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這一聯寫愁之深切,情境悲苦."白頭"因愁而生,"搔",即抓撓,表示心緒煩亂。"更短",言愁的程度越來越深。
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更增添一層悲愁。抒發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是杜甫《春望》中的末兩句,詩的意境是:烽火接連不斷,家信斷絕,而心中對親人的思念不斷,白頭是為愁思淒苦所致,「搔」是解愁的動作,更短以至於「渾欲不勝簪」可見愁的程度,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思念擔憂親人之苦,反映了國破家亡,離亂傷痛,同時也表達了衰老的感嘆.
春望唐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依藝由湖北襄陽赴任鞏縣縣令,舉家遷入鞏縣。歷祖父杜審言、父親杜閒,再到杜甫,杜家在鞏縣已是四代85年。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陽杜氏,後徙河南鞏縣。
[1-2]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漫天烽火接地而起在這陽春三月好時光 。徵人望鄉一夜片紙千金的家信,何時才至?
煢煢孑立,無言搔首,銀髮斑駁,玄木髮簪無言滑落,一如無法挽留的衰敗。
身處亂世的人,顛沛流離,妻離子散。戰火鋪天蓋地的覆蓋而下,將世人**得嚴嚴實實,無法抵抗這,紅蓮業火。
詩人總是最能看清紛亂局勢之人,卻也是戰場上最無力之人。沒有辦法阻擋前進的鐵蹄,沒有辦法反手雲雨,他們只能在一旁看著,一邊躲避無盡的殺戮。
所以杜甫,在本該草長鶯飛的季節中愁白了頭。三尺銀絲,層層白霜是看到國破。家亡。
妻離。子散。後的無奈。
一夜蒼老,再不復年輕時,凌雲少年尚可一騎揚塵直奔敵營,可是自己,卻只能看著斑駁鏡面裡垂垂老矣的男人一遍一遍的梳刮自己的白髮,看著順著木齒掉落的銀絲,看著要束起頭髮時木簪無力的滑落,推開木窗,迎面暖風卻如入冰寒之地。
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
不同的時間地點背景,所表達的深重哀痛,卻是如出一轍。
杜甫用最深重的哀痛,悼念亂世中命比草芥的百姓。
自己的感悟,希望你能滿意。
3樓:武晨曦
力不從心,自有凌雲壯志,卻年邁老去,不勝自嘆
4樓:獨丿定目標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慼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髮,幾不勝簪。「白髮」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
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o(∩_∩)o~
5樓:匿名使用者
抒發了作者感嘆時光飛快,滿腹的報復得不到實現的思想。
6樓:中國人大
對家人的迫切思念以及憂國憂民的情懷。
詩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刻畫了怎樣的形象
亦夢之城 1 詩句中描繪了一位蒼顏白髮 愁緒滿懷 為國為民為個人飄零身世而憂心忡忡的老詩人形象。2 出處 杜甫煩人 春望 3 全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4 註釋 國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舊存在,春天的長安城滿目淒涼,到處草木...
渾欲不勝簪的簪解釋,《春望》中 渾欲不勝簪的「簪」是什麼意思??
簪,指古代成年男子須束髮,故也用簪。出處 春望 唐 杜甫 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釋義 白髮愈搔愈希,簪子簡直插不上。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慼之象,眼望面前的頹 敗 之景,不覺於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