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李清照經歷了南北**之亂,在南渡前後,她的詞風變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詞多描寫少女、**的閨中生活,如《如夢令》、《怨王孫》兩首詞,於輕快活潑的畫面中見作者開朗歡樂的心情和輕鬆悠閒的生活。《醉花陰》中含蓄地述說閨中的寂寞和對愛情的嚮往。
《鳳凰臺上憶**》、《一剪梅》等小詞也都是她的閨情名篇。南渡後,生活的苦難使她的詞風趨於含蓄深沉。《菩薩蠻》、《念奴嬌》、《聲聲慢》等詞表現了詞人長期流亡生活的感受。
《永遇樂》在這類詞中為代表之作。元霄佳節,詞人遠離那些香車寶馬之邀,獨自品嚐戰火後的悽清,這首詞中,她已從自憐漂零之苦進而擔憂現實的隱患了。到了《漁家傲》一詞,雖然還有無所歸處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調已表達了詞人慾擺脫苦悶、追求自由的願望。
李清照詞風婉約,她的藝術特徵表現在:1
高分懸賞:李清照詞中花意象的價值和意義
2樓:匿名使用者
李清照詞作中花意象的數量相當多,基本集中在梅,菊,桂、荷、海棠等花。這種選取既與她身世經歷有關,也與宋代的社會政治背景有關,花意表現了女詞人對美與生命的追求與愛情,是女詞人的心聲,也是民族與社會的心聲,同時,女詞人喜歡將花意象與特定的時間,季節,氣候,心境等聯絡在一起,表現了女性特有的心靈歷程.
簡析李清照詩詞的花意象
3樓:
“花”這個頻頻出現的意象,在她的意象系統裡佔據了最主要的地位。全宋詞中載錄李清照詞共47首,其詠物之作佔了半數之多,而詠物詞中,又以詠花最多,如寫梅、桂、菊、芍藥等花卉的詞篇就有11首,佔她全部詞作約四分之一。如再算上其涉及花卉的詞作,更是高達其所存全部詞作的五分之四。
可以說幾乎到了無花則無詞,有詞就有花的境地了。
李清照詞中的花寫的幾乎全是人們意識裡風韻獨特,毫無媚俗之態的花種。在她的筆下,“花”浸透著人的深情,她的心靈“情”化了“花”,她把她傑出的人格精神及種種際遇下的複雜心情都潛注於對花的描寫。從其詠花的品種的詞篇量和稱頌詞來看,梅花和桂花是李清照的最愛。
鍾情之處不僅在於詞人愛花之姿,賞花之神韻,借花以抒情,更在於其所鍾愛的花都有象徵意味。細細品讀李清照的詞可以發現,她不是簡單的把最能引起視覺刺激的花用於詞中,而是把自己的人格追求融於花的品格集於筆下。其詠花所投射出來的嫻靜淡雅的氣質神韻、深婉細膩的情感和卓然超群的人格,就如同她本人的自畫像,花的一枝一葉都體現了屬於女詞人的“風韻”。
4樓:方糖
網上搜來一篇:
李清照優秀的家族遺傳和良好的家庭教養使她才情卓絕;勤奮好強又使她欲與鬚眉一爭高下。但她的天地終究只能在閨房。面對“捲簾人”的麻木不仁,她的靈魂在震顫發問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從花朵的細微變化中,敏感的清照,參悟到了自身的生命狀況,時光與青春,將在“雨疏風驟”中消去麼?傷感自然而然佔據了詞人心頭。丈夫的出仕遠遊,帶走了她生活中聊以**的“同志 ”樂趣。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
”普天下聰慧而又多情的女子,誰沒有過類似的情感體驗呢?只是道不出罷了 。“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
在思念丈夫的離愁裡,一定還有別的感傷。
在她的前期詞作中,常常浸滿了閨中閒愁和思夫的離情別緒,深婉而又細膩,在“人比黃花瘦”的清瘦和憔悴中,自有一段蹙眉美人的清韻。她的“愁 ”,來自以下幾方面的途徑:在悠久的中華文化滋養下成長的李清照,不可避免地受到無處不在的“憂患意識”薰染;家庭內對她性格與天份的完好保護與社會對女性壓抑的衝突,使她深刻地感受到女性的悲劇;敏感的女性心理,又使她極易感受到詞感傷、憂鬱的柔性品格,接受詞言愁的審美準則;與丈夫的離別,不僅撥動了相思的心絃,也極有可能激起了她對外面世界的嚮往,嚮往而又註定與己無關,心中的愁緒便越加濃重。
但這一切愁緒,在某種程度上被美滿幸福的婚姻愛情生活輕輕化解了,與她後期詞作中的“愁”比起來,前期的“愁”雖然深婉、纏綿,但在“悶損闌干愁不倚”的時候,相思的苦澀中也夾雜著愛情的些許甜意。
宋室南渡以後,清照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是夫婦二人苦心收藏的十餘屋金石書畫被金人燒為灰燼,接著又在倉皇逃難中受盡驚嚇。沒幾年,志趣相投,幾十年相濡以沫的丈夫卻染疾早逝。國破了,家也亡了。
先前在亂離中還有丈夫一起分擔憂愁和痛苦;現在丈夫撒手西去,無兒無女的清照必須獨自一人承受這滅頂之災。透骨的孤寂、刻心的哀痛擠壓著飄零無依的清照,化為詞作中那懾人魂魄的“愁”:
再也不是閨中女子的莫名閒愁,也不再是苦澀中夾著甜蜜的思念,這是經歷了大苦大難、大悲大痛之後從心底裡流出的帶血的淚滴。滿目悽風苦雨,滿地憔悴黃花,雁鳴依舊,但故園緲邈、親人難覓。這是痛到極致的人生之愁,一種永無盡期、永難解脫的愁。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經歷了太多的苦痛,受盡了太多的磨難,想把這一切深深地埋在心裡,不說也罷。但這一切早已化為血液,融入了詞人的生命裡:
落日熔金,暮雲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拈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欲哭已無淚。欲喜又太沉。昔日“中州盛日 ”,早成過眼煙雲。
