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飛天大飛俠
建築指2023年漢口開端口前的建築。據「武漢通」劉謙定統計僅為四塔(洪山無影塔、洪山寶塔、勝像寶塔、石榴花寶塔)二橋(白洋橋、保壽橋)一牌坊(漢陽共勉街石牌坊)。歸元寺;歸元寺屬曹洞宗,又稱歸元禪寺,居武漢四大佛教叢林之首,位於中國內陸最大城市武漢市漢陽區翠微路上,國家aaaa級景點,全國重點佛教寺院,是湖北省佛教協會和武漢市佛教協會的所在地,也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歸元寺建於清順治十五年(公元2023年),與寶通禪寺、古德寺、正覺寺今稱為武漢佛教的四大叢林。歸元寺之名取佛經「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之語意。
歸元寺占地4.67公頃,以建築完美、雕塑絕妙、珍藏豐富而聲震佛門,港澳同胞、海外僑胞以及許多外國遊客包括各國政要如柬埔寨西哈努克國王、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等都曾先後來此觀賞。
歸元寺藏有許多佛教文物,除藏經外,還有佛像、法物、石雕、書畫碑帖及外文典籍,是國內收藏佛像最多的佛寺之一。
長春觀;
武漢長春觀位於武昌大東門東北角雙峰山南坡,黃鵠山(蛇山)中部,是我國道教著名十方叢林之一,為歷代道教活動場所。稱「江南一大福地」。觀內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創始人重陽祖師門人邱處機道號「長春子」命名。
前殿後廡門廊過道更臻於完善,形成乙個分為左、中右三路依山勢而上、層層遞進的建築群體,結構嚴謹,布局得體。
中路主體建築為五進:靈官殿、二神殿、太清殿、古神壇、古先農壇,兩罈之間為「地步天機」和「會仙橋」。
右路為十方堂、經堂、大客堂、功德祠、大士閣和藏經閣等;左路為齋堂、寮堂、邱祖殿、方丈堂、世譜堂、純陽祠等。
主要建築為磚木結構,斗拱飛簷,梁柱欄板和殿內神龕的雕刻,細膩生動,精緻典雅,具有典型的湖北道教建築藝術特色。
洪山無影塔
位於武昌洪山公園內。古稱興福寺塔,因原在興福寺內,故名。傳夏至中午時分,此塔無影,故稱「無影塔」。
為武漢地區現存的最古老的石塔。始建於南宋咸淳六年(2023年),塔身八面均雕刻有佛祖、菩薩、羅漢、力士、供養人等造像。2023年因塔身傾斜,被從洪山東麓省軍區大院移至西南麓武昌洪山公園內復原,此塔為我國少數存留古式石塔之一。
塔高11公尺,八角八面,實心塔身、斗拱飛簷,已經風化駁脫。塔上佛龕,已無佛影。塔身兩行石刻,字跡模糊,大致看出右側為「興福禪寺重x開山當代住持……」,左側是「浴佛日xx寺知事僧x傑謹題」字樣。
該塔是仿木結構樓閣式塔,全部用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高11.25公尺。塔身密簷逐層緩緩上收,簷下磚雕的斗拱,層層支護,直到塔頂,使塔身穩健美觀,遮而不露,是典型的「密簷式佛塔」造型。
洪山寶塔
位於武昌洪山南麓、寶通寺的東北面。原名臨濟塔、靈濟塔。為紀念靈濟慈忍大師而命名。
明成化二十一年(2023年),塔隨寶通禪寺改名為寶通塔。俗稱洪山寶塔,因坐落洪山之故。該塔由元代該寺住持贈緣寇為紀念開山祖師慈忍法師募建。
