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哪些教派和分支,佛教有幾大教派?分別是什麼?

時間 2021-06-03 19:49:57

1樓:匿名使用者

目前的佛教,有三個主要的派別,分別是部派佛教(又稱南傳佛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又稱北傳佛教,漢傳佛教),以及藏傳佛教(又稱金剛乘,密乘)。這三個大的派別之下,又分成眾多的各種宗派。

原來佛法的目的是求“覺悟”;可是在求達到“覺悟”的目的地以前,必定有許多途徑,也可說是求達目的的方法和歷程。在佛教的目的上,原是一樣;在途徑上,自不妨有法相、三論、天台、華嚴、禪、淨、真言、戒律、俱舍、成實等宗的不同。

所以法相宗的求覺悟,有法相宗的方法和歷程;三論宗求覺悟,有三論宗的方法和歷程;其他各宗,亦莫不皆然。佛法既有了這許多的途徑,於是佛法的上面,就有了這許多的宗派。

2樓:

中國佛教出現過許多派別,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論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慈恩宗、唯識宗,三是天台宗又名法華宗,四是賢首宗又名華嚴宗,五是禪宗,六是淨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臺、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

3樓:恆恆小志

自佛陀入滅百年後起,原始佛教內部由於對教義的理解不同,曾發生多次**,進入部派佛教時期。

【南傳佛教】

在第一次佛教**後,原始佛教分成了上座部和大眾部。上座部諸派向南傳播,盛行於斯里蘭卡,遍傳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地區,後傳入中國雲南,廣西等地。稱為南傳佛教。

現代中國南傳佛教主要分佈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思茅地區、臨滄地區、保山地區,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的大多數群眾信仰南傳佛教。

南傳佛教傳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統,遵照佛陀以及聲聞聖**們的言教和行持過修行生活,故亦稱上座部佛教。

【漢傳佛教】

北傳的佛教分陸路和海路兩條線進行。陸路經西北印度和西域諸國古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印度大月氏貴霜皇朝等時代,其勢力範圍曾直接覆蓋到西域諸地,與中國西部邊境接壤),另一路由海路直接傳入中國南方,如達摩,真諦等大祖師,均從海路直接來到中國在廣州登陸後北上。

印度大陸的聲聞佛教和菩薩乘佛教是同時傳入東土的。除大乘經典外,中國現存的印度大陸各部派的聲聞乘經典也很豐富。達摩祖師西來,曾讚歎“東土漢地,好一派大乘氣象!

”由於中華文化的社會環境和人文根性,漢傳佛教主流為菩薩乘佛教(又稱大乘佛教),聲聞佛教在漢地一直不如菩薩乘佛教被接受和流行,尤其到後代,“漢傳佛教”幾乎成了大乘佛教的代名詞。由於漢傳佛教所使用的語言是以漢語為主,故也稱為“漢語系佛教”。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主要流行於**、雲南、四川、青海、新疆、甘肅、內蒙古等省、自治區,藏族、蒙古族、裕固族、門巴族、珞巴族、土族群眾普遍信仰。

【回鶻佛教】

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西域、敦煌出土了為數極為豐富的古代回鶻文文獻,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佛教內容。

根據漢傳佛教的修行重點可以分為漢傳佛教八大宗,分別是禪宗、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律宗、密宗、淨土宗。

4樓:馬化騰否十一

你們快點去澄海區隆都鎮**看看,耶穌**在**害人。耶穌是林永生牧師家裡養的狗。

佛教有幾大教派?分別是什麼?

5樓:咬牙紙紙

佛教分為三大教派,分別是禪宗、淨土宗、密宗三派。

全世界佛教分為三大體系:主要流行於東南亞的上座部佛教;流行於中國本土、朝鮮半島、日本的漢傳佛教;流傳在**、蒙古地區的藏傳佛教。

就漢傳佛教的修行方式來說來說,主要分為禪宗、淨土宗、密宗三派。禪宗重視個人的宗教體悟、淨土宗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宗旨。

佛教有大乘與小乘之分,最初傳入中國的是小乘教,大乘教稍晚也傳了進來。在中國,佛教的研習者根據自己的理解,把佛教的教義加以發揮,就形成了不同的教派。

魏晉南北朝時小乘佛教佔優勢,隋唐時代則大乘教興盛,當時主要有十個佛教教派,比較興盛的有八個,它們都是大乘教,而那兩個不太興盛的都是小乘教。

6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的宗派劃分很複雜

按照佛教最終追求的成就來看,可以劃分為大乘和小乘(大乘追求成佛,小乘最高成就是阿羅漢)

按照修行方式,可以劃分為顯宗和密宗

按照學說劃分,還可以分有宗和空宗

另外按照歷史還可以劃分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等.

