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頂上立佛是哪一尊,頭上有佛像的是什麼佛

時間 2021-06-29 15:30:43

1樓:晨非染

此外,在其他經典中也有觀音頂佛的描述:

《大日經》說:[北方精進,觀世自在者……微笑坐白蓮,髻現無量壽。]

《龍樹十二禮》:[觀音頂戴冠中住,種種妙相實莊嚴,能伏外道魔憍慢,故我頂禮彌陀尊。

《普陀洛海會軌》也說:[西北觀世音菩薩頂上有大寶冠,中現無量壽……]

在密教中臺八葉院西北方的觀自在菩薩,也是頂戴大寶冠,中現無量壽佛,也就是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要將一座佛龕安在頭頂上呢?因為他要供養恭敬一尊佛,那尊佛就是“阿彌陀佛”。

如《觀無量壽經》上說:“‘觀世音菩薩’以毗楞伽摩尼寶,以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位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那尊被觀世音菩薩供在頭頂佛龕內的佛,有二十五由旬那麼高大,一由旬是四十里,二十五由旬就是一千里了。那尊佛真是很高大了。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要在頭頂上供奉阿彌陀佛呢?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與阿彌陀佛在往昔有父子血統之親,又是同發菩提心、同修菩薩道,所以阿彌陀佛成就極樂國土,做了教主,觀世音、大勢至就成為阿彌陀佛的兩位脅士。

原來是為了報答阿彌陀佛的慈恩,所以將阿彌陀佛供養在自己頭頂上的佛龕內,如《般舟贊》上說:“天冠化佛高千里,念報慈恩常頂戴。”又,《往生禮讚》上也說:

“西方阿彌陀佛,觀音頂戴冠中住。”

觀音與彌陀的關係

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的關係有三種說法:

一、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補儲,未來要繼承西方極東世界的佛土。這記載在《悲華經》、《觀世音菩薩授記經》所說的故事中。

二、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脅侍。觀世音和彌勒菩薩或是大勢至菩薩經常為彌陀的左右肋侍,漢地的西方三尊像便是以此為造像依據。脅侍的意思是隨侍於彌陀的左右兩邊,有**之意,更積極的意義是幫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讓眾生早日到達生命淨土。

2樓:8萬4千法門

李炳南老居士答:化佛表悲,寶瓶表智,二聖立於阿彌陀佛的兩邊,就是悲智雙運,普度眾生的意思。

頭上有佛像的是什麼佛

3樓:水中應天

這尊神像不應該是佛教的觀世音菩薩。很可能是道教的慈航真人。

佛教的觀世音菩薩和道教的慈航真人形象上非常的類似,但是區分的方法是一般觀世音菩薩頭頂髮髻上面不是蓮花或者淨瓶,觀世音菩薩髮髻上面頂著的是一尊佛像,觀世音菩薩胸口還有一個卍字,這兩點慈航真人都沒有。所以看這尊神像有可能是道教的慈航真人。

4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一般頭頂有化佛的的佛菩薩是以下幾尊:

觀世音菩薩,頭頂應為阿彌陀佛立像,不過現在多塑造為阿彌陀佛坐像;

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頭頂戴五佛冠;

穢跡金剛,頭頂有釋迦牟尼佛化佛像。

5樓:aaa**王

一般觀音菩薩 和準提佛母 是這樣

為什麼觀世音菩薩頭頂上坐著阿彌陀佛

6樓:魯嘉麗

觀世音菩薩頂戴阿彌陀如來:意為阿彌陀如來般涅槃後,菩薩紹繼佛種,次第作佛,教化度脫十方眾生。

《大乘悲分陀利經》卷三:“汝觀世音,當度脫多億那由他百千眾生苦。汝善男子,為菩薩時當作佛事。

阿彌陀如來般涅槃後,二恆河沙阿僧祇之餘,初夜阿彌陀如來正法滅已…(略),即於後夜,汝善男子,無量寶莊嚴菩提樹下坐金剛座,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光明普至尊德王如來。”

《佛說大阿彌陀經》卷二:“彼佛至般泥洹時,觀世音菩薩乃當作佛,掌握化權;教化度脫十方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皆令得泥洹之道。”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善男子,阿彌陀佛正法滅後,過中夜分明相出時,觀世音菩薩,於七寶菩提樹下,結跏趺坐,成等正覺,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供參~

家中觀世音菩薩、彌勒佛、文財神三尊如何正確擺放?