元代至元十七年(2023年)動工,至元二十八年(2023年)竣工,歷時十一年建成。清朝同治十年(2023年)重修,同治十三年(2023年)完工。12023年進行了維修。
塔坐北朝南,是一座仿木結構樓閣式磚石塔,八面七級,逐層收分,高45.6公尺,塔基周長37.3公尺。
塔頂系6.5噸紫銅鑄就。塔身內部每層每面都有視窗,從底層到最上層有旋轉式石級可登。
為省級保護單位。
勝像寶塔
也叫寶像塔,因其色白,又稱白塔或元代白塔。位於黃鶴樓正前,是黃鶴樓故址儲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築。用於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
由於它的外形輪廓酷似燈籠,又有三國時諸葛亮在此燃燈為關羽水軍導航的傳說,曾被誤封「孔明燈」的稱號。因為該塔分地、水、火、風、空5輪,故也稱「五輪塔」。有時還被稱為「大菩提佛塔」。
始建於元至正三年(2023年)。明清兩代,白塔與黃鶴樓同立在蛇山頭,相映成趣,聞名於世。清光緒年間,黃鶴樓被火焚毀,白塔倖存。
2023年修建武漢長江大橋時,白塔拆遷至蛇山西部、京廣鐵路跨線橋旁,2023年,白塔又被遷入黃鶴樓公園西大門入口處內。2023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榴花寶塔
石榴花塔在龜山南麓漢陽公園內。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明清兩代曾重修,2023年又修。原在添福巷,2023年移此復原。
現塔屹立重台前**,高約4公尺,底徑1公尺許,全為青石所砌,三層六面實心,淺簷微翹。第三層正面鐫「石榴花塔」四字,第二層正面刻碑文,後面附「遷移小志」,皆為楷書。通體穩健挺拔,玲瓏娟秀。
塔後和兩側,簇擁四排數十株石榴樹。
白洋橋位於洪山區和平鄉。石拱橋,紅砂條石砌築。引橋和橋面青麻石鋪墊,橋中砌有磚石,上壘麻石護欄。
全長約50公尺,寬10餘公尺。始建於唐朝,明弘治年間重建,明萬曆年間和**四年曾對此橋進行過兩次維修,橋側立有明萬曆年間和**初年碑記各一通,為武漢市文物保護。據《武漢公路史》記載:
「明正統元年有司歲做木籠納土石於兩岸為墩,建造本橋。後柱陷橋斷,往來者仍涉足而渡。明弘治十七年,江夏縣官周璽路經北洋渡,見待渡者達二三百人,過渡者非五公升谷不渡,終因舟小人多爭湧而上乃至翻沉,周向其友陳延英敘說所見。
創導修建石橋。」
保壽橋位於漢正街藥幫巷。始建於康熙初年(2023年),清道光十四年(2023年)由山陝水煙號商人集資加以重修,重修後的保壽橋寬丈餘,長三丈,條石橋面。在青石橋欄上,一面刻有「道光十四年西秋月山陝水煙眾號建修」,另一面刻有「保壽礄」三個楷書大字,現橋身和拱已埋入地下,橋面已鋪水泥,成為巷道,兩側已被砌入商戶牆內,保壽橋的欄杆成了店鋪的門坎,損毀十分嚴重。
為武漢市的市級保護文物。
漢陽共勉街石牌坊
原位於漢陽共勉街,明代遺物,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築。因建住宅樓被遷幾十公尺至附近今址。共勉街原是漢陽縣學所在地,明清時為考場,亦稱「貢院」。
原縣學前的青石牌坊稱「貢院坊」。共勉街牌坊為四柱三間式石牌坊,每間下開一矩形門洞。坊柱頂有石式石牌坊,每間下開一矩形門洞。
坊柱頂有石雕飾。
2樓:古建家園
武漢比較知名的古建築有:黃鶴樓、古德寺、晴川閣、歸元禪寺等,有機會可以去看看
武漢的古建築有哪些?
