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開心的
“號” 的形成有兩種情況:
1 是使用者本人起的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強烈的抒**彩和深刻的寓意。
2 是他人所起得到公認的。
先生沒有提及個人資料。怎麼能起個符合你的別號呢?下面我列舉一些古代著名人物的號供先生參考吧。
稱“子”的
抱朴子:即葛洪,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
白雲子:即司馬承禎,唐朝人,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師
陽明子:即王陽明,中國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
重陽子:即王喆,又名王重陽,是中國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創人,後被尊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
韓湘子:八仙之一
純陽子:即呂洞賓,唐代道士,後道教奉為神仙,八仙之一
鬼谷子:名王詡,又名王禪。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謀略家,兵家、教育家
玄微子:即鬼谷子
廣成子: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晉 葛洪 《神仙傳·廣成子》:“ 廣成子 者,古之仙人也。”
天隨子:即陸龜蒙,唐朝詩人
幽憂子:即盧照鄰
知非子:即司空圖,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聖,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
歸來子:即晁補之,北宋文學家,蘇門四學士之一
鹿非子:即黃景仁
玄玄子:即張三丰,著名道士
三豐子:即張三丰
沖虛子:即伍守陽,中國道教名人,明朝著名內丹家
甯武子:春秋衛大夫寧俞,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丹陽子:馬鈺 (道教長春七子之一)
長春子:丘處機(道教長春七子之一)
長真子:譚處端(道教長春七子之一)
玉陽子:王處一(道教長春七子之一)
太古子:郝大通(道教長春七子之一)
長生子: 劉處玄(道教長春七子之一)
昆陽子:即王常月
衝夷子:即陳通微
幼伯子:《列仙傳》中人物
崔文子:《列仙傳》中人物
赤鬚子:《列仙傳》中人物
惠車子:《列仙傳》中人物
赤松子:神農時雨師
寧封子:黃帝時人
赤精子:顓頊時人
亢倉子:亦稱亢桑子、庚桑子
青雲子:**《誅仙》中人物
玄寂子:《逆神》中人物
逍遙子:**中人物
飛鴻子:即楓舞藍衫
凌霄子:坤道,漢服復興者之一,縱橫江湖二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柰何,惟隱居深谷。
絕塵子:即凌霄子
薇和子:道士,即陽光化蝶,漢服復興者之一
玄清子:道士,即太古遺道,漢服復興者之一
蒼鴻子:即玄 · 蒼鴻,漢服復興者之一,蒼羽子的師兄,俗稱:大雁
蒼羽子:即974788032,漢服復興者之一,蒼鴻子的師弟,人稱:九哥
方城子:即燕山媯水,漢服復興者之一
元靜子:即簡·琳琅,漢服復興者之一
靈玉子 :漢服復興者之一
玉淸子:即一襲白衣避凡塵,漢服復興者之一
鈴鈺子:即 靈玉子
扁舟子:即河田之玉,浙東人士,日月漢魂
龍毓子:即龍王毓君
靈珠子:坤道
無塵子:坤道
天機子天仙子
混元子青玄子
玄青子安弦子
文慧子玄鴻子
玄璣子了真子
昆陽子中和子
圓璣子清陽子
青峰子玄吉子
稱“居士”的
青蓮居士——李 白(唐代大詩人)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詩人)
耐辱居士——司空圖(唐詩人)
烏傷居士——傅 翕(南北朝樑善慧尊者)
蓮峰居士——李 煜(南唐後主)
龍丘居士——陳慥(北宋詩人)
無盡居士——張商英(北宋名相)
姑溪居士——李之儀(北宋文學家)
山谷居士——黃庭堅(北宋文學家)
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學家)
范仲淹居士——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學家)
斜川居士——蘇 過(北宋文學家)
翠微居士——薛紹彭(北宋書法家)
一佛居士——鄭 俠(北宋文學家)
鹿門居士——米 芾(北宋書法家)
草堂居士——魏 野(北宋詩人)
六一居士——歐陽修(北宋文學家)
東坡居士——蘇 軾(北宋文學家)
淮海居士——秦 觀(北宋詞人)
後山居士——陳師道(北宋**、詩人。)
清真居士——周邦彥(北宋著名詞人)
至遊居士——曾 慥(北宋末、南宋初)
稼軒居士——辛棄疾(南宋詞人)
彝齋居士——趙孟堅(南宋畫家)
簡齋居士——陳與義(南宋詞人)
蘆川居士——張元幹(南宋詞人)
石林居士——葉夢得(南宋詞人)
後村居士——劉克莊(南宋文學家)
深寧居士——王應麟(南宋學者)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詞人)
茶山居士——曾 畿(南宋詩人)
蘆川居士——張元幹(南宋詞人)
灌園居士——計有功(南宋文學家)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詩人)
遂初居士——尤 袤(南宋詩人)
於湖居士——張孝祥(南宋詞人)
幽棲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詞人)
後村居士——劉克莊(南宋文學家)
深寧居士——王應麟(南宋學者)
無諍居士——劉 迎(金文學家)
雲林居士——倪 瓚(元代畫家)
湛然居士——耶律楚材(元政治家、詩人)
瑁湖居士——陸居仁(元書法家)
清容居士——袁 桷(元代著名作家)
衡山居士——文徵明(明畫家、文學家)
無相居士——宋 濂(明畫家)
聖華居士——丁雲鵬(明畫家)
梅村居士——吳偉業(明代詩人)
青藤居士——徐 渭(明晚期文學藝術家)
石頭居士——袁巨集道(明文學家)
滄溟居士——李攀龍(明文學家)
香光居士——董其昌(明清書法家)
六如居士——唐 寅(明畫家、文學家)
遵巖居士——王慎中(明散文家)
溫陵居士——李 贄(明文學家)
蓮溪居士——薛論道(明散曲家)
慎娛居士——李流芳(明文學家、畫家)
蝶庵居士——張 岱 (明末清初文學家)
梅溪居士——錢 泳(明清文學家)
柳泉居士——蒲松齡(清文學家)
瓠岡居士——史震林(清文學家)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學家、經學家)
明珊居士——招子庸(清文學家)
萬鬆居士——錢 載(清詩人、畫家)
板橋居士——鄭板橋(清書畫家、文學家)
芹溪居士——曹雪芹(清文學家)
隨園居士——袁 枚(清文學家)
破塵居士、圓明居士——雍正皇帝
瓠岡居士——史震林(清文學家)
天瓶居士——張 照(清代書法家)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學家、經學家)
葦間居士——邊壽民(清代畫家)
樵山居士、觀白居士——張 崟(清代畫家)
晚學居士——吳熙載(清篆刻家)
瓶庵居士——翁同龢(咸豐六年狀元,近代史頗有影響政治家)
仁山居士——楊文會(清末佛學家)
無競居士——張之洞(清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
2樓:匿名使用者
先要介紹下自己的性格 志向 對事風格
3樓:來自美術館博古通今的大黃蜂
生辰八字 籍貫 性別報上來
古代文人的“字”和“號”有什麼區別?