按照傳播的地域,語言等可以劃分為:北傳漢地佛教,南傳上座部佛教,藏傳佛教等.

中國的佛教有十個宗派:三論宗、唯識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密宗。另外加上兩個小乘的宗派:俱舍宗、成實宗

7樓:完顏康康

一、大乘佛教

大乘,梵語maha^-ya^na,意指大的交通工具。不以個人之覺悟(如小乘行者)為滿足,而以救度眾生為目的,一如巨大之交通工具可載乘眾人,故稱為大乘。以此為宗旨之佛教,即是大乘佛教。

西元前後,除比丘教團外,各地均有在家佛教信徒團體成立,彼等自稱菩提薩埵(梵bodhisattva ,意為求覺悟者,略稱菩薩)。菩薩一詞於本生譚中,原指佛陀之前身,特用於未達佛果之修道階段;上述在家信徒特具信心,自信必能成佛,故亦自稱菩薩。此種教團中,亦有來自比丘教團者,彼等信徒逐漸纂集、傳誦異於當時經藏(阿含經)之經典,如般若經、法華經、維摩經、華嚴經等大乘經典,此類經典敘述般若空之思想,並以詩歌讚歎佛陀永恆之生命,強調‘上求菩提,下化眾生’之思想,並訶斥聲聞之希求自度乃不了義,重視六波羅蜜之實踐德目,尤其強調佈施之重要性。

其行動不僅具有社會性、實踐性之意義,且滲入濃厚之宗教情緒。我國與日本之宗派大都屬於大乘佛教。

二、小乘佛教

梵名hi^naya^nabuddhism 。原指部派佛教。西元前後,以救度眾生為宗旨之大乘佛教興起後,大乘佛教徒認為部派佛教僅系以個人修行為目的,乃貶之為低劣之教法,故稱之為小乘佛教。

惟現代世界各佛教團體均改稱為上座部佛教(巴thera-va^da-buddhism )。 自佛陀教化至入滅之四十五年中,其間教徒所應遵行之基本教法與戒律制度,大體上已經確立。然佛陀入滅百餘年,小乘佛教先因律學,後因義學主張之不同而**成保守(上座)、革新(大眾)兩大部派,至佛陀入滅三百年頃,此二大部派復**為二十個部派,每一部派均是以煩瑣、形式、學問體系之阿毗達磨(梵abhidharma )論書為中心之比丘教團。

我國華嚴宗曾就教理之深淺,將二十個部派類分為下列六宗:(一)法我俱有宗(主張法、我皆為實在),如犢子部。(二)法有我無宗(否定人我,僅承認法為實在),如說一切有部、上座部。

(三)法無去來宗(主張惟有現在之法為實在),如大眾部。(四)現通假實宗(主張在現在之法中,有實在之五蘊與假存之十二處、十八界),如說假部。(五)俗妄真實宗(主張在五蘊之中,只有出世間法為實在,世俗之法乃虛妄),如說出世部。

(六)諸法但名宗(主張並無所謂之實在,一切皆為虛妄假名現象而已),如一說部。

**五大教派及藏傳佛教四大教派分別是指什麼?

8樓:穎灬彥

**五大教派是:寧瑪派、薩

迦派、噶舉派、噶當派、格魯派。

佛教四大教派: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

寧瑪派寧瑪派的傳承主要分經典傳承和伏藏傳承兩部分。14世紀後,經典傳承即不見史載,由伏藏傳承取而代之。伏藏為前弘期時蓮花生等密教高僧埋藏的密教經典法門,後弘期時發掘出來弘傳於世。