3樓:古建家園
1、武漢黃鶴樓
2、武漢古德寺
3、武漢晴川閣
4、武漢歸元禪寺
4樓:考試解讀
武漢著名古建築,四塔(洪山無影塔、洪山寶塔、勝像寶塔、石榴花寶塔)二橋(白洋橋、保壽橋)一牌坊(漢陽共勉街石牌坊)。
武漢有著17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乃兵家、商家必爭之地。
明清時期,漢口就享有天下「四大名鎮」之首的美譽。漢口開端口前,武漢民居多為傳統木結構,青瓦鋪頂,外緣砌護磚牆,內分三開間,中為廳堂,兩邊為廂房,山牆多作封火牆。通常臨街而建,前店後宅。
在漢水邊為防水患,還曾建有大片的吊腳樓。2023年漢口開端口以後,先後有20個國家在漢設立領事館。租界設立後,漢口湧現了一批羅馬式、哥德式、**式和日本式的建築。
1、台灣銀行漢口分行,建於2023年,位於江漢路21號。
2、金城銀行,現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建於2023年,位於保華街2號。
3、亞細亞火油公司漢口分公司,建於2023年,位於天津路1號。
4、立興洋行漢口分行,建於2023年,位於洞庭街82-84號。
5、**領事館,建於2023年,位於洞庭街62號。
6、永利銀行,建於2023年,位於江漢路6號。
7、日信洋行,建於2023年,位於江漢路2號。
8、安利英洋行漢口分行,建於2023年,位於四唯路10號。
9、法國領事館,建於2023年,位於洞庭街81號。
10、德國工部、巡捕房,建於2023年,位於勝利271號。
5樓:匿名使用者
建築指2023年漢口開端口前的建築。據統計,武漢現存的古建築為四塔(洪山無影塔、洪山寶塔、勝像寶塔、石榴花寶塔)二橋(白洋橋、保壽橋)一牌坊(漢陽共勉街石牌坊)。
1、洪山無影塔:位於武昌洪山公園內。古稱興福寺塔,因原在興福寺內,故名。
傳夏至中午時分,此塔無影,故稱「無影塔」。為武漢地區現存的最古老的石塔。始建於南宋咸淳六年(2023年),塔身八面均雕刻有佛祖、菩薩、羅漢、力士、供養人等造像。
2023年因塔身傾斜,被從洪山東麓省軍區大院移至西南麓武昌洪山公園內復原,此塔為我國少數存留古式石塔之一。塔高11公尺,八角八面,實心塔身、斗拱飛簷,已經風化駁脫。塔上佛龕,已無佛影。
塔身兩行石刻,字跡模糊,大致看出右側為「興福禪寺重x開山當代住持……」,左側是「浴佛日xx寺知事僧x傑謹題」字樣。該塔是仿木結構樓閣式塔,全部用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高11.25公尺。塔身密簷逐層緩緩上收,簷下磚雕的斗拱,層層支護,直到塔頂,使塔身穩健美觀,遮而不露,是典型的「密簷式佛塔」造型。
2、洪山寶塔: 位於武昌洪山南麓、寶通寺的東北面。原名臨濟塔、靈濟塔。
為紀念靈濟慈忍大師而命名。明成化二十一年(2023年),塔隨寶通禪寺改名為寶通塔。俗稱洪山寶塔,因坐落洪山之故。
該塔由元代該寺住持贈緣寇為紀念開山祖師慈忍法師募建。元代至元十七年(2023年)動工,至元二十八年(2023年)竣工,歷時十一年建成。清朝同治十年(2023年)重修,同治十三年(2023年)完工。
12023年進行了維修。塔坐北朝南,是一座仿木結構樓閣式磚石塔,八面七級,逐層收分,高45.6公尺,塔基周長37.
