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這首詩的意思

時間 2021-06-04 14:19:21

1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鬱孤臺下這贛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看到無數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江水畢竟還會向東流去。夕陽西下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裡傳來鷓鴣的鳴叫聲。

原詩: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宋代:辛棄疾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為漢唐故都。此處代指宋都汴京。愁餘:使我發愁。無數山:很多座山。

出自:宋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公元1175至2023年(淳熙

二、三年)間,辛棄疾任江西提點刑獄,經常巡迴往復於湖南、江西等地。來到造口,俯瞰不捨晝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詞人的思緒也似這江水般波瀾起伏,綿延不絕,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此詞寫作者登鬱孤臺(今江西省贛州市城區西北部賀蘭山頂)遠望,“借水怨山”,抒發國家興亡的感慨。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歷史回憶,抒發家國淪亡之創痛和收復無望的悲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與不滿之情。全詞對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滿和自己一籌莫展的愁悶,卻是淡淡敘來,不瘟不火,以極高明的比興手法,表達了蘊藉深沉的愛國情思,藝術水平高超,堪稱詞中瑰寶。

從這首詞裡可以看出,作者懷念中原故土的感情和廣大人民是一致的。

它反映了四十年來,由於金兵南侵,祖國南北**,廣大人民妻離子散,流離失所的痛苦生活,也反映了作者始終堅持抗金立場,併為不能實現收復中原的願望而感到無限痛苦的心情。這種強烈的愛國思想,也正是辛棄疾作品中人民性的具體表現。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兩句說:傍晚,我在江邊徘徊,正在為了不能實現恢復大計愁苦著呢,可是恰巧,又從山的深處,傳來鷓鴣鳥的哀鳴。這叫聲聽起來,彷彿是“行不得也哥哥”。

從鷓鴣的悲鳴聲中,恰好透露出作者想收復失地,但又身不由己的矛盾心情。

2樓:匿名使用者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鬱 孤 臺 下 清 江 水 ,

中 間 多 少 行 人 淚 。

西 北 望 長 安 ,

可 憐 無 數 山 。

青 山 遮 不 住 ,

畢 竟 東 流 去 。

江 晚 正 愁 餘 ,

山 深 聞 鷓 鴣 。

作者背景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濟南(在今山東)人。21歲參加抗金起義,後率軍南歸,屢遭打擊,鬱鬱而終。

他的詞多寫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慷慨縱橫,雄渾豪放,與蘇軾並稱“蘇辛”。

注詞釋義

菩薩蠻:詞牌名。

造口:在今江西萬安西南。

鬱孤臺:在今江西贛州市西南。

清江:指贛江,它經贛州向東北 流入鄱陽湖。

長安:漢唐首都,在今西安市。這裡借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

可憐:可惜。

愁餘:使我憂愁。

鷓鴣:鳥名,傳說它的叫聲像“行不得也哥哥”。

古詩今譯

鬱孤臺下這贛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見到無數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浩浩江水終於向東流去。江邊日晚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傳來聲聲鷓鴣。

名句賞析——“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的畢生志願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復大宋江南的統一。他有將相之才而無從施展,不管何時何地,無論所見所聞,種種物象,都會激發他的報國之志和悲憤之情。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棄船登陸,逃往贛州。

四十七年後,辛棄疾途經造口,想起從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憂傷滿懷。況且中原至今仍未收復,舉頭眺望,視線卻被青山遮斷;但浩浩蕩蕩的江水衝破重重阻礙,奔騰向前。這既是眼前實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強了他爭取最後勝利的信心。

但一想到南歸後的遭遇,又愁上心頭,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鷓鴣啼聲,更使他愁上加愁。全詞一波三折,極盡迴環宛曲之美;善於運用比興手法,筆筆言山水,處處有興寄。

3樓:晗

作者背景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濟南(在今山東)人。21歲參加抗金起義,後率軍南歸,屢遭打擊,鬱鬱而終。

他的詞多寫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慷慨縱橫,雄渾豪放,與蘇軾並稱“蘇辛”。

注詞釋義

菩薩蠻:詞牌名。

造口:在今江西萬安西南。

鬱孤臺:在今江西贛州市西南。

清江:指贛江,它經贛州向東北 流入鄱陽湖。

長安:漢唐首都,在今西安市。這裡借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

可憐:可惜。

愁餘:使我憂愁。

鷓鴣:鳥名,傳說它的叫聲像“行不得也哥哥”。

古詩今譯

鬱孤臺下這贛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見到無數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浩浩江水終於向東流去。江邊日晚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傳來聲聲鷓鴣。

名句賞析——“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的畢生志願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復大宋江南的統一。他有將相之才而無從施展,不管何時何地,無論所見所聞,種種物象,都會激發他的報國之志和悲憤之情。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棄船登陸,逃往贛州。

四十七年後,辛棄疾途經造口,想起從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憂傷滿懷。況且中原至今仍未收復,舉頭眺望,視線卻被青山遮斷;但浩浩蕩蕩的江水衝破重重阻礙,奔騰向前。這既是眼前實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強了他爭取最後勝利的信心。

但一想到南歸後的遭遇,又愁上心頭,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鷓鴣啼聲,更使他愁上加愁。全詞一波三折,極盡迴環宛曲之美;善於運用比興手法,筆筆言山水,處處有興寄。

4樓:左茗淇右

鬱孤臺下多麼清澈的水,但中間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望著西北的長安,只能看見無數的青山,青山也是遮擋不住的畢竟要向東邊流去。江邊的晚上是我發愁。忽然聽到深山裡傳來淒涼的鷓鴣聲。

5樓:扶飛煒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歷史回憶,抒發家國淪亡之創痛和收復無望的悲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與不滿之情。全詞對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滿和自己一籌莫展的愁悶,卻是淡淡敘來,不瘟不火,以極高明的比興手法,表達了蘊藉深沉的愛國情思,藝術水平高超,堪稱詞中瑰寶。

6樓:馮英偉

這是辛棄疾的詩句,寫的地點就在我的家門口江西省萬安縣沙坪鎮造口村,但是萬安2023年修好的萬安水電站把造口村全淹了,所以沒辦法考證了

7樓:匿名使用者

鬱孤臺下這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

我抬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見到無數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浩浩江水終於向東流去。

江邊日晚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傳來聲聲鷓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