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早啊阿早
1、釋義
(迷失而)不知時光早已流逝;慵懶而不知(世事已經變遷)。
2、解詞
忽忽:時間快速飛逝的樣子。
3、出處
出自梁實秋《忽忽不知,懶而不覺》:端教一個人立於天地間無愧。若忽忽不知,懶而不覺,何異草木!
梁實秋,享年84歲,號均默,原名樑治華、字實秋,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曾與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不斷。他是中國國家社會黨黨員,否認文學有階級性。
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文字創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出版過《浪漫的與古典的》和《文學的紀律》兩本文藝批評專著。
2樓:我説
迷迷糊糊的不知曉時間早已經逝去,懶洋洋的沒有察覺世事已經變化。
原句出自梁實秋的《忽忽不知,懶而不覺》,原文如下:
“人沒有不懶的。
大清早,尤其是在寒冬,被窩暖暖的,要想打個挺就起床,真不容易。荒雞叫,由它叫。鬧鐘響,何妨按一下紐,在床上再賴上幾分鐘。
白香山大概就是一個慣睡懶覺的人,他不諱言“日高睡足猶慵起,小閣重衾不怕寒”。他不僅懶,還饞,大言不慚的說:“慵饞還自哂,快樂亦誰知?
”白香山活了七十五歲,可是寫了兩千七百九十首詩,早晨睡睡懶覺,我們還有什麼說的?
懶字從女,當初造字的人好像是對於女性存有偏見。其實勤與懶與性別無關。歷史人物中,疏懶成性者嵇康要算是一位。
他自承:“不涉經學,性復疏懶,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癢,不能洗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轉,乃起耳。”
同時,他也是“臥喜晚起”之徒,而且“性復多蚤,把搔無已”。他可以長期的不洗頭、不洗臉、不洗澡,以至於渾身生蝨!和捫蝨而談的王猛都是一時名士。
白居易“經年不沐浴,塵垢滿肌膚”,還不是由於懶?蘇東坡好像也夠邋遢的,他有“老來百事懶,身垢猶念浴”之句,懶到身上蒙垢的時候才做沐浴之想。女人似不至此,尚無因懶而昌言無隱引以自做的。
主持中饋的一向是女人,縫衣搗砧的也一向是女人。“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從前流行的女性自勵語,所謂三光、三慌是指頭上、臉上、腳上。從前的女人,夙興夜寐,沒有不患睡眠不足的,上上下下都要伺候周到,還要揪著公雞的尾巴就起來,來照顧她自己的“婦容”。
頭要梳,臉要洗,腳要裹。
所以朝暉未上就花朵盛開的牽牛花,別稱為“勤娘子”,懶婆娘沒有欣賞的分,大概她只能觀賞曇花。時到如今,情形當然不同,我們放眼觀察,所謂前進的新女性,哪一個不是生龍活虎一般,主內兼主外,集家事與職業於一身?世上如果真有所謂懶婆娘,我想其數目不會多於好吃懶做的男子漢。
北平從前有一個流行的兒歌:“頭不梳,臉不洗,拿起尿盆兒就舀米”是誇張的諷刺。懶字從女,有一點冤枉。
凡是自安於懶的人,大抵有他或她的一套想法。可以推給別人做的事,何必自己做?可以拖到明天做的事,何必今天做?一推一拖,懶之能事盡矣。
自以為偶然偷懶,無傷大雅。而且世事多變,往往變則通,在推拖之際,情勢起了變化,可能一些棘手的問題會自然解決。
“不需計較苦勞心,萬事元來有命!”
好像有時候餡餅是會從天上掉下來似的。這種打算只有一失,因為人生無常,如石火風燈,今天之後有明天,明天之後還有明天,可是誰也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明天。即使命不該絕,明天還有明天的事,事越積越多,越多越懶得去做。
“蝨多不癢,債多不愁”,那是自我解嘲!懶人做事,拖拖拉拉,到頭來沒有不丟三落四狼狽慌張的。你懶,別人也懶,一推再推,推來推去,其結果只有誤事。
懶不是不可醫,但須下手早,而且須從小處著手。這事需勞作父母的幫一把手。有一家三個孩子都貪睡懶覺,遇到假日還理直氣壯的大睡,到時候母親拿起晒衣服用的竹竿在三張小床上橫掃,三個小把戲象鯉魚打挺似的翻身而起。
此後他們養成了早起的習慣,一直到大。
父親房裡有幾份報紙,歡迎閱覽,但是他有一個怪毛病,任誰看完報紙之後,必須摺好疊好放還原處,否則他就大吼大叫。於是三個小把戲觸類旁通,不但看完報紙立即還原,對於其他家中日用品也不敢隨手亂放。小處不懶,大事也就容易勤快。
我自己是一個相當的懶的人,常走抵抗最小的路,虛擲不少的光陰。“架上非無書,眼慵不能看”(白香山句)。等到知道用功的時候,徒驚歲晚而已。
英國十八世紀的綏夫特,偕僕遠行,路途泥濘,翌晨呼僕擦洗他的皮靴,僕有難色,他說:“今天擦洗乾淨,明天還是要泥汙。”
綏夫特說:“好,你今天不要吃早餐了。今天吃了,明天還是要吃。”
唐朝的高僧百丈禪師,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勵,每天都要勞動作農事,至老不休。有一天他的**們看不過,故意把他的農具藏了起來,使他無法工作,他於是真個的餓了自己一天沒有進食。得道的方外的人都知道刻苦自律。
清代畫家石溪和尚在他一幅“溪山無盡圖”上題了這樣一段話,特別令人警惕。
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懶惰。若當得個懶字,便是懶漢,終無用處。殘衲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誦,稍餘一刻,必登山選勝,一有所得,隨筆作山水數幅或字一兩段,總之不放閒過。
所謂靜生動,動必作出一番事業。端教一個人立於天地間無愧。若忽忽不知,懶而不覺,何異草木!