3公尺。塔頂系6.5噸紫銅鑄就。
塔身內部每層每面都有視窗,從底層到最上層有旋轉式石級可登。為省級保護單位。
3、勝像寶塔: 也叫寶像塔,因其色白,又稱白塔或元代白塔。位於黃鶴樓正前,是黃鶴樓故址儲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築。
用於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由於它的外形輪廓酷似燈籠,又有三國時諸葛亮在此燃燈為關羽水軍導航的傳說,曾被誤封「孔明燈」的稱號。因為該塔分地、水、火、風、空5輪,故也稱「五輪塔」。
有時還被稱為「大菩提佛塔」。始建於元至正三年(2023年)。明清兩代,白塔與黃鶴樓同立在蛇山頭,相映成趣,聞名於世。
清光緒年間,黃鶴樓被火焚毀,白塔倖存。2023年修建武漢長江大橋時,白塔拆遷至蛇山西部、京廣鐵路跨線橋旁,2023年,白塔又被遷入黃鶴樓公園西大門入口處內。2023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石榴花寶塔: 石榴花塔在龜山南麓漢陽公園內。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明清兩代曾重修,2023年又修。
原在添福巷,2023年移此復原。現塔屹立重台前**,高約4公尺,底徑1公尺許,全為青石所砌,三層六面實心,淺簷微翹。第三層正面鐫「石榴花塔」四字,第二層正面刻碑文,後面附「遷移小志」,皆為楷書。
通體穩健挺拔,玲瓏娟秀。塔後和兩側,簇擁四排數十株石榴樹。
5、白洋橋:位於洪山區和平鄉。石拱橋,紅砂條石砌築。
引橋和橋面青麻石鋪墊,橋中砌有磚石,上壘麻石護欄。全長約50公尺,寬10餘公尺。始建於唐朝,明弘治年間重建,明萬曆年間和**四年曾對此橋進行過兩次維修,橋側立有明萬曆年間和**初年碑記各一通,為武漢市文物保護。
據《武漢公路史》記載:「明正統元年有司歲做木籠納土石於兩岸為墩,建造本橋。後柱陷橋斷,往來者仍涉足而渡。
明弘治十七年,江夏縣官周璽路經北洋渡,見待渡者達二三百人,過渡者非五公升谷不渡,終因舟小人多爭湧而上乃至翻沉,周向其友陳延英敘說所見。創導修建石橋。」
6、保壽橋:位於漢正街藥幫巷。始建於康熙初年(2023年),清道光十四年(2023年)由山陝水煙號商人集資加以重修,重修後的保壽橋寬丈餘,長三丈,條石橋面。
在青石橋欄上,一面刻有「道光十四年西秋月山陝水煙眾號建修」,另一面刻有「保壽礄」三個楷書大字,現橋身和拱已埋入地下,橋面已鋪水泥,成為巷道,兩側已被砌入商戶牆內,保壽橋的欄杆成了店鋪的門坎,損毀十分嚴重。為武漢市的市級保護文物。
7、漢陽共勉街石牌坊: 原位於漢陽共勉街,明代遺物,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築。因建住宅樓被遷幾十公尺至附近今址。
共勉街原是漢陽縣學所在地,明清時為考場,亦稱「貢院」。原縣學前的青石牌坊稱「貢院坊」。共勉街牌坊為四柱三間式石牌坊,每間下開一矩形門洞。
坊柱頂有石式石牌坊,每間下開一矩形門洞。坊柱頂有石雕飾。
安徽有哪些古建築,古建築有哪些
安徽古建築在皖南,古建築群 壽縣還有些古城牆 其他基本存在差不多了 儲鳴澹臺弘深 安徽的古建築可多了,比如合肥三國遺址,西遞巨集村,蕪湖古城,壽縣的城牆 古建築有哪些? 曉 就中國來說古建築有古寺,古塔,官宅,民宅,古村落,還有現存的一些宗教建築等等 古寺 洛陽白馬寺 運城關帝廟 登封少林寺 南禪寺...
當今建造的中國古建築風格和日本古建築有什麼區別嗎
1 同屬木構建築體系。日本木構都受到中國古建築影響。2 日本建築形式與技術是唐代鑑真和尚東渡時帶去的,外觀上有明顯的隋唐盛世的樸素大氣。3 日本席地而坐,所以室內空間低矮,建築尺度與人體尺度關係密切,比如日本房間大小由榻榻公尺決定 而中國在五胡亂華期間使用游牧民族的高坐具,故室內高敞,由宋及清,建築...
古建築中屋面結構有什麼特點,中國古建築有什麼特點
古建築特點 斗拱相對於西方古建築的磚石結構體系來說,中國古建築是獨立的機構體系,其最大的特點有四 以木結構體系為主。木結構體系的優點很多 如維護結構與支撐結構相分離,抗震效能較高 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時木結構也有很多缺點 易遭受火災,白蟻侵蝕,雨水腐蝕,相比磚石建築維持時間不長 成材的木料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