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象之年是指多少歲,舞象之年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5-02-11 23:15:11

舞象之年是什麼意思

1樓:銀曦紅葉

舞象之族滲年的意思是古代男子15歲-20歲時期。

出自:1、《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

2、《疏》曰:成童,謂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熊氏雲:謂用干戈。

之小舞也。<>

1、不滿週歲——襁褓;

3歲——孩提;

3、女孩7歲——髫年;

4、男孩8歲——超年;

5、幼年泛稱——總角。

歲以下——黃口;

15歲——舞勺之年;

20歲——舞象之年;

歲(女)——金釵之年;

歲(女)——豆蔻年華;

歲(女)——及笄之年;

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歲(女)——桃李年華;

歲(女)花信年華;至出嫁——梅之年;

15、至30歲(女)——半老徐娘;

歲(男)——弱冠;

歲(男)——而立之年;

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歲——花甲、平頭甲模穗昌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歲——古稀。

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旦扒。

歲——杖朝之年;

90歲——耄耋之年;

歲——鮐背之年;

歲——期頤。

舞象之年可以指女子嗎

2樓:居家能手小晴

舞象之年指的都是男子。是古代男子15歲-20歲時期的稱謂,汪散明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

掘兆語出《禮記·內則困告》:「成童,舞象,學射御。」《疏》曰:

成童,謂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熊氏雲:謂用干戈之小舞也。

女子十五歲稱及笄。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古代女子十五歲就把頭髮簪。

起。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乃女子成年之禮,猶冠男也。

古代男子,年至二十稱弱冠之年,要在宗廟中行加冠的禮數。冠禮。

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為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別代表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

「舞象之年」所指的年齡段是?

3樓:閒風自適

舞象之年」所指的年齡段是?

正確答案:15~20

舞象之年是乙個漢語成語,是古代男子15歲-20歲時期的稱謂,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語出《禮記?

內仔伍則》:「成童,舞象,學射御。」《疏》曰:

睜則成童,謂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熊氏雲:『謂用干戈之小舞念早或也。』」

舞象之年是什麼意思

4樓:捉穎

舞象之年是指男子15歲至20歲。

擴充套件資料:古代其他年齡的別稱:

嬰孩:統稱一歲以下嬰乎猜兒。因古時稱女嬰為嬰,男嬰為孩。

孩提:二三歲。《孟子》中有:「孩提之童」的說法。

垂髫:三歲至七八歲歲弊型。古時小孩頭上紮起來的下垂的短髮叫垂髫,後人遂以「垂髫」指童年早期。

童蒙:童指兒童,蒙指愚蒙,也就是指入學前四歲至六歲之間的兒童。

齠齔:因小孩卜氏七八歲時換乳齒長恆齒,專指七八歲。

豆蔻:豆蔻年華是指女子十三四歲。

破瓜:古代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借指16歲的女子,又喻婚嫁年齡。

舞象之年是多少歲 指男子15歲到20歲之間的這個年齡段

5樓:童心童趣

在古代的時候,不同年齡段的人,稱謂都很有講究,比如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那麼你知道舞象之年是多少歲嗎?舞象之年是個漢語成語,在古代是15歲到20歲男子的稱呼。

這個年齡段的男子,已經不是孩童了,但卻還沒有不如成年。

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它也是成童的代名詞,意思就是指年齡稍大的兒童。舞象之年在古代時候,指15歲到20歲的男子。在這個年齡段的男子,相比兒含冊梁童來說他們的年齡比較大了,相比成年人來說他們的年齡還比較小。

但是這個年紀,在古代時候都可以上戰場了。

在現代,舞象之年相當於現在的青少年,屬於少年和成年之間的時間段。男子過了15歲被稱為舞象之年,而女子過了15歲被稱為及笄之年。上面為大家介紹了舞象之年是多少歲,下面來和大家說說古代年齡稱謂大全,不同年齡段的人稱謂都不同。

襁褓之年:不滿週歲。

孩提之年: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

總角之年: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之年:指十歲以下的孩童。

幼學之年:十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談運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志學之年: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之年:女子十五歲。

碧玉之年、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二八年華:16歲。

舞象之年:男子十五歲到二十歲。

弱冠之年:男子二十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之年: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天命之年: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

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杖朝之年:八十歲。"八十杖於朝。"謂八十歲可拄杖出入朝廷。唐韓偓《乙丑歲九月在蕭灘鎮書四十字》詩:"若為將朽質猶擬杖於朝。"

耄耋之年:八、 九十歲的老人。

鮐背之年:九十歲老人。

期頤之年:百歲之人。

花甲重開:一百姿態二十歲。

古稀雙慶:一百四十歲。

成語中的舞象之年是指哪個年齡段的年齡呢?

6樓:離家的小灰灰

風華正茂、高畝舞象之年、年少輕狂、桀驁不馴、年輕氣盛。

1、風華正茂,讀音跡判:【fēng huá zhèng mào】。

釋義:風華:風采、才華;茂:旺盛。正是青春煥發、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

出處:《***詩詞·沁園春·長沙》:「恰同學年少,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2、舞象之年,讀音:【wǔ xiàng zhī nián 】。

釋義:是乙個漢語成語,是古代男子15歲-20歲時期的稱謂,是成童的代名詞。

出處:語出《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疏》曰:"成童,謂十五姿念改以上;舞象,謂舞武也。熊氏雲:'謂用干戈之小舞也。'"

3、年少輕狂,讀音:【nián shào qīng kuáng】

釋義:古意是指年輕的人看待事物、處理事情比較輕浮、狂妄,不會深思熟慮,總是想當然,自以為是。現也指年輕人初生牛犢不怕老虎,總覺得自己能撐起一切來。

做事情不夠沉穩,看點什麼都覺得可有可無。

出處:蘇軾《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 岡。

4、桀驁不馴,讀音:【jié ào bú xùn】。

釋義:比喻傲慢,性情暴躁不馴順,不服管教。同"桀驁不遜"。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匈奴傳贊》:"其桀驁尚如斯,安肯以愛子而為質乎?"

5、年輕氣盛,讀音:【nián qīng qì shèng】。

釋義:成語,解釋為年紀小,不懂得為人處世,喜歡爭強好勝。

出處:儘管一般情況下他都老成持重,但有時也有年輕氣盛的一面。

古稀之年指什麼,古稀之年是多少歲

古稀之年指 70歲。30歲稱而立之年。40歲稱不惑之年。50歲稱知命之年。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70歲稱古稀之年。80歲稱杖朝之年。80至90歲稱合稱為耄耄之年。100歲樂期頤。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髮,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髮等等。初生叫嬰兒...

「髫齡」是指多少歲呢?年齡是指多少歲到多少歲

髫。ti o 名 形聲。從髟,召聲,髟 bi o 頭髮下垂的樣子。本義 小孩的下垂頭髮 古時候小孩前額下垂的頭髮,引伸以指童年 hanging hair at front of child s head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陶潛 桃花源記 又如 髫稚 幼童 幼稚 髫草 指小兒,幼童 髫兒 幼童,小...

十八周歲等於多少歲?18周歲是指多少歲

周歲就是過了18生日!農村一般說虛歲!意思是一出生就是一歲!到周歲是出生第二年的生日那天才是1周歲。也就是你18周歲的日子。18周歲是指多少歲 比如 出生於1992年12月30日,今天是2010年12月30日,兩個日期相差正好是18年,所以就是正好滿18周歲。回答18周歲指的是自戶口本登記以來的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