一株小小的含羞草,尚且不是完全的“忽忽不知,懶而不覺!”
若是人而不如小草,羞!羞!羞!”
這句話什麼意思?
諸葛亮的“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是什麼意思,又有什麼寓意呢?
3樓:橙子橙子哇
一、該首詩有三種翻譯:
1、誰是最早起的人呢?我是心中有數的,我在草堂美夢醒來,窗外的太陽都遲遲未升起(比太陽還起的早)。
2、誰是最有覺悟(智慧)的人呢?我是心中有數的,我在草堂美夢醒來,窗外的太陽都遲遲未升起(比太陽還有智慧)。
3、我是世上最有智慧的賢臣,我每天等待的明主遲遲未來。
二、寓意:
諸葛亮已經看清了世事如夢幻泡影罷了。一切順其自然,平淡的生活是很好的。
4樓:阿沾
意思:人生只不過是看起來真實一點的夢境,誰能夠先看穿這個呢?我生平所為只有我自己知道啊!其
寓意:就說他已經看清了世事如夢幻泡影罷了。一切順其自然,平淡的生活不是挺好麼。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這是《三國志通俗演義》卷八《定三分亮出茅廬》中,劉備三顧茅廬,前兩次造訪,沒有見到,第三次正好諸葛亮在午睡,幾個時辰以後,睡足了的諸葛亮醒來便吟出該詩。
該詩的第
一、二句“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是從人生大處著筆,對於人生的道理,又有幾個人能夠將其參得透徹,看得明白呢。“我自知”,不僅對人生夢覺的“自知”,而是對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洞悉於心、瞭如指掌,是對人生哲理的覺醒。
該詩的第
三、四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春日正長,春睡正美,描述了諸葛亮高臥隆中,超然物外的生活狀態。這首詩,僅從字面上看,前兩句與後兩句似乎沒有什麼內在的必然聯絡,但仔細玩味,一位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大智大賢者的形象便活現出來了。體現出了作者高超的文學造詣。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
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
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身為丞相,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他不僅帶頭廉政,樹起一面旗幟,同時還把廉政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設來抓,對蜀漢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諸葛亮時期的廉政建設,首先表現在對蜀漢宮城規模和惠陵規模的嚴格控制上。
在諸葛亮執政時期,年青的後主,常欲採擇以充後宮。當時負責宮中事務的董允以為古者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終執不聽。
後主皇妃之數是一個複雜問題,涉及到皇宮規模建制等諸多問題,非董允所能決定。當時,“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鉅細,亮皆專之”。“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65]
諸葛亮在蜀漢上層創造了一個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圍,蜀國**以諸葛亮為榜樣,為官節儉,力戒奢華,造就了整整一個廉政時代。
5樓:5溜溜達達
該詩的第
一、二句“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是從人生大處著筆,對於人生的道理,又有幾個人能夠將其參得透徹,看得明白呢。“我自知”,不僅對人生夢覺的“自知”,而是對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洞悉於心、瞭如指掌,是對人生哲理的覺醒。
人生就是這樣一場大夢,醒時做白日夢,睡時做黑夜夢,現象不同,本質一樣,夜裡的夢是白天夢裡的夢,如此而已。什麼時候才真正不做夢呢?必須得道,只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大徹大悟清醒以後,才會頓悟人生不過是一場“大夢”。
這是《三國志通俗演義》卷八《定三分亮出茅廬》中,劉備三顧茅廬,前兩次造訪,沒有見到,第三次正好諸葛亮在午睡,幾個時辰以後,睡足了的諸葛亮醒來便吟出該詩。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
6樓:雷菲斯特
人生就是這樣一場大夢,醒時做白日夢,睡時做黑夜夢,現象不同,本質一樣,夜裡的夢是白天夢裡的夢,如此而已。什麼時候才真正不做夢呢?必須得道,只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大徹大悟清醒以後,才會頓悟人生不過是一場“大夢”。
知而不行,猶如不知 是什麼意思,“知而不為,為不知也”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說你明明知道這個道理卻不去做,和什麼不知道是一樣的。當對方以豐富的知識攻齒你的無知時,你便說 俗話說 知而不行,猶如不知 我們應該重視這一點。別忘了 狗急跳牆,或許你的主張是對的,但問題是能否獲得眾人的協助廠這是一種具有威脅性的說法。你必須先設法攪亂對方的陣容,接著再重新穩往自己的,陣腳。這...
“不知羞恥”是什麼意思,不知廉恥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形容某人不懂得羞愧和榮恥。不知羞恥,讀作 b zh xi ch 其中羞恥是指羞愧恥辱。古代耳環也叫 羞恥 古時候左耳環叫 羞 右耳環叫 恥 耳環是用來規範女子走路姿勢的。示例 事實本身已經夠丟人的了,他卻還要不知羞恥地招搖過市到她的世界裡來。擴充套件資料 不知羞恥 近義詞 恬不知恥 釋義 指對...
逆風而飛的逆是什麼意思,逆風而飛是什麼意思,
妥了呀 逆風而飛的 逆 是 反,相對,對著,迎著 的意思。迎著風飛翔或者是逆著風飛翔。逆風 是什麼意思?1.指反風向 處於上風頭。成實論 論門品 又說拘毗羅花能逆風聞。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 文學 林公 曰 白旃檀非不馥,焉能逆風?劉孝標 注 成實論 曰 波利質多天樹,其香則逆風而聞。2.惡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