而今“簾兒底下”那“風鬟霧鬢”的老婦,咀嚼過太多的苦難。故國之思、亡夫之痛、飄零之感,這一切,都化成了一種人生況味,典重、厚實,而又綿長,無處不在,無時不顯,揮不走,抹不去,更忘不了。
(一)獨特的視角,使李詞具有獨到的表現力。
她筆下的抒情主人公,也就是她自己,即使詠物,所詠之物也往往帶上詞人自己的痕跡。在詞中,她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示了自己的心緒:青春期的淡淡悵惘,對自然節序變化的敏感與惆悵,對丈夫的思念與擔憂,世態炎涼的折射,山河破碎、家破人亡的痛楚,歷盡苦難的酸辛,對現實社會的失望,對理想境界追求而不得的苦悶這些心緒的抒寫,為我們展示了封建社會中極具代表性的女性心理世界。
(二)意蘊豐富的意象的使用,是李詞藝術魅力的重要成因。
意象是情感和形象的結合,是寄意於象,把情感化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號,為情感找到一個客觀對應物,使情成“象 ”,便於觀照玩味。李清照言愁往往不是直接說出,而是通過意象使愁變得具體可感又意蘊無窮、耐人尋味。
“黃花”是李詞中的經典意象 。“人比黃花瘦”中,黃花成了人的參照物,高潔、孤傲、清寒的黃花,經風吹霜打已有憔悴之態,而重陽獨守的人兒,卻比黃花更為消瘦。詞人的滿腹憂愁、萬千心事,都附在了這一“黃花”身上。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黃花遠不止於消瘦了,急風冷雨,早已使她凋零滿地。詞人的淒涼、悲傷、憂愁的情懷,也隨著黃花飄灑而下,堆積滿地了。
根據情感表達的需要,作者還常常使用一些特殊的意象,使詞具有獨到的表現力。如“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竟然有了重量。舴艋舟載不動愁,既見愁之多,又有沉重壓抑之感;出之以
“只恐”的假設,則可想見詞人一任愁緒堆積,無心泛舟尋春的孤寂況味。亡國之痛、孀居之悲、淪落之苦,盡在其中矣。
(三)超越具象的情感抒發,使李詞具有了廣博的涵蓋力和強烈的穿透力。
李清照詩詞意象
李清照前後期詞風格的變化
5樓:
李清照歷來被公認為是中國古代成就最高的女詞人,她的詞不僅在女詞人當中無人堪比,甚至與眾多傑出男詞人的詞作相比也有過之而無不及,被稱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婉約以易安為宗”)。除了詞以外,李清照的詩文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傳統上對李清照詞的研究,都以趙宋南渡為界(2023年)分為前後兩期,並在此基礎上討論李詞風格的演變。後陳祖美先生在《李清照評傳》中又提出了三期說,即趙明誠“天台之遇”前為第一期,從趙“天台之遇”到趙宋南渡為第二期,以後為第三期。但是無論是“二期說”還是“三期說”,分期依據上都存在問題。
筆者分析了李清照的詞作和生活經歷,以及前人對李清照的研究成果,認為李詞應以趙明誠“天台之遇”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後期詞風既有很大的差異性,在某些方面又有前後貫通的一致性。
6樓:千島雲
李清照前後期詞在語言風格、意象、題材等方面有著很大的不同,前期詞語言清新自然,歡快美滿,偶爾有閒愁點綴,而後期詞基調則以悲涼悽苦為主,其中愁苦與前期相比強烈沉重了許多。。。李清照詞的分期應當以趙明誠不忠為界,而不是傳統的趙宋南渡。李清照詞前後期既一脈相承,又有許多差別。
7樓:
前期詞語言清新自然,歡快美滿,偶爾有閒愁點綴,而後期詞基調則以悲涼悽苦為主,其中愁苦與前期相比強烈沉重了許多。。。李清照詞的分期應當以趙明誠不忠為界,而不是傳統的趙宋南渡。李清照詞前後期既一脈相承,又有許多差別。
李清照詞前後期特徵
8樓:瑞利雅
李清照的家庭在古代屬於官宦世家,家裡條件好,所以在出嫁前她沒有經受過生活的煎熬和太大的痛苦,屬於比較一帆風順型,因而前期創造風格也有小女生的清新可人,例如“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句話的意思是“家裡來了客人,但小女孩(也就是她自己)卻羞澀的走開,但是卻在門口停住了,靠著門偷偷看來人,假裝在聞著青梅的香氣。”寥寥幾句就展現出了一個活潑可愛而又有幾分調皮的少女形象,這便是她生命的伊始對於文學創作的最初貢獻。
後來嫁人了,嫁給名士趙明誠,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這個我就不細說了)丈夫去世,從此李清照就一個人孤獨的活在世上。此時的她43歲,經歷了人生的種種悲歡離合,已經開始對於生活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悟。因而此時的創作更加成熟,融入其中的多了那一份無人可說的愁情,如“《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 流。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注:
這是在丈夫去世之前和友人外出的時候李清照作的)還有像“《聲聲慢》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滴滴。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