7樓:彩霞滿天光

家中佛像

如何擺放風水:

1,經典、佛塔和佛像共同擺放的方法

釋迦牟尼佛像(中),佛右方可安奉“法本”、“經典”;佛左邊安奉文殊、觀音、普賢、等菩薩,以及舍利塔。佛像供養處宜略高。佛像前可供曼達盤,最外緣供五供、八供品。

2,家庭祖宗牌位可以移置於寺院的往生堂,家中並不需供奉。如果仍要供奉,則可置於佛像之下首或另移他處,改以較佛壇為小的祖壇,單獨供奉。

3,如果家中原供有關公、媽祖、土地、祖先等神像、神主牌時,不可由於信佛、學佛而把他們立即廢除,應該逐步進行。先將佛菩薩聖像安於正位,其他神像祖牌置於兩旁,不必另設香案、燭臺。因為一切善神、祖先都會護持三寶且親近三寶,供設佛菩薩聖像之後,他們也能成為三寶**,得到佛法的利益。

等到下次遷移佛壇和佛堂之時,便可把原先的神像視為古物而予以保藏。(聖嚴法師語)

4,佛像背後不可臨窗,應當面對門窗,陽光充足,使人進門便可一目瞭然。不把佛像面對廁所、爐灶或直接面對自己的臥床。擺放依空間的大小以及佛桌到天花板的高度來衡量〈以不頂到天花板為原則〉,供奉佛菩薩聖像宜簡單莊嚴,不論是坐像、立像、臥像皆可,可依各人的喜好相契來選擇。

切忌紛然雜供,有失莊嚴。(聖嚴法師語)

5,家庭供奉佛菩薩聖像,不需太多、太雜、太亂。可以—佛代表萬佛,以—菩薩代表一切佛菩薩。一般的家庭多半是供奉觀音菩薩、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任擇其一即可。

如果巳經有了佛與菩薩的聖像,則置佛像在正中或後上方,菩薩像在兩側或在前下方,務必要使佛突出,以顯其尊貴。聖像的大小尺寸,應該和佛壇、佛堂的空間位置比例相稱,不可太大或太校如果聖像很小,且是以七寶所成,則可以雕刻多重的佛龕來襯托出佛像的偉大。(聖嚴法師語)

6,佛像的安放主要根據所修的法門來定。以莊嚴、清淨為總圓則。方向一般為坐北朝南。

藏教常見的分層安置法是:

(1)、兩層:上層中間為佛像,左為大乘經典,右為塔,以此代表佛的身、口、意。下層為各種供品。

(2)、三層;上層同上,中層安置曼扎供或菩薩像或**,下層同上。

(3)、五層:上層安置佛像為法師與本尊,第二層安置佛部佛像,第三層安置菩薩像,第四層安置**,第五層各種供品。

(每層藏教佛像安置法略)。至於每層安置哪幾尊佛菩薩,根據所修法門及依止法師的教授為要。

漢地佛教中常會出現三尊一組的佛像安置法是:

(1)西方三聖:阿彌陀佛(中)、觀世音菩薩(佛左)、大勢至菩薩(佛右)------出處是《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佛經》;

(2)華嚴三聖(釋迦三聖):釋迦本師佛(中)、文殊菩薩(佛右)、普賢菩薩(佛左)-----出處是《華嚴經》;

(3)三世佛:過去佛以迦葉佛為代表(本師左),本師釋迦牟尼為現在佛(中),彌勒佛為未來佛(本師右)。

(4)三方佛(三寶佛):毗盧遮那佛(中)、東方藥師佛(毗盧佛右)、西方阿彌陀佛(毗盧佛左)

(5)釋迦三師徒:本師釋迦牟尼佛(中)、阿難(佛左)、大迦葉(佛右),或者舍利弗(佛右)、阿難(佛左)。

(6)東方三聖:藥師佛(中)、日光菩薩(佛左)、月光菩薩(佛右)------出處是《藥師經》

(7)娑婆三聖:釋迦牟尼佛(中)、觀世音菩薩(佛左)、地藏菩薩(佛右)

(8)其他擺放法:

釋迦佛(中),觀世音菩薩(佛左),彌勒菩薩(佛右);

釋迦佛(中),觀世音菩薩(佛左),地藏菩薩(佛右),彌勒菩薩(佛前);

