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富庶無出隴右 是誰最先提出的

時間 2022-03-18 08:45:10

1樓:匿名使用者

隴右  「隴右」最早約出現於漢末魏初,但溯其淵源,「隴右」一詞則由陝甘界山的隴山而來。古人以西為右,故稱隴山以西為隴右。唐太宗貞觀元年(687年),分全國為10道、以東起隴山,西達沙洲的地域始設隴右道。

其地域包括今甘肅、新疆大部分地區和青海湖以東地區。唐睿宗景雲二年,以黃河為界東設隴右道,黃河以西地域設河西道。至此,「隴右」作為地域範圍,就有了廣義、狹義之分。

廣義的隴右等同於「十道」時期的隴右道轄域,狹義的隴右指今甘肅省黃河以東、青海省青海湖以東至隴山的地區。隴山以東的平涼、慶陽二市,習稱隴東,就其隸屬關係和歷史文化傳統而言,與隴右地區頗多相似,故也屬「隴右」。   隴右地區位處黃土高原西部,界於青藏、內蒙、黃土三大高原結合部,自然條件獨特;歷史上無論是政區劃分、民族分布、人口構成還是經濟形態、民風民俗,均有較多聯絡和相似之處,是乙個相對完整的自然、人文地域單元。

這一區域既是歷史上中西文化與商貿交流的通道——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又是歷代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統域西北邊防的前沿地帶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並由當地各族人民創造、傳承的隴右文化,就其淵源之久遠,成份之複雜,內涵之豐富,特色之鮮明...

2樓:匿名使用者

宋代司馬光在《資治通鑑》提出的

隴右的歷史名人

蘭州關於皋蘭山的相關資料

3樓:匿名使用者

自從2000多年前匈奴人在黃河邊叫響「皋蘭」後,這座大山就成了蘭州滄桑歲月的見證。 皋蘭山--蘭山公園  「皋蘭山是一座曾經被人們誤讀了的大山!」 編輯本段名稱由來——匈奴人仰望的大山  皋蘭山最高點營盤嶺,收割後的小麥地里,犁頭翻開的土壤如同被開啟的亙古書頁,暴曬在陽光下面,展現著它們隱藏的秘密。

不遠處就是皋蘭山的最高點,那裡豎立著乙個簡陋木製三腳架,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   皋蘭山西起龍尾山,東至老狼溝,形若蟠龍,「高厚蜿蜒,如張兩翼,東西環拱州城(蘭州城),延袤二十餘里。」皋蘭山是蘭州城區的屏障。

  2000多年前,游牧在黃河岸邊的匈奴人曾經無數次地仰望過這座高山。   戰國時期,匈奴趁秦滅六國之機,大舉南下。逼近黃河一線後,站到黃河邊上看到山非常高,所以取名叫皋蘭。

  其實,對於皋蘭的來歷人們有三種說法:   其一,皋蘭是匈奴語譯音。匈奴謂天為祁連,而皋蘭、烏蘭、賀蘭諸山名,都和「祁連」發音相近,有高峻之意;   其二,出自羌語河的稱呼;   其三,近代有人認為,皋蘭來自山上的一種蘭草。

  「實際上,皋蘭、烏蘭、賀蘭等指河,是匈奴人的稱呼,現在蒙古仍有將河叫皋蘭的。皋蘭山就是河邊的大山。應該得到確認的是:

匈奴人在黃河北岸為皋蘭山取名的說法是成立的。」蘭州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金鈺銘說。   五泉山位於皋蘭山北坡,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

民間傳說,這五眼泉是名將霍去病用銅鞭戳出的,故名五泉。   「這僅僅是乙個傳說,霍去病並沒有來過蘭州!」金鈺銘說,「這是一段被誤讀了的歷史。

」   《史記》、《漢書·武帝紀》中記載霍去病攻打匈奴的河西戰役時說:霍去病率軍一直向西,抵達張掖,然後在皋蘭山同匈奴大戰。人們往往把這個皋蘭山當作蘭州皋蘭山,從而混淆了霍去病西征的線路。

金鈺銘說:「實際上,漢代在今天的甘肅境內應該有兩個皋蘭山。乙個是蘭州的皋蘭山,另乙個就是張掖附近的合黎山,這座山當時也被稱之為皋蘭山。

」霍去病同匈奴激戰的皋蘭山應該是張掖的合黎山。   從581年隋文帝開皇元年,在皋蘭山腳下設定了蘭州,歷史上從此有了蘭州這個名稱,至今已經有2023年了。蘭州就是因皋蘭山而得名。

  「從匈奴人命名皋蘭山後,皋蘭山也就成了蘭州滄桑歲月的見證。」 編輯本段蘭州先民生活的遺跡  走在營盤嶺上,黃土高原上溝壑縱橫,一層層的梯田環繞在山間,碧綠的玉公尺,淡灰的蔓菁,收割了的小麥,散布在田間。在那個破舊三腳架南面,是一塊平緩的斜坡,2023年這裡發現了一處半山文化型別的墓葬,它們創造了彩陶文化的頂峰之作。

