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佛人請教各位師兄們,關於學佛問題,請教各位師兄或懂佛之人,謝謝。寫的很詳細,希望能耐心看完,詳細解答,讓我心中不疑惑

時間 2021-06-06 08:52:10

1樓:新

1. 看大乘佛經,以儘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圓覺經》《楞伽經》《淨土諸經》等。

2. 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區的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累世修的機緣,甚難得!

六祖以後,禪宗已不適合人的根性,能度脫現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圓滿法了。正如蓮華士大師所預言:鐵鳥(飛機)飛翔時,大圓滿法將傳遍世界。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

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灌頂修行。

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不僅僅是開悟,且證量足,能夠灌頂加持,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貝旺旭仁波切 為師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縣阿宗寺 :江央確吉寧瑪仁波切

修習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 !

3.所謂念念修行,就是終生念一佛名,唸到一心不亂。從而能往生極樂世界。

(唸佛名:一是消業障;二是佛力感應加持)

(當然要持戒、行善、發願、生菩提心)

(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唸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唸佛時,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校彼不攝者,則心中清淨多矣,故名淨念。

淨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唸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

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

晨朝十念,僅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

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

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

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

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唸佛,唯宜行住二時。

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臥時只宜默唸,不可出聲。

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淨土宗唸佛法門)

而開悟、明心見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滅,後念未起,回光一瞥,了了常知,當下抓住,覺性顯前——《大手印淺釋》

《金剛密乘大圓滿》:有所謂:“內觀心性,向內觀!”之口訣。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觀。

此偈誦的意思是說:使能想、能念之心識,向它自己稍微地內轉;稍微地內向;輕微地內收,這樣便能認識本覺。華智仁波切說由此不能認識的話,便再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認識了。

當以自心稍許向內輕微地觀於它自身的時候,會有一種遠離一切散亂分別的赤裸明清,這就是覺性。

念:南無(音:那摩)阿(音:a) 彌陀佛

南無(音:那摩)觀世音菩薩

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4.修行需要先消業障,在消業障方面《地藏菩薩本願經》尤佳,讀經、念: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名號。

《地藏菩薩本願經》: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益,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2樓:熊貓油油

生起這樣的念頭的時候,你做這樣的思維:“這些念頭,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如同幻影一樣,顯現一下就消失了。這些念頭無法被擁有,因為它沒有實體,這些念頭,不是我所有”這樣就可以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認為:

這是在消業,也許今生也許前世你有過對佛、菩薩不敬的業緣,當你開始學佛後,這些業也提前以這種方式現前,當不出現這些的時候這種業緣(惡業)也就徹底消了,不要為他而不安,繼緒精進佛法,佛、菩薩一直在幫你。

呵呵,路漫漫其修遠矣。慢慢來,安下心,老實唸佛。

4樓:李靈桑

不要讀那麼多東西,先持阿彌陀佛號就好,太多的消化不了,易導致魔性,要循序漸進,不要一口吃一個大包子。

5樓:今莫遲

暫時現象,繼續修下去就會好了。

6樓:匿名使用者

美當此時起個敬的念頭。不敬念就對治掉了。阿彌陀佛

7樓:周平江江

隨緣消舊業

但莫造新殃

8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難穩,人生難得

多念阿彌陀佛

關於學佛問題,請教各位師兄或懂佛之人,謝謝。寫的很詳細,希望能耐心看完,詳細解答,讓我心中不疑惑

9樓:匿名使用者

1,是否躺著就意味著不敬,這是不能一概而論的。如果是一個殘疾人或者肢體侷限的人,實在無法起身,那麼有敬佛誦經的意願,這都是功德。而我們作為健全人,如果能夠端正卻不端正,這才是過失。

功德在於自己的真誠心,真誠心如何體現呢?打個比方,我們去恭敬父母,打個**也行,親自去探望也行,我們選擇如何行事呢?當然是親自探望更恭敬。

但是如果實在不能脫身,那麼打個**問候一下也同樣是恭敬。也就是說能恭敬而不恭敬才是過失。能恭敬儘量恭敬則是功德。

比如自己覺得疲憊,想躺下,但是誦經覺得應該端正,則不顧疲憊起身端坐誦經,功德就在這裡,而不在哪一種形式。所以您看自己哪一種形式會讓自己更加安心,就選擇哪一種形式。

但是對於他人而言,這裡的建議是不強迫,不打擾。別人能夠配合自己讀經而不打擾已經是很慈悲了。自己不要強求意願給別人,每個人的態度不同,並不是誰對誰錯。

如果非要別人接受自己的意願,或許會讓人產生厭煩心,從而對於學佛產生不正念頭,這更不利,而且也是我們自己的過失。能聽聞便是有因緣,其餘不必自己操心,因緣成熟則自然有感悟。所以您誦經的時候只要懷著利他心,慈悲心,利益一切與自己有緣的眾生,這就是無量的功德,自己反而受益越多。

功德在於利他心。而不是自己有意的追求,否則追到手的也是有限的,所以學佛中功德迴向是非常提倡的。

2,經書的存放應該恭敬,不能放在床上,不要被其他的書籍摞壓(經書間除外)。至於您的居住環境,那麼您可以憑感覺放在清淨的地方,與佛像放在一起也無妨。如果還是擔心,那就用潔淨的包裝物包裹起來存放也可。

至於您提到的私人生理用品存放。如果您實在沒有其他的安置地點,那麼儘量恭敬心就是功德,可以選擇清淨的箱子盒子存放經書,或者將生理用品安置他處,這樣做是為了讓您安心,如果您的心不安,所行佛事的效果也會打折扣。

