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是你找到了我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的意思是:天地具有偉大的美但卻無法用言語表達,四時執行具有顯明的規律但卻無法加以評議,萬物的變化具有現成的定規但卻用不著加以談論。
原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
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今彼神明至精,與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圓,莫知其根也。
扁然而萬物,自古以固存。
釋義:天地具有偉大的美但卻無法用言語表達,四時執行具有顯明的規律但卻無法加以評議,萬物的變化具有現成的定規但卻用不著加以談論。聖哲的人,**天地偉大的美而通曉萬物生長的道理,所以「至人」順應自然無所作為,「大聖」也不會妄加行動,這是說對於天地作了深入細緻的觀察。
2樓:金牛咲
意思是:天地具有偉大的美但卻無法用言語表達,四時執行具有顯明的規律但卻無法加以評議,萬物的變化具有現成的定規但卻用不著加以談論。
出自《莊子·外篇·知北遊》,原文選段: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
譯文:天地具有偉大的美但卻無法用言語表達,四時執行具有顯明的規律但卻無法加以評議,萬物的變化具有現成的定規但卻用不著加以談論。聖哲的人,**天地偉大的美而通曉萬物生長的道理,所以「至人」順應自然無所作為,「大聖」也不會妄加行動,這是說對於天地作了深入細緻的觀察。
擴充套件資料
本篇是「外篇」的最後一篇,以篇首的三個字作為篇名。「知」是一寓託的人名,「北游」指向北方遊歷。在傳統的哲學體系中,北方被叫做「玄」,「玄」指昏暗、幽遠,因此北方就是所謂不可知的地方。
篇文認為「道」是不可知的,因此開篇便預示了主題。本篇內容主要是在討論「道」,一方面指出了宇宙的本原和本性,另一方面也論述了人對於宇宙和外在事物應取的認識與態度。
《知北遊》在「外篇」中具有重要地位,對於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體系也較為重要。篇文所說的「道」,是指對於宇宙萬物的本原和本性的基本認識。
3樓:穆子澈想我
釋義:天地具有偉大的美但卻無法用言語表達,四時執行具有顯明的規律但卻無法加以評議,萬物的變化具有現成的定規但卻用不著加以談論。出自《莊子·知北遊》。
《知北遊》是《莊子·外篇》中的最後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對於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體系也較為重要。
原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
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今彼神明至精,與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圓,莫知其根也。
扁然而萬物,自古以固存。
釋義:天地具有偉大的美但卻無法用言語表達,四時執行具有顯明的規律但卻無法加以評議,萬物的變化具有現成的定規但卻用不著加以談論。聖哲的人,**天地偉大的美而通曉萬物生長的道理,所以「至人」順應自然無所作為,「大聖」也不會妄加行動,這是說對於天地作了深入細緻的觀察。
大道神明精妙,參與宇宙萬物的各種變化;萬物業已或死、或生、或方、或圓,卻沒有誰知曉變化的根本,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然地自古以來就自行存在。
文章賞析
本篇是「外篇」的最後一篇,以篇首的三個字作為篇名。「知」是一寓託的人名,「北游」指向北方遊歷。在傳統的哲學體系中,北方被叫做「玄」,「玄」指昏暗、幽遠,因此北方就是所謂不可知的地方。
篇文認為「道」是不可知的,因此開篇便預示了主題。
本篇內容主要是在討論「道」,一方面指出了宇宙的本原和本性,另一方面也論述了人對於宇宙和外在事物應取的認識與態度。
4樓:匿名使用者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莊子·知北遊》)。天地的大美,四時的序列,萬物的榮枯,那都是由於「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的本根——道——自然的偉力所致,人在宇宙本根面前,只有虔敬才是本分。天地是碩大無朋的大熔爐,而造化則是技藝高超的大匠人,它們陶熔澆鑄了宇宙萬物,萬物的生息繁衍、生死榮枯都是這熔爐和大匠的驅遣,生死存亡渾渾然一體歸入大化的熔爐之中。
不必強自己所不能,一切得失都是順應,於是生之歡樂、死之悲哀都會在這大順應、大過程之中消融——如此,則真正擺脫了人生倒懸之苦矣。
順應人生之勢,天地大美是一種無是非、無差異的齊一醇和之美,天地萬物的生息消長相嬗替,開始和終結宛若一環,不見其規律,卻達一種真正的大和之境。
5樓:
我認為這個歷來流傳斷句是錯誤的,應該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特別所謂的「大美」,是典型的錯誤斷句導致明顯的語法錯誤,古人絕對不會犯這種錯誤,是現代人不學好導致的!
6樓:甘幼晴
45115555588568855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