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近義詞:草木皆兵
反義詞:風平浪靜
風聲鶴唳
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戰爭等
成語辨析
【正音】唳,不能讀作“lèi”。
【辨形】唳,不能寫作“戾”。
【用法】不能用“殺的風聲鶴唳”來形容戰鬥激烈。
成語典故
編輯《晉書·謝玄傳》:東晉時,秦主苻(fú)堅率領大軍,號稱百萬,列陣肥水,要與東晉決戰。晉將謝玄等以精銳八千涉水進擊,秦兵大敗。
“〔苻〕堅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餘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帥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
”[3]
釋義苻堅的潰兵聽到風聲鶴叫,以為是追兵呼喊。後遂用“風聲鶴唳、風聲鶴警、驚聞鶴、鶴唳風聲、鶴唳心驚、鶴唳、風鶴”等形容疑懼驚慌,一有風吹草動便神經極度緊張。
示例【風聲鶴唳】趙老《醉蓬萊·壽葉樞密》詞:“底事當時,飲江胡馬,一望雲旗,倒戈投贄。此片丹心,幾風聲鶴唳。”
《紅樓夢》第一○二回:“賈珍方好,賈蓉等相繼而病。如此接連數月,鬧的兩府懼怕。從此風聲鶴唳,草木皆妖。”
郁達夫《出奔》:“直到後來,聽到了那些風聲鶴唳的傳說,見到了舉室倉皇的不安狀態,當正在打算避難出發的前幾日,婉珍才又隱隱地想起了這一位青年。”
【風聲鶴警】筱波山人《愛國魂》第一齣:“血雨腥,風聲鶴警,送殘故國神京。”
【驚聞鶴】黃機《滿江紅》詞:“綠鬢將軍思下馬,黃頭奴子驚聞鶴。”
【鶴唳風聲】張景《飛丸記》第七齣:“小姐呵,還是你鶴唳風聲自驚慌。”
【鶴唳心驚】庾信《哀江南賦》:“聞鶴唳而心驚,聽胡笳而淚下。”
【鶴唳】劉禹錫《贈澧州高大夫司馬霞寓》詩:“殘兵疑鶴唳,空壘辨烏聲。”
【風鶴】張煌言《上魯國主書啟》:“若輕為移蹕,則風鶴頻警,臣罪誰諉?”黃節《宴集桃李花下興言邊患夜分不寐》詩:
“山高風鶴哀。將軍死無地。”柳亞子《痛哭八首為浙事作》之四:
“亡秦一旅起江濆,風鶴驚傳海上軍。”
造句1、抗日戰爭時期,神出鬼沒的游擊隊員們讓日本鬼子感到風聲鶴唳。
2、一聽到敵人來了,土匪們個個風聲鶴唳,不被打敗才怪呢。
故事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更好嗎?
”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衝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於是,秦軍決定後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謝玄見敵軍潰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
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倖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
這就是“風聲鶴唳”的典故。
2樓:王朝
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生詞本基本釋義
木:樹;皆:全;都是。野草和樹木都像是兵士。比喻軍隊敗退時心虛;把草木都看成為是敵兵。亦形容極度驚恐時發出多疑的錯覺。
出 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感。”
例 句敵人嚇得驚恐萬狀,~。
3樓:南邕
近義詞:草木皆兵
反義詞:風平浪靜
風聲鶴唳: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
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的樣子.
風聲鶴唳相對應的成語
4樓:匿名使用者
草木皆兵
反義詞:風平浪靜
風聲鶴唳
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戰爭等
成語辨析
【正音】唳,不能讀作“lèi”。
【辨形】唳,不能寫作“戾”。
【用法】不能用“殺的風聲鶴唳”來形容戰鬥激烈。
成語典故
編輯《晉書·謝玄傳》:東晉時,秦主苻(fú)堅率領大軍,號稱百萬,列陣肥水,要與東晉決戰。晉將謝玄等以精銳八千涉水進擊,秦兵大敗。
“〔苻〕堅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餘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帥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
風聲鶴唳的對應成語
5樓:匿名使用者
近義詞:草木皆兵
反義詞:風平浪靜
風聲鶴唳
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戰爭等
成語辨析
【正音】唳,不能讀作“lèi”。
【辨形】唳,不能寫作“戾”。
【用法】不能用“殺的風聲鶴唳”來形容戰鬥激烈。
成語典故
《晉書·謝玄傳》:東晉時,秦主苻(fú)堅率領大軍,號稱百萬,列陣肥水,要與東晉決戰。晉將謝玄等以精銳八千涉水進擊,秦兵大敗。
“〔苻〕堅眾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餘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帥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
”[3]
釋義苻堅的潰兵聽到風聲鶴叫,以為是追兵呼喊。後遂用“風聲鶴唳、風聲鶴警、驚聞鶴、鶴唳風聲、鶴唳心驚、鶴唳、風鶴”等形容疑懼驚慌,一有風吹草動便神經極度緊張。
6樓:匿名使用者
反義詞:風平浪靜
近義詞:草木皆兵
7樓:鬼悽陌上無桑
草木皆兵
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把草和樹木都當做了敵人的兵將
說的是人在極度驚慌時疑神疑鬼
風聲鶴唳對應的成語
8樓:匿名使用者
近義詞:草木皆兵
反義詞:風平浪靜
風聲鶴唳
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戰爭等
成語辨析
【正音】唳,不能讀作“lèi”。
【辨形】唳,不能寫作“戾”。
【用法】不能用“殺的風聲鶴唳”來形容戰鬥激烈。
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出自什麼戰役,成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出自什麼戰役
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又稱肥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當時中國北方的前秦欲滅南方的東晉,並於淝水 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 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戰役概述 淝水之戰發生在淝水之上,八公山之下.安徽壽縣古城.淝水又 淝水之戰到北伐時期的南北形勢圖 淝水之戰到北伐時期的南北形勢圖 作...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誰,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成語故事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黛妮 1 東晉時的苻堅。2 詳解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是個成語,此語出自 晉書 苻堅載記 東晉時,強秦一直想吞併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 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
風聲鶴唳歌詞,華容道 歌詞
華容道曲 青花瓷 改詞 焰31 赤壁孔明夜算卦說你要完蛋 派我埋伏在對岸等著你逃亡 暗暗在想小亮亮心事我了然 軍令上 走筆至此擱一半 這裡靜謐赤壁的殺氣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正撞槍口上 你的人一律飄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華容道等戰役 而我在等你 狼煙被風捲起 隔江千萬里 用火攻乾掉你鐵索船的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