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艱名
首先任何宗教,任何大道理都具有相通之處,因為作為人的思維和經驗本身都是具有其普遍性的。出世和入世是相對的,出世可以看作入世的一種形式,相反亦然。無論**教和佛教都有各種教派,都講“贖今世的罪”和“度世上的其他眾生”,只是**不同。
——相通之處很多。你所作的區分的其實恰恰是兩者都具有的。大乘佛教講“普度眾生”,**教講“愛人如己”;佛教講“涅槃”,**教講“永生”;佛教講“因果報應”,**教講“審判”等等。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世事無絕對”等等都是講事物的相對性,這是個經驗和思想自古至今就存在,與其說是宗教式感悟,不如說是人類的感悟,這種經驗和思想屬於全人類。而所謂宗教思想,歸根結底也無非是人的思想。
2樓:only晴晴笑
我不再是你的那朵花,所以不用按著你喜歡的樣子開放,我也不再是你的那片葉子,不會再按照你的脈絡生長,與你的故事,我曾用濃墨開頭,卻被你輕描淡寫的收筆,我知道,你我之間終是隔著一顆心的距離。
求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作品《天真的預兆》的賞析及創作背景
天真的預言的經典譯文
3樓:施若煒
在一顆沙粒中見一個世界,
在一朵鮮花中見一片天空,
在你的掌心裡把握無限,
在一個鐘點裡把握無窮。
——張熾恆 譯
從一粒沙看世界,
從一朵花看天堂,
把永恆納進一個時辰,
把無限握在自己手心。
——王佐良 譯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
君掌盛無邊,剎那含永劫。
——宗白華 譯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無限掌中置,剎那成永恆。
——徐志摩 譯
一顆沙塵看世界,
一朵野花定乾坤,
無限可以在你的指間,
永恆也可以是瞬間。
——化童 譯
現在最常見的譯法:
一顆沙裡看出一個世界,
一朵野花裡一座天堂,
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恆在一剎那裡收藏。
——樑宗岱 譯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雙手握無限,
剎那是永恆。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一樹一菩提,
一葉一如來。
天真的預言,
參悟千年的偈語。
一粒沙裡見世界,
一朵花裡見天堂,
手掌裡盛住無限,
一剎那便是永劫。
——豐子愷
在一粒沙中看見世界,/從一朵花中看到天堂。/將無限握在掌中,/與剎那中得見永恆。
——盧寧《無比美妙的痛苦》
4樓:匿名使用者
從一粒細沙俯察世界,
從一朵野花仰觀蒼穹;
用你的掌心把握無窮,
在一小時內留駐恆永.
5樓: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無限掌中握
霎那即永恆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本意是什麼意思???《天真的預言》裡的,別跟佛教扯上關係 5
6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英國詩人布萊克,《天真的預言》 :
前四句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雙手握無限,
剎那是永恆
樓上幾位這麼解,實在是西辭中譯,非要套上佛學的外衣。其實佛祖那部分軼事,也不過是中國人加入道學後的理解罷了,正如王陽明“格物致知”管窺世界一般。“參透”、“頓悟”的說法,也是中國佛教的特例,雖然與密宗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原典籍中並無這種說法。
而《佛典》一說,也是近人所加,佛學本無典,一切**的總和,乃叫做佛典。佛學部分本來沒錯,但是布萊克的本意與一樹一菩提還是想去甚遠。
布萊克原詩共一百三十二行,一氣呵成,並無分段,這在英語文學裡面非常少見,而用意,則是四句詩總起,與後面的詩意形成緊密聯絡。本篇叫做《天真的預言》,原文則是auguries of innocence,augury一次帶有“壞預兆”的含義。本篇接下來羅列的,則是一系列似非而是的假想(paradoxes),將最天真無害的本意放入最**的環境中去,結果是天真的本意也被曲解了。
而這四句詩的實際理解,實在應該取其字面意思,即將看似不可能的條件並列在一起,形成似非而是的意境,與之後的一百二十八行詩相對,即絕對善意和絕對惡意的荒謬結合。
既知出處,還是應該去讀原詩才是。
7樓:無盡意
不管這句出在**。他都是一句佛教話,當然要用佛教來解釋。這就是佛經上講的,宇宙法界如恆河沙。這句話的本意,就是無量無邊世界天堂!
威廉·布萊克在中國的詩名很大程度上受惠於《天真的預言》篇首那幾行小詩。一首在歐美不為人知的小詩,卻能在中國廣為流傳,幾乎完全仰賴翻譯之功,仰賴譯作中有意無意融入了佛教的禪意,從而成就了一段譯作打敗原作的佳話。詩中的詞彙,大多用自與佛教專用詞語!
8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中國文化好多東西都是吸收了佛教的教義和經典以後產生的。像“世界”,“宇宙”這些概念全是從佛教裡來的。樓主問的這個問題,可以看看佛教裡本意怎解釋的,也未嘗不好啊。
9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小地方也有一番快樂的天地。’
10樓:王明浪子
以微小而顯其浩渺。這就是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