4樓:上湯の烤鴨
一、名 名是每個人的代號。姓氏是公共的,
名是個人的。歷朝歷代的命名習慣,反映了一定時期內的社會意識形態。由於人們所屬的民族、社會、歷史、宗教信仰、道德傳統及文化修養的不同,其命名習慣也很不相同。
“名”的產生也是在氏族社會時期,同時也是人的個體意識逐漸覺醒的必然結果。《說文》對名這樣解釋:“名,自命也。
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意為,黃昏後,天暗黑不能相認識,各以代號稱。這便是名的由來。
這多少有些傳說意味。人們發現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漸通行起來,使得人皆有名,並對命“名”講究起來。實際上,名的出現是私有制經濟出現後的必然產物。
古時天下為公,一個部落一個名號,黃帝、炎帝、共工、蚩尤都是部落名。
二、字“字”只是限於古代有身份的人。
《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三、號號也叫別稱、別字、別號。《周禮·春官·大祝》:“號為尊其名更美稱焉”。名、字是由尊長代取,而號則不同,號初為自取,稱自號;後來,才有別人送上的稱號,稱尊號、雅號等。
號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時期還不流行,葛洪、陶潛有號,當時多數人沒有。到唐宋間才特別盛行起來,原因有二:1、倫理道德加強,2、文學發達,文人講究文雅。
至明清,由於文人範圍擴大,加上帝王提倡,更加盛行起來。
5樓:天下一人
字是長輩給取的,號一般是自己取的!
6樓:葉蘭英芮巳
主要是這個“古代”太籠統,因為,古代有些階段,比如春秋時期及以前,普通人、奴隸連名都沒有,或只有一個名而沒有姓,比如匠石、鮑丁等,都是用職業加上名字這種叫法,連姓氏都沒有,又怎麼會有字呢?
秦漢以後,氏與姓合二為一,不再有區別了,儒家教導也在社會中起重要作用了,讀書人當然有名有字了,窮人家大字不識一筐,甚至連個大號也沒有,又怎麼會起字呢。
起字,是比較風雅的做法,一個人出生,有小名,三歲時,家族聚集,為他起名,人人可以稱呼,他長到二十歲,成年了,全家族再聚集,為他起字,大人小孩就不能直呼其名,而要稱他的字,想一想,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只能是貴族和知識分子家族,而赤貧的人,連名都沒有起得,焉能有字?
起名起字也得有經濟實力的。平民也會有,但得富裕一點的,才有這個實力,女的也有,但是女的不受重視,多不傳下來,史上留名傳字的幾個女子,太少了,可是女人佔半邊天的,比例也太小了吧?
比如李清照,字易安。這樣的女子,都是高階知識分子家裡的人,而且作品也多,影響也大,這才留下名與字的。
我最敬佩的一個人400字媽媽
7樓:樂觀的幸福小子
在我心目中有許多人值得我敬佩,有無私奉獻的老師,他們像蠟燭,默默地為我們燃燒;還有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們,他們用他們的智慧為人類社會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可是,我覺得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媽媽,雖然媽媽很普通,但是她忘我地工作,對家庭的熱愛和奉獻的精神深深地影響了我。
每天早上,媽媽很早起來煮完早餐,然後給我的讀書籤字,還督促我把收錄機開啟聽英語,每天媽媽都是匆匆忙忙最後一個離開家。晚上,媽媽回到家,依舊沒有休息,她還要為我們全家做晚飯,夏天,當飯菜端上來的時候,我經常會見到媽媽大汗淋漓的樣子。
我的媽媽是一位好媽媽,她不但在家裡對我也百般體貼,而且在公司工作認真負責。在工作崗位上,媽媽很認真,有時可以做到一絲不苟的地步,總是認真設計並審查圖紙,有時,圖紙太多了,實在忙不過來,她就加班,有時還帶回家,直到把工作做完才休息。
我的媽媽也十分地愛學習,每天晚上,我做作業時,媽媽總會坐在另一張書桌旁如飢似渴地學習,她經常對我說:“活到老,學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