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窯瓷器的特點,如何鑑別建窯瓷器

時間 2021-07-04 06:08:17

1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建窯產品的胎釉和器型問題。宋代很多瓷窯都生產黑釉碗盞,要把其他窯口的黑釉碗盞與建窯產品鑑別區分開來,最重要的就是要真正把握建窯產品的胎、釉、器型特徵,多見實物,多識出土物,多加比較,以利鑑真,而不能象有些文章圖錄,只述皮毛,未及真諦。根據筆者在閩北近十幾年來對建窯產品的收藏鑑賞經歷,並從建窯產品的實物來印證研究,其鑑真要點可概括為:

1.胎:建窯產品因胎土含鐵量高,胎骨極厚重堅緻,呈黑褐色,質地粗糙但十分堅硬,古有“鐵胎”之說,敲之有清脆悅耳的金屬聲。

碗盞類的口沿部份胎較薄,腹部以下至底與圈足則厚度最大,有的則厚達1 釐米,胎薄者少。北宋碗盞胎體比南宋更為厚重粗糙,外壁施釉不及底,底部均有露胎處,露胎面大小不一,形狀也不規整,這是建窯黑釉瓷的重要特徵之一。

2.釉:釉色黑而滋潤,有光澤,釉面有白色小疵點,口沿為褐色。

碗盞類口沿釉薄(僅1毫米),腹部以下逐漸增厚,碗盞內底最厚(達7--18毫米),器內滿釉, 器外壁施釉不及底,器內外釉裡見有細長的兔毫紋,兔毫紋不明顯,兔毫紋在陽光下閃藍銀色光。器外壁釉有垂流厚掛現象,在器底周圍凝聚成不規則的滴水珠狀釉珠,滴珠大者真,這是建窯黑釉碗盞的重要特徵之二。

3.器型:建窯產品以兔毫紋碗盞為多見,另見有少量的缽、玉壺春瓶、小罐、小壺等,器型偏小,大器少見,其胎、釉特徵與碗盞類相同。

最具特色的建窯兔毫盞有斂口和撇口兩大類,據建窯遺址出土物分析,撇口碗盞少於斂口碗盞,其造型皆為口大足小,形如漏斗,底足為淺圈足,可見旋坯紋。有的碗盞底足見陰文印刻有各種文字、圖案紋。碗盞類口徑最大的有20釐米左右,小的9釐米左右,較為常見的為12釐米左右,標準器為12.

5釐米左右。

4.價值:據鐵源主編、華齡出版社2023年1 月版《民間古玩買賣**》第11頁載:

2023年美國紐約佳士得公司拍賣一組3件宋建窯小盞,口徑分別為10.5、9.8、9.

5釐米,成交價為3680美元,約合為人民幣10000元一件。南宋建窯黑釉兔毫盞撇口型的比斂口型的出土和傳世要稀少的多,比較珍貴。筆者的私人古陶瓷陳列研究室“富屯寶齋”收藏有2件宋代黑釉兔毫盞(民間古玩買賣**)第11頁載:

2023年美國紐約佳士得公司拍賣一組3件宋建窯小盞,口徑分別為10.5、9.8、9.

5釐米,成交價為3680美元,約合為人民幣10000元一件。南宋建窯黑釉兔毫盞撇口型的比斂口型的出土和傳世要稀少的多,比較珍貴。筆者的私人古陶瓷陳列研究室“富屯寶齋”收藏有2件宋代黑釉兔毫盞。

撇口盞高4.8 釐米,口徑12.5釐米,足徑3.

