每月稅後收入基本穩定,2023年起每月稅後收入將出現浮動,這需要納稅人做好財務規劃,合理**和管理個人和家庭的現金流。
如果由於更換工作或其他原因,張某在6月沒有工薪收入,其7月累計應納稅所得額將發生變化,並不是12萬元,還要扣除6月的免徵額和專項附加扣除,即11.1萬元,累計預扣預繳稅額降至8480元,當月預扣稅額降至1000元,隨後各月也會相應調整。
如果張某只有工薪所得收入,也不能享受大病醫療支出專項附加扣除,那麼其全年預扣預繳稅額仍將與應繳稅額相同,無需辦理年度匯算清繳。但如果張某在12月沒有工薪所得,或者9-11月沒有工薪收入,而12月的應納稅所得額又不能完全覆蓋9-11月的免徵額和專項附加扣除,那麼張某需要在年度匯算清繳時,申請退稅。
其他三類綜合所得按老辦法預扣預繳
工薪所得之外的三類綜合所得,基本沿用此前的老辦法,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個稅。即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減除一定費用後,按20%預扣率預扣預繳;勞務報酬減除一定費用後,適用20%-40%的超額累進預扣率。這三類所得在預扣預繳時未考慮專項附加扣除,並且適用了較高的預扣率,對以這三類收入為主的納稅人來講,很可能需要在年度匯算清繳時辦理退稅。
假設李某為自由職業者,沒有工資薪金收入,乙個納稅年度內有五次勞務報酬收入,每次4萬元。那麼李某每次取得勞務報酬收入時,須預扣預繳個稅40000*80%*30%-2000=7600元,全年預扣預繳38000元。而即使是不考慮「五險一金」和專項附加扣除,李某的年應納稅額也只有(200000-60000)*10%-2520=11480元,預扣預繳環節多繳稅26520元,需要在年度匯算清繳時申報退稅。
但對工薪所得已經較高的納稅人來說,其勞務報酬、稿酬、特許使用費的預扣率很可能低於其年綜合所得適用的個稅稅率,在匯算清繳時需要補稅。
以前述張某為例,其年工薪應納稅所得為24萬元,此外還有特許使用費10萬元,在預扣預繳環節分別預繳了31080元和16000元(100000*80%*20%)。其年度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32萬元(24萬+10萬*80%),應納稅額為48080元(320000*25%-31920),在年度匯算清繳環節需要補稅1000元。
有財稅研究人士認為,對勞務報酬、稿酬、特許使用費這三種綜合所得,沿用原有方式預扣預繳個稅,並沒有對費用扣除重新設計,顯示綜合計徵並不完善。採用較高的預扣率,會增加年度匯算清繳的壓力,比如一些參與科研專案、獲得勞務報酬的大學生,基本都會存現預繳稅額過多的情況,有的甚至不需要交納個稅,但在這種操作方式下,則需先預繳然後辦理退稅,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5樓:匿名使用者
(一)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僱月份數計算。
上述公式中,計算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稅額的預扣率、速算扣除數,按《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見附件2)執行。
你屬期選哪個月份,費用自動累加到該月。
6樓:匿名使用者
入職時間不會那麼重要,個稅只需要確定的是取得收入的時間,稅務不會管企業發的什麼時候工資
7樓:宋文園
您好,請問您這個問題解決了嗎
8樓:匿名使用者
累計扣稅比單月扣稅的確實是要麻煩很多,特別是員工年中入職,離職又入職等情況.又多了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的概念.給工資統計帶來了很大的考驗.
所以,推薦採用則科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有累計扣稅函式自動處理,使用者只需要點計算就ok.系統會自動去關聯全年的月份.通常是2023年12月至202023年發工資,或201901月至201912月發工資.
否則,都沒有人願意統計工資了.以前沒有上系統就導致人事或財務相關人員離職率很高.現在累計扣稅又麻煩很多.這種情況會加重.對企業的發展非常不利.領導不能只看到花了點小錢上系統及維護系統.要能看到員工的煩惱.要看到人工的出錯率帶來的損失.要看到頻繁換人帶來的成本損失及工作效率低下.
2019新個稅的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怎麼計算?
根據稅法及相關規定,從今年1月1日起,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按照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累計預扣法,簡單來說就是將您在本單位年初以來的全部工薪收入,減去年初以來的全部可以扣除專案金額,如減除費用 也就是大家說的 起徵點 三險一金 專項附加扣除等,減出來的餘額對照相應預扣率表 ...
2023年個稅稅率是多少,2023年個稅稅率是多少
3500原是個稅起徵點,超過3500元的,1500元以內的稅率是3 速算扣除數是0。1500 4500元的稅率是10 速算扣除數是105。4500 9000元的稅率是20 速算扣除數是555。9000 35000的稅率是25 速算扣除數是1005。35000 55000的稅率是30 速算扣除數是27...
個稅起徵點2019稅率表,個稅起徵點2020稅率表
現如今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好,人們的收入也越來越高,但由於國家的好政策,使得很多人收入提高,但個人所得稅卻並沒有多繳納。作為國家公民的義務之一,我們每乙個人都應該按時的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是對我們國家負責,也是對我們負責。畢竟,只有有足夠的財政收入,國家才可以更好的為人民謀福利。個人所得稅的稅目很多,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