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紅塵焉能看破紅塵,不曾拿起談何放下!”這句話的意思

時間 2021-06-02 12:38:49

1樓:渠渺荊雯華

不親自步入紅塵怎麼能把紅塵看破呢?沒拿起過就說不上什麼放下。

就是勸解為愛迷惑的人,步入紅塵註定要受傷,愛過了才會瞭解愛情。

第二句好像是鼓勵在愛情前徘徊的人,無論什麼結果都應該爭取一下。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很簡單 事情沒有做過 就很難體驗到其中的奧妙及其本身的本質

3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就是告訴我們,要去嘗試,要去做。有一句話叫“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就要去嘗一嘗”也可以說成是“不吃李子焉能知道味道”呵呵,就是這個意思。

4樓:一點經驗

你男朋友的意思是他從來沒把你放在心裡過,換句話說就是他從沒愛過你

5樓:安娜蘇魔幻精靈

有經歷才能有領悟

舍的下才能得的到

可能隨口說說的,沒什麼意思,是你多心了

談戀愛最忌諱自己亂想瞎猜了

沒事都給你想出事來了別亂想

6樓:雪咬

不到這紅塵世俗之中,不經歷過真切的痛,是不能體會其中滋味的……紅塵中走了一遍,傷害過後(還是重傷!)便看破紅塵,認為世間情,也不過如此,所謂看破,根本不曾真切的擁有,根本沒有得到的情,傷過之後,也沒有所謂的失去,“拿的起,放的下”是對於曾拿起的人……不曾有過,何來放?(依我看來,你是不是和他吵架了?

八卦一下哈~~~這句話有點嚴重哦~~~反正不是好意思……我的小見解,說錯了莫罵哈~~~)

7樓:匿名使用者

不親身經歷就不會明白事理,沒有開始就沒有終結。

8樓:匿名使用者

入才能破,從局中走出才能看破!

9樓:函涵忍

意思很簡單。

實踐出真知。

在紅塵打滾過。才能看透紅塵。

沒有親身實踐過就沒有資格說放下。。

10樓:沉默憂鬱的狼

摳字眼吧 一個一個解釋最好辦

形容人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詩句

11樓:匿名使用者

形容人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詩句很多,僅舉古詩《離思》一例:

離思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全詩的意思是:經歷過大海的廣闊無邊,不會再被別的水所吸引,經歷過巫山的雲雨纏綿,別處的景緻就不稱之為雲雨了。花叢信步,我全無心思看那百花爭豔,一半是因為篤佛修道,一半是因為忘不了你。

佛經雲: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12樓:凹凸小田螺

1. 江城子殘冬飄雪夜茫茫, 寄情思,怎能忘。

一杯清酒,不醉也神傷。心如明鏡天地知,

夜無眠,曉來霜。天生麗質自芬芳,

美如畫,不梳妝。念君無信,傷感自斷腸。

但願山盟還猶在,愛不悔,去天堂。

2.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3.順治出家

天下叢林飯似山,衣缽到處任君餐。**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最難。

朕乃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百年叄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

悔恨當日一念差,黃袍換去紫袈裟。吾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方是我,閤眼朦朧又是誰。

兔走鳥飛東復西,為人切莫用心機。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乾坤一舉棋。

禹疏九河湯伐夏,秦吞六國漢登基。古來多少英雄將,南北荒山臥土泥。

來時歡喜去時悲,空在人間走一回。不如不來也不去,也無歡喜也無悲。

每日清閒自己知,紅塵之事若相離。口中吃的清和味,身上常披百衲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逍遙佛殿任君棲。莫當出家容易得,只緣累代種根基。

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征北戰幾時休。我今撒手歸山去,管甚千秋與萬秋。

13樓:流雲往昔

元稹·《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全詩的意思是:經歷過大海的廣闊無邊,不會再被別的水所吸引,經歷過巫山的雲雨纏綿,別處的景緻就不稱之為雲雨了。花叢信步,我全無心思看那百花爭豔,一半是因為篤佛修道,一半是因為忘不了你。

佛經中: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還有很多,一時想不起啦~

14樓:孤心寒月輕吹雪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

臺。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意思: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非是臺,本來就虛無一物,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納蘭性德《攤破浣溪沙》

