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樓:匿名使用者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裡"表達了曹操的雄心壯志.
明人鍾惺在《古詩歸》是說:“《觀滄海》直寫其胸中眼中,一段籠蓋吞
吐氣象”,道出了此詩的特點。這首詩篇幅不長,但筆勢富於變化,很恰當地
表現了詩人登山臨海時的激盪心情。比如“水何澹澹”四句寫相對靜止的景物,
行筆輕快舒緩,畫面生機勃發。接下去則陡然一轉,“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展示出一幅波濤浩淼的壯闊海景,筆勢雄健。而接下去的“日月之行”數句,
更是大筆揮灑,氣勢磅礴,透出一股叱吒風雲、吞吐宇宙的豪情壯志,寫畫出
一位政治家、軍事家的胸襟氣度。
曹操在什麼情況下寫觀滄海這首詩的?
3樓:無忌莫愁
這首詩當作於建安十二年(207)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東漢末年,正當軍閥逐鹿中原之時,居住在遼西一帶的烏桓強盛起來,他們南下攻城掠地,成為河北一帶的嚴重邊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毀了袁紹在河北的統治根基,袁紹嘔血而死,其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勾結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為害。
當時,曹操處於南北夾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盤踞荊襄的劉表、劉備,北有袁氏兄弟和烏桓。為了擺脫被動局面,曹操採用謀士郭嘉的意見,於建安十二年夏率師北征,五月至無終,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後接受田疇建議,斷然改道,經徐無山,出廬龍塞,直指柳城,一戰告捷。
九月,勝利回師,途經碣石等地,借樂府《步出夏門行》舊題,寫了這一有名的組詩,《觀滄海》就是其一。
答題不易,望採納!
4樓:遙遠的星也閃爍
曹操採用謀士郭嘉的意見,於建安十二年夏率師北征,五月至無終,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後接受田疇建議,斷然改道,經徐無山,出廬龍塞,直指柳城,一戰告捷。九月,勝利回師,途經碣石等地,借樂府《步出夏門行》舊題,寫了這一有名的組詩,《觀滄海》就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