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禮儀的小故事,關於文明禮儀的小故事

時間 2021-07-20 06:36:17

1樓:手機使用者

程門立雪

楊時(1053—1135)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後,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

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倆是當時很有名望的大學問家、哲學家、教育學,洛陽人,同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他們的學說為後來的南宋朱熹所繼承,世稱程朱學派。

楊時仰慕二程的學識,投奔洛陽程顥門下,拜師求學,4年後程顥去世,又繼續拜程頤為師。這時他年已40,仍尊師如故,刻苦學習。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遊酢(1053—2023年)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

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

後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範

講同學之間禮儀故事

與同學交往時,要謙虛有禮,把好處和方便讓給同學,不和同學爭吵打架。同學們能做得到嗎?

讓我們一起來做個謙虛有禮的合格小公民吧。

文明禮儀三字經:進校門,守秩序,單行行,不擁擠。見師長,先問好,要熱情,懂禮讓。

課堂上,要動腦,寫作業,要仔細。課間操,認真做 ,三百首,要記牢。十分鐘,備學具,不喧譁,不追跑。

放學時,路隊齊,出校門,守交規。新世紀,好兒童,懂文明,有禮貌。

文明禮儀歌謠:你拍一我拍一,校園文明懂禮儀。你拍二我拍二,同學互助好夥伴。

你拍三我拍三,自己事情自己幹。你拍四我拍四,做事不能自顧自。你拍五我排五,禮貌誠信好相處。

你拍六我拍六,行為規範要遵守。你拍七我拍七,互助友愛要牢記。你拍八我拍八,尊敬師長人人誇。

你拍九我怕九,文明用語不離口。你拍十我拍十,文明禮貌要堅持。

2樓:厹自珍

《孔融讓梨》、《柳公權拜師》、《請客》、《晒冰棍》《相敬如賓》、《涼蓆溫被》《廢寢侍父》

3樓:簡譜學唱

禮儀故事《程門立雪》

關於文明禮儀的小故事

4樓:有夢既敢為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

“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5樓:之朋桂興生

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出自《宋史•楊時傳》:“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門立雪”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楊時、遊酢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遊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

“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人們常用“程門立雪”的成語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和求學心誠意堅。

6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時候有一個男人,他想要去一座寺廟,於是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城鎮。走著走著,他越來越迷路,不知道該往**走。這時,他身邊剛好有一個老伯伯走過,他一把擋在老伯伯前,大聲吼道:

“喂,老頭兒!快告訴我xx寺廟在**!還有多遠啊!

”老伯伯望了望他,平靜地說:“無禮(五里)。”於是那個男人往前走了五里,可是還看不到他想到的那座寺廟。

這時候,他尋思著老伯伯的話,突然明白了什麼……

7樓:朋軼植夜梅

恩,我就跟你說個我的親身經歷吧!

前些時候,我做兼職,就是發傳單,我想你在街頭也應該遇見過。不知道你是怎麼面對這些發傳單的人的~呵呵,以我發了一天覺得,很多人都是不正眼看下,然後當著別人理都不理的,更不會接!

但是我那天碰見了一個很有禮貌以及素質的人,他當時接過我的傳單,微笑著說了聲謝謝!

我發了一天,他是第一個說謝謝的,而且臉上不是不耐煩而是微笑!

我想這就是文明禮儀與素質的體現吧~!

8樓:匿名使用者

幫你收集幾個小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1、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 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

”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 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裡,“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2、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 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

“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 相互幫助、 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9樓:匿名使用者

粗魯的小老鼠

從前有一隻小老鼠,總覺得自己了不起,對別人很不禮貌。一次他去上學,一隻蝸牛迎面走了過來,擋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凶巴巴地說:

“小不點兒,滾開,別擋我的路!”小老鼠說著一腳踢了過去,把蝸牛踢得滾出去很遠。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邊喝水,覺得河裡的一條小魚妨礙了他,於是,撿起一塊石頭就扔了過去。小魚受到襲擊,嚇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說:“知道我的厲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一隻小豬躺在路邊,就趾高氣揚地說:“誰給你這麼大的膽子,竟敢擋住我的路!”說著,一腳踢了過去。

“嘭”地一聲,小老鼠正好踢到小豬的腳上,小豬倒沒什麼事,小老鼠卻“唉呦,唉呦”地叫了起來,原來他的腳腫起了一個大包。小豬站起來對小老鼠說:“你對別人傲慢無禮,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嚐到苦頭了吧!