5釐米,其胎、釉、 器型與本文上述鑑真要點完全相符,現特予以刊登發表,以供讀者鑑賞時參考。

2樓:避雷櫃

建窯以產黑瓷而著稱。唐代始創燒,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為極盛時期,至清代而終。

1、建窯瓷器胎體厚重堅緻,胎色紫黑。

2、建窯瓷器以碗盞為多。其造型口大足小,形如漏斗,有敞口和合口兩種,以敞口為多。底為淺玉環圈足,有旋坯紋。有的器物底足刻有"進王戔 "、"供御"銘文,為朝廷貢品。

3、釉色黑而潤澤,器內外施釉,底部露胎,釉汁垂流厚掛,有的凝聚成滴珠狀。釉面呈現褐黃色,銀灰色和褐藍色。因釉色細而下垂,酷似兔毫,故稱"兔毫盞",按建窯瓷器的釉色又叫"金盞"、"銀盞"和"藍盞"。

"藍盞"更為可貴。在高倍放大鏡下,可見其釉面開細小蟬羽紋,點綴著雪花片的金星、銀星和紅星。其流淌下垂的兔毫紋,呈現著濃淡深淺、曲曲彎彎不規則的宛如西北黃土高原的丘壑,呈色上濃下淡,以至消失,給人一種自然的美感。

在太陽光下,其黑色釉面閃爍著金紅色的光點,盛滿水其金紅色光點在水中跳躍,其妙無窮。

3樓:匿名使用者

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髮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

如何鑑別建窯瓷器

4樓:生活爵士

建窯鑑別特徵:

胎體厚重堅緻,胎色紫黑。

釉色黑而潤澤,器內外施釉,底部露胎,釉汁垂流厚掛,有的凝聚成滴珠狀。釉面呈現褐黃色,銀灰色和褐藍色。因釉色細而下垂,酷似兔毫,故稱"兔毫盞",按其釉色又叫"金盞"、"銀盞"和"藍盞"。

"藍盞"更為可貴。在高倍放大鏡下,可見其釉面開細小蟬羽紋,點綴著雪花片的金星、銀星和紅星。其流淌下垂的兔毫紋,呈現著濃淡深淺、曲曲彎彎不規則的宛如西北黃土高原的丘壑,呈色上濃下淡,以至消失,給人一種自然的美感。

在太陽光下,其黑色釉面閃爍著金紅色的光點,盛滿水其金紅色光點在水中跳躍,其妙無窮。

建窯器物以碗盞為多。其造型口大足小,形如漏斗,有敞口和合口兩種,以敞口為多。底為淺玉環圈足,有旋坯紋。有的器物底足刻有"進王戔 "、"供御"銘文,為朝廷貢品。

建窯,以在瓷釉上的紋理表現是道家思想在瓷器上的一種反應。北宋徽宗曾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能夠得到皇帝的評價,可見建窯瓷在當時受到皇室的重視程度。

“冰雪為容玉作胎”是當時文人雅士做人的理想追求,採用和田頁岩白玉掏膛作胎,製作出建窯風格的精品瓷器,是瓷器家族裡的一個新品種——玉胎瓷。玉胎水盂的燒製成功,把建窯地方性鄉土風味一下子提升為宮廷高貴迷人的韻味,在細如毫髮的玉毫絲中夾雜無數金黃斑點,說明釉的配方與火的精妙,燒出了建窯風格最美的韻味,成為中國古陶瓷中的精品之作。

5樓:匿名使用者

看釉色,胎質,光澤等等

歷史上各朝代陶瓷器有什麼特點

6樓:匿名使用者

商周:幼稚粗糙,保持了陶器的

特徵,式樣很少,不太規整,而原始瓷器多仿陶器的造型。

春秋戰國:

剛勁古樸,多仿青銅器。

東漢:簡單粗疏,青瓷剛剛成熟,品種少,質量比較差。

南北朝至西晉:

渾圓矮胖,許多器物仿動物造型,仿其他質料的實用器物,如仿漆器、銅器等,陶瓷明器更是如此。

東晉:秀骨清象,比西晉瘦長。這個風格從南朝直至隋代。

唐代:渾圓飽滿,顯出勃勃生機。

宋代:修長輕盈,優美清新,秀麗典雅,有些地方顯得精細人微。

元代:厚重粗獷,質樸無華,有些則近乎草率。

明代:敦厚古樸,有唐宋遺風。

清代:輕盈新穎,特別注重創新,因而器型秀麗多姿。

請問鈞窯、建窯和天目的區別?

