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藍爛fi伹鱧
左傳春秋時,齊國發兵攻打魯國(兩國都在今山東省境).當時齊國強大,魯國弱小,雙方實力懸殊.可是結果魯國卻以弱勝強,把齊軍打得大敗.
據《左傳》載,這次魯國的勝利,與曹劌的精明策劃有很大關係.
2樓:戢璐桑寄柔
《左傳》所載“曹劌論戰”的故事。
春秋時,齊國發兵攻打魯國(兩國都在今山東省境)。當時齊國強大,魯國弱小,雙方實力懸殊。可是結果魯國卻以弱勝強,把齊軍打得大敗。
據《左傳》載,這次魯國的勝利,與曹劌的精明策劃有很大關係。
曹劌既非武將,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齊國發兵來犯,魯莊公準備抵抗,便主動要求面見莊公。他的親友鄰人勸他:
“國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著,你何必瞎操心?”曹劌說:“那些大官目光短淺,不會有深謀遠見。
”曹劌見了莊公,首先提出:取信於民,是戰前重要的政治準備,也是獲勝的保證。並要求作戰時允許他一起去,於是莊公便叫他同車出發。
在長勺的地方,齊、魯兩軍相遇。雙方列成陣勢,戰鬥即將開始。只見齊軍大擂戰鼓,準備進兵。
莊公也準備擂鼓迎擊。曹劌阻止道:“等一等。
”齊軍見魯軍沒有反應,又擂了一通鼓。這樣齊軍擂鼓三通,魯軍總是按兵不動。直到齊軍三通鼓罷,曹劌才說:
“現在可以進兵了!”魯軍戰鼓一響,下令衝殺,士兵們一聲吶喊,直撲敵陣,猛不可當。齊軍大敗,狼狽而逃。
莊公正想下令追擊,曹劌卻又阻止,並下車細看地面齊軍兵車輪跡,又攀上車前橫木,注意暸望敵軍退走的情形,然後說:“現在可以追擊了!”莊公當即下令追擊。
魯軍乘勝前進,把齊軍全部趕出國境。
這次獲勝,魯莊公卻不明由曹劌為什麼這樣指揮。曹劌說:“戰,勇氣也。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戰鬥,主要是靠勇氣。第一通鼓時,士兵們勇氣最足,到再擂鼓時,勇氣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氣更全部消失了。
敵軍勇氣消失,我們則一鼓作氣,鬥志昂揚,所以打敗了他們)”。曹劌又說:“齊**力不能低估,說不定會設下伏兵,詐敗引誘我們。
我‘視其轍亂,望其旗靡’,這才放心追擊”。(“轍亂”,輪跡混亂;“旗靡”,旗幟倒掩,說明倉皇逃竄。)
“一鼓作氣”、“再衰三竭”和“轍亂旗靡”,出處即《左傳》所載“曹劌論戰”的故事。
做任何事情,趁一開始情緒高漲、幹勁旺盛時全力以赴,這叫“一鼓作氣”。一鼓作氣,把進攻的目標攻下,叫做“一鼓而下”。如果事情老幹不好,原有的勇氣和力量逐漸衰退而盡,就叫“再衰三竭”。
成語“一鼓作氣”出自哪部古籍著作?
3樓:宸哥
左傳做任何事情,趁一開始情緒高漲、幹勁旺盛時全力以赴,這叫“一鼓作氣”。一鼓作氣,把進攻的目標攻下,叫做“一鼓而下”。如果事情老幹不好,原有的勇氣和力量逐漸衰退而盡,就叫“再衰三竭”。
4樓:瑞嫚書香天
《左傳》中的曹劌論戰
一鼓作氣,出自**?作者是誰?原文是什麼成語的意思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左傳·莊公十年》中的《曹劌論戰》,作者相傳為左丘明。
原文: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
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問:“何以戰?”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
劌曰:“未可。”齊人三鼓。
劌曰:“可矣。”齊師敗績。
公將馳之。劌曰:“未可。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意思為: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幹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滿意請採納
6樓:
成語解釋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
振作;氣,勇氣。原指作戰時擂第一通鼓,勇氣振作起來了。比喻在勁頭正盛時,一下子完成。
成語出處
《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之一。《左傳》既是古代漢族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春秋》編成,記敘範圍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7樓:o獨孤幽夢
出自《左傳》中的《曹劌論戰》,作者左丘明,“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幹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8樓:貴州苗女
一鼓作氣
【釋義】
鼓:敲戰鼓。作:振作。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戰鬥剛開始時士氣最旺盛。
【用法】
現在比喻做事要趁大家情緒高漲、勁頭十足時,一下子做完。含有鼓勵的意思。
【出處】
這則成語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戰爭不斷。公元前684年,齊國出兵攻打魯國。魯莊公率兵前去長勺,決定與齊軍決一死戰。
齊軍先聲奪人,擂起戰鼓準備進攻。魯莊公剛要率兵應戰,卻被同來的的曹劌勸住了。他認為時機不到,勸魯莊公再等等。
齊軍見魯軍沒有動靜,又一次擂響戰鼓,可曹劌還認為時機不到。齊軍見魯軍還是按兵不動,又第三次敲響鼓向他們挑釁。曹劌當機立斷,勸魯莊公說:
“進攻的時機到了。”隨著雨點般的戰鼓聲響起,早已摩拳擦掌的魯軍奮勇而上。齊軍三次進攻未果,早已士氣大減,疲憊不堪,有的人甚至已經坐下休息。
魯軍的突然出擊使他們猝不及防,頓時潰不成軍。戰爭勝利後,魯莊公問曹劌說:“為什麼要等齊軍擂三次鼓後,才能出擊呢?
”曹劌說:“打仗,主要靠軍隊的士氣。敲第一遍鼓時,士氣最旺;第二遍鼓時,士兵的勇氣就已經減退了;第三遍敲鼓,勇氣已經耗盡。
這時我軍趁機擂鼓而上,士氣旺盛之軍攻打鬆懈疲乏之軍哪有不勝的道理?”魯莊公聽了曹劌的這番話,不禁稱讚道:“將軍真是精通戰事的奇才啊!”
一鼓作氣的近反義詞,一鼓作氣的近義詞,反義詞
風吹小褲衩 一敗如水 春秋時,齊國發兵攻打魯國 兩國都在今山東省境 當時齊國強大,魯國弱小,雙方實力懸殊。可是結果魯國卻以弱勝強,把齊軍打得大敗。據 左傳 載,這次魯國的勝利,與曹劌的精明策劃有很大關係。曹劌既非武將,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齊國發兵來犯,魯莊公準備抵抗,便主動要求面見莊公。他的...
一鼓作氣聲嘶力竭兩兩個詞語的意思
晚風就是俺 一鼓作氣,漢語成語,拼音是y g zu q 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幹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聲嘶力竭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 ng s l ji 形容拼命地叫喊 呼號。 nm牛虻 一鼓作氣,成語意指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兵的勇氣會衰弱,第三次擊鼓士兵的勇氣就竭盡了。後...
「一鼓作氣」流傳至今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卻有人常常把它誤寫成「一股作氣」「一鼓足氣」等,想
普通使用者平常心 中華成語大詞典 一鼓作氣 拼音 y g zu q 解釋 一鼓 第一次擊鼓 作 振作 氣 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幹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出處 左傳 莊公十年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示例 初聽這話,還是 的。清 李寶嘉 官場現形記 第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