3,我們普通凡人如果說一個雜念不生是非常難的,否則的話就是高人了。特別是初學佛者初讀經者,恐怕連流利讀誦都不容易,更難說一雜念不生,所以這一點不必擔心。生雜念發覺後再把心拉回來就是了,擔心雜念本身就是一大雜念,是會影像誦經效果的。

所以好的狀態是放鬆讀經,中間不間斷,手機**一律關停,任何打擾都要避免,和身邊人協商好,誦經過程中不要打擾,安心一氣將**誦完,然後圓滿的迴向,這樣就圓滿了。發心誦經,認真誦經,功德迴向,這一套過程下來自然有功德,不用擔心,如先前所說,功德就在於發心利益眾生,然後努力製造好的成果,然後迴向眾生。你有慈悲心,就像在救自己最心愛的人,那麼被迴向的眾生自然會得到利益。

對於您自己而言,善因種下了,不求善果也必有善果。

4,對於營養方面,專門問題還是請教專門人士,我沒有相關知識。對於您學佛修法而言,吃素當然是很隨喜的行為。但是建議您不要與家人因此而產生太多衝突。

家人讓您吃肉是關心您,這個心您應該接受。只是家人還沒有到對任何眾生都產生愛心的程度,僅僅是沒有意識到。所以不要衝突,千萬不要讓別人認為學佛人都是“另類”,否則會自私,會障礙更多人正確的接近佛法。

所以可以方便行事,在家人面前如果不好拒絕,那就接受。但是心念裡要視被吃的肉都與自己結緣,由此自己今後學佛要好好的利益它們,如果肉被不明理者貪婪所食,對於食者和被食者都遺憾,既然與自己結緣,就是與自己有緣,那麼自己要好好的利益它們。

但您有條件不吃肉當然很隨喜,我也相信現代人真正說缺乏營養的現象應該是很少的。至少不至於出現危機的情況。您可以以自己的切身體會來選擇。

5,這樣算是學佛。其實對於所謂不好的境遇,其實是我們的觀念。所謂的“壞事”其實往往不是純粹的“壞事”,其發生必有因緣,這個因很可能自己並不記得,但是一定有因。

打個比方,出門遇到塞車,心煩,結果比預想的時間晚了很多到達目的地,但這個時間到達目的地不意味著今後的一切都是糟糕的,或許就是這但擱在路上的時間,是自己踏上了一個接近幸福的路口。真正的“果”往往並不被發覺,也就是說並不像自己預想的那樣。要知道,沒有人會主動祈求煩惱,但是煩惱還是會遇到,不求自來。

這說明,這個遭遇是自己必須承受的,在於自己之前的“因”的成熟。“意外”只是意料之外,其實是註定的。那麼“福果”也是一樣,真正的幸福往往也出自意外。

斷除惡因,種下善因,是感召善果的唯一途徑。對於遭受的惡境遇,這也意味著過去一個無法化解的惡因的成熟和結束。這不是一種自己騙自己的狀態,這是修因感召果,而不是隻祈求果。

學佛人並不是說一定就具備了某種境界,那不現實。學佛要從自己的當前狀態出發,承認當前的自己,而且在現實生活中落實學佛,由此得到真真正正的改變。脫離現實就成了抽象概念了。

6,很隨喜您的恭敬,但是要知道,您拜的是佛像,而不是佛祖。形象就好比我們親人的**,我想起了親人,看看他的**,通過**聯想起親人的音容笑貌。但是不意味著**就是我的親人。

所以說佛教並不是拜偶像,這也是很多人誤解的,也被其他宗教的信徒誤解。我們對於佛,菩薩,以及聖賢的形象禮拜,其實是對於佛,菩薩,聖賢的尊敬,而並不是構成塑像的物質。對於佛像,的確應該謹慎安置。

不要讓沒有正念的人以邪見去攻擊。但一般沒有極重邪念的人也不會有冒犯。大家還是有敬畏心。

您就以清淨的心念安置即可,平時的禮拜也不要影響他人,您的行為就是對於他人的感召。

有求福的心念並不為過,我們是凡人,畢竟是對於諸多的果有著執著。雖然這並不是佛教終極提倡的,但是並不排斥,也就是說諸多世間的願求,只要是善念,佛教也有方法教導我們以達成願求。有私心,就承認自己有私心,說沒就沒是不可能的。

這需要修行中體會感悟,而且眾多凡人也是在世間感應中增強信心,從而不斷的感悟然後內心真正的寬闊放下。所以說祈福,求願並不為過,但要如理如法,端正心念。我們的諸多習氣都是逐步察覺然後化解改變的,而並不是說我學了佛就一下子成為聖人了。

7,這是雜想妄念,但是也是正常的。初學佛人特別是有過嚴重過失後開始學佛修行的人就像煙癮毒癮深重的人一樣,在剛開始戒毒戒菸的時候往往最難熬。甚至想死。

但是隻要堅持熬過了這些時期往往越來越開朗。如果不戒毒,那意味著今後的路程將會越來越黑暗。您不必擔心,您修行中秉承著,發心,善行,迴向這個過程去行事就是了。

您有關懷眾生的心,把自己的修行做好,功德要回向。包括自己唸佛,持咒,行善事後都可以立即發心迴向眾生。您的心真誠願眾生或者與您有緣的眾生淨業增福慧,離苦得樂。

那麼就一定有效果。您的擔心只能影像效果。

願您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