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朝月評論圈兒
按道理是這樣說的,因為三國的真正建立,是在孫權稱帝之後。然而,這只是乙個標誌性事件。實質上的三國實力形成實在曹操、孫權、劉備鼎足之勢形成之後,就已經確立了。
東漢末年,何進誅殺宦官,只是三國的開始。
2樓:建築類知識小鋪
220年,算是正確解答
3樓:南昌志明
一般三國都要算到曹操起兵,甚至還有到董卓之亂的。這才是嚴謹的治學態度。哪有說三國提不到曹操的?
還有,你說三國從220年開始,我還要說從222年才對!因為220年僅有魏,才乙個國,221年,也只有魏和蜀漢兩國,到222年孫權稱帝,三國才可以說正式開始!
毫無疑問,因為歷史的原因,三國應當算到董卓之亂。
不要僅僅追求形式,放棄本質
4樓:yongyuan愛夢潔
有好多種說法,有爆發黃巾起義那一年,也有曹丕稱帝那年算起的等等。我個人比較喜歡從黃巾起義那年,也就是公元184年那年算起,公元184年三國開始到公元280年司馬炎滅吳,差不多100年歷史。
5樓:老輝的資料茶館
如果是指三國都建國開始算的話,得從孫權稱帝開始算吧,229年孫權稱帝
6樓:馬掌櫃和田玉
樓主正解開始是魏國的建立 三足鼎立是三國都稱帝才算形成
7樓:瑤環瑜珥
公元220年,標誌是曹丕稱帝
8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在222年正式稱帝 就是三國鼎立時期 望採納
9樓:守財奴幾點才能
220開始280結束
10樓:匿名使用者
220年,從曹丕篡漢開始
11樓:手機使用者
220年呀 老師強調的
三國開始於什麼時間?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情況是認為:
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220年沒有質疑```
都是以220年曹丕建立魏國開始```
結束時間有兩種說法```
1.280年,也就是以晉滅吳,統一天下為標誌。
2.265年,也就是以司馬篡位,魏國滅亡為標誌。
但《三國演義》是講述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共九十年的這段歷史。把這段歷史稱之為「三國」,在名目上多多少少是有些問題。因為曹丕稱帝是在公元220年;劉備稱帝是在公元221年;孫權稱帝是在公元222年。
這個時候三國才算是正兒八經地建立起來了。
按理說,三國史,應該從這時開始,到三家歸晉止,那才是名正言順的「三國」。但是,縱覽古今,幾乎沒有這麼講的。這麼講的話,曹操、關羽、周愉,還有魯肅等等,就都不能出場了。
青梅煮酒、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敗走麥城這些故事,也都講不成了。大家說能行嗎?
實際上,無論是正史(比如《三國志》),還是**(比如《三國演義》),差不多都會從董卓之亂甚至更早一些說起。這其實才是真正是歷史的態度。因為曹,劉,孫這三大勢力或三大集團,是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中發展壯大起來的;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早在他們建國之前就已基本形成。
看歷史,必須歷史的看。沒有前因,就沒有後果。只看名,不看實,咬文嚼字,死扣字眼,那不叫嚴謹,只能叫鑽牛角尖。
13樓:遊子逸
三國開始於220年。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孫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所統治地區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至此三國鼎立格局正式形成。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公元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中國歷史進入晉朝時期。
1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孫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三國鼎立的雛型。
15樓:
狹義上 也就是書本上 220開始 280結束但是廣義上 歷史學家 注重過程和形成的原因所以把184年到220年也劃入三國時期來討論所以不管怎麼形成怎麼結束 歷史得找源頭 沒有十常侍 也就沒有董卓入京 沒有董卓
也就沒有袁紹起義的那個階段 也就不用說曹丕篡位了
16樓:探索月球奧秘
戰國時期,從西元前475年至西元前221年。
17樓:匿名使用者
208年曹操率軍南下。孫權和劉備聯盟,共同抵抗曹操。他們在赤壁戰鬥,之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後來曹操被迫回北方,後來完成了北方統一。孫權在江東的政權更加穩固,劉備佔據了荊州一帶,後來又取得了益州。
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廢掉了漢獻帝,自稱皇帝,國號魏,東漢結束。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
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三國開始於哪一年?
18樓:餜挵澶氭潀
公元220年開始,公元280年結束。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三國開始於哪一年
19樓:冰心月明秦
三國開始於220年 繼東漢而出現的時代稱號,由於魏、蜀、吳三個國家鼎立而得名,以280年晉滅吳結束三國時期
20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情況是認為:
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220年沒有質疑```
都是以220年曹丕建立魏國開始```
結束時間有兩種說法```
1.280年,也就是以晉滅吳,統一天下為標誌。
2.265年,也就是以司馬篡位,魏國滅亡為標誌。
21樓:匿名使用者
228年開始的,228年孫權稱帝,才有的魏(曹丕)蜀(劉備)吳(孫權)
22樓:一堂御筆
公元220年魏國建立 公元221年蜀國建立 公元222年吳國建立 至此進入三國時期
23樓:山東高校圈
公元220年,之前都屬於東漢。
24樓:我願陪妳一生
229年,孫權稱帝,三國正式開啟。
25樓:
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建立魏
26樓:揭堅
208年七月十二日,赤壁之戰,三分天下,三國形成
27樓:小奕
公元220~280年
28樓:我們都是演員
220年:魏、蜀、吳三個國家鼎立
三國時期從什麼時候開始?
29樓:匿名使用者
正確答案是在公元220年開始的,結束於公元280年。
30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時代從曹丕建立曹魏政權之時才真正開始 而三國時代的結束是以西晉攻下孫吳的都城為標誌
所以歷史上的的三國僅僅存在了60年(220--280)
在三國鼎立之前 黃巾軍起義之後的這段時間屬於東漢末年 並非屬於三國
31樓:匿名使用者
是在公元220年開始的,結束於公元280年。
三國時期在什麼時候?
32樓:匿名使用者
1、三國時期是東漢末年、晉朝之前的這段時期。
2、簡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孫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所統治地區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至此三國鼎立格局正式形成。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公元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中國歷史進入晉朝時期。
33樓:快樂三國
東漢末年到晉朝,東吳東南一帶,四川是蜀漢一帶,曹操全北方。
什麼是三國?所謂的三國時期到底是從**開始的?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於幾幾年,春秋戰國時期時間的起止有多少種說法?
虎哥行 關於春秋戰國的分界及戰國的起始時間,不外乎下列幾種說法 1.西元前475年或476年,即周元王元年,這是主流觀點 2.西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資治通鑑 紀事始於此年 3.西元前481年或西元前468年,春秋 紀事終結於魯哀公14年 前481年 左傳 紀事終結於周貞王元年 前468年...
中國徵收農業稅最早開始於什麼時候
青青蜜桃 據史料記載,農業稅始於春秋時期魯國的 初稅畝 到漢初形成制度.左傳 記載 宣公十五年秋七月,初稅畝.春秋時期的西元前594年,魯國實行 初稅畝 成為徵收農業稅的最早記載.稅收並不是有史以來就有的,而是當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國家 剩餘產品和私有制產生以後所出現的一種特定分配形式。只有了解...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開始於什麼時期 正式形成於哪個皇帝時
一箭雙鵰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開始於隋朝,正式形成於隋煬帝時。科舉制,又稱科舉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士子應舉,原則上允許 投牒自進 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這一點是科舉制最主要的特點,也是與察舉制最根本的區別。科舉制改善了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