只有尊重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小老鼠看著受傷的腳,羞愧地低下了頭。

想一想,我們每一個人有過小老鼠這樣的舉動或心理嗎?

10樓:匿名使用者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

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說,後來為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遊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

楊遊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遊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遊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遊,裝作一驚說道:“啊!啊!

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

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11樓:仰晗悟昌淼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

”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裡,“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12樓:車樂訊

小新故事 學會問路 文明禮貌好習慣

13樓:匿名使用者

鑑真鑑真(688—763),俗姓淳于,揚州人,14歲出家為僧,法號鑑

真。他對佛經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天寶元年(742年),日本學問僧榮睿和普照拜訪鑑真,代表日本聖武天皇邀請他去日本傳播佛教。

鑑真欣然應允,立即造船備糧,準備第二年春動身。由於受到干擾,這次未能成行。鑑真並不灰心。

天寶二年(743年)十二月,率**、畫師、工匠等一百多人,啟程東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壞,東渡失敗。接著第三次、第四次東渡仍未成功。

天寶七年(748年)第五次東渡,又遇狂風巨浪,風急波峻,水黑如墨,境況險惡。船隨浪湧,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飲海水又腹脹。漂流14天抵海南島南部。

這次東渡,榮睿、普照一直同行。榮睿病逝,鑑真雙目失明,先後有36名中日人員在第五次東渡中犧牲。天寶十二年(753年),鑑真以66歲高齡,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國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6次東渡,終於到達九州,受到熱烈歡迎。

鑑真留居都城奈良最著名的東大寺。由他設計和指導,在奈良建築了唐招提寺,反映了當時唐朝建築技術的最新成就。他還傳播了雕塑藝術乾漆法(即夾法,在泥塑上敷麻布,反覆塗漆,漆幹後去掉泥土,成像,這叫脫活幹漆。

在木型上塗漆造像,叫木心乾漆)。他用鼻子嗅辨藥物,為日本鑑定了許多草藥。他在日本居留10年,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貢獻。

廣德元年(763年)逝世後安葬於奈良唐招提寺,相傳他的**塑造的鑑真乾漆坐像一直安放該寺,定為日本國寶,是日本美術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鑑真像的塑造和長期儲存,反映了日本人民對中日友好傳統的珍視。鑑真被視為日本文化大恩人。

2023年,鑑真乾漆塑像被日本友人送回他的故鄉揚州探親,又到北京巡展,表現了中日兩國人民友誼的不斷髮展

關於禮儀的小故事,文明禮儀小故事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 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 讓舜修補穀倉倉頂時,從穀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 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

關於名人文明禮儀的故事,文明禮儀的名人故事

程門立雪 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向程顥 程頤求教。楊時 遊酢二人,原是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經四十歲,而且已考上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學習。相傳,一日楊時 遊酢來到書院拜見程頤,但正遇上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外面開始下雪,楊時 遊酢求學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動等了半天,程頤才...

關於弘揚文明禮儀的歌謠,關於文明禮儀的歌謠或詩歌等

阿lang!阿lang!sekalijonen 關於文明禮儀的歌謠或詩歌等 堅強勇敢快樂 伴我行 文明是一朵花,一朵永久芳香的花。我們用真誠去澆灌,用熱情來哺育,內 讓禮儀之詩永久容珍藏在彼此的心裡。禮儀是一首詩,一首淡雅清晰的詩。我們用理解去融化,用關愛來撫慰,讓禮儀之詩永久珍藏在彼此的心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