7樓:可可粉醬

1、性質不同:鈞窯即鈞臺窯,是在柴窯和魯山花瓷的風格基礎上綜合而成的一種獨特風格。天目瓷是一種黑色帶有紫及醬色釉彩的瓷器,原指福建的建窯瓷器。

建窯,是宋代福建燒造黑釉茶盞的著名窯場。

2、起始時間不同:約在日本的鎌倉時代(1192—2023年),日本來我國留學的僧人曾從天目山把這種瓷器帶到日本,並稱為天目。建窯創燒於晚唐五代, 歷宋、元、明、清四代,燒瓷歷史長達千年。

2023年,禹縣(今禹州)陶瓷廠開始研製、探索湮沒已久的鈞瓷胎釉的基本配方與燒成技術。

3、特徵不同:天目表面的紋路類似鷓鴣鳥胸部的黑底白斑。建窯胎體厚重堅緻,胎色紫黑。鈞窯用氣泡一個個串連一體呈立體的爬行狀,青蛙卵紋包裹卵核一摞摞正欲孵化而出。

8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按照釉彩就分類不同,鈞瓷屬於彩釉瓷器灰胎,建窯屬於黑釉瓷黑胎。且,鈞瓷釉厚胎厚,所以從審美要求上古代鈞瓷少有小件兒(宜鈞、爐鈞除外)。這些年仿古瓷風潮大發,也有商家開始做小件鈞瓷了!

建窯的釉薄的多。其他的“fluter”說的很清楚了!

9樓:匿名使用者

正是,一是河南,一是福建。燒造工藝不同。

10樓:匿名使用者

史料記載建窯在出窯的時候要向裡潑灑童男童女的血,使精氣凝聚在瓷器上,形成“曜變”,:此記載萬不可信,在出窯之前,曜變已經形成

11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我也是這麼認為的!要不現在燒那麼多建盞要砍多少無辜小生命啊!不過有書如此寫,我也就拿來當談資說說! 還謝曲版指正,沒有誤人太深!

如何鑑別建窯瓷器

生活爵士 建窯鑑別特徵 胎體厚重堅致,胎色紫黑。釉色黑而潤澤,器內外施釉,底部露胎,釉汁垂流厚掛,有的凝聚成滴珠狀。釉面呈現褐黃色,銀灰色和褐藍色。因釉色細而下垂,酷似兔毫,故稱 兔毫盞 按其釉色又叫 金盞 銀盞 和 藍盞 藍盞 更為可貴。在高倍放大鏡下,可見其釉面開細小蟬羽紋,點綴著雪花片的金星 ...

鈞窯瓷器的介紹,宋代鈞窯瓷器簡介

丙柳馬佳紹輝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顏色釉,多窯變,陳設器多,花盆尤佳。窯址在今河南禹州市,現在還在燒造,不乏精品。但要找宋鈞,就得到博物館看了,民間基本沒有存貨。了解基礎知識,推薦看馮先明 中國陶瓷 很權威的工具書。宋代鈞窯瓷器簡介 鈞窯陶瓷有哪些特點?鈞窯瓷器收藏,別被這幾點忽悠了 老師我有個問題,...

什麼是老窯瓷器,有收老窯瓷器的嗎 50

free情到深處腿 老窯瓷器是指高古陶瓷,是一個與明清瓷器相對的概念,通常指的是元代以前的陶瓷器,北方也俗稱 老窯瓷 老窯瓷器 高古陶瓷受土壤中這些化學元素和侵蝕以及地溫的影響,釉面產生開裂和腐蝕。開裂 腐蝕的胎體表面大量吸收泥土中的礦物質和有機質,隨著時間逐漸粘積在胎體上,從而形成了 土斑 擴充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