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有夢既敢為
出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什麼事情你都不要執著,不要放在心上,過去就過去了,不要心生恐怖,遠離胡思亂想,得到圓滿無礙的佛果。
2樓:
「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出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整句為「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分段貫釋:
凡夫與佛,體本不二,凡夫為因心,佛菩薩為果德,但果德亦由因而來,未有不修而能證得者也,第不可執取於有修有得有證而已。然若誤執以為無修無得無證者,則凡夫可以不修,任其自成為佛,天下寧有此理?若執以為有修有得有證,則未明本來,法不能空,終不得究竟也。
惟有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得自在,既不著於有修有得有證,亦不著於無修無得無證,諸法空淨,心無掛礙矣,非不掛也,掛而無礙也。掛礙為因,恐怖為果,顛倒為因,夢想為果,一切不有,乃名究竟涅槃,究竟涅槃者佛也。
明知諸法空相,無智亦無得,然終非斷滅,得此不可得者,即無上菩提也。菩提非有,不可得故,菩提非空,不斷滅故,以不可得之真如體性而有恒沙妙用在焉。自性本不生滅,而自效能生萬法焉。
三世諸佛者,無去來也,同此果德圓成者,必依於般若修也,修至一切空淨,方名波羅蜜多也。經內一切字,皆字,無字,無掛礙字,究竟字,與深字,前後互相呼應,以表德之至也。
以上五分,為前半部心經,所以表無實者,然皆在功用地,尚可言說者而說,由有而轉空。下二分為下半部,所以表無虛者,已離功用地,非可言說者而說,復由空而轉有,合表無實無虛之義,即如來諸法如義之意耳。
3樓:匿名使用者
也就是說乙個人做事情要踏踏實實,不能有太多的些非分之想,也就是說達不成現實的一些夢想,也就是說有的人有了夢想就能變成現實,過高的夢想也等於幻想,就就是我這個人呢,不能有太多的幻想,幻想太多對自己的壓力就更大,自己要過得輕鬆一點,不要計較太多的方向。
4樓:匿名使用者
心無掛礙,這是心經全篇的重中之重.何解?可能照克里希那穆提的書集.
5樓:林逸煙
《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覺,非從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這二百六十個字,已經夠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難徹了。
這個經,最主要是說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說的空,那是斷滅空,他們誤解佛法是消極自了的。今把此經判分七段,用白話來逐字逐句解釋,使世人明白空的真澹
6樓:魯步德本
心如果有辦法做到對一切事物無所牽掛、無所執著,障礙也就不存在了,自然而然也就不會產生恐怖心,同時也要斬斷一切的不正確的妄想,心才會得到終極的自在清靜。
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是什麼意思
7樓:穠華
意思是因為心中不受物慾牽掛妨礙,便不會有怖畏,可遠離那些不安定、不真實的妄想,達到解脫。
"掛礙",的"掛"即牽掛。"礙"即妨礙。意謂由於物慾牽掛妨礙,所以不得自在。
"恐怖",即驚恐怖畏的意思,心中驚慌,當然不得安樂。
"顛倒",不平順,不安定。
"夢想",不符合真實的妄想,錯亂之想。
"究竟",達到至極地位。
"涅盤",涅盤為音譯,梵文名nirvana。通常譯為"滅度"、"寂滅"、"解脫",也譯為'圓寂'。
滅者,滅生死因果之義也。滅度者,滅生死之因果,度生死之瀑流也。是滅即度。
寂滅者,有無為空寂安穩之義也。滅者,生死之大患滅,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生也;無為者,無惑業因緣之造作也;安樂者,安穩快樂也;解脫者,離眾果也。
8樓:如道居士
心無掛礙:是指成就了菩提之果,明白了萬法即是一念,明白所求的心,當下就是一種煩惱。當明白不生不滅之法,我們對生老病死的恐懼就能放下;除非你是為了教化眾生,你有必要長久住世,否則生命可以置之度外。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不要僅僅理解為煩惱沒有了,連菩提都沒有了,菩提、煩惱並不是乙個具體的東西,是一種執著,但是執著與解脫知見分開後,自知解脫,但是不執著這種解脫,因此「無有恐怖」,是沒有恐怖,也沒有歡喜,這種歡喜是凡夫的情執。
遠離顛倒夢想:顛倒夢想就是煩惱習氣,斷除了顛倒夢想,就斷除了菩提涅槃,顛倒夢想當下即是菩提涅槃,都是我們自己的妄念,成佛成菩薩不在於你斷除不斷除,只在於你是否懂得煩惱習氣,能否自在把握、轉換煩惱習氣。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關鍵是明心見性,當下得解脫知見。
究竟涅槃:小乘人認為證得乙個人我空,再也不在六道輪迴,再也不現肉團身這種分段生死,證得那個自在的第七識,他認為就是究竟涅槃;那麼通教乃至別教認為破相歸性,破除了一切所有之相,證入那個空如來藏,認為就是究竟涅槃。那麼圓教對「涅槃」的含義是從四種角度來分別解釋:
一者,自性清淨涅槃。二者,有餘依涅槃。三者,無餘依涅槃。
四者,無住涅槃。
9樓:匿名使用者
丟掉你不切實的想法,心放平和,最終會達到人生的高階境界。意思大概如此,是和尚跟您講的麼?
10樓:輕靈觸動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什麼事情你都不要執著,不要放在心上,過去就過去了,不要心生恐怖,遠離胡思亂想,得到圓滿無礙的佛果。
出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全句為:菩提薩陀,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白話譯文:由於並不存在智慧型要把握的物件真理,所以菩薩修行就要實證這一無所得的境地,這也就是依止般若波羅蜜多修行法門的本意。
因為依止般若波羅蜜多,無所不了,所以心中任運自在,不再有牽掛滯礙,所以不再有恐怖畏懼,遠遠地離棄了關於一切事物的顛倒想,離棄了關於眾生所處境地的幻想,達到了究竟的涅槃境地。
心經解釋:
《心經》雖然是有很多佛學的詞彙,但是,在整體上去理解的話,重點就是闡釋了世間萬物的乙個空性。「般若」就是漢語所說的智慧型,「波羅蜜多」就是我們理解的彼岸,就是說的人生的真理。
《心經》的意思就是,我們所處在的情境,我們看到的所有物質現象,都是在變化的,我們不必要執著於當下的好壞,用自己的立場看待事物,應該放下對身外之物的執著,拋棄一切的虛假不實的妄念,就能脫離痛苦,獲得快樂。
11樓:煩惱即菩提
無掛礙就是涅槃,涅槃了就遠離顛倒夢想,無有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