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來自峴山古靈精怪的灰太狼
來歷: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乙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史記·樂書》:「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
習俗:1、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2、逐鼠
逐鼠是一項元宵節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始於魏晉時期。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傳說正月十五用公尺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
元宵節的來歷,意義,習俗。
2樓:未知的夏萌萌
答:元宵節的來歷: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的習俗:吃元宵(寓意團圓)、看花燈、猜燈謎、耍龍燈、踩高蹺、走百病、逐鼠等,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節的意義: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適應了中國社會廣大民眾在物質、精神、倫理和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需要。元宵佳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著團團圓圓,和睦相處。
3樓:匿名使用者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
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公尺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道教三位大佬,地位等同於三清)
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
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
意思就是天官賜福,地官赦罪,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4樓:布朗趙小乖
來歷: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也就形成了元宵賞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意義: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乙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乙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物件。
習俗:歷代人們除游燈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廁神、過橋摸釘走百病等習俗,有擊太平鼓、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遊戲。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
南北朝時代元宵節吃伴和肉與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公尺粥,唐代吃一種叫「面繭」的麵食和焦飠追(即烤餅),到宋代有鹽豉湯和綠豆粉做的科斗羹,並出現了「圓子」,此後元宵節南北方均以吃元宵為習。
簡介: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乙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中國古俗中,上元節(元宵節)﹑中元節(盂蘭盆節)﹑下元節(水官節)合稱三元。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演變發展:
唐朝,在國力空前強大的唐朝,元宵賞燈十分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掛彩燈,人們還製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的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
宋朝,宋代元宵除了"婦女出遊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的狂歡外,還有**派發利是、君王與百姓同賞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獄機構會利用燈飾、影象演繹獄戶故事或陳列獄具等。元宵節在宋代發展成最熱鬧的世俗狂歡節, 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繁複多樣,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詩人辛棄疾寫道: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烟花如星雨。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廣為流傳。
花燈寄寓:
民間在除夕供奉老天爺時要設立"天地堂"。人們在院子裡扎一小棚,棚裡面小桌上立著"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擺著香爐、供品,還掛著一盞燈籠,燈籠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據說姜太公當年封神時,別人都封了,就是忘記了封自己,自己沒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爺坐在一起。
元宵節的來歷以及風俗習慣是什麼?
5樓:喜腦弓子
節是我國最為傳統盛大的節日,從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是各種活動慶祝節日。那麼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呢,相傳和漢武帝有關。
6樓:瀟筱這來
元宵節的來歷: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人們慶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圓之夜。據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燃燈放煙火的習俗就是從這個說法來的。
風俗習慣:
1、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公尺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2、觀燈,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
3、逐鼠,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公尺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
7樓:茶茶xi允在
元宵節的來歷: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司馬遷建立《太初歷》,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志》日:
"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乙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乙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
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主要有猜燈謎、吃元宵、看花燈、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分別是什麼
8樓:吃得多會變豬
元宵bai節的來歷:
元宵,原意為「du上元節zhi
的晚dao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專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屬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
漢族傳統的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
元宵節的習俗:
1、吃元宵: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有團圓美滿之意。
2、觀燈: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後又增加了猜燈謎活動。
3、走百病、祭祀。
元宵節習俗和來歷有什麼不同
9樓:匿名使用者
來歷:是節日的起源。
習俗:是這個節習慣怎麼過。
元宵節的習俗,元宵節習俗有哪些?
河北省 永平府元宵節,有病的婦女群聚窯下,稱 陶灸 兒女交錯度橋,稱 度百厄 也有人以紙裁剪為九條紙繩,信手打結以卜休咎,稱 結羊腸 又以十二個面盞貯油放入鍋中蒸熟,以麵盞積水之多寡來預卜該月的晴雨。靜海縣上元節以大饅頭為節食。慶雲縣元宵節男子請五祖教拳棒,女子請紫姑卜休咎。山東省 淄川縣元宵節臨水...
春節元宵節的習俗是什麼,過年和元宵節的習俗
樂觀的 一 過年習俗 1 掃陽塵 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 掃房 南方稱 掃屋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2 拜神祭祖 除夕祭祖是過年重要習俗之一,中華民族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報祭祖先的恩德。3 ...
元宵節的來歷,元宵節的來歷五十字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李鵬亞 元宵節由來50字 篇一 元宵節的由來及傳說 元宵節的由來及傳說 節日由來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有了。據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 太一 的活動,太一 主宰宇宙一切的神 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