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古人讀書求學的故事有關的詞語,與古人讀書求學的故事有關的四字詞語

時間 2021-06-16 23:08:22

1樓:

手不釋卷、程門立雪、鑿壁偷光。

1、手不釋卷

讀音:shǒu bù shì juàn。

意思:手不離書本。形容勤學不倦。

出處:《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意思是:光武帝在帶兵打仗的忙碌的時候,都手不離書。

2、程門立雪

讀音:chéng mén lì xuě。

意思:形容尊師重道,恭敬受教。

出處:《宋史·道學傳二·楊時》:“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

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意思是:楊時與遊酢二人去拜見老師程頤,正碰上老師坐著小睡,他們怕驚動老師,就在門外等著,一直到程頤醒來,這時,門外的雪已下了一尺多深。

3、鑿壁偷光

讀音:záo bì tōu guāng,

意思: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出處:晉·葛洪《西京雜記》:“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熾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書映光而讀書。

”,意思是:匡衡字稚圭,非常喜歡學習而家裡沒有蠟燭,鄰居有蠟燭卻無法看見光線。匡衡於是將牆壁鑽出個小洞,以便鄰居的光線能夠從牆上的小洞穿過來使他能夠看書。

擴充套件資料

手不釋卷的近義詞:開卷有益。

1、讀音:kāi juàn yǒu yì。

2、意思:開啟書本看一看,就會有收益。

3、出處: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太宗日閱《(太平)御覽》第三卷;因事有闕(缺);暇日追補之;嘗曰:

‘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意思是:太宗每天都看《(太平)御覽》第三卷;因為有事情耽擱了一天,第二天有空閒時間時把落下的補上,說:

開啟書本看一看,就會有收益,我不覺得疲勞。

2樓:摩香的小跟班

孟母斷布,牛角掛書,圓木警枕,孟母三遷,映雪讀書。

3樓:傍晚的黎明

鑿壁偷光,手不釋卷,囊螢夜讀,鐵杵成針

4樓:淩水清

囊螢夜讀、鐵杵成針、懸樑刺股、程門立雪、手不釋卷、學富五車,等詞語

5樓:徭綺煙

南寧夜讀懸樑刺骨鑿壁偷光鐵杵成針程門立雪手不釋卷

6樓:旗木卡卡西

囊螢夜讀,懸樑刺股,鑿壁偷光,鐵杵成針,程門立雪,手不釋卷,韋編三絕??

7樓:檸檬茶的時光

鑿壁偷光 懸樑刺股 囊螢夜讀 手不釋卷 鐵杵成針

8樓:無悔

有囊螢夜讀,懸樑刺股,鑿壁偷光,鐵杵成針,程門立雪,手不釋卷,牛角掛書,囊螢映雪。

9樓:

十載寒窗,囊螢夜讀,鑿壁偷光。

10樓:在翠平湖看灌籃高手的亞洲獅

程門立雪。鑿壁偷光。書編三絕。鐵杵成針。囊螢夜讀。

11樓:減減加油

懸樑刺股聞、聞雞起舞、鐵杵成針

12樓:廖雁風

手不失卷,程門立雪鑿壁借光。懸樑刺股。

13樓:招映冬

囊螢夜讀、鐵杵成針、韋編三絕

14樓:洋韻詩

囊螢夜讀,鐵杵成針,程門立雪,鑿壁偷光

15樓:傅綺豔

囊螢夜讀 ,鐵杵成針,鑿壁偷光 ,懸樑刺股

16樓:帥桖蓮

韋編三絕,手不釋卷,程門立雪,鑿壁偷光……

17樓:abc愛玉

韋編三絕,程門立雪,牛角掛書。

18樓:仁思博

手不釋卷,懸樑刺股。

19樓:牛涵

1526265545

20樓:葷語

手不釋卷、程門立雪、鑿壁偷光

21樓:更好的夢想

囊螢夜讀,程門立雪,鑿壁偷光

關於古人求學的成語故事,有什麼?

22樓:鳶尾

1、懸樑刺股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髮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

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髮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學問並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於是他下定決心發憤圖強努力讀書。

由於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準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這兩個故事引申出“懸樑刺股”這個成語。懸樑刺股意思是隻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就會有收穫。也說的是隻要下工夫,就會有收穫,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

2、韋編三絕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

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實。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3、孟母三遷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他的母親說:

“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的東西。母親又想:

“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

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的成長及品格的養成至關重要,孟子後來成為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我想這和他有一個睿智的母親是分不開的!

4、囊螢映雪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裡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

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

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好問,後來終有成就,官至吏部尚書。

一天半夜,孫康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裡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光。他發現可以利用它來看書。

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

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

後來,他當了一個御史大夫。

這兩個故事引申出“囊螢映雪”這個成語,比喻人勤學好問。

5、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大學問家匡衡小時候家裡很窮,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餬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

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

現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23樓:匿名使用者

鑿壁借光,鐵杵磨針,程門立雪,手不釋卷,韋片三絕,

聞雞起舞、頭懸樑、錐刺股。.孟母三遷、程門立雪、囊螢映雪、帶經耕鋤、管寧割席分坐、棄佛從文

24樓:圖特特路路通

關於賈玲求學的成語有,囊螢映雪,鑿壁借光,鐵杵磨針,程門立雪,手不釋卷,韋片三絕,還有孟母三遷。

25樓:匿名使用者

囊螢夜讀 懸樑刺股 鑿壁偷光 鐵杵成針 程門立雪 手不釋卷

26樓:匿名使用者

囊螢夜讀: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還有囊螢映雪、鑿壁偷光、懸樑刺股、聞雞起舞。

27樓:匿名使用者

鐵杵成針:磨針溪,

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譯文:磨針溪,在象耳山下。傳說李白在這座山中讀書,沒有完成學業,便放棄並離開了。

過一條小溪時,遇到一位老奶奶在磨鐵杵。李白問她在幹嘛,她說:“我正在把鐵杵磨成針。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動了,於是回去完成了學業。

28樓:老牛坡的王大爺

《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29樓:匿名使用者

囊螢映雪

《晉書·車胤傳》:“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釋譯:晉朝車胤恭謹勤苦,學習不知疲倦。學問淵博,通曉許多門知識。由於家裡窮,不能經常弄到油點燈,夏天他就用白絹袋裝幾十只螢火蟲來照亮讀書,一直讀到天亮。

清張英《淵鑑類涵》卷二0二:“孫康家貧,無油,嘗映雪讀書”。《尚友錄》卷四:

“孫康,晉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於冬月嘗映雪讀書。”是說:晉朝人孫康家裡窮,無油點燈,曾經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著讀書。

後用以比喻刻苦勤學。《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也載此事。

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

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

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樑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

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樑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手不釋卷

光武(劉秀》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釋義 “卷”指書。手中的書不肯放下來,比喻抓緊時間勤學,或看 書入了迷。

故事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年青時,家 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 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

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 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幹。”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託說:”軍隊裡的事情又多 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

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 處。”

停了停,孫權又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 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裡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 年輕人更應該勉勵自己多讀點書。”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

鑿壁偷光

鑿壁借光

西漢時有一位著名的經學家名叫匡衡,關於他鑿壁偷光讀書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傳為佳話。

史書記載,匡衡自小家境貧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換點糧食度日;晚上,他想讀書,可是沒有錢買油燈。他看到鄰居家燈火明亮,就在牆上動手鑿個洞,引一點微弱的亮光。

每天晚上,他就靠這點兒亮光如飢似渴、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後來,為了能讀到更多的書,他甚至願意給一位家中藏書豐富的人做奴僕而不計報酬,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讀到更多的書。

出自《西京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