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仉小公尺
其一、河南人最能代表中國人,部分中國人對中國人本身的劣根性是歧視鄙夷的,但是自己也是中國人,不能罵自己吧,沒辦法,只能找乙個最能代表中國人的河南人來代替,這樣就舒服多了。
其二、20世紀末,河南人給大家的印象還只是「造假」這些事,尚未蔓延到懶、髒、奸等層面上。最後之所以對河南印象很不好是聞名全國的假藥案、多地虛報產值案等,當時更是拿到兩會上討論,又經過**的一番助攻,自然而然也就傳開了。
其三、近代時期天災人禍,黃河就不止一次改道,無家可歸的河南人只能到處遷徙,在武漢修鐵路時期,大批河南**入武漢,被武漢人稱之為「河南棚子」的棚戶居民,是髒亂的代表。流入陝西時又被稱為「河南擔」,流民的形象畢竟都是不好的。
其四、隨著現代民工潮,河南人遍布全國,人多了事非也就多了。
廣播上聽來的,僅供參考。
2樓:東東
這個問題,其實主要是因為近代河南多災難。
**時期,河南有大旱,幾百萬**離失所。又有黃河決堤,無數人又流離失所。這些流離失所的人變成了流民,待到外地,如乞丐一般,要想方設法生存,也就受到外地人的排擠與詬病。
這個河南人近代名聲不好的開始。
到了解放後,早期倒是還好,改革之後,河南的位置又有點尷尬,內陸之省,但是又是人口大省。離沿海又不遠,河南人走南闖北的就很多。只要很少一部分人做了壞事,就會給整個河南人帶來不好的名聲。
但是河南人絕大多數都是淳樸善良的,主要是人多,而且出門的交通又比較便利。所以容易造成這個問題。
地域黑的問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必然是慢慢消散的。以後這種地域黑也會越來越少,不需擔心。
3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河南被黑要追溯到周朝,那個時候這個地方國號為「宋」,是周天子安置前朝(商)的遺民,後裔的地方,周圍都用異樣的眼光看他,比如我們學習的寓言故事,邯鄲學步,就是黑宋人,孔子也有很多黑宋人的語錄。
現代,90年代,在沒有網路,電視台不報道的情況下,全國人對河南人的評價驚人的一致。
原因:人口多,貧困。導致教育水平落後,素質差。這是90年代。現在好多了。尤其是90後河南人,明顯好多了
為什麼河南人的名聲不好
4樓:小尛
一,河南人「把人丟在外面了」河南人口眾多,經濟落後,這就造成了出外打工的河南人多。人都是有自我保護意識的,背井離鄉,出門在外,防人之心不可無,在這種意識驅動下,難免會出現一些「防衛過當」的事例,我想這就是河南人被歧視的根源。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排外心理,這種排外來自於「我是本地人」這樣一種無端的心理優勢,在這些「本地人」被河南人算計或欺騙的時候,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失衡,從而蔓延到對全河南人的仇視。
平心而論,本不應以地域劃分人的類別。全世界的農民大多忠厚老實,惟獨中國古文化發祥地河南「農民狡黠」?恐怕有些說不過去。
正是由於河南人在外打工的人口基數大,所以和一些負面的新聞牽扯上關係的機會也就比較多了。可以說,河南人屬於「把人丟在外面了」。中原地區的人應該是本分厚道的,但這種好的一面很難被人察覺,原因就是有些人已經給河南人抹了黑,並且在不斷地抹下去,給別人造成了「河南人都不能招惹」的假象。
試想,在這種意識控制下,誰還敢去深挖你內心的美好?恐怕避之而不及吧。要想轉變形象,這或許是河南人應該自我反省的乙個方面。
二,河南人愛抱團兒
我在很多地方,都聽說過類似「河南幫」這樣的小集團。我想這性質應屬於「同鄉會」之類的組織。之所以抱團,初衷應該是大家出門在外,作為同鄉相互有個照應,飲食,文化都比較適應,還能以鄉音解鄉愁,本無可厚非。
但這個團抱的太緊,就會產生一些連鎖反應。人到了乙個新的環境,要想更好地生存,就是盡快地適應,融入這個新環境,包括語言,飲食,文化。這個時候,同鄉之間過於緊密的抱團很容易被人視為對新環境的一種排斥。
排斥都是相互的,你排斥別人,別人自然也就排斥你,久而久之形成一種惡性迴圈。
其實人本性都是好的,如果你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和別人交往,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的機會還是相對比較少的。也只有你首先寬容地,真誠地對待別人,才能要求別人如此對待你。但很多河南人不這樣想,這又回到了那個「防衛過當」的話題上,過度的謹慎讓很多人先去算計別人,所謂「以攻為守」。
像刺蝟一樣把刺豎起來,難怪別人不敢接近。
三,人們熱衷於以訛傳訛
本來是很小很平常的一件事,傳來傳去就大了,變味兒了。這樣的事恐怕很多人都有親身經歷和體會吧。你誇大一點兒,他加一點調料,事情慢慢就變神奇了,變不可思議了。
所以通常我們聽到的一些事,大多非事情的本來面貌,都是經過加工和包裝的。
四,河南人已經成了反面典型
中國人善於總結。比如像我這樣在這裡總結「為什麼河南人成為全民公敵」這樣乙個話題。總結需要論點,論點需要典型,於是河南人就很不幸地成為了這樣乙個反面典型。
凡事只要一成了典型,那就完了,即使你有一千張嘴也說不清了。集中表現在什麼壞事都往河南人身上貼。比如這裡出了乙個什麼什麼事兒,貌似有些稀鬆平常,說出來沒什麼效應,那麼,就往河南人身上貼,一旦給他貼上河南人的標籤,這就有文章可做了。
這就是典型的力量,這道理等同於你說一千句不如名人放個屁。類似的例子還有韓喬生,因為口誤的名聲傳出去了,所以很多口誤並非出自他口,也得往他身上貼。冤枉?