15樓:匿名使用者

沒緣法轉眼分離咋,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16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一個很年輕的人,忽然之間覺 悟了,他就是一個菩薩了。為什麼出家叫遁(頓)入空門?就是頓時明白了,進入了這個空門

空門就是什麼也沒有的門,因為這個有色世界本來就是空的。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活在世上,劫 難就不會離開你的身。真正弘 法救 度眾生的人,不是把自己打扮成像菩薩一樣,而是做一個真正有肉有靈的人,如果肉 體戰勝不了靈魂,他就是人。

如果他的靈魂很純潔,能夠戰勝自己的肉 體,他就是一個神。因為他不被自己身 體的欲 望所控 制,反而能夠控 制自己的欲 望,這是修心到一定境界才能做的到的。如果你被自身的欲 望所控 制,那你就不能控 制自己的身 體。

比如: 你很餓的時候,看見那些海鮮,但知道自己是吃素的,這時能否控 制住自己不動心,不吃。又如,明明你的身 體不好,你能不能控 制住吃對自己身 體不好不該吃的食物,不吃。

道理都是一樣。

學佛很重要,學的是心,學的是精神。修心就是把身上的那些不好的習慣,貪嗔痴都要改掉,修心就是要把過去做過的事情全部忘記,忘記是最好的事情,尤如一臺電腦,要把病毒和不好的檔案抹掉一樣。如果真的能把過去所做的一切事情全部忘記,你就成功了。

人的毛病就是人家對你不好,你忘記不掉,人家對你好,卻記不住。如果人活在世上不懂得修心,不懂得做人,就像一臺機器 – 任命運擺 布 。如果一個人不懂得修心,就是一個很粗俗的人。

今天給大家講講覺性,覺性就是人的本性,人本來具有的性叫本性。看得見一切眾生本來就具有的佛性,就是覺性。也就是你看見了這個人身上本來就具有的本性,就是覺 悟的本性。

給大家講一講“根本智”,根本智就是這個人的智慧是他本來就有的,這個智慧是菩薩的智慧。根本智要無念,如果沒有念頭就會得到真的安靜,一個人真正的安靜,不是說你坐在那裡就能安靜。你坐在那裡唸經,你的心能靜的下來嗎?

如果定不下來,就不是真的安靜。真的安靜是坐下來後沒有念頭,叫無念,無念才叫真正的靜。如果能真的安靜下來,就是涅槃的極。

涅槃就是不生不滅,就是明 心見性,涅槃是梵語是滅度滅煩惱滅生死,只有脫離煩惱和了脫生死才能得到真正的寂靜,眾苦永寂,具有不生不滅,就是這個人沒有生也沒有死,永遠沒有滅度的,即成佛。為什麼要閉關,閉關就是讓這個弘 法的人安靜,不要受到世俗的侵襲。真正救 度眾生的人才稱得上是菩薩,菩薩是不怕自己受苦去救 度眾生的,真正的菩薩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普度眾生的。

如果自己只知道保護自己,不肯去救人家,這個人永遠成不了菩薩。

要捨去一切浮動的心,如果真正安靜的人,一切浮動的心都要捨去。浮動的心就是心動 蕩不安,就像工作定不下來時,你說你的心浮不浮呀,心能定的下來嗎?擔心自己的孩子能否考進好的學校,這個心浮不浮呀?

等等。所以要驅除一切浮動的心,才能真正的靜下來。心不安定是因為沒有智慧,不知道自己是在學觀世音菩薩,是在學佛。

學佛可以改變自己的一切,只要堅定信念就不會有浮動的心。要把你的心安定下來,只有真正的相信才能安定,相信觀世音菩薩一定能救我,才能把自己浮動的心剋制住。

涅槃是真 實性的體,當一個人能夠做到涅槃了,他是真正安靜的體。涅槃是腦子裡完全是空的,這個涅槃就是你真靜的體。真的靜就是要捨去一切浮動的心,驅除身 體上的傲心,慢心,即傲慢之心。