7,如果住處很小,或者住於公家宿舍,與同事、同學等共住一室以及同住一棟房子,當然有所不便,那只有在定時課誦之際,暫以佛經代表佛像,置於相當的位置,不必設定香爐、燭臺,也不必供水、供花、燒香,僅於課誦前後,問訊、禮拜,以表示虔誠、恭敬即可。倘若同住的室友和舍友,大家都信佛,當然可以設定共同的佛壇或佛堂,如果僅是自己一人虔誠學佛,則不可由於表現特殊,強設佛壇,而招惹大眾的怨憤。(聖嚴法師語)

8,以現代住宅高樓化,在室內空間有限的情形下,若沒有單獨的空間可供做為佛堂的使用,可與客廳規劃在一起,以較高處的空間或櫃子來做佛堂的擺設,簡單的佛像輔以香爐或臥香,在搭配鮮花即顯莊嚴肅穆。

8樓:獅子樊傑

我家裡有彌勒佛,文財神,觀音菩薩不知道怎麼擺放?

下月到普陀山拜佛,怎樣請一尊觀世音菩薩像?

9樓:木繹

最好到寺院詢問是否有已經開過光的菩薩像,寺院經常有。

http://hi.baidu.com/%c4%be%d2%ef/blog/item/b08ab92a9e52919c023bf672.html如何供奉佛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10樓:鉛筆盒兒

去寺裡問問吧。

應該有個滿意的答覆。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經常幫朋友禮請觀世音菩薩寶像,不管自己帶去或到普陀山去請都一樣,只要你請的觀世音菩薩自己心裡覺得生歡喜心就好了,到廟裡開光這事,簡單點普陀山普濟寺有法師開光,時間很快。你要有儀式找個有名望的法師幫你開光,我可以幫你介紹。你說的開光要到哪個廟,其實都沒關係的,佛教講的是緣分和因果。

主要是你請了後怎樣去供養才是主要做的事情。我是普陀山本地人,有不懂地方我們可以繼續**。

12樓:匿名使用者

喜歡那尊佛菩薩就請那尊佛菩薩。去寺廟請,以恭敬心真心請,一切吉祥。

家裡先已供一尊太上老君,能不能再供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

13樓:慈慈光

可以,但是你的信仰屬於中國的民間信仰。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天尊傳下了道德經,是很慈悲的尊神。供養太上老君很好。你有這個心非常好,畢竟你也認識了佛.

正信的佛教

事實上,佛教的本質,並沒有正信和迷信的分別,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內容,到處都是一樣。佛教是從大覺的佛陀——釋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來,那是充滿了智慧、充滿了仁慈、充滿了光明、清涼、安慰的一種言教,根據這種言教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團形態,便是佛教。

所謂正信,就是正確的信仰、正當的信誓、正軌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賴。正信的內容,應具備三個主要的條件:第一,必須有永久性的;第二,必須要普遍性的;第三,必須是必然性的。

換一個方式來說,便是過去一向如此,現在到處如此,未來必將如此。

凡是對於一種道理或一樁事物的信仰或信賴,如果經不起這三個條件的考驗,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個宗教的教理,禁不起時代的考驗,通不過環境的疏導,開不出新興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無可諱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教的流行地區,尤其是在中國,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數的士君子所專有,至於民間的正信,始終未能普及,一般的民眾,始終都在儒釋道三教混雜信仰的觀念中生活,比如對於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產物。

佛教如何適應民間信仰的要求?

所謂民間信仰,是跟民俗相關的宗教行為,也是原始型態的宗教現象,自從人類文化開始以來,即已普遍地發生在各個民族之間。那是為了紓解心中的困擾、家庭和社會的糾紛、自然環境的折磨,在一時間無法以人的體能、智慧所能解決的情況下,唯有訴求於神明的指引、援助、救濟、保佑,利用求籤、問卜、降靈、牽亡、扶鸞、牲供、許願等方法,以達到與鬼神溝通的目的。佛教不主張類似的行為。

民間信仰是諸神雜糅的,宋以後即有儒、釋、道三教並收,神、仙、佛、菩薩不分之勢。清末民初以來,更有增加耶、回二教所謂五教同源的民間宗教,通過靈媒、術士、鸞壇、乩童,以及靈籤、筊杯等的人員和道具,請到自稱為是某神、某仙、某聖、某賢、某菩薩、某古佛的無名鬼神,來為祈願的民眾決疑指點,以滿足他們的需要。所不同的,佛教是以理性疏導,修善積福、懺悔誦經,來達到祈求的目的。

