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神經元
詞的押韻:
1.要求不出同一部韻
2.押韻位置嚴格,不同的詞牌押韻位置不同。
3.字聲參差,句式長短,段落不定。
例如《漁歌子》
+ⅰ--‖-(韻)+--‖--(韻)
+可仄可平 ⅰ仄 -平 韻:韻腳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參考《詞林正韻》清代 戈載
如何填詞?關於平仄格式·和押韻的問題
2樓:匿名使用者
不可以不按照平仄,平仄是基礎,簡單的說,按照詞林正韻,陰陽為平,上去為仄。
押韻的話也是要建立在古聲的基礎上的,詞是一定要按照詞林正韻來填的。
最簡單的理解了,滿意請採納,有疑問請追問
3樓:匿名使用者
填詞是很高深的東西,容我細說。1.平仄填詞絕對不能不按照平仄格式寫,若不尊平仄,就不是詞,也不要寫詞了。
平仄問題,有古今之分。若按照今四聲,則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若按照古四聲,則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平聲只有平,仄聲有上去入三種。
我個人還是支援用古四聲,畢竟詞就是源於古時。2.押韻押韻也分為古韻和今韻。
古韻要遵守《平水韻》(詩用)和《詞林正韻》(詞用),且一首詞裡只能押一個韻部的字,不能換韻。有的詞牌上下片可以換韻。今韻則按照《中華新韻》,也是一樣押同一韻部的韻。
當然,我也支援用古韻。
五言律詩的平仄格式
4樓:月半九九
1、同句交替:
以五言為例,凡第一個節奏用“平平”,則第二個節奏必須用“仄仄”,第三個節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個節奏用“仄仄”第二個節奏必須用“平平”,第三個節奏就要用“仄”。七言詩則依此類推。是為組句規則。
2、上下句相對:
如出句為“平平仄仄平”,對句就要為“仄仄平平仄”,出句為“仄仄平平仄”對句就要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類推。是為組聯規則。
3、上下聯之間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為組篇規則。
近體詩中絕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聯。律詩八句,每兩句為一聯,每詩四聯。例如: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
感時花濺淚,(平平平仄仄)
恨別鳥驚心。(仄仄仄平平)
烽火連三月,(仄仄平平仄)
家書抵萬金。(平平仄仄平)
白頭搔更短,(平平平仄仄)
渾欲不勝簪。(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為“首聯”,三四句為“頜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為“尾聯”。每聯之內,平仄相對,上下聯之間,平仄相粘(即相同),這就是一首格律詩的平仄排列規則。平白了這三個規則,一首詩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來了。
也許你一時還難以明白,那就先別理這些,西風已經將常見的集中格式排列出來放在 下面 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另外,如果你已經能分辨平仄,會發現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與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細看看,原來粗體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
如第三句“感時花濺淚”,按規則應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個仄聲字,這不是沒有依照格律嗎?不是的,這裡涉及了近體詩的另一個重要規則:
“一三**論、二四六分明”
實際就是說,每句詩的單數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雙數位置的字就要嚴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見,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現在單數的位置。
由於近體詩只能押“平”聲韻,故凡要押韻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聲字,這是指偶數句而言,根據上下句要平仄相對的規則,奇數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聲字。
近體詩另有一個可以變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說過,首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韻的話,則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聲字。
5樓:雲起九天
近體詩在第一句的第二字用仄聲,稱為仄起;用平聲,稱為平起。五律以仄起為正格,七律正相反。第一句的第五字為仄聲,稱為仄收;用平聲,稱為平收。
(1)仄起仄收式: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圈表示可平可仄。)
秋夜獨坐
王維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髮終難變,**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2)仄起平收式。和仄起仄收式相比,僅首句改為“仄仄平平”,其餘不變: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終南山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3)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
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4)平起平收式。和平起仄收式相比,僅首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餘不變: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送趙都督赴代州
王維天官動將星,漢地柳條青。
萬里鳴刁斗,三軍出井陘。
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
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
6樓:匿名使用者
郭和白都是入聲字,屬仄!古音分平、上、去、入聲!除平聲外,其它都屬仄!不說自己寫格律詩,單從讀詩的角度看,這些還是弄懂的好!否則誤會就出來了。
搜尋“平水韻”或“詞林正韻”,瞭解一下,不難的!
另外,我不覺得你死板,寫律詩或絕句就必究格式,否則不能以律詩或絕句自居!當然也有可以不究格式的,如古風或單稱為詩的等…
7樓:匿名使用者
你的問題需從兩方面解讀:
1、古音今音的區別:
閱讀、分析和學習創作詩詞,比較難的是音韻,因為語音變遷,很多字的讀音都改變了。
解決的方法是,死記硬背,或者學一學廣東話、杭州話。
在上述兩個例子中,郭、白兩個字古音都是仄聲。
2、格律的變體與柪救。
4種格式的句子,並不等於必須如此,有些位置可以平仄皆可,有些位置如果不合格律,可以用柪救來處理。
比如白水繞東城,仄仄仄平平,第一個字可平可仄。
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一個字用了仄,第三個字必須用平來柪救。
8樓:藍鯨直往
古人吟詩作對是按古音的, 當用今音朗讀古聯時, 就容易誤會古人平仄不合聯律了。舉例如“吸來江水煮新茗;賣盡青山當畫屏。”
按普通話四聲
吸來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 賣盡青山當畫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聲則是, 吸來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賣盡青山當畫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從以上平仄排列,用古聲是合聯律,而用今音則不合了(最起碼的句末上仄下平鐵律都不符)。
故以後談論聯中平仄時,首先要了解創作人是根據古音,今音,還是地方方言出聯;否則便會弄出笑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