  「2023年4月初,蘭州市皋蘭山公社三營四隊平田整地時,發現了一批陶器,這裡是一處新石器的半山型別的墓葬,距離花寨子遺址大約五公里。」參與此次野外調查採集的省文物考古所的周廣濟說,「這次我們共採集到陶器20件,器型基本完整,形制製作比較新穎,是半山早期的文化面貌。」   在蘭州市博物館二樓展廳內,收藏著兩個營盤嶺出土的鋸齒紋的彩陶罐。

博物館的研究人員李曉林介紹說:「這些彩陶造型優美,其中乙個圖案為漩渦狀的鋸齒紋圖案,紅黑白相間的紋飾,展現了原始先民的審美觀念。」   半山型別是馬家窯文化的中期型別,距今在2023年到2023年之間。

這個遺址的發現給我們展現了那時蘭州居民的基本生活狀況。   那時皋蘭山頂林木茂盛,小溪流淌,黃河就在距離山下不遠的地方。先民們選擇了向陽麵水的地方生活,人們把房屋修成長方形或方形,為了採光將房屋門開向東方,室內修了灶。

人們一邊種地,一邊捕魚打獵,生活極其艱難,此時的製陶業已經相當發達,給先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皋蘭山西面的伏龍坪曾經發現過不少的漢墓。   2023年10月,城關區伏龍坪北緣的山嘴上發現了一座東漢墓。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普通的墓地中人們意外發現了幾塊用來墊銅鏡的紙張。這就是伏龍坪東漢殘紙,那些紙共有三張,都在乙個銅鏡中,呈圓形,直徑大約17厘公尺,柔韌性比較好。紙上有「婦悉履……奈何當奈何……」等文字。

這是繼甘肅敦煌、居延、武威旱灘坡之後,中國古紙的又一次重大發現。   「這塊殘紙是發現的文字最多的墨跡紙,為研究造紙術和書法藝術提供了非常珍貴的資料。」金鈺銘說。

編輯本段「蘭山煙雨」下的蘭州士人  皋蘭山頂一片片不規則的梯田種植著各種蔬菜,因為剛下過雨,山間雲霧相繞,有幾分「蘭山煙雨」的遺韻。   《蘭州城關區史話》的主編千同和說:「每逢風雨飄灑,或者雨後初霽,山間雲霧四起,山上樓台亭閣若隱若現,疑為天上宮闕。

有時在早晚時分也有白雲輕煙,纏繞山腰,形成蘭山煙雨。」蘭山煙雨明代稱之為「皋蘭山色」,清代康熙年間始稱「蘭山煙雨」,它也是現存為數不多的蘭州古景點之一。   皋蘭山頂的三台閣一帶地勢開闊,是居高臨下眺望蘭州城區風光的好地方。

如今,站在皋蘭山頂大豁峴附近,市區景色一覽無遺,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都市早已不復當年的古色古香的境況了。   明代是今日蘭州文化的奠基時期。明初,為鞏固西北邊防,明**從江南和山西等地遷移了大量的人口,充實蘭州。

大批移民帶來各自不同的習俗文化,推動了蘭州本土士人群體的形成。在明初關隴士人文化日漸衰落的情況下,蘭州士人文化卻奇蹟般地發展起來。許多文人墨客,或在今三台閣附近(明初所建,原為魁星閣)登高望遠,或在皋蘭山的北坡五泉山上品茶,或者站在城牆上遙望皋蘭山,他們吟誦唱和,留下了大量的詩文。

  明代探花黃諫,在其《遊五泉山》中寫道:水結禪林左右連,蕭蕭古木帶寒煙。共誇城外新蘭若,自是人間小洞天。

可知當時蘭州五泉山一帶正在大興土木。清代詩人宋琬曾寫了《寄蘭州司馬赴紫垣》:「城郭皋蘭北,衙齋面翠微。

雪中千帳駐,樹里五泉飛。……」宋琬是山東人,曾在隴西等地當官,蘭州是必來之地,皋蘭山給他留下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人們不僅吟誦皋蘭山,許多人更把皋蘭山作為隱居之地。

明代著名學者段堅、清代著名學者秦維嶽都曾歸隱在皋蘭山下。段堅是著名的理學家,曾在山東、河南等地為官。造就了兵部尚書彭澤等一大批人才。

  「段堅晚年在五泉山依巖做洞,築東園南村別墅,讀書講學。卒後,葬在五泉山東龍口與紅泥溝之間的塔子坪,上世紀七十年代尚有三通碑,今已變為民居了。」   倡導修建五泉書院的著名文人秦維嶽是蘭州後五泉人,曾任布政使、按察使等職,後修《皋蘭縣續志》,長期擔任五泉書院山長。