藏傳佛教各宗派都有伏藏,但以寧瑪派最為重視,有南藏、北藏之分,《大圓滿法》即為該派獨有的特殊伏藏法。

薩迦派薩迦派在顯教方面注重經論的翻譯及辯經。顯宗方面有兩個傳承,一個倡導唯識見,傳授法相學;一個主張諸法性空,傳教中觀應成學說。密教方面有薩迦十三金法(《十三種不越外圍之金法》), “道果法”是最獨特的教法。

“道果”法認為,修習佛法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捨去“非福”(“惡業”、做壞事)。專心於行善,來生即可投生三善趣之中。

第二層次是斷滅“我執”(“我執”指執於一切有形或無形的事物)。“我執”一斷滅,煩惱苦痛便無從生起,人也可從流轉輪迴的痛苦中得以解脫。

第三層次便是除去“一切見”。一切見指“斷見” (指片面解釋“宇宙萬物皆非實有” )和“常見”(指一般人的見解)。薩迦派認為,要防止“斷見”、“常見”,走中道,這樣才能達到智者的境界。

噶舉派噶舉意為教諭或教傳,師徒相承,口語相傳,耳聽心會,注重密法,不重經典。相傳該派遠祖馬爾巴、米拉熱巴等人修法時,穿白色僧衣,故稱“白教”。

噶舉派是公元十一世紀中形成的教派,它的支系眾多複雜,從一開始就有兩大傳承系統,一為香巴噶舉,一為達布噶舉,香巴噶舉到十

四、五世紀就消聲匿跡,而達布噶舉一直延傳至今。

格魯派噶當派本是**最早出現的教派。噶當,意為佛的教誨或教誡,即用佛語來教導人們接受佛教道理。它的創始人是仲敦·加唯瓊乃。2023年,仲敦從阿里迎來高僧阿底峽,並拜他為師。

阿底峽死後,仲敦於一o五六年倡建熱振寺,以該寺為基礎逐漸形成噶當派。該派的特點是強調戒律,教法以阿底峽的《菩提道燈論》為基礎。到了十五世紀,宗喀巴以該派教義為基礎,創立格魯派。

噶當派建立於2023年。藏語“噶”指佛語,“當”指教授。通俗說法是用佛的教誨來指導凡人接受佛教道理。

噶當派的奠基人,是古格時期從印度迎請過來的著名佛教大師阿底峽,熱振寺是噶當派的主寺。該教派以修習顯宗為主,主張先顯後密。

9樓:匿名使用者

藏傳佛教四大教派為寧瑪派、

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五大教派為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苯教。

寧瑪派為藏傳佛教流派之一,由於該派的僧人都戴紅色僧帽,所以也被稱為紅教。在各派中歷史最久,形成於公元11世紀,"寧瑪"在藏語中的意思是"古"和"舊"。所謂古,是說它的教理是從公元8世紀時傳下來的,歷史悠久;所謂舊,是說它的一些教義教規是以古時候吐蕃的舊密咒為主。

薩迦,藏語意為灰白土,因該派的主寺——薩迦寺建寺所在地呈灰白色而得名。創始於2023年,由於該教派寺院圍牆塗有象徵文殊、觀音和金剛手菩薩的紅、白、黑三色花條,故又稱花教。

噶舉派派於11世紀發展起來,重視密宗學習,創立者先後有穹布朗覺巴和瑪巴羅咱瓦(瑪巴譯師),他們都曾到印度學習了不少的密法,主要是學《四大語旨教授》。“語旨”是佛語的意旨,由祖師口語相傳,代代延續故稱為語傳,藏名叫“噶舉”。因該派僧人按印度教的傳統穿白色僧衣,故稱為白教。

噶當派建立於2023年。藏語“噶”指佛語,“當”指教授。通俗說法是用佛的教誨來指導凡人接受佛教道理。

噶當派的奠基人,是古格時期從印度迎請過來的著名佛教大師阿底峽,熱振寺是噶當派的主寺。該教派以修習顯宗為主,主張先顯後密。

格魯,藏語意為善律(又意“善歸”),是藏傳佛教中形成最晚的一個教派,建立於2023年,是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在推行宗教改革過程中形成的教派。由於此派戴黃色僧帽,故又稱為黃教。

藏傳佛教,有它自己的特點。如活佛轉世制度,就為藏傳佛教所獨有。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還形成了許多教派。

其中以15世紀初宗喀巴對宗教進行改革後創立的格魯派影響最大。該派後來形成**、班禪兩大活佛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