誰信哪。
在這個典型的樹立過程中,相信很多非河南的出外打工者出了不少力。反正河南人的壞名聲已經傳出去了,那就讓它更差,如此一來反襯出其他省份的人的厚道,也算是河南人的貢獻吧。
忽然想起最近熱播的一句廣告詞兒:「重複很容易,改變很難。」要想扭轉這種反面的形象,在這個大環境下短時間內確實是難上加難。
辯駁是沒有用的,只有踏踏實實地從自身做起,讓乙個又乙個正面事蹟逐漸取代那些汙點,才是甩掉「全民公敵」這頂帽子的唯一途徑。
5樓:衡琨瑤拜田
河南人其實挺善良,挺厚道,挺樸實、非常有文化底蘊的。
大家對他們的印象不好,大概是三點:
1、舊社會時舉家逃難,拖家帶口,去任何地方,住的條件差,吃的也不好,打工都是最髒最累的,所以給當地人的感覺就不好了。
2、河南人很聰明,善於模仿。新出什麼新產品,不到乙個月,街上就有仿品賣了,產地河南,但因為技術含量低,影響了質量,也就影響了河南的聲譽。
3、八幾年的時候,在社會上混的,在鐵路沿線上混的較「厲害」的人物,只要說河南話,沒有人敢惹。
希望河南每乙個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河南人是好樣的,因為你們每乙個人都代表河南的形象。相信很快在人們心裡,河南人的形象就會改變。
6樓:匿名使用者
一,勞動輸出的省份不止河南乙個。為什麼卻得到區別對待的卻是河南?。二,抱團的初衷在於,人生地不熟,飲食差異,語言差異,那麼抱團就是最先的辦法。
但是抱團的融入必然格格不入,那排擠就變得理所應當了!。三,以訛傳訛是人的天性,但是在傳遞的過程中是好意還是惡意就決定了結果的真實性。。四,人多必然會抱團,但是抱團是很難融入大環境,那麼隨之而來的必會產生誤解,排斥,加上以訛傳訛的數量,負面典型,全民公敵就出來了。
7樓:哎呦呦蘿蔔
你真的了解河南人嗎?我想知道這些真相後,會改變你的看法
8樓:匿名使用者
請問哪個地方沒有殺人犯?難道你們那裡出了乙個殺人犯就說明你們那裡的人都是殺人犯嗎
中國文化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
我想,長城應該是最具有代表性了 長城 the great wall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蹟,因長度逾萬里,故又稱作 萬里長城 自秦朝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當時全國總人口的1 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
南韓剽竊中國文化,南韓剽竊中國文化的案例有哪些?請盡量詳細的列舉。
帙 這是中國憤青假造的資訊,不能因此被糊塗。首先孔子 四大發明等等是自從南韓有了歷史課本以來 從未改動過他們的起源於中國,因此我就不多說了。實在太廢話了。第二,我能保證99 的南韓人連李時珍 西施是誰都不知道。那還能說他們是南韓人嗎?第三,南韓將江陵端午祭申請為世界遺產時,明確了名字由來為中國。而中...
佛教對中國文化有哪些影響,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有哪些?
溫柔歷史故事 佛教影響了中國文化?從唐代幾位詩人,留下的詩文中就可以看出 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有哪些? 胡楊小豹子 在以下三個方面都產生了影響。一 思想 中國哲學思想,萌芽於周,而盛於戰國。戰國時代,諸子爭鳴,各倡其說,使中國哲學思想,極盛一時。漢朝,則唯有孔老,後因武帝斥百家而定儒為一尊,故道教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