秦維嶽晚年隱居在後五泉的聽雨山房,他的詩集被人們稱之為《聽雨山房詩鈔》。   今天,讀著秦維嶽的詩文,彷彿還能依稀見到乙個孤單的身影,在蘭州後五泉山的乙個小四合院中埋頭讀書,偶爾在夜雨中傳出陣陣誦讀聲,點綴著皋蘭山的夜色。   而主持修建五泉山的劉爾更是人所周知的名士了。

編輯本段流淌的人文氣息  在關於皋蘭山的詩文中有不少和生態有關。金鈺銘說:「蘭州作為我國西北的軍事交通樞紐,在歷史上是乙個林木非常繁茂的地方。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盛唐時,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富庶者無出隴右。」   宋元時期,蘭州地區森林茂密,山清水秀。明代蘭州的植被也非常好。

明代到清代中期,皋蘭山曾是森林茂密之地。明朝洪武三年(2023年)重修蘭縣的殘碑記載:「採用本山松柏木料八萬三千餘根」。

  「……絕頂青青立馬看,山色東連關紫氣,河聲北注隴雲寒。天晴萬樹排高浪,日落雙橋枕碧瀾。見說古來征戰地,驃姚曾此走呼韓。

」這是明代詩人周光鎬寫的《詠皋蘭山》,這首詩中給人們記載了皋蘭山植被的情況。   到清代早期,蘭州的植被也未遭大的破壞。今天的皋蘭山、水磨溝等地方,依舊是林木茂密。

清代詩人秦維嶽在詩《水磨溝》中寫道:「浩門湍急一溝橫,兩面青山左右迎。行列平岡灣摺處,綠楊影裡望柴衡。

」   皋蘭山的大豁峴,據說是劉伯溫斬龍脈的地方。劉伯溫斬龍脈的傳說實際上是對明初西北緊張局勢的反映。   民間認為自劉伯溫斬龍脈之後蘭州風水大壞,明清以來,蘭州甚少出大官,官職最高的僅僅是個兵部尚書,更沒有頂尖的學術大師。

因此人們在皋蘭山頂修建了三台閣(魁星閣)等,以便聚集蘭州文脈。   「明代後中國經濟中心的南移,綠洲絲綢之路徹底衰落,經濟的衰落必然造成文化的衰敗!」金鈺銘說

為什麼以敦煌為名 20

4樓:踩火車

敦煌,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和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舉世無雙的「佛教藝術聖地」。「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乙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

相傳,遠古的敦煌,為茫茫沙海中的一片美麗富饒的綠洲,是由一塊綠色寶石變來的。漢唐以前,中國西部的匈奴,屢犯中原,而漢族統治者,為了避免戰爭,便採取「和親」政策,以求睦鄰友好。有一年,一位公主要遠嫁了。

臨行時,皇帝給她金銀綢緞、茶酒馬匹無數,她皆拒收,說:「此行千里,一去難歸,我只要皇上後花園裡的那顆綠色寶石。」皇帝只得依允,把綠色寶石交給了公主。

但他卻派了兩個武官送行,暗示在途中盜回。公主看穿了其用心,時時提防。當護送公主的大隊人馬快到匈奴地界時,公主便把綠色寶石悄悄塞進皇母給她的那只仙鶴嘴裡。

第二天仙鶴死了,公主便差人把仙鶴埋進深沙里,同時告訴大家:「昨夜仙鶴被人害死,綠色寶石也被盜了。」武士們嚇得失魂落魄,那兩個武官只好溜走,回朝廷報信。

從此,與匈奴和好,天下太平。沒過多年,埋了仙鶴的地方,卻出現一片綠洲,往來賓客商隊,稱它是絲綢之路上的綠色寶石。這地方就是現在的敦煌。

到底是天下武功出少林還是天下武功出吳京

筆有千秋業 一 當然是天下武功出少林,吳京是全國武術對練冠軍,和少林功夫的博大精深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二 詳解如下 一 解釋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原因 少林幾乎是中國功夫的代表,一句 天下武功出少林 也確立了少林在中國武術的地位,武俠 裡面更是神乎其神。原因1,也是 最重要 的原因,元朝對漢人實施禁武...

天下無賊的結局是什麼,劉德華天下無賊的結局是什麼

王薄為保護傻根的錢與黎叔交手不敵,臨終時意欲驚動警察,並發簡訊給王麗,安慰她沒事。黎叔最終 王薄的走了的五個月後,警察告知了王麗王薄的死訊。天下無賊 改編自趙本夫的同名 天下無賊 是馮小剛在抒發乙個夢想,乙個理想主義的作品,是兩個賊失去了理想家園,但在一列火車上又找到了自己的本性。王薄為了保住傻根內...

天下無貓的作品有哪些

未知的夏萌萌 天下無貓的作品有2018年8月15日發表 青梅竹馬有時盡 2017年3月11日發表 青梅竹馬有盡時 2019年12月11日發表 雲朝雨暮 2017年2月6日發表 上錯電梯進錯門 其中 上錯電梯進錯門 已上市。天下無貓是知名的網路 作家,很是受歡迎。是晉江官網 紅袖添香論壇 瀟湘書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