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為什麼要面壁九年,達摩祖師面壁九年 什麼意思啊?

時間 2021-06-04 17:39:51

1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達摩九年面壁的真實含義 因為一些愚痴鈍根,沒有研讀菩提達摩的經典,真正領悟菩提達摩經典所表達的義理,所以對菩提達摩九年面壁,產生出種種的曲解,以致以訛傳訛,誤傳誤導,造罪眾生。

其實菩提達摩祖師在《入道四行觀》中,已經道出了什麼叫面壁,可嘆世人不能理解。

《菩提達摩大師入道四行觀》中說:“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若也舍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更不隨於文教,此即與理冥符,無有分別,寂然無為,名理入也。”

“理入”,就是頓悟,就是見性。頓悟見性後,就要守性。在儒家稱為“不遷怒,不二過”,“守性不移”之功。

在佛教稱為心無分別,四相不生之功。因此說,“面壁”,講的實是心無分別,守性不移,面對一切境界四相不生,自心如如不動的內在功夫。

“凝住壁觀”就是“面壁”,意在讓人們不要著四相,即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遇到一切境界,心無貪愛取捨,不生煩惱嗔恨。此與人們在形式上面壁打坐沒有必然的關係。

為什麼要說九年面壁呢?九是一個虛數,不是實數。因為從一數到九後,就要重新開始計數,九實是數中之最大者,也是數的極限。

意思是說,人們只有修行修到極處,功行圓滿,才能夠明心,開始新的生命。

什麼叫功行圓滿呢,就是私慾克盡;就是遇到一切境界,四相不生。在四相中,唯忍辱最難行,因為人們面對辱境,一念不忍,便生四相。這也是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特別著重說明的一個問題。

釋迦牟尼佛往昔因中,單就一忍行,修了五百世的忍辱行,作了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可見離四相之難,功德圓滿之不易。因此說,真正的面壁之功(就是守性不移,四相不生之功),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傳燈真解》中說:

“在儒為之克己復禮。在道曰七返九還。……其功行宜多,非可一二次了事也。

”孔子說:“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周易闡真》中說:

“超凡入聖之事,其中火候細微,工程悠遠。”因此說,一個人要想明心成佛,並不是九年就能夠完成的。究竟時間需要多長,還要看個人的根性,個人行持的功夫。

那些不識自心,不明白菩提達摩面壁真實義理的人,拋家舍業,鑽到深山的山洞中面壁修行,甭說修九年,就是修無數劫,也別想見性明心。因為,面壁在於內心,其與外在形式,實無關係

2樓:龍哥說

在少林寺,達摩為什麼要面壁九年呢?

3樓:匿名使用者

修心悟道,明心見性。

達摩祖師面壁九年 什麼意思啊?

4樓:純潔小歪

達摩(全稱菩提達摩,?~528)出生於南印度一個婆羅門姓家庭,據說是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後修大乘佛法。梁武帝年間(一說520年,一說527年),從印度航海來到中國廣州。

刺史蕭昂將此事上奏了梁武帝,隨即梁武帝派遣使者前往廣州迎請達摩到當時的首都南京。 達摩一到南京,梁武帝便請達摩進宮。梁武帝問達摩:

“我即位以來,建造寺廟、譯寫佛經、度僧、造像不計其數,我為佛教所做的這些事不知有多少功德?”達摩回答說:“並無功德。

”梁武帝又問:“為什麼沒有功德?”達摩回答說:

“這些都是有為之事,就如影子隨形一樣,雖有非實,因此不是實在的功德。”梁武帝又問:“怎樣才是實在的功德呢?

”達摩回答說:“本源心性應清淨,自證自悟才能圓滿,不必向世俗迷界去求,這才是實在的功德。”接著,梁武帝又問:

“什麼是佛教真理的第一義?”達摩回答說:“廓然無聖,哪有什麼至尊。

”梁武帝又問:“你說根本就沒有什麼至尊,站在我面前的你,不就是尊貴的人麼?”達摩回答說:

“不知道。” 由於梁武帝不能參悟達摩的禪機,達摩便辭別梁武帝渡江去北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禪達9年。 梁武帝將他與達摩對答一事告訴了寶誌禪師,寶誌禪師問:

“陛下不知道此人嗎?”梁武帝回答說:“不知道”。

寶誌說:“他是觀音菩薩,是來傳釋迦牟尼的心印。”梁武帝聽後深感後悔,忙派遣使者去請,寶誌感嘆地說:

“不要說陛下派個使者去請,即令全國的人去請,他也是不會回來的。” 達摩被中國禪宗奉為“西天第二十八祖”和“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西來中國何意?這是歷代禪門學人蔘究的一個重要話頭(即題目),不可說,但又不能不說。

他來傳釋迎牟尼心印,表現出廓然無聖,非聖非凡,非心非佛,非有非無,無有無無,絕對本體,超越言說,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達摩的禪法是以“壁觀”為中心的“二入四行說”。所謂“二入”即“理入”和“行入”,理入意思是對大乘佛教理論的思考,行人即是實踐。

兩者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四行”(即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法行)即是壁觀坐禪的實踐方法。也就是通過壁觀安心,達到外止諸緣(排除外界煩惱的干擾),內心無喘(觀照自己的本心而無障蔽),心如牆壁(心不動如死灰),可以人道。

“二入四行”禪法的特點是先在啟發信仰時不離佛教的標準,即所謂“藉教悟宗”,然後不再憑藉言教,而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