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冷靈秋
墨子名言選粹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名不可簡而成也,譽不可巧(偽詐)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載)行者也。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節儉則昌,淫佚則亡。
★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
★力,形之所以奮也。圓,一中同長也。
孟子聞過則喜,聞善則拜①。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孟子》由孟子及其**所作,現存七篇。孟子(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在山東省鄒縣)人。
是孔子之後的儒學大師。①這句話原文為:“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禹聞善言,則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孫丑下》。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出自《孟子·離婁上》。
大人①者,不失其赤子之心②者也。
出自《孟子·離婁下》。①[大人]有德行的人。 ②[赤子之心]嬰兒天真純潔善良的心地。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出自《孟子·離婁下》。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①而已矣。
出自《孟子·告子上》。①[放心]指喪失了的“善心”。“求其放心”的意思是把喪失的善良之心找回來。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出自《孟子·盡心上》。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慾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也。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歟?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中。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芮(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輿?故能成其私。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而取此。
曲則全,枉則正;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不自視,故章;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全者,幾語哉?誠全歸之。
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謫,善數者不用籌策,善閉者無關龠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無纆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聖人恆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謂襲明。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乎,大迷。是謂妙要。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恆德不離。恆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恆德乃足。恆德乃足,復歸於樸。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恆德不忒。恆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熱或吹,或強或挫,或培或墮。是以聖人去甚,去大,去奢。
——以上《道經》
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窺於牖,以知天道。其出彌遠者,其知彌尠。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為而成。
聖人恆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聖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為天下渾心,百姓皆注其耳目焉,聖人皆咳之。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智慧,而奇物滋起。法物滋章,而盜賊多有。
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邦缺缺。禍,福之所倚:
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兼(廉)而不劌,直而不紲,光而不眺(耀)。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神不傷人也,聖人亦弗傷也。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乎其易也,為大乎其細也。
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者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於無難。
其安也易持,其未兆也易謀,其脆也易判,其微也易散。為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亂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成之臺,作於虆土;百仞之高,始於足下。
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也。故無敗也;無執也,故無失也。
民之從事也,恆於其成而敗之。故曰: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
是以聖人慾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而復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之慾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皆樂推而弗厭也,不以其無爭歟?
故天下莫能與爭。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夫言有宗,事有君。其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聖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民之不畏畏(威),則大畏(威)將至矣。毋狎其所居,毋厭其所生。夫唯弗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而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彼而取此。
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栝(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單(戰)而善勝,不言而善應,弗召而自來,單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天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損有餘而益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於天者乎?
惟有道者乎?是以聖人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也,以其無以易之也。柔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是以聖人云:
受邦之訽(詬),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謂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右契而不以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夫天道無親,恆與善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荀子名言
(1)鍥而不捨(《荀子·勸學》):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2)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比喻學生勝過老師,後人勝過前人。
名言(1)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2)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3)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
(4)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
(7)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8)君子曰: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9)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 勸學》)
2樓:書中某頁
1、孟子曰: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3、孟子曰: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4、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5、子思曰: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jiá);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jiǔ);道前定,則不窮。
6、子思:君子之道,譬如興遠,必自邇(ěr);譬如登高,必自卑。
7、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9、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10、子思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11、呂不韋:故教也者,義之大者也;學也者,知之盛者也。義之大者,莫大於利人,利人莫大於教;知之盛者,莫大於成身,成身莫大於學。‛
12、孔子: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兌命曰:‚學學半。‛
13、孔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
14、呂不韋:先王之教,莫榮於孝,莫顯於忠。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願也。
15、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6、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7、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0、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呂不韋:凡學,必務進業,心則無營,疾諷誦,謹司聞,觀歡愉,問書意,順耳目,不逆志,退思慮,求所謂,時辯說,以論道;
23、荀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君子博學而日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積跬(ku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昏昏之事者,無赫赫之功;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耳聰,淑人君子,其儀一兮。‛
諸子百家都有誰?諸子百家有哪些家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家。兵家。醫家。方技家。諸子百家儒家,是孔子所創立 孟子所發展 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後延綿不斷,為歷代儒客推崇,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學術流派。儒家原先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其創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百家地位平等。諸子百家有哪些家 1.儒...
諸子百家有那些百家,諸子百家有那些百家 100
諸子指孔子 老子 莊子 墨子 孟子 荀子等人物 百家指儒家 道家 墨家 名家 法家等學術流派。諸子百家是後世對先秦學術思想人物和派別的總稱。中國歷史上,西周以前學在官府,東周以後,學逐步走向民間。春秋戰國時代,王權衰落,奴隸制度解體,奴隸的主人由貴族獨佔的文化局面被打破。諸侯爭霸,各國開放政權以延攬...
諸子百家真實名字,諸子百家是真的有百家還是統稱?你知道多少家的名字和創始人?
儒家 孔子叫孔丘 孟子叫孟珂 荀子叫荀況 道家 老子叫李聃 莊子叫莊周 墨家 墨子叫墨翟 法家 韓非子,叫韓非 兵家 孫子叫孫武。孔子 名孔丘,字仲尼。孟子 名孟軻,字子輿。荀子 名荀況,字卿。儒家 老子 名聃,字伯陽。莊子 名莊周,字子周。道家 墨子 名墨翟 墨家 韓非子 名韓非 法家 孫子 名孫...