要驅除尊貴之心,分別之心,尊貴心就是自己感覺很尊貴,分別心就是看見人家不如你,就看不起人家。比如:人家經濟不如你,就瞧不起人家。

如果人家比你有錢,就嫉妒人家等等。你們不能有任何的分別心,不能有嫉妒心,嫉妒心也是一個毒,因為人的嫉妒心是與生俱來的,是生出來就會有的,是六道輪迴的產物,因為有了嫉妒心才會有六道輪迴。如果你到了菩薩界,脫離了六道輪迴,你就不會有嫉妒心。

還有爭鬥心也要驅除。為什麼要懺悔,因為懺悔能消除業障。修心的人要沒有道理,才是道理,而有道理了,就沒有道理了,這就叫辯證 法。

經常說自己錯的人,這個人永遠不會錯。

經常說自己對的人,這個人就經常有錯。是人就會有錯,做錯事情沒有關係,要懂得懺悔,要懂得道歉,然後改過,這樣就會把自身的毛病改正,境界提升。人就是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總是找一大堆的理由,來掩蓋自己的過錯,做錯事情就是因為沒有好好修心造成的,現在學佛修心了,就必須改正。

過去的讓它成為過去,不要死死的把它拉在身上,還咬著牙說:不對,因為我怎麼怎麼的,就是因為不想承認自己的錯誤,才會把這些不好的東西永遠帶在身上,而後造成自己永遠的失敗。有一位老人家就是這樣,把自己過去所有的事情都帶在身上,想起來就恨,這個“恨”給她帶來的是一身的病,這些病是怎麼來的?

80%來自於她的孩子,因為她有一個不孝的孩子,想起這個不孝子就會非常的生氣,非常的難過,非常的恨,最後就造成這位老人家一身的病痛。但是,她身上這80%的病痛也是她自己造的,是她自己揹著不肯放下,如果能把這個包袱早一點甩掉,自己的身 體會這樣嗎?要知道生氣傷身呀 ,而且是在傷自己的命呀。

千萬不要生氣一切都是欠的,都是因果,前世你欠孩子的,今世就得還,而且要沒有任何條件的還債,要還的開開心心,要把自己鬆綁,要把自己的包袱徹底的放下。所以要把自己的歡喜心,哀傷心,求財心,爭鬥心,嫉妒心,分別心,尊貴心,傲慢心等,幾乎所有的煩心全部都要去掉,你把這些所有的心都不要了,讓它們全部倒下來。有一尊佛菩薩叫臥佛,你們知道佛的一個動作代 表著很多層意思嗎?

就是這位佛菩薩,把所有的心全部拋開了,當你所有的心都在的時候,你是不能涅槃的,臥佛的這個姿 勢就是達到正定涅槃,開悟,醒 悟,達到了妙覺定。妙就是最終覺,就是達到了最終的覺 悟。

覺有四種,第一種是始覺,始覺就是剛剛開始覺 悟。第二種是相似覺,相似覺就是好像是覺 悟了。第三種是隨分覺,隨分覺就是隨著緣分來慢慢的覺 悟。

第四種是究竟覺,究竟覺就是你最後明白了之後才覺 悟了。這四種覺也是人的四種轉變,

1)始覺,剛剛開始的感覺,就像我們小的時候從來不會想到父母會死的,等到媽媽過世了,才知道原來媽媽也會死掉的,這個就叫始覺。

2)相似覺,我和你受的苦是一樣的,我跟你的福氣也是一樣的,慢慢的通 過感情交流,覺 悟了,好像我們倆有緣分。相似覺是過去的一種緣分。

3)隨分覺,就是隨著緣分來慢慢的覺 悟,隨著緣分的不斷增加,慢慢的覺 悟了。**講這個也叫慢覺,因為你碰到了,遇到了,你們的**,你才開始覺 悟。應該主動的去抓 住這個覺 悟,去追求這個覺,而不是慢慢的覺。

4)究竟覺,就是最後終於覺 悟了。最後終於覺 悟的有年輕人,有老人,不是最後終於覺 悟了,就一定是老年人,覺 悟不在年齡的大小,你只要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宇宙的真 相,你就覺 悟了。如果一個很年輕的人,忽然之間覺 悟了,他就是一個菩薩了。

為什麼出家叫遁(頓)入空門?就是頓時明白了,進入了這個空門。空門就是什麼也沒有的門,因為這個有色世界本來就是空的。

恭錄 放下煩心  找到正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