此在一神教的信仰者卻是以唯一的神,作為祈求的物件。民間信仰也將各宗教的教主等,當作諸神崇拜。所不同的是各大宗教,均有其教主、教史、教理、教儀、教團的傳承;民間信仰則是多神崇拜。

所以,正統的佛教寺院不應設定籤筒、鸞壇、筊杯,也不供奉各種地方色彩的諸神偶像,以免染上了民間信仰的色彩,而被誤為多神的崇拜就是佛教,佛教就是民間信仰的流類。

佛教如何因應社會大眾,對民間信仰需求的滿足?此應著重對於信仰諸佛菩薩功能的提倡,或者對於某些常用經咒效驗的闡揚,比如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的靈驗,是無微不至、無遠弗屆、無時不應的。觀世音菩薩稱為廣大靈感、救苦救難、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稱為無上醫王,又名無量壽及無量光。

這些佛菩薩,能夠使人有求必應,求長壽得長壽,求智慧得智慧。釋迦牟尼佛是盧舍那佛 的千百億化身之一,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人天的導師、長夜的明燈、苦海的慈航;一切諸佛,均能於一切時一切處,接受到任一眾生的呼救,具備救濟眾生的一切功能。所有的諸大菩薩也都具足六種神通,隨時、隨處、隨類攝化,普應一切眾生的合理祈求。

那麼人人只要選定一佛,或一菩薩,或一特定的法門和經咒,就可輕而易舉地達到民間信仰所有要求的目的,何況尚能更進一步,由民間信仰的宗教層次,進入自利利他、解脫自在的境界。

佛教內的密教有種種不同目的及不同層次的修煉法,中國的天台宗乃至華嚴宗,也編有各種禮懺儀軌及修證儀軌,依之修持各經所宣示的法門,此已不同於民間信仰的多神崇拜;唯追溯佛法的源頭,並無多樣化的儀軌可求。佛說無量法門,而其任何一法,只要專心修持,就能成為一切法的總持,所以《楞嚴經》有二十五種圓通法門,任一法門就等於一切法門,具足一切法門的功用。《維摩經》更加開示出不二法門,否則,容易和民間信仰混淆,與多神信仰合流,而予人以神佛不分的印象。

再深一層說,作為一個佛教徒,如果為了滿足不同的願望,而經常變換修行的方法和崇拜的物件,便會失去中心的目標。正信的佛教徒,信仰三寶是為學佛、修法,是學佛的慈悲與智慧,以佛法的正確指導,修行專一的法門,以達成持戒、修定、發慧等一貫的目標。只要不離三寶的原則,日復一日地,以看佛書、做佛事、持戒、佈施、禮誦、懺悔等為日課,縱然不求現實利益,現實的利益也會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成就。

摘自-聖嚴法師

在外面揀了一尊觀世音菩薩像供在自己家佛堂行嗎

獅子 我朋友在外面撿了一堆觀世音菩薩,下功夫在自己家裡佛堂也是可以的,如果你比較喜歡的話,希望能幫助到你。 修學的人 在外面撿了一尊觀世音菩薩像,這個最好是不要供奉在自己家裡面的佛堂,我覺得你還是把它送到寺廟會比較好。 情感解讀老師 在外面撿的觀世音菩薩像供在自己家裡,這種是不好的,一般自己買來的比...

為什麼觀世音菩薩頭頂上坐著阿彌陀佛

魯嘉麗 觀世音菩薩頂戴阿彌陀如來 意為阿彌陀如來般涅槃後,菩薩紹繼佛種,次第作佛,教化度脫十方眾生。大乘悲分陀利經 卷三 汝觀世音,當度脫多億那由他百千眾生苦。汝善男子,為菩薩時當作佛事。阿彌陀如來般涅槃後,二恆河沙阿僧祇之餘,初夜阿彌陀如來正法滅已 略 即於後夜,汝善男子,無量寶莊嚴菩提樹下坐金剛...

觀世音菩薩和地藏菩薩兩尊佛都喜歡,很糾結,不知到底修哪尊

簡樂之旅 1 隨喜善士對兩位大士產生歡喜心,對三寶產生歡喜心產生的果報也是非常大的 引用索達吉堪布在 大圓滿前行講記 中的一段話來作為例子 雜寶藏經 中有一則公案說 一位童女乘車到園中游戲,正好見到佛陀入城,馬上就避開讓路。她在路邊看到相好莊嚴的佛陀,特別生歡喜心,以此功德,死